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兰
- 作品数:10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高职餐饮专业学生综合素养提升路径
- 2022年
-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2022年,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
- 陈兰陈咏淑
- 关键词:时代新人学校美育教育评价改革义务教育
- 《脾胃论》第2版:脾胃病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讲解
- 2024年
- 《脾胃论》成书于1249年,是中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杲的代表作,也是优秀的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至今日仍有着积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李杲倡导脾胃学说,论述脾胃与元气的关系,阐明了脾胃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留下了传世之作。
- 陈兰
- 关键词:《脾胃论》中国医学史金元四大家脾胃学说非物质文化遗产脾胃病
- 建设文化强省战略背景下粤菜饮食文化发展与创新思考被引量:3
- 2020年
-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国家经济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对其他方面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升,尤其是文化和文化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各地区都在积极打造文化体系。基于此,本文针对粤菜饮食文化展开分析,分析饮食文化和地区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广东地区粤菜文化形成因素,进而明确如何借助粤菜饮食文化打造文化强省,针对二者之间的关系,结合粤菜饮食文化创新发展措施展开分析,以供参考。
- 陈兰
- 关键词:文化强省粤菜饮食文化
- 中国节日文化融入餐饮职业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 2023年
- 该研究关注“学徒制”学生在成年后重返校园的个人发展阶段,探讨了他们的学习和认知特点以及教育工作者的角色。重点在于如何将中国文化元素有效融入教学,打破思维局限,帮助学生形成全面价值观。研究表明,将中国传统节日活动如元宵节灯笼制作、中秋节书法等融入课堂,可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增添了趣味,还促进了学生职业发展和薪酬增长,为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提供了有益示例。
- 刘畅陈兰
- 关键词:教学创新
- 中国饮食文化与美学
- 2020年
-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饮食已经远远超越了人们的物质生存需求,升华为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存在。中国饮食经历了几千年的进化,已经由维持个体生命内化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情趣、艺术理想和仪式感的表征。中国自古以来讲究“仪礼”,人们对于饮食文化的感知不仅有色、香、味的需要,更有了对名、器、境的追求,使其更有“味道”,更具深邃的审美意蕴。
- 陈兰
- 关键词:饮食文化饮食美学形态美
- 中国传统节庆饮食文化融入劳动教育课实践探索
- 2024年
-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传统节庆饮食因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实践活动,为劳动教育提供了极富教育意义的场景。本文从中国传统节庆饮食文化出发,系统分析了其在各教育阶段劳动教育课程中的潜在价值及融入路径。通过案例和设计方案,明确不同学段应采取适宜的方法将传统节庆饮食制作活动转化为劳动教育的有效载体,既包括了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等多元劳动形式的融合,又关注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产业发展的对接,以实现劳动教育与文化传承、职业素养培育、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
- 陈兰陈咏淑
- 劳动教育视域下饮食类非遗课程的建设与实践研究
- 2024年
- 本文研究劳动教育背景下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的建设与实践,关注课程定位与目标、资源筛选整合、教学模式创新及实施效果评估四个方面。劳动教育视域下的饮食类非遗课程旨在结合本土文化资源,通过实践操作传承非遗技艺,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文化认同和劳动精神。课程设计需依据学生特点科学选择非遗项目,采用多元化、情境化教学,如“非遗项目+劳动创新”模式,结合线上线下教学,并通过非遗传承人指导和实践基地建设,实现非遗文化与劳动教育的有效结合,旨在全面提升学生劳动素养与非遗文化传承能力。
- 陈兰陈咏淑
- 关键词:劳动教育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