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艳洁

作品数:35 被引量:247H指数:11
供职机构:烟台毓璜顶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铁道部科技基金烟台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4篇缺血
  • 13篇早产
  • 13篇早产儿
  • 13篇缺氧
  • 13篇产儿
  • 8篇血性
  • 8篇缺氧缺血性
  • 8篇缺氧缺血性脑
  • 8篇脑损伤
  • 7篇细胞
  • 7篇脑缺氧
  • 6篇新生儿
  • 6篇缺血性脑损伤
  • 6篇缺氧缺血性脑...
  • 6篇海马
  • 5篇凋亡
  • 5篇新生大鼠
  • 5篇神经元
  • 5篇基因
  • 4篇预后

机构

  • 20篇烟台毓璜顶医...
  • 8篇吉林大学第一...
  • 8篇聊城市人民医...
  • 8篇深圳市龙岗中...
  • 8篇黄石市妇幼保...
  • 8篇邯郸市妇幼保...
  • 8篇成都市妇女儿...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广东医科大学
  • 5篇东南大学
  • 5篇长沙市妇幼保...
  • 4篇北京大学第三...
  • 4篇南京铁道医学...
  • 4篇南京铁道医学...
  • 4篇解放军第30...
  • 4篇白求恩国际和...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西北妇女儿童...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35篇丁艳洁
  • 13篇初清
  • 9篇万代红
  • 8篇程红斌
  • 8篇武辉
  • 8篇许平
  • 8篇蒋犁
  • 8篇吕红艳
  • 8篇曾淑娟
  • 7篇刘卫鹏
  • 6篇汤云珍
  • 6篇张晓慧
  • 5篇张雪峰
  • 5篇单瑞艳
  • 5篇孔祥永
  • 5篇杨春燕
  • 5篇王晓亮
  • 5篇杨李红
  • 5篇陈铁强
  • 5篇丘惠娴

