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代俊利

作品数:24 被引量:118H指数:7
供职机构:承德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肿瘤
  • 7篇静脉血
  • 6篇血栓
  • 6篇静脉血栓
  • 6篇肺癌
  • 5篇血栓栓塞
  • 5篇血栓栓塞症
  • 5篇栓塞症
  • 5篇静脉
  • 5篇静脉血栓栓塞
  • 5篇静脉血栓栓塞...
  • 5篇恶性
  • 4篇宫颈
  • 4篇宫颈癌
  • 4篇恶性肿瘤
  • 3篇蛋白
  • 3篇深静脉
  • 3篇深静脉血栓
  • 3篇术后
  • 3篇盆腔

机构

  • 22篇承德市中心医...
  • 10篇承德医学院
  • 7篇承德医学院附...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河北联合大学...

作者

  • 23篇代俊利
  • 6篇李金玲
  • 4篇宋冀
  • 3篇刘雷
  • 2篇姜峰
  • 2篇张艳利
  • 2篇郑洪飞
  • 2篇李杰
  • 2篇杨松梅
  • 2篇张艳敏
  • 1篇崔志强
  • 1篇张海峰
  • 1篇杨林瀛
  • 1篇黄艳
  • 1篇周路琦
  • 1篇庞桂芬
  • 1篇轩玉宏
  • 1篇齐曼
  • 1篇梁秀军
  • 1篇薛润国

