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光勇

作品数:88 被引量:594H指数:1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北京市重点学科建设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8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2篇病理
  • 26篇肿瘤
  • 24篇临床病理
  • 20篇病理学
  • 18篇细胞
  • 16篇免疫
  • 10篇内镜
  • 9篇组织化学
  • 9篇免疫组织
  • 9篇免疫组织化学
  • 8篇病理分析
  • 7篇增生
  • 7篇食管
  • 7篇黏膜
  • 7篇消化道
  • 7篇临床病理分析
  • 7篇淋巴
  • 7篇化道
  • 6篇细胞癌
  • 6篇免疫组化

机构

  • 86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南京大学医学...
  • 2篇山东大学
  • 2篇中华医学会
  • 2篇北京肿瘤医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龙岗区...
  • 1篇北京市消化疾...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88篇陈光勇
  • 19篇张澍田
  • 16篇张彦宁
  • 15篇张长淮
  • 15篇张淑红
  • 14篇黄受方
  • 14篇岳冰
  • 13篇周小鸽
  • 12篇冀明
  • 12篇李鹏
  • 11篇郑晓丹
  • 11篇徐瑞
  • 10篇郑媛媛
  • 8篇柳玮华
  • 7篇魏雪静
  • 7篇石晓燕
  • 6篇滕孝静
  • 6篇吴咏冬
  • 6篇陈煜
  • 6篇王琳

传媒

  • 14篇临床和实验医...
  • 13篇中华病理学杂...
  • 10篇中华消化内镜...
  • 9篇诊断病理学杂...
  • 3篇临床与实验病...
  • 3篇中国医刊
  • 3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年份

