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颍涛

作品数:7 被引量:57H指数:5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正中神经
  • 3篇神经纤维
  • 3篇关节
  • 2篇神经干
  • 2篇神经损伤
  • 2篇组织化学
  • 2篇骶髂
  • 2篇骶髂关节
  • 2篇髂关节
  • 2篇经前
  • 2篇骨折
  • 2篇L4
  • 1篇有髓神经纤维
  • 1篇鱼际
  • 1篇鱼际肌
  • 1篇鱼际肌支
  • 1篇三维重建
  • 1篇神经分支
  • 1篇手术
  • 1篇手术设计

机构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7篇谢颍涛
  • 7篇顾立强
  • 3篇李绍光
  • 3篇邵岩
  • 2篇张景僚
  • 2篇林晓岗
  • 1篇尹博
  • 1篇王龙江
  • 1篇相大勇
  • 1篇张景廖

传媒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年份

  • 2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L_(4、5)神经前支和腰骶干与骶髂关节毗邻关系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7
2004年
目的 :为单纯或合并临近神经损伤的骨盆后环骨折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2 0具防腐成年尸体标本依次选取不同平面用分规和克氏针测量L4、5神经前支、腰骶干与骶髂关节间的水平距离。结果 :L5神经前支在其出椎间孔处、L4神经前支在L5椎间孔处、腰骶干在其汇合点处、腰骶干在平骶岬处、腰骶干在骨盆环处与骶髂关节间的距离分别为 :(2 3 .4± 4.0 )mm、(17.8± 4.8)mm、(13 .3± 2 .8)mm、(11.8± 3 .2 )mm、(9.6± 3 .6)mm ,其中在骨盆环处腰骶干与骶髂关节间距离最短 ;在分离神经时可见L4、5前支和腰骶干与骶骨之间有结缔组织相连 ;有 3具标本L4、5神经前支在进入小骨盆前未汇合成腰骶干。结论 :在单纯或者合并L4、5前支和腰骶干损伤的骨盆后环骨折手术中 ,由于骨盆环处腰骶干外缘与骶髂关节间距离最近 ,因此一定要小心辨认 ,勿损伤该神经。
张景僚顾立强谢颍涛
关键词:骶髂关节骨盆后环骨折
正中神经手内肌功能束(组)在神经干中分布的组织化学及神经纤维定量研究
邵岩顾立强李绍光张景廖谢颍涛
正中神经手内肌功能束(组)的神经纤维定量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提供正中神经手内肌功能束组(支)的组织学特征,为临床修复手内肌功能的手术设计和估计预后提供组织学依据。方法应用Loyez髓鞘染色法显示断面有髓神经纤维,通过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德国产Leica),测算神经分支及各断面的神经纤维数目和结缔组织面积等指标。结果(1)鱼际肌支有髓神经纤维数为[(1475±143)根;x±s,下同]。(2)有髓神经纤维密度(有髓神经纤维数/鱼际肌支截面积)为(1130.76±77.09)根/mm2。结论臂丛神经损伤修复正中神经手内在肌支,从理论上讲,以选择在前臂远端直接修复为宜。因在近端修复需要数量庞大的供体运动神经纤维,移位的神经纤维数可能远远不够。
邵岩顾立强李绍光张景廖谢颍涛
关键词:正中神经有髓神经纤维鱼际肌支手术设计神经分支纤维密度
正中神经手内肌功能束(组)在神经干中分布的组织化学及神经纤维定量研究
目的:提供正中神经各功能束组(支)的组织学特征,为临床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修复手内肌功能的手术设计和估计预后提供组织学依据。方法:应用改进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组织化学方法染色,在鉴别出运动束和感觉束的基础上,判断手内肌...
邵岩顾立强李绍光张景廖谢颍涛
文献传递
游离股薄肌移植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为臂丛神经损伤行游离股薄肌移植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经甲醛防腐固定成人尸体下肢标本30侧。显露闭孔神经前支,沿其走行追踪各分支。自起止点完整游离、解剖20侧带主要神经血管蒂的股薄肌,仔细解剖、分离肌门处的分支,修洁神经、血管,显露肌支的各终支,观察各终支的形态及分布,沿终支向肌支近侧分离。用游标卡尺(精确度为0.02mm)、直尺(精确度为1mm)、圆规和量角器对各神经肌支及其终支的位置、长度及入肌点进行测量。结果支配股薄肌的神经恒定地来自闭孔神经前支内侧神经束,股薄肌支干内的神经束有1~4条,各束并行无交叉混合,入肌前分为股薄肌前、后支,共发出4~11支[(8.4±1.5)支]终末神经分支入肌,其中前支发出2~5支[(2.7±0.8)支],后支发出2~8支[(5.7±1.2)支]终末神经分支入肌,后支的终末神经分支数目大于前支(P=0),且前支与后支的入肌点在股薄肌短轴(矢状面)上的分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前、后支各有其相对应的神经束(组)。肌内血管、神经及肌纤维相互平行走行。结论在共血管蒂的基础上分离神经束,并在股薄肌远端根据其分布支配区将肌肉及肌腱劈开而分为两个独立的功能单位具有可行性。
林晓岗顾立强谢颍涛相大勇尹博
关键词:解剖学股薄肌臂丛
L_(4、5)神经前支和腰骶干与骶髂关节关系的三维重建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重建L4、L5神经前支和腰骶干以及与骨盆的三维图像,使之得以直观、形象和生动地体现。方法福尔马林灌注固定的成年男性尸体标本1具。显露L4、L5神经前支、腰骶干和骶髂关节前方,将钛粉和粘合剂的混合物均匀涂抹在L4、L5神经前支、腰骶干、股神经神经以及闭孔主干表面。神经表面涂抹的混合物固化变干后,在螺旋CT下行二维断层扫描,层厚3 mm,获取159张连续的二维CT断层图像。将获取的二维图像数据在个人电脑上采用3D-DOCTOR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重建的三维图像,可以直观形象生动的体现神经与骨盆的空间位置关系,并可按各种方向任意旋转演示。结论三维重建图像较好地描述了神经与骨盆的相关关系,同时还可应用于临床教学。
张景僚顾立强王龙江谢颍涛
关键词:骶髂关节螺旋CT三维重建
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5
2005年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合并坐骨神经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及髋臼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的患者155例(159侧),其中合并坐骨神经损伤35侧。分析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坐骨神经损伤与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分型的关系。结果81.3%的患者为男性,86.5%的患者年龄为20~50岁,83.9%为车祸伤所致。坐骨神经损伤总发病率为22.01%,而在髋臼骨折为17.19%,在单纯髋关节后脱位为12.90%,在髋臼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为36.36%。31侧坐骨神经损伤中48.39%为腓总神经成分损伤,51.61%为腓总神经+胫神经损伤。结论车祸伤是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的主要原因,多见于成年男性。坐骨神经损伤主要发生于髋臼后壁、后柱骨折合并髋关节后脱位患者,且腓总神经成分损伤多见。
谢颍涛顾立强林晓岗
关键词: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坐骨神经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