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东

作品数:41 被引量:167H指数:7
供职机构:深圳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医疗卫生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学

主题

  • 13篇手术
  • 13篇颅内
  • 12篇动脉瘤
  • 11篇血管
  • 10篇动脉
  • 9篇栓塞
  • 7篇血管内栓塞
  • 7篇出血
  • 6篇颅内动脉
  • 6篇颅内动脉瘤
  • 6篇脑损伤
  • 5篇蛛网膜
  • 5篇网膜
  • 5篇疗效
  • 5篇颅脑
  • 5篇颅脑损伤
  • 5篇膜下
  • 5篇胶质
  • 5篇胶质瘤
  • 4篇弹簧圈

机构

  • 22篇深圳市人民医...
  • 11篇暨南大学
  • 10篇暨南大学第二...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暨南大学附属...
  • 2篇深圳市宝安区...
  • 1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南山区...
  • 1篇北京市神经外...

作者

  • 41篇陈东
  • 9篇罗伟坚
  • 8篇吴耀晨
  • 8篇陈建良
  • 7篇赵永阳
  • 6篇胡继良
  • 6篇项威
  • 5篇戴黎萌
  • 5篇万勇
  • 5篇蔡坤皓
  • 4篇单爱军
  • 4篇徐菲
  • 3篇杜波
  • 3篇徐如祥
  • 3篇陈成
  • 2篇钟贤良
  • 2篇陈春林
  • 2篇向进
  • 2篇陈洪
  • 2篇陈旭东

