耿其明 作品数:81 被引量:332 H指数:10 供职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 南京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电子电信 更多>>
先天性巨结肠突触素和Cajal间质细胞及肠电图的同步研究 被引量:8 2006年 目的探讨突触素(SY)和Cajal间质细胞(ICCs)在先天性巨结肠(HD)中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病理显微镜图像分析系统,计算48例HD患儿和10例正常对照儿SY和ICCs阳性染色区域面积并进行对比。结果HD患儿扩张段内SY和ICCs阳性面积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7±1.05)vs.(3.53±0.89);(2.09±1.28)vs.(2.22±1.31);P>0.05],而狭窄段肠壁内SY和ICCs镜下阳性面积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1.34±0.97)vs.(3.53±0.89);(1.41±0.85)vs.(2.22±1.31);P<0.01]。HD病变肠段肠电图出现异常波型。结论突触素和Cajal间质细胞的分布异常是HD的重要病理改变,这种改变导致了病变肠管慢波节律形成和兴奋传导的异常,引起或加重了HD的动力障碍。 唐维兵 徐小群 耿其明 张杰关键词:突触素 CAJAL间质细胞 先天性巨结肠 加速康复外科联合经鼻留置空肠营养管在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评估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联合经鼻留置空肠营养管应用于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51例年龄为1~28 d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在明确诊断后,根据家长意愿分为两组,其中31例患儿采用加速康复外科处理模式同时术中经鼻留置空肠营养管(ERAS组),20例采用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模式(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术前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初次肠内营养时间、术后完全肠内营养时间、术后应激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ERAS组和对照组术前住院时间[(1.78±0.33)d比(2.28±0.74)d]、手术时间[(139.16±7.03)min比(74.30±5.92)min]、术后首次排便时间[(1.80±0.33)d比(2.25±0.54)d]、初次肠内营养时间[(1.32±0.31)d比(4.42±0.82)d]、完全肠内营养时间[(7.55±0.66)d比(8.40±0.75)d],术后24 h应激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9.29±1.81)mg/L比(20.45±4.31)mg/L]、白细胞介素6[(2.76±0.21)pg/L比(7.10±1.02)pg/L]及皮质醇水平[(86.75±32.77)nmol/L比(156.75±35.59)n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18.77±3.57)ml比(18.90±3.48)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主要并发症方面,随访6个月,两组均无肠扭转复发及粘性肠梗阻发生患儿;对照组有2例出现切口感染,ERAS组无。ERAS组和对照组呼吸道感染率分别为9.6%(3/31)和15.0%(3/20),腹泻发生率分别为6.4%(2/31)和10.0%(2/20),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ERAS组及对照组均无再入院患儿。结论ERAS处理模式联合经鼻留置空肠营养管应用于新生儿肠旋转不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可减少患儿应激损伤,促进患儿早期恢复。 路长贵 陈焕 耿其明 李红星 谢华 徐小群 唐维兵关键词:肠道营养 空肠 肠旋转不良 加速康复外科 肠套叠合并肠坏死36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12 2006年 张杰 徐小群 耿其明 唐维兵横形球拍式-X形切口治疗小婴儿无肛前庭瘘 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横形球拍式-X形切口治疗小婴儿无肛前庭瘘的手术方式和治疗效果。方法 设计了前庭瘘处横形球拍式和肛穴处X形切口,对1992~2001年收治的54例小婴儿无肛前庭瘘均采用此术式进行治疗,并在术后进行随访。结果 切口甲级愈合52例,乙级2例,无1例切口裂开。均获得随访,53例排便功能正常,1例骶椎部分缺如的患儿肛门失禁。结论 此术式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与患儿排便功能相关的肌肉和神经,并维持和修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术后患儿可获得满意的控制排便功能,是治疗无肛前庭瘘合理的手术方式。 耿其明 徐小群 邢美芬关键词:小婴儿 无肛 前庭瘘 新生儿梅克尔憩室并发肠穿孔七例 被引量:3 2019年 梅克尔憩室(Meckel's diverticulum,M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儿童期MD以下消化道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症状性MD是罕见的新生儿急腹症,多表现为气腹或肠梗阻[1,2]。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2006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收治新生儿MD并发肠穿孔7例,现对其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和总结如下。 