传媒

  • 4篇河北医学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医学
  • 2篇中国医学装备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医院管理
  • 1篇东南大学学报...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医学信息
  • 1篇心血管外科杂...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8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adua模型联合D-二聚体诊断恶性肿瘤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价值
2021年
探讨Padua模型联合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检测在诊断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承德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恶性肿瘤住院患者中确诊为VTE的150例患者和同时期住院的非VTE的150例恶性肿瘤患者的基本资料,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探究两组Padua模型评分、血浆DD检测值及两者联合诊断恶性肿瘤住院患者VTE的价值。 结果:Padua模型诊断恶性肿瘤住院患者VTE的准确性为80.00%,特异性为90.67%,敏感性为69.33%;血浆DD检测值诊断恶性肿瘤住院患者VTE的准确性为68.33%,特异性为50.67%,敏感性为86.00%;两者联合诊断恶性肿瘤住院患者VTE的准确性为92.00%,特异性为87.33%,敏感性为96.67%。结论:Padua模型联合血浆DD检测能更好的预测恶性肿瘤住院患者VTE的发生风险。
王莹莹周硕袁亚杰代俊利
关键词:D-二聚体静脉血栓栓塞症
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37例临床调查分析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7例肺癌合并VT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同期不伴有VTE的37例肺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37例肺癌合并VTE患者中,29例单纯深静脉血栓,5例深静脉血栓合并肺血栓栓塞症,3例单纯肺血栓栓塞症。肺癌确诊后前6个月内发生21例(56.76%)。37例患者溶栓和(或)抗凝治疗总有效率为78.38%。肺癌合并VTE患者1年生存率为43.24%,12个月血栓复发率为21.05%。肺癌合并VTE患者的1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未合并VTE的肺癌患者(P<0.05)。结论肺癌确诊后前6个月内VTE高发,肺癌合并VTE最常见的症状是呼吸困难、肢体肿胀。肺癌合并静脉血栓栓塞增加病死率,血栓复发率高,抗凝治疗仍是基本的治疗方法。对于肺腺癌和ⅢB~Ⅳ期肺癌患者要警惕VTE的发生。
李金玲代俊利姜峰郑洪飞张艳敏勾建强
关键词:血栓栓塞肺肿瘤静脉血栓形成抗凝
沙利度胺、甲羟孕酮联合昂丹司琼防治化疗致胃肠道毒副反应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观察和分析沙利度胺、甲羟孕酮联合昂丹司琼防治化疗所致胃肠道毒副反应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6月承德市中心医院放化疗中心收治的化疗患者100例,化疗方案中均含中、高度致吐化疗药物,按照分层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化疗周期内联合应用沙利度胺、甲羟孕酮、昂丹司琼注射液,对照组单独应用昂丹司琼注射液,根据CTCAE标准,分类评价两组患者化疗所致胃肠道毒副反应的发生率及程度,并做安全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食欲减退、腹泻、延迟性恶心和延迟性呕吐的发生率及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恶心、急性呕吐、腹胀的发生率及程度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乏力、便秘、血栓、皮疹的发生率方面,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观察到严重肝肾功能损害及心脑血管合并症。结论沙利度胺、甲羟孕酮联合昂丹司琼用于防治化疗所致食欲减退、腹泻、延迟性恶心、延迟性呕吐的疗效确切,且未观察到相关药物不良反应增加的风险,安全可靠。
郭叶代俊利齐曼宋冀
关键词:沙利度胺甲羟孕酮昂丹司琼化疗毒副反应
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预测肺癌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的有效性研究被引量:21
2020年
目的探讨使用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预测肺癌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风险的有效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承德市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肺癌患者中被确诊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100例患者作为病例组(血栓组),并选择同时期入院的非VTE肺癌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依据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评分和危险度分级,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评分情况及危险度分级的构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中的危险因素以及VTE危险度分级与肺癌患者VTE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血栓组患者Caprini风险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栓组中通过Caprini风险评分量表被评定为极高危和高危的患者比例达98.0%,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严重的肺部疾病,含肺炎(1个月内)、卧床的内科患者、下肢水肿、中心静脉置管、既往恶性肿瘤和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病史等6个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量表中的因素是肺癌合并VTE的主要危险因素。D-二聚体、卧床的内科患者、下肢水肿、中心静脉置管、既往恶性肿瘤、深静脉血栓或肺栓塞病史是肺癌合并VTE的独立危险因素。VTE危险度分级为极高危的肺癌患者是VTE发病的高危人群,极高危肺癌患者合并VTE的发病风险是低危患者的36.573倍。结论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能够很好地评估肺癌患者VTE的发病风险。
周建西代俊利宋冀
关键词:肺癌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
大肠不同部位恶性上皮肿瘤中错配修复蛋白表达及意义
2020年