传媒

  • 8篇中华神经医学...
  • 7篇广东医学
  • 3篇临床神经外科...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新医学
  • 1篇四川医学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药业
  • 1篇罕少疾病杂志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 1篇青岛医药卫生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8
  • 1篇1993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远外侧入路中枕动脉的解剖特点及其在后循环搭桥手术中的意义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了解远外侧入路中枕动脉的解剖特点,为后循环搭桥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血管注入染色乳胶的成人头颈标本10例(共20侧枕动脉)采用远外侧入路显微解剖开颅,观察枕动脉的起源、行程、邻近结构、血管分支,记录枕动脉各段的直径、可移植段的长度、椎动脉V3的直径以及与周围邻近结构的距离。结果枕动脉在下颌角水平起自颈外动脉的后壁,在颈外动脉内侧、颈静脉外侧上行,到达茎突后内侧区,转向后外侧行走,行于二腹肌后腹与头外侧直肌之间、二腹肌后腹与上斜肌之间,向内侧行走,在头长肌深面或表面行走.在上项线下方上斜肌、头半棘肌表面继续向内行走,经斜方肌、头半棘肌上项线附着点处穿出上项线上行,与枕大神经相伴,继续在头皮浅筋膜内上行,并分出1个或2个终末支,远端分布于头皮。枕动脉起点直径为f2.4±0.4)mm,寰椎横突上缘处的外径为(2.0±0.2)mm,越过上项线处的外径为(1.7±0.1)mm,寰椎横突上缘至越过上项线处的长度为(93.3±2.4)mm。枕动脉距枕外隆突的距离为(21.6±0.81mm。椎动脉V3段中点的直径为(3.3±1.3)mm。结论远外侧入路可以充分暴露枕动脉、椎动脉、寰枕交界区。以乳突尖、二腹肌后腹、寰椎横突为标志,能准确确定枕动脉位置,其直径和长度可满足后循环搭桥手术的需求。
胡继良罗伟坚王浩项威吕文陈东
关键词:远外侧入路枕动脉显微解剖
高氧血颈动脉灌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研究高氧血颈动脉灌注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于伤后约3.5d行高氧血颈动脉灌注治疗,监测灌注前、中、后的PbtO2、PbtCO2、pHbt值变化以及伤后三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的变化。结果高氧血颈动脉灌注能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继发性脑缺血缺氧状态和意识状态,进而改善患者预后。结论高氧血颈动脉灌注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早期治疗中起着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陈东戴黎萌蔡坤皓万勇陈建良吴耀晨徐如祥
关键词:颅脑损伤血液灌注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早期血管内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及相关问题探讨
2004年
目的 :探讨早期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GDC)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急诊用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5 2例 5 5个颅内动脉瘤。结果 :成功栓塞 5 2例 5 5个颅内动脉瘤。 5 1例痊愈 ,1例死亡。完全栓塞 (>95 .0 % ) 32个 ,大部分栓塞 (80 .0 %~ 95 .0 % ) 2 0个。部分栓塞 (<80 .0 % ) 3个。并发动脉瘤破裂 2例 ,其中 1例痊愈 ,1例死亡。并发脑梗死 3例 ,局部溶栓后 ,遗留轻偏瘫和单瘫。 2例弹簧圈末端遗留于动脉瘤外 ,经抗凝治疗未发生并发症。 3例复发再次栓塞后痊愈。结论 :早期 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较为安全、可靠。
陈春林陈东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电解可脱性弹簧圈
法舒地尔动、静脉给药治疗颅内动脉瘤栓塞后脑血管痉挛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动脉推注(IAF)与静脉给药对脑动脉瘤栓塞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对比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介入栓塞治疗后出现脑血管痉挛39名患者,随机分成A、B二组。A组,改用静脉法舒地尔治疗,30 mg,3次/d;B组立即行动脉内注射盐酸法舒地尔(60 mg+生理盐水100 ml,60 min缓慢推注治疗),连续3 d,3 d后予常规静脉法舒地尔治疗。结果 B组IAF治疗后血管痉挛程度明显改善,第3 d、7 d、14 d的GCS评分均高于A组,3月后GOS评分明显高于A组。结论 IAF能安全有效地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症状并改善预后。
陈东罗伟坚
关键词:脑血管痉挛盐酸法舒地尔
尤瑟纳尔小说的历史叙事研究
本文以法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尤瑟纳尔的历史小说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小说的主题、叙事模式、叙事视角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和研究。 漫游和死亡这两个主题贯穿其小说始终,且她对这二者的思考与道家学说的某些...
陈东
关键词:尤瑟纳尔历史叙事主题叙事模式
文献传递
地塞米松对实验性脑损伤脑组织中自由基的影响
1993年
将实验用狗21只,随机分为3组:①大剂量地塞米松组,②小剂量地塞米松组,③对照组。3组均制成脑损伤模型。检测受伤脑组织脂质过氧化物(LPO)。黄嘌呤氧化酶(XOD)、乳酸和葡萄糖含量。结果:大剂量组LPO含量低于小剂量组和对照组(P<0.01)。XOD含量大剂量组低于小剂量组和对照组(P<0.01)。葡萄糖含量大剂量组高于小剂量组(P<0.01)和对照组(P<0.05)。乳酸含量大剂量组低于小剂量组和对照组(P<0.01)。以上各指标小剂量组与对照组均无统计学意义。认为,早期大剂量使用地塞米松具有重要意义。
陈东高立达
关键词:地塞米松脑损伤自由基
颅内血肿致双瞳散大手术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分析影响颅内血肿致双瞳散大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 对24例颅内血肿致双瞳散大患者均行开颅手术治疗。结果 出院时生活自理6例,部分自理8例,4例仍处于昏迷状态,死亡6例。结论 双瞳散大持续时间、原发脑损伤程度、血肿类型及年龄、体质均为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陈东蔡坤皓杨地
关键词:颅内血肿双瞳散大
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高级别胶质瘤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高级别胶质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2013年12月符合入选标准的11例复发高级别胶质瘤患者,接受贝伐单抗联合替莫唑胺(TMZ)化疗方案治疗。化疗效果按照肿瘤可计算MRI增强范围评价疗效,并观察患者治疗前至再次进展之间KPS、QOL评分改变。不良反应参照WHO抗癌药物急性与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结果 11例患者全部完成2个周期以上的化疗。疗效评价,总体完全缓解(CR)4例,部分缓解(PR)6例,病情稳定(SD)1例,病情进展(PD)0例,缓解率(RR)为90.9%(10/11),DCR为100%(11/11);中位PFS为5.4个月,中位OS为6.5个月。贝伐单抗联合TMZ所致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66.3%)、骨髓抑制(43.2%)、肾损伤(39.0%)、高血压(27.3%)常见,本组多为Ⅰ、Ⅱ级(35.93%),很少Ⅲ级(2.60%),无Ⅳ级;治疗后患者KPS评分及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均P〈0.05)。结论贝伐单抗联合TMZ化疗对复发高级别胶质瘤的治疗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较高的疾病控制率,安全性较高,是一种可优先选择的治疗方法。
项威陈东胡继良陈成罗伟坚万勇李文斌
关键词:贝伐单抗高级别胶质瘤联合化疗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DD基因型与脑出血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分布与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200名健康人(NT)及80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ACE I/D基因多态性。结果脑出血患者的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ACE基因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携带者可能是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易感因素。
蔡坤皓戴黎萌陈东赵永阳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脑出血高血压基因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介入栓塞与手术夹闭的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比较大脑中动脉动脉瘤(MCAA)介入栓塞与手术夹闭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45例MCAA动脉瘤患者,随机分成A、B组,A组患者采取介入栓塞,B组采用开颅夹闭,观察2组疗效,评价预后。结果术后第3日,A组患者GCS评分高于B组、血管痉挛程度低于B组(P<0.05),第7、14日2组患者的GCS评分、血管痉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0日,2组患者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介入栓塞与手术夹闭治疗MCAA远期疗效相近,但介入栓塞起效较快。
罗伟坚陈东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动脉瘤手术夹闭介入栓塞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