耿其明 唐维兵 陈焕 张杰 路长贵 吕小逢 蒋维维 李薇 徐小群关键词:新生儿外科 肠穿孔 梅克尔憩室 并发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 下消化道出血 ZEB2和PTEN在先天性巨结肠发生中的意义分析 2016年 目的研究ZEB2和PTEN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两者在先天性巨结肠发生中可能的调控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和蛋白电泳技术检测64例先天性巨结肠狭窄段和扩张段中ZEB2和PTEN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ZEB2和PTEN在先天性巨结肠狭窄段和扩张段中表达的相关性。在体外细胞SH-SY5Y中应用ZEB2 siRNA干扰技术降低ZEB2表达,检测其对PTEN表达的影响,利用Transwell实验、CCK-8实验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ZEB2对细胞迁移、增殖、周期和凋亡功能。结果 ZEB2和PTEN mRNA在先天性巨结肠狭窄段的表达均比扩张段显著增高(ZEB2:1.2 823±0.1 323 vs 0.987 7±0.124 9,P=0.007 3;PTEN:0.113 2±0.010 9 vs 0.045 9±0.005 8,P<0.001)。ZEB2和PTEN在先天性巨结肠狭窄段和扩张段组织中蛋白表达与mRNA表达一致(ZEB2:0.709±0.035 vs 0.531±0.027,P=0.016 6;PTEN:0.466±0.047 vs 0.234±0.052,P=0.029 3)。ZEB2与PTEN mRNA表达在巨结肠狭窄段(r=0.48,P<0.001)和扩张段(r=0.54,P<0.001)中均呈显著正相关。干扰ZEB2mRNA表达后,体外细胞SH-SY5Y的PTEN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下降,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受到显著抑制。结论 ZEB2和PTEN在先天性巨结肠狭窄段中表达显著增加;ZEB2表达增加可能是PTEN通过竞争性内源性RNA机制调控后的继发性的改变。 谢华 李红星 张杰 陈焕 耿其明 徐小群 唐维兵关键词:PTEN HIRSCHSPRUNG病 新生儿骶尾部畸胎瘤术后儿童期随访 2009年 骶尾部畸胎瘤是最常见的新生儿肿瘤,大多为良性,较少伴有其他畸形。本文通过对本院1992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112例骶尾部畸胎瘤患儿作回顾性分析,了解畸胎瘤患儿的术后情况。 徐小群 耿其明 唐维兵 路长贵关键词:畸胎瘤 骶尾部 儿童阑尾脓肿38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1 1997年 耿其明 蒋嘉萍关键词:阑尾脓肿 儿童 保守疗法 乙烯硫脲致畸胎鼠直肠末端Sonic hedgehog基因的表达 2009年 目的探讨乙烯硫脲(ETU)致畸胎鼠直肠末端Sonic hedgehog(Shh)基因在胎鼠直肠肛门及其畸形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妊娠SD大鼠30只按受孕时间配对分为2组,实验组(n=15)在孕10 d予10 g/LETU(125 mg/kg)胃管注入,正常对照组(n=15)予等量蒸馏水。2组分别于孕13、14、15、16和17 d剖宫取胎鼠直肠末端1 cm提取RNA和组织蛋白,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hh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后肠发育的关键时期,实验组直肠末端Shh基因mRNA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第14天实验组直肠末端的mRNA相对灰度值为0.29±0.22,正常对照组为2.23±0.54(t=5.72 P<0.05);第15天实验组直肠末端的mRNA相对灰度值为0.39±0.12,正常对照组为1.30±0.49(t=3.08 P<0.05)。实验组Shh蛋白表达明显下降,胚胎第14天实验组直肠末端Shh基因蛋白相对灰度值为1.04±0.46,正常对照组为2.09±0.04(t=4.55 P<0.05);第15天,实验组直肠末端Shh基因蛋白相对灰度值为0.59±0.21,而正常对照组为0.95±0.16(t=26.0 P<0.05)。结论Shh的表达情况与直肠发育呈时间依赖性改变。Shh基因表达在肛门直肠及其畸形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ETU可能影响Shh信号转导系统和肛门直肠畸形发生。 唐维兵 徐小群 耿其明 张杰 陈焕 陈荣华关键词:肛门直肠畸形 HEDGEHOG 胎鼠 低体重新生儿急腹症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评价低体重新生儿危重急腹症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治疗的228例体重低于2500 g 的新生儿危重急腹症的临床资料,比较胎龄、出生体重及诊治改进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患儿入院年龄1 h~7 d,平均(4.1±0.7)d;早产儿141例,足月小样儿87例;出生体重≤2000 g 者26例,2000~2500 g 者202例;2000年1月至2003年1月(前3年组)83例,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后3年组)145例。治愈202例,死亡26例(11.4%)。早产儿组,≤2000 g 组,前3年组死亡率[14.89%(21/141)、53.84%(14/26)、18.07%(15/83)]远高于足月小样儿组,2000~2500 g 组和后3年组(x^2=4.455、P<0.05,x^2=52.324、P<0.01,x^2=5.745、P<0.05)。生存患儿随访4~48个月,体重身高达到正常标准。结论早产、出生体重低与新生儿急腹症死亡关系密切;随着新生儿外科手术、产前诊断和围手术期处理水平的提高,低体重新生儿危重急腹症治疗的成功率正在提高。 唐维兵 徐小群 耿其明 张杰 陈焕关键词:婴儿 出生时低体重 急腹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