传媒

  • 3篇小儿急救医学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江苏医药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中国实用儿科...
  • 2篇中国小儿急救...
  • 2篇中国新生儿科...
  • 1篇新生儿科杂志
  • 1篇中华围产医学...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医学研究通讯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国外医学(儿...
  • 1篇滨州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刊
  • 1篇Chines...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 1篇发育医学电子...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5
  • 1篇2003
  • 7篇2001
  • 1篇2000
  • 3篇1998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细胞凋亡与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被引量:12
1998年
细胞凋亡或程序化死亡(apoptosisApo,programmedceldeath,PCD)即在某些生理或病理性因素诱导下,激活膜信号系统,启动有关调控细胞凋亡的程序基因,最终导致细胞按一定程序控制自我破坏和死亡[1]。PCD不仅为维持正常生理功...
蒋犁丁艳洁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神经细胞细胞凋亡
七例严重感染患儿血小板动态变化分析
2005年
初清万代红丁艳洁
关键词:患儿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超/极早产儿的早期预后:国内14家医院多中心调查
孔祥永徐凤丹吕红艳巨容赵小林曾淑娟武辉贾文峥刘卫鹏刘芳程红斌丁艳洁许平陈铁强封志纯
缺氧缺血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被引量:6
1998年
脑缺氧缺血后的细胞损伤发生于两个阶段:早期的神经元坏死组织梗塞与晚期的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目前认为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是通过凋亡途径发生的。本文介绍了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概念,其机制—凋亡,凋亡与坏死的区别,及脑缺氧缺血后神经元调亡的证据。
丁艳洁蒋犁
关键词:神经元死亡缺氧缺血性脑病
缺氧、缺血与迟发性神经元死亡被引量:16
1998年
脑缺氧缺血(HIE)后的细胞损伤发生于两个阶段,即早期的组织梗死与晚期的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目前认为迟发性神经元死亡是通过凋亡途径发生的。本文介绍了迟发性神经元死亡的机制,凋亡与坏死的区别及脑缺氧、缺血后神经元凋亡的证据。
丁艳洁蒋犁
关键词:脑缺氧脑损伤神经元死亡
脑缺氧缺血致新生大鼠脑皮质、海马组织中c-fos基因的表达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研究缺氧缺血后新生大鼠脑皮质、海马组织中c fos基因的表达。方法 利用新生大鼠脑缺氧缺血模型 ,采用RT PCR技术与免疫组化方法 ,观察缺氧缺血后皮质、海马组织中即早基因c fosmRNA及c fos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实验组缺氧缺血后 0~ 1h ,结扎侧皮质与海马c fos基因的mRNA表达增加 ,2h后逐渐回至对照水平。缺氧缺血后 2~ 4h结扎侧皮质与海马的阳性细胞率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与c fosmRNA的表达高峰相比 ,c fos蛋白的表达延迟 1~ 2h。结论 c fos基因表达上调可能参与诱发缺氧缺血后皮质、海马脑损伤。
丁艳洁汤云珍蒋犁李海浪
关键词:脑缺氧新生大鼠FOS基因脑皮质海马组织
新生儿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了解新生儿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实验室特点、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烟台毓璜顶医院1例新生儿LCH的临床资料。结果男性患儿,因呼吸困难、皮疹生后12 min入院,初始仅表现为头部、四肢、躯干、手足多发皮疹,进而发展为皮肤、淋巴结、肺、骨骼等多系统受累的新生儿LCH。皮肤活检提示Langerin(+),S-100(+),CD1a(+),符合LCH诊断。结论新生儿生后有特殊皮疹,应进行皮肤活检,需警惕LCH。新生儿LCH多进展为多系统受累型LCH,预后差。
徐加菊丁艳洁张晓慧
关键词:组织细胞增生症新生儿
胞二磷胆碱及脑活素治疗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疗效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胞二磷胆碱、脑活素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疗效。方法7日龄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胞二磷胆碱组、脑活素组、胞二磷胆碱加脑活素组及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颈总动脉结扎后缺氧制备HIBD模型,其中3组于模型制备当日始分别腹腔注射胞二磷胆碱500mg/kg,脑活素50mL/kg,胞二磷胆碱500mg/kg加脑活素50mL/kg,对照组腹腔注射9g/L盐水50mL/kg,均1次/d,共20d。第21天心脏灌注法处死取脑,制作石腊标本,切片后分别行HE及TUNEL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1.光镜下观察,对照组脑皮质层有坏死后胶质细胞增生现象,并可见部分神经细胞核固缩、浓染,并有凋亡小体形成。胞二磷胆碱组、胞二磷胆碱加脑活素组结扎侧病变明显减轻。2.与对照组凋亡细胞阳性率(61.55±7.44)比较,胞二磷胆碱组(25.24±2.24)及胞二磷胆碱加脑活素组(21.47±3.22)明显减低,有显著性差异(q=14.045,18.818Pa<0.01),脑活素组(52.59±6.70)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q=1.804P>0.05)。胞二磷胆碱加脑活素组与胞二磷胆碱组比较无显著差异(q=1.697P>0.05)。结论胞二磷胆碱治疗HIBD大鼠有效,脑活素治疗效果不确切。二者联用无协同作用。
丁艳洁初清徐慧万代红
关键词:脑缺氧胞二磷胆碱脑活素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模型鼠脑皮质、海马细胞凋亡的研究被引量:18
2001年
目的 证实和比较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发病过程中皮质、海马神经元凋亡的现象和差异。方法 通过HIE动物模型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 (TUNEL)、电镜对皮质、海马细胞凋亡出现时间和强度进行了对应比较。结果 电镜下显示核膜皱缩、染色质边集 ;原位末端标记显现阳性着色细胞。经计量分析发现皮质和海马出现凋亡高峰时间不一致 ,皮质 18h点、海马 40h点凋亡最明显。结论 证实了HIE中神经细胞凋亡的存在 ;皮质、海马对缺氧缺血的反应有时间和程度的差异。
蒋犁汤云珍丁艳洁黄晓明陈平圣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脑皮质海马细胞凋亡新生儿
483例早产儿并发症及院内感染病原菌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分析不同胎龄及出生体重早产儿并发症情况以及感染病原菌种类。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483例早产儿根据出生体重分为〈1500g、1500—2500g、≥2500g组,根据胎龄分为〈32周、32~34周、34~37周组,比较各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感染病原菌种类的差异。结果(1)各系统并发症:呼吸系统并发症最为常见,除神经系统外,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各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神经系统并发症在不同出生体重的患儿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2~34周胎龄组及≥2500g组发生率较其他组为高(P〈0.05);(2)疾病种类:呼吸系统疾病、喂养不耐受、贫血、动脉导管未闭、低血糖、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在不同胎龄及出生体重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及出生体重越小,发生率越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高胆红素血症在不同胎龄及出生体重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痰培养阳性率为14.7%(71/483),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肺炎克雷白杆菌、假单胞菌属及鲍曼不动杆菌最为常见。不同胎龄及不同出生体重组痰培养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龄及出生体重越小,阳性率越高。结论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与胎龄及出生体重有关,胎龄及出生体重越小,发生率越高。病原菌种类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胎龄及出生体重越小,阳性率越高。
张晓慧丁艳洁刘运祥初清张会芹
关键词:早产儿并发症病原菌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