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玉轩

作品数:14 被引量:115H指数:5
供职机构:国家知识产权局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4篇化学工程

主题

  • 4篇农药
  • 3篇雾滴
  • 3篇雾滴密度
  • 2篇毒力
  • 2篇烟粉虱
  • 2篇杀虫
  • 2篇杀虫剂
  • 2篇微胶囊
  • 2篇粉虱
  • 1篇稻叶
  • 1篇稻纵卷叶螟
  • 1篇毒力测定
  • 1篇毒死蜱
  • 1篇新农药
  • 1篇新农药品种
  • 1篇新烟碱类
  • 1篇新烟碱类杀虫...
  • 1篇烟碱
  • 1篇烟碱类
  • 1篇烟碱类杀虫剂

机构

  • 7篇国家知识产权...
  • 6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扬州大学

作者

  • 13篇董玉轩
  • 6篇顾中言
  • 6篇徐广春
  • 6篇许小龙
  • 6篇徐德进
  • 4篇梁艳辉
  • 3篇张静静
  • 2篇陈翠翠
  • 1篇季英华

传媒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世界农药
  • 2篇农药科学与管...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广东化工
  • 1篇农化市场十日...
  • 1篇南方农业

年份

  • 3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5
  • 5篇2012
  • 1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甲维盐水分散粒剂药液在甘蓝叶面上的润湿行为
2012年
为探明水分散粒剂药液的润湿性能与甘蓝叶表层蜡质的关系,用5%甲维盐水分散粒剂配成浓度为0mg/L、2 mg/L、8 mg/L、32 mg/L的药液,研究其在正常甘蓝叶片和去蜡甘蓝叶片正反面的润湿行为,同时对药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有机硅(Silwet-408)后在甘蓝叶片上润湿行为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蓝叶片正反面的临界表面张力分别为28.51 mN/m和25.91 mN/m,去蜡后提高到34.90 mN/m和33.12 mN/m。各浓度甲维盐水分散粒剂药液的表面张力均大于甘蓝叶片的临界表面张力,接触角大于90°,60 s和120 s后的接触角变化率均小于0.05;蜡质去除后接触角显著减小且均小于90°,但最终仍不能完全润湿展布,接触角变化率均小于0.33。加入质量分数为0.01%的表面活性剂有机硅后,药液的表面张力均小于甘蓝叶片的临界表面张力,初始接触角均显著减小,60 s和120 s后的接触角变化率均显著增大,药液最终完全润湿展布。该研究结果对提高农药利用率和农药剂型的研制有参考价值。
徐广春顾中言徐德进许小龙董玉轩
关键词:甲维盐
氟吡呋喃酮专利概述被引量:2
2020年
氟吡呋喃酮是一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良好的内吸活性。从申请量、发明内容和申请人角度全面梳理了氟吡呋喃酮的国内申请现状,并重点分析了拜耳围绕氟吡呋喃酮在化合物、组合物、制备方法方面如何进行专利布局,以期为国内农药领域申请人的专利申请提供一定的参考。
董玉轩张静静
常用农药在水稻叶片上的润湿能力分析被引量:34
2012年
【目的】研究稻田常用农药大容量喷雾和弥雾浓度下药液在稻叶上的润湿性能。【方法】采用Zisman图法测定稻叶的临界表面张力,并将其与采用国家标准GB 5549-90的方法测定的52种农药田间使用浓度下药液的表面张力值进行比较分析;采用表面张力法测定药液中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并借助5种制剂来分析说明药液在稻叶上的润湿性。【结果】南粳44、南京11和武香糯8333 3种稻叶正、反面的临界表面张力估值介于29.90—32.88 mN.m-1。大容量喷雾和弥雾时,药液的表面张力小于稻叶临界表面张力的农药分别为21和23种,其中药液中表面活性剂浓度高于临界胶束浓度的农药分别为19和21种;其余农药的药液表面张力则大于稻叶的临界表面张力或药液中的表面活性剂浓度低于临界胶束浓度。大容量喷雾和弥雾时,5%井冈霉素AS、70%吡虫啉WDG 2种农药药液的表面张力分别为46.84和46.53 mN.m-1、49.48和40.24 mN.m-1,在稻叶上的接触角均大于100°,润湿性差;50%甲基硫菌灵SC药液的表面张力均为35.89 mN.m-1,在稻叶上的接触角介于98.59°—53.76°,润湿性较差至好;4%阿维菌素ME、1.8%阿维菌素EC 2种农药的药液表面张力分别为29.98和29.13 mN.m-1、27.67和27.67mN.m-1,在稻叶上的接触角均小于60°,润湿性好。【结论】稻田常用农药中多数在大容量喷雾和弥雾浓度下药液的润湿性较差。
徐广春顾中言徐德进许小龙董玉轩
关键词:农药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