  • 7篇2024
  • 9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10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08
  • 3篇2005
  • 6篇2004
  • 6篇2003
  • 4篇2002
8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增生性息肉与自身免疫性化生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胃增生性息肉与自身免疫性化生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7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内镜中心行内镜切除术的56例胃增生性息肉患者,包括17例伴肿瘤性改变和39例不伴肿瘤性改变的患者,分析患者血清学、内镜表现和病理的特点。结果:男22例、女34例,年龄(61.88±9.01)岁。空腹胃泌素升高率50.0%(28/56),血清抗壁细胞抗体(anti-parietal cell antibody,PCA)阳性率62.5%(35/56),贫血率37.5%(21/56),幽门螺旋杆菌阴性率64.3%(36/56)。与血清PCA阴性患者相比,血清PCA阳性患者以女性多见( P=0.034),易发生高胃泌素血症( P<0.001)、贫血( P=0.001)、多发GHPs( P=0.019),且以血清铁缺乏为主( P=0.044)。35例血清PCA阳性患者共108枚息肉,胃底、体91枚(84.3%)、胃窦17枚(15.7%, P=0.005);21例贫血患者共63枚息肉,胃底、体54枚(85.7%)、胃窦9枚(14.3%, P=0.075)。56例患者共142枚增生性息肉,73.2%(104/142)为带蒂息肉,69.0%(98/142)为"草莓状"息肉。17例伴肿瘤性改变中,6例高分化腺癌、2例中分化腺癌、3例高级别异型增生、6例低级别异型增生。 结论:胃增生性息肉与自身免疫性化生性萎缩性胃炎有关,可能在其基础上向肿瘤性改变转化。
胡海一冀明陈光勇张澍田
关键词:息肉胃增生性息肉高胃泌素血症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3例临床病理分析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两个亚型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结合临床病史,对3例AIP标本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2例Ⅰ型AIP,组织学表现为胰管扩张,周围淋巴、浆细胞浸润,伴席纹状纤维化;免疫组化Ig G4>10/HPF,Ig G4/Ig G>40%。1例Ⅱ型AIP,组织学表现为胰管扩张,周围淋巴、浆细胞浸润,并见导管上皮及腺腔内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组化仅显示个别Ig G4阳性细胞。结论 AIP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胰腺炎,两个亚型临床病理特点存在差异,本病预后良好,正确的诊断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郑晓丹陈光勇石晓燕黄受方周小鸽
关键词:自身免疫性胰腺炎IGG4
逆转录病毒介导的HSV_1-tk基因疗法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系的杀伤效应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胸苷激酶 (HSV1 tk)结合环氧鸟苷(GCV) ,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 (C4 2、PC3 )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通过DNA重组技术构建含tk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 ,经转染包装细胞系PA3 17,选择出高病毒滴度的生产细胞系 (VPC) ,PCR、RT PCR检测VPC内HSV1 tk基因的整合和表达。VPC与癌细胞按不同比例混合培养 ,以硫基罗丹明B(SRB)法测定GCV治疗后癌细胞生长情况。 结果 经阳性克隆筛选 ,得到高滴度并能稳定表达HSV1 tk基因的VPC细胞。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HSV1 tk基因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C4 2、PC3均具有杀伤效应 ,光镜下没有发现凋亡小体 ;经比较 ,HSV1 tk基因对PC3的治疗效果最好 ,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 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的HSV1 tk基因对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细胞有杀伤作用 。
薛竹徐秀红陈光勇刘羿男陈淑媛邵强毕泗成梁亚云张长淮张玉海
关键词:逆转录病毒介导HSV1-TK基因疗法细胞素杀伤效应
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随访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AEG)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及术后随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手术的134例AEG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12例,女性22例,男女比例为5.1∶1;年龄27~82岁,平均年龄62.1岁。主要研究指标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和3年总体生存率,次要研究指标为淋巴结转移率和淋巴结转移分布情况。随访方式主要以门诊、电话等方式开展。随访期间,患者需要接受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胸、腹部CT检查以及每年进行1次胃镜检查,评估疾病情况,随访期至2020年1月。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进行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逐步法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COX回归风险模型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浸润深度(OR=4.341,95%CI:2.498~7.545,P=0.000)、肿瘤大体类型(OR=3.626,95%CI:1.425~9.228,P=0.007)及脉管内癌栓(OR=2.888,95%CI:1.106~7.544,P=0.030)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Ⅱ/Ⅲ型AEG患者均易出现腹腔淋巴结转移,其中以第1、2、3、4、7、11组淋巴结为主。Ⅲ型AEG患者易出现第5、6组淋巴结转移,而其在Ⅱ型AEG中转移率低。与Ⅲ型AEG相比,Ⅱ型AEG易出现纵隔淋巴结转移,其中以第110和111组淋巴结为主,转移率分别为7.1%和3.0%。3年随访发现无淋巴结转移(82.1%比46.1%,P=0.046)和接受辅助化疗(60.6%比39.4%,P=0.007)的患者,术后生存期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体类型和脉管内癌栓是影响AEG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合并有淋巴结转移的AEG患者远期预后差,但是辅助化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徐瑞郑智陈光勇张军姚宏伟张忠涛
关键词:腺癌随访研究预后淋巴结转移
第26次全国消化内镜沙龙内镜超声篇会议纪要被引量:1
2014年
