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骆书飞

作品数:5 被引量:184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甘肃省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冰川
  • 2篇数字高程
  • 2篇数字高程模型
  • 2篇高程模型
  • 1篇地理
  • 1篇地理环境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温
  • 1篇现代冰川
  • 1篇小波分析
  • 1篇极端气温
  • 1篇江流
  • 1篇降水
  • 1篇R/S分析
  • 1篇ASTER
  • 1篇MORLET...
  • 1篇MORLET...
  • 1篇表碛
  • 1篇冰川变化

机构

  • 5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5篇骆书飞
  • 3篇张明军
  • 2篇汪宝龙
  • 2篇李珊珊
  • 2篇李忠勤
  • 1篇李小飞
  • 1篇李慧林
  • 1篇白金中
  • 1篇朱小凡
  • 1篇王璞玉
  • 1篇王琼
  • 1篇王圣杰

传媒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1959~2008年新疆布尔津河上游河源区冰川储量变化
冰川是气候变化最灵敏的指示器,气候变化是冰川进退的主要驱动因素。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乃至全球范围内大部分冰川快速大面积退缩,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加速消融趋势,进一步影响到冰川融水径流,从而对下游...
骆书飞
关键词:地理环境数字高程模型
文献传递
1962-2011年长江流域极端气温事件分析被引量:131
2013年
根据1962-2011年长江流域115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资料,利用线性倾向估计法、主成分分析及相关分析法,并根据选取的16个极端气温指标,分析了该地区极端气温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冷昼日数、冷夜日数、冰冻日数、霜冻日数、冷持续日数分别以-0.84、-2.78、-0.48、-3.29、-0.67d.(10a)-1的趋势减小,而暖昼日数、暖夜日数、夏季日数、热夜日数、暖持续日数、生物生长季以2.24、2.86、2.93、1.80、0.83、2.30d.(10a)-1的趋势增加,日最高(低)气温的极低值、日最高(低)气温的极高值和极端气温日较差的倾向率分别为0.33、0.47、0.16、0.19、-0.07oC.(10a)-1;(2)冷指数(冷夜日数、日最高气温的极低值、日最低气温的极低值)的变暖幅度明显大于暖指数(暖夜日数、日最高气温的极高值、日最低气温的极高值),夜指数(暖夜日数、冷夜日数)的变暖幅度明显大于昼指数(暖昼日数、冷昼日数);(3)空间分布上,长江上游区域冷指数的平均值大于其中下游区域,而暖指数和生物生长季则是中下游多年平均值大于上游区域(暖持续日数除外);(4)因子分析的结果表明,除了极端气温日较差之外,各极端气温指数之间均呈现很好的相关性。
王琼张明军王圣杰骆书飞汪宝龙朱小凡
关键词:长江流域极端气温
1960-2009年中国天山现代冰川末端变化特征被引量:17
2013年
基于冰川定位观测、野外考察、航空摄影、遥感影像和地形图分析方法,研究了1960—2009年中国天山8条冰川末端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0—2009年,在天山地区气温与降水呈上升趋势的背景下,8条冰川均处于退缩状态,退缩速率由西向东逐渐减缓,其变化幅度因气候环境、地理位置、冰川规模和冰川形态等的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区域性与阶段性差异。其中,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1962—1973年冰川末端退缩速率为5.96m.a-1,1973—1980年为3.28m.a-1,1980—1993年为3.93m.a-1,在1993年完全分离成东、西两支独立的冰川;博格达峰四工河4号冰川末端1962—1981年退缩速率为6m.a-1,1981—2006年为8.9m.a-1,2006—2009年为13.3m.a-1。表碛覆盖的青冰滩72号冰川和74号冰川末端1964—2009年退缩速率分别为41m.a-1和30m.a-1,远较无表碛覆盖的庙儿沟平顶冰川退缩迅速(1972—2007年冰川末端退缩速率为2.32m.a-1)。表面特征(表碛)亦是造成冰川变化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
李珊珊张明军李忠勤李慧林骆书飞
关键词:冰川变化气候变化
近51年来三江源区降水变化的空间差异被引量:32
2012年
利用1960—2010年三江源区12个气象站的降水资料,通过气候线性趋势分析、5年滑动平均、IDW插值法、Morlet小波分析和R/S分析法对该区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降水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三江源区1960—2010年降水量总体呈现增加趋势,具体表现为20世纪60、70和90年代降水量偏低,80年代明显偏高,2000年以后显著增多;从季节变化来看,春季、夏季和冬季降水量均呈增加趋势,尤其春季增加显著,而秋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不同流域的季节变化趋势不尽相同;空间变化上,三江源区绝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呈增加趋势,表现为北高南低,东西差异明显,同时不同季节的空间变化存在差异;不同流域降水量在一定的时间序列中存在不同周期变化;三江源区年降水量和各季节降水量的未来变化趋势与过去基本一致,但各流域降水的持续性强度有所不同。
李珊珊张明军汪宝龙李小飞骆书飞
关键词:降水MORLET小波分析R/S分析
近50年来中国阿尔泰山友谊峰地区冰川储量变化被引量:4
2014年
以中国阿尔泰山友谊峰地区为研究区,结合RS和GIS技术对该区冰川厚度、储量及面积进行了定量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的58条冰川,在过去的50年间,总面积减小了19.2%(平均每条冰川缩小0.363km2);共有10条消失了。冰川平均厚度减薄了24.12m;储量减少了2.649km3,冰川冰融水年径流量为4.88×106m3。分析显示:该区小于1km2的冰川数量占67%,但面积和储量主要集中于大于1km2的冰川,几条较大冰川厚度和储量的变化决定了该区域的变化趋势;小冰川绝对变化量小,相对变化率大,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强。
骆书飞李忠勤王璞玉白金中康剑孙吉舟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ASTE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