农药微胶囊剂型国内外专利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以涉及农药微胶囊制剂的国内外专利数据为分析样本,从国内外专利申请量、申请人、技术构成等多角度详细剖析了国内外微胶囊剂型专利技术的整体发展情况,预测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梁艳辉陈翠翠董玉轩
关键词:农药微胶囊
新农药品种Tyclopyrazoflor的专利概况被引量:4
2019年
梳理了新农药品种tyclopyrazoflor的核心专利及外围专利,包括化合物专利、组合物专利、制备专利以及应用专利,并分析了该农药品种的专利布局策略,以期为国内原药研发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张静静董玉轩
新烟碱类杀虫剂专利技术综述被引量:5
2015年
新烟碱类杀虫剂是一类具有高效、低毒、广谱及内吸性的杀虫剂。以新烟碱类杀虫剂中的八个具体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近二十年来该类杀虫剂的专利申请数量、典型品种和申请趋势。并对环氧虫啶的申请进行了全面梳理。
董玉轩梁艳辉
雾滴密度及大小对氯虫苯甲酰胺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的影响被引量:39
2012年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条件下,雾滴密度和雾滴大小对氯虫苯甲酰胺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的影响,为稻田农药的高效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动行走式喷雾塔模拟田间喷液量,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使不同浓度的氯虫苯甲酰胺药液在水稻叶面上有同等润湿展布能力,利用图像处理方法计算水敏纸上收集到的雾滴密度。【结果】氯虫苯甲酰胺剂量为2.00 mg.m-2,增加雾滴密度能显著提高防治效果。剂量增加到4.00 mg.m-2,雾滴体积中径VMD 200μm和VMD 75μm的雾滴密度在分别达到26.06和66.96个/cm2后,防治效果即可与高密度处理效果相当。VMD 200μm的雾滴密度为82.09个/cm2时,剂量从4.00 mg.m-2减少至2.00 mg.m-2,防治效果没有显著降低。VMD 75μm的雾滴密度为140.06个/cm2,剂量从4.00 mg.m-2减少至2.50 mg.m-2,防治效果同样没有显著降低。相同喷液量条件下喷施相同浓度的氯虫苯甲酰胺药液,VMD 75μm的喷头增加了雾滴密度,提高了防治效果。【结论】氯虫苯甲酰胺低用量时,雾滴密度与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效果密切相关。雾滴密度超过一定数量,减少氯虫苯甲酰胺剂量仍可保证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低容量喷雾时,可通过减小雾滴粒径,增加雾滴密度提高氯虫苯甲酰胺的防治效果。
徐德进顾中言徐广春许小龙董玉轩
关键词:氯虫苯甲酰胺稻纵卷叶螟雾滴密度雾滴大小
农药微胶囊剂型国内外专利分析(连载)
2015年
以涉及农药微胶囊制剂的国内外专利数据为分析样本,从国内外专利申请量、申请人、技术构成等多角度详细剖析了国内外微胶囊剂型专利技术的整体发展情况,预测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梁艳辉陈翠翠董玉轩
关键词:农药微胶囊
雾滴密度与喷雾方式对毒死蜱防治褐飞虱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9
2012年
分别选用实心圆锥雾和扇形雾TP6501E两种喷头,以3WP-2000型行走式喷雾塔模拟对水稻植株压顶喷雾和侧向喷雾,探究雾滴密度、喷雾方式对48%毒死蜱乳油防治褐飞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压顶喷雾当底层雾滴密度分别达到99.4个/cm2和94.9个/cm2,且48%毒死蜱乳油有效剂量分别高于68.00 mg/m2和55.64 mg/m2时,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达80%;侧向喷雾当底层雾滴密度分别在10.4~49.0个/cm2和12.3~55.4个/cm2范围内,且48%毒死蜱乳油有效剂量分别在41.21~82.42 mg/m2和72.12~82.42 mg/m2区间内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均高于80%。相同有效剂量条件下,侧向喷雾的防效高于压顶喷雾。采用侧向喷雾方式时,水稻基部较易获得高密度雾滴,药剂在低有效剂量条件下即可取得预期防治效果。
董玉轩顾中言徐德进徐广春许小龙
关键词:雾滴密度毒死蜱褐飞虱
不同施药器械雾滴密度的测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将商品化农药制剂兑水喷雾施用是常见的施药方式,雾滴密度是评价喷雾质量的重要参数。喷雾质量直接影响农药活性成分的利用率和实际使用效果。基于此,从雾滴密度的角度介绍了雾滴密度的定义、测量方法,并就不同施药器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
董玉轩张静静
关键词:雾滴密度施药器械影响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