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跃东

作品数:29 被引量:139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体育局腾飞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9篇关节
  • 8篇髋关节
  • 8篇肩关节
  • 7篇髋关节置换
  • 7篇关节置换
  • 5篇置换术
  • 5篇韧带
  • 5篇全髋
  • 5篇全髋关节
  • 5篇全髋关节置换
  • 4篇髋关节置换术
  • 4篇骨折
  • 3篇入路
  • 3篇生物力学
  • 3篇手术
  • 3篇术后
  • 3篇全髋关节置换...
  • 3篇疗效
  • 3篇老年
  • 3篇股骨

机构

  • 20篇南京医科大学
  • 9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安徽中医学院
  • 1篇同济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开平市中心医...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作者

  • 29篇郝跃东
  • 10篇王予彬
  • 6篇赏后来
  • 6篇胡晓晖
  • 4篇张鹏
  • 4篇朱文辉
  • 4篇卢亮宇
  • 4篇谢跃
  • 4篇刘卫东
  • 3篇王亮
  • 3篇刘刚
  • 3篇汪宗保
  • 3篇袁东堂
  • 2篇魏传付
  • 2篇朱国太
  • 2篇李坤
  • 2篇于广洋
  • 2篇王惠芳
  • 1篇戴健
  • 1篇詹科

传媒

  • 3篇中国运动医学...
  • 2篇颈腰痛杂志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体育科研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交通医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生物骨科材料...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华保健医学...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年份