第26次全国消化内镜沙龙内镜超声(EUS)篇于2013年12月7日于海南保亭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7位超声内镜专家参加会议。会议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候任主委、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张澍田教授主持,专家报告了临床工作中比较突出、具代表性的病例,并对有关超声内镜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冀明王拥军李鹏李鹏陈光勇年卫东
关键词:消化内镜内镜超声超声内镜
胃黏膜幽门螺杆菌感染病理组织学专家共识被引量:2
2023年
胃黏膜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引发胃部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HP也被世界卫生组织等列为明确致癌物。目前临床常用的非侵入性法检测HP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如无法明确HP定植位置,也可能因其处于休眠期而漏诊或误诊。相较而言,病理学方法检测HP结果更为精准,可了解组织病变情况,并指导后续治疗与预后判断。组织学检测HP方法众多,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病理医师在检测方法的选择上尚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病理学组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此共识,旨在规范胃组织标本HP感染的病理诊断,为临床医师提供有关胃黏膜HP感染病理组织学的诊断治疗建议,以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和提升疾病治疗效果。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病理学组陈光勇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黏膜免疫组化
胃底腺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胃底腺型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 of fundic gland type,GA-FG)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玉林市红十字医院、龙南县中医院、深圳龙岗区人民医院诊断的8例胃底腺型胃癌患者资料,分析其内镜特征、病理形态特征、免疫组化结果、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全组男3例,女5例,年龄46~60(中位数56.5,平均数55)岁;多因体检发现胃部肿物入院,均无肿瘤家族史;7例(87.50%)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内镜特征:肿瘤主要位于胃上部(7例,87.50%),均未发现溃疡,背景黏膜均无萎缩表现;病变以隆起性多见(6例,75.00%),多可观察到分支血管(7例,87.50%);NBI放大观察可见病变与周边背景黏膜之间多无明显边界(7例,87.50%),表面微血管多为规则(7例,87.50%),表面微结构排列规则或不规则。瘤体最大径3~15(平均数7.4)mm,累及黏膜层5例(62.50%),浸润黏膜下层2例(浸润深度分别为196μm和454μm),均未发现脉管侵袭。最终病理诊断:胃底腺型胃癌(混合型)3例,胃底腺型胃癌(主细胞为主型)2例,胃底腺型胃癌(黏液颈细胞型)2例,胃底腺型胃癌(壁细胞为主型)1例。6例患者行ESD治疗,1例行EMR治疗,1例为活检病例。7例患者随访时间内均未见复发或转移。结论GA-FG是胃癌的一种新组织学类型,其内镜特征与一般的早期胃癌不太相同。对GA-FG的内镜、病理学特征仍需进一步的研究,以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
刘明谢佳宜陈振煜项立陈春林覃泳缤黄世杰钟琼文静张强青海涛狄连君朱加兴孙琦陈光勇王亚东白杨刘思德罗晓蓓韩泽龙
关键词:胃肿瘤免疫组化内镜窄带成像
以肠道表现为首发症状的滤泡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分析以肠道表现为首发症状的滤泡性淋巴瘤之临床特征、内镜表现、病理诊断与治疗。方法对9例以肠道表现为首发症状的滤泡性淋巴瘤做临床、内镜和病理观察及随访,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行CD3、CD5、CD20、CD21、Ki-67、bcl-2、bcl-6、CD10和cyclinD1染色分析免疫表型特征。结果9例以肠道表现为首发症状的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年龄5—60岁(中位年龄44岁),男女比例2:7。5例表现为腹部无明显诱因疼痛,3例便血,1例腹胀。回盲部为最常受累部位(6/9)。6例内镜检查均表现为多发性息肉,基底宽,无出血及坏死。其中5例行小活检,病理学特征为:内镜活检病例的病变呈息肉状,位于黏膜层内,肿瘤细胞呈模糊的结节状,边界欠清,排列较紧密,主要由中心细胞组成,浆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不明显;手术切除的4例病例有3例累及肠道全层,1例局限于黏膜层内,其内均可见境界清楚的肿瘤性结节。免疫表型:9例之肿瘤性结节均强表达CD10和bcl-2,结节问及腺体周围可见散在细胞弱表达CD10。4例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加做化疗),3例单纯化疗,2例观察;所有患者均存活。结论该组以肠道表现为首发症状的滤泡性淋巴瘤是一类好发于中年女性的疾病,常见于回盲部,具有惰性临床进程,内镜表现为多发性息肉,通常在出现临床症状或疾病进展期采取干预性治疗,具有较好的预后。
谢建兰金妍郑晓丹魏雪静朱红郑媛媛张淑红张彦宁陈光勇周小鸽
关键词:肠肿瘤
肾集合管癌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CD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CD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59岁;临床主要表现为肉眼血尿,发热,厌食乏力;大体检查肿瘤主要位于肾髓质,单发,最大径为3.8~6.3 cm,切面灰白色、质硬;镜下肿瘤细胞呈管状、管状乳头状、微乳头、实性及条索状排列,可见肉瘤样区域,间质促纤维组织增生,伴多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细胞异型性明显,呈多边形或鞋钉状,核仁显著,核分裂象多见;免疫组化结果阳性表达情况为CK19(8/8)、CK7(8/8)、34βE12(7/8)、E-cadherin(7/8)和Vimentin(7/8),FH和SMARCB1(INI-1)均未缺失;随访3~57个月,4例于术后12个月内死亡,1例于术后36个月内死于肺纤维化,2例存活,1例失访。结论CDC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肾细胞癌,预后极差。需要结合大体表现、组织形态及免疫表型与浸润性尿路上皮癌、SMARCB1缺陷型肾髓质癌、FH缺陷型肾细胞癌、乳头状肾细胞癌等鉴别。
吴敏张彦宁郑媛媛张淑红柳玮华陈光勇
关键词:肾集合管癌临床病理免疫组化
制作规范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标本病理切片要点被引量:11
2016年
作为治疗消化道早癌的有效手段,以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为代表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技术最近几年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ESD标本能够比活检或外科手术标本更好地呈现早期消化道癌症的组织学改变,这也为全面观察消化道早期肿瘤性病变提供了难得的有利机会。对ESD标本进行全面的病理学检查是为了评估ESD的疗效,包括如下3个方面:
陈光勇张澍田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病理学诊断消化道早癌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