  • 3篇2022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3年1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曾经行内固定术治疗的髋臼骨折患者24例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术后随访14-60月,平均37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系统分别对术前和术后进行评分比较。结果: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51分提高到术后90分;其中疼痛评分由25分提高到40分;功能评分由20分提高到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秀17例,良好3例,一般2例,差2例,临床优良率为83.33%。术后再次出现异位骨化3例,其中Ⅰ度2例,Ⅱ度1例。本组患者中未出现感染、坐骨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假体松动、脱位及翻修等并发症。术后患者髋部疼痛均得到缓解、关节功能均得到改善。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臼骨折内固定术后出现相关并发症患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能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刘卫东郝跃东谢跃段宜强
关键词:髋臼骨折骨折内固定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胫骨高位双平面截骨术治疗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0
2019年
目的探讨胫骨高位双平面截骨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6-06采用胫骨高位双平面截骨术治疗的2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结果 20例均获得满意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0.8(24~41)个月。术后3个月时截骨部位均愈合,其中14例在术后2个月内愈合。未发生感染、腓总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肺动脉栓塞、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膝关节矫正度10°~18°(15.6±2.0)°。术后疼痛VAS评分、HSS评分、KSS功能评分、KSS临床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而术后24个月各指标较术后3个月时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胫骨高位双平面截骨手术部分优化了传统胫骨高位截骨术,其优势在于避免或减少了截骨处不愈合、延迟愈合。
胡晓晖赏后来郝跃东
关键词:胫骨高位截骨
盂肱关节不同体位的盂肱下韧带长度变化特征
郝跃东谢跃王予彬顾羊林魏传付卢亮宇朱文辉
关键词:肩关节生物力学
后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两种后方软组织修复方式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比较后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T"字形切开后方关节囊和"舌状瓣"切开重建两种后方软组织修复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全髋关节置换术188例,根据修复方式分为A、B组。A组90例行传统"T"字形切开后方关节囊再修复。B组98例作以股骨转子间嵴为根部的舌形切开。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感染,术后关节稳定性和术后6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手术切口长度A组14.0±1.0cm,B组14.1±0.9cm;手术时间A组101.6±7.8分钟,B组104.2±7.1分钟;术中出血量A组347.7±55.3m L,B组350.0±58.6m L。术后引流量A组399.5±29.4m L,B组304.8±37.2m L;术后6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A组为85.5±2.1分,B组为92.4±1.8分;B组在术后引流量和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于A组。结论:在后方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舌状瓣"切开重建方法修复关节囊及后方肌肉组织效果较好,值得提倡。
胡晓晖费昊东郝跃东张鹏
关键词:后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软组织修复
髂骨置钉联合同侧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骶髂关节脱位被引量:1
2012年
探讨髂骨置钉联合同侧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骶髂关节脱位方法及效果。收治9例骶髂关节脱位患者,男6例,女3例,年龄21岁~55岁,平均36.4岁。5例为交通事故伤,4例为高处坠落伤,C1型6例,C2型2例,C3型1例。其中3例患者合并有股骨干骨折,2例合并有肺挫伤,2例合并有耻骨联合分离,7例伴耻骨支骨折。结果,术后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6个月~30个月,平均16月,术后X线片复查示骶髂关节脱位复位满意,骶髂关节均获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骶髂关节无再脱位。应用髂骨置钉联合同侧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技术是治疗骶髂关节脱位的一种直接而可靠的固定方法。
孙海浪朱国太郝跃东唐晓明
关键词:骶髂关节脱位椎弓根钉复位
盂肱韧带解剖及其生物力学特征被引量:6
2010年
肩关节前方稳定性结构包括静力性稳定结构和动力性稳定结构,其中盂肱韧带是肩关节前方最重要的静力性稳定结构。盂肱韧带包括:盂肱上韧带、盂肱中韧带、盂肱下韧带。近来研究表明盂肱韧带的稳定作用与其体位有很大关系,在肩关节外展0°时,肩胛下肌与盂肱上韧带是保持肩关节前上方稳定的重要结构;外展45°时,盂肱中韧带和盂肱下韧带前束为肩关节保持前方稳定的重要结构;而当肩关节外展>45°时,盂肱下韧带的腋袋部和前束为保持肩关节前方稳定的重要结构。
郝跃东王予彬
慢性创伤性肩关节前方不稳定的等速肌力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慢性创伤性肩关节前方不稳定(Chronic Traumatic Anterior ShoulderInstability,TASI)患肩与正常肩关节在执行不同功能性动作中的等速肌力定量特征,为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0名TASI右侧患肩和14名正常右侧肩关节对照,分别执行肩胛平面外展、内收,屈、伸,30°外展位内外旋,使用瑞士Contrex System-Top1000型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测试其等速向心60°/s、120°/s、180°/s的峰力矩。结果:与正常肩关节相比,TASI患肩外展、外展30°位外旋肌群峰力矩、外旋/内旋肌群峰力矩比值明显下降,并且随着角速度的增加,峰力矩呈下降趋势。结论:慢性创伤性肩关节前方不稳定的康复训练可在保护好肩关节静力性稳定结构前提下,注意增强外旋肌群和外展肌群的肌力。
汪宗保王予彬王惠芳郝跃东王亮魏传付李坤
关键词:肩关节等速肌力峰力矩
自体部分腓骨长肌肌腱桥接修补术治疗Myerson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远期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观察自体部分腓骨长肌肌腱桥接修补术治疗Myerson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的远期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9年12月采用自体部分腓骨长肌肌腱桥接修补术治疗Myerson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21例,手术前后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和跟腱完全断裂评分(ATRS)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31~135个月,平均81.1个月。术后患者均未出现皮肤坏死、切口感染,切口均Ⅰ期愈合,均无跟腱断裂复发。术后2年AOFAS评分及ATR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所有患者日常生活不受限制,疼痛完全缓解,其中17例恢复至受伤前运动水平。结论自体部分腓骨长肌肌腱桥接修补术治疗MyersonⅢ型陈旧性跟腱断裂,跟腱固定强度可靠,患者疼痛、行走功能改善,是一种安全、效果满意的治疗方法。
宋子怿胡文浩赏后来郝跃东
关键词:陈旧性跟腱断裂
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肌腱桥接修补陈旧性MyersonⅢ型跟腱断裂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半腱肌及股薄肌肌腱桥接修补陈旧性MyersonⅢ型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4月至2008年10月,根据术前MRI检查测量跟腱缺损长度,共收治陈旧性MyersonⅢ型跟腱断裂患者共24例,运用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肌腱进行桥接修补,术后给予石膏外固定,进行常规康复治疗。采用Amer-Lindholm法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平均18个月。依据Am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优21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95.8%。随访期内无跟腱再断裂、周围神经损伤及切口深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肌腱桥接修补陈旧性MyersonⅢ型跟腱断裂是一种安全、疗效满意的方法。
郝跃东王予彬朱文辉卢亮宇
关键词:陈旧性跟腱断裂半腱肌肌腱股薄肌肌腱
不同体位盂肱关节盂肱下韧带长度变化特征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评价盂肱下韧带对维持肩关节前方稳定的作用。方法:成人新鲜上肢标本20例,解剖制成盂肱关节骨韧带标本,以3-0黑色丝线缝合少许韧带表面作标志点,用三维数字化仪测量不同体位下盂肱下韧带前束(IGHL-AB)、后束(IGHL-PB)长度,与参考长度比较分析。结果:外展90°时IGHL-AB增长明显,尤其在后伸30°外旋60°时最紧张,长度最长,较参考长度长4.6 mm,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GHL-PB在体位变换中的长度改变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GHL-AB在外展90°时对盂肱关节的前方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在后伸30°、外旋60°时最紧张,长度最长,为盂肱关节前方稳定的主要结构,也最易损伤;IGHL-PB在体位改变过程中,对盂肱关节前方稳定性作用有限。
郝跃东王予彬谢跃魏传付卢亮宇朱文辉
关键词:肩关节生物力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