目的:探讨大肠中不同部位大肠癌组织中错配修复蛋白(Mismatch repair,MMR)的表达及MMR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标记大肠癌组织中错配修复蛋白(MSH1、MSH2、MSH6及PMS2)的表达并分析其意义,同时分析MMR蛋白在不同部位大肠癌中的表达意义。MSH1、MSH2、MSH6及PMS2四种蛋白中的1种及以上表达缺失判定为错配修复基因缺陷(dMMR),全部表达判定为错配基因完整(pMMR)。结果:在168例大肠癌组织中,pMMR为141例(83.93%),dMMR 27例(16.07%),78例癌旁正常大肠黏膜组织MMR蛋白表达缺失组(dMMR)56例(71.79%),MMR蛋白无缺失组(pMMR)为22例(28.21%)(P<0.05)。同时分析发现,在大肠癌组织中,dMMR与大肠癌发病部位有相关性,在47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中,dMMR共有19例(40.42%),左半结肠癌92例当中,dMMR共有5例(5.43%),在29例直肠癌组织中,dMMR有3例(10.34%)。而且dMMR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关系,经分析有淋巴结转移组,侵透肌层组dMMR要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侵犯肌层组(P<0.05)。结论:错配修复蛋白在大肠癌中表达高于正常肠黏膜,而且错配修复蛋白在不同部位大肠癌中表达不同,不同错配修复蛋白状态与大肠癌的进展有一定相关性,而且提示具有错配修复蛋白缺失的大肠癌预后可能会更好。
段运动代俊利
关键词:大肠癌错配修复蛋白
宫颈癌术后盆腔囊肿及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及术后辅助治疗期间囊肿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14年6月承德市中心医院宫颈癌术后辅助治疗期间盆腔淋巴囊肿的患者67例为病例组,应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同期宫颈癌术后无盆腔淋巴囊肿的患者67例为对照组。辅助治疗期间囊肿并发感染13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宫颈癌术后盆腔淋巴囊肿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后辅助治疗期间淋巴囊肿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并发盆腔淋巴囊肿组中>60岁、Ⅱ期、术中淋巴结清扫数>20个、术后24 h引流量>100 ml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未并发盆腔淋巴囊肿组(P<0.05),以上因素为并发盆腔淋巴囊肿的可能危险因素。囊肿并发感染组中有糖尿病及囊肿直径>5 cm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未并发感染的盆腔淋巴囊肿组(P<0.05),以上因素为囊肿并发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对单因素分析中的危险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相对比值比(OR)=2.762,95%可信区间(CI)1.260~6.055〕、Ⅱ期(OR=2.238,95%CI 1.031~4.858)、术中淋巴结清扫数>20个(OR=2.651,95%CI 1.141~6.161)是宫颈癌术后并发盆腔淋巴囊肿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糖尿病(OR=5.518,95%CI 1.018~29.913)、囊肿直径>5 cm(OR=8.284,95%CI 1.842~37.247)是术后辅助治疗期间囊肿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0岁、Ⅱ期、术中淋巴结清扫数>20个是宫颈癌术后出现盆腔淋巴囊肿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囊肿直径>5 cm是术后辅助治疗期间囊肿并发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代俊利闫雷李金玲杨松梅杨宝英刘雷
关键词:宫颈癌淋巴囊肿
基于不同解剖结构的锥形束CT图像配准在肺癌放射治疗中的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在肺癌患者放疗中选用不同解剖结构进行图像配准对结果的影响,为肺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图像配准时解剖结构的优化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8月就诊于承德市中心医院行胸部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43例,所有患者均使用图像引导下的调强放射治疗。其中29例中央型肺癌患者以胸椎、胸骨、气管、气管隆突、肿瘤作为解剖结构,另外14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以胸椎、肿瘤、患侧肋骨、肿瘤联合附近肋骨为解剖结构,均采用自动加手动配准方法将治疗前首次锥形束CT图像与定位CT图像进行离线配准,分别记录X(左右)、Y(头脚)、Z(前后)3个方向的误差值,并将肿瘤组为对照组配准得出的误差值与其余各组进行对比,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结果:在中央型肺癌中,各个解剖结构的误差值,以肿瘤组误差最小,其次依次为气管隆突组、胸椎组、气管组,胸骨组误差值最大。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示:差异性主要体现在Y、Z轴上(F=3.329,P=0.012;F=0.033,P=0.022)。进一步统计分析发现,Y、Z轴间差异性主要体现在胸骨组与肿瘤组之间。在周围型肺癌中,误差值按照升序排列依次为:肿瘤联合附近肋骨、患侧肋骨、胸椎、肿瘤。误差值在X、Z轴上具有统计学意义(F=3.63,P=0.019;F=2.889,P=0.044)。并且,患侧肋骨组、肿瘤联合附近肋骨组的误差值与肿瘤组的误差值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图像配准时解剖结构的选择,肿瘤联合附近肋骨作为周围型肺癌的配准结构为优先选择,气管隆突、胸椎、气管均可作为中央型肺癌的配准结构,气管隆突、胸椎为优先选择。
袁亚杰崔志强代俊利
关键词:肺癌图像引导放射治疗图像配准
PVB联合PCIA治疗爆发性癌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2年
[目的]探讨PVB联合PCIA治疗爆发性癌痛(BTCP)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9例临床分期为Ⅳ期且常规应用吗啡镇痛效果不佳的癌痛患者,采用PVB与PCIA联合的方法进行镇痛治疗,观察疼痛程度(PI)及疼痛缓解程度(PAR),并记录BTCP出现的频率。[结果]联合镇痛治疗前的BTCP平均间隔时间(h)及24 h内出现次数分别为9.29±3.6、3.21±1.26,与治疗后的24.69±8.09、0.86±0.74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治疗前的疼痛评分为8.89±0.817,与治疗后的1.79±1.677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VB联合PCIA镇痛方法可以显著降低BTCP出现的频率,提高了晚期癌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张海琛代俊利赵衍
关键词:椎旁神经阻滞静脉自控镇痛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肠外营养的治疗效果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肠外营养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干预效果。方法: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实验组术前7 d开始给予肠外营养,对照组常规给予糖电解质输液;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等氮等热量的肠外营养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前1 d、术后7 d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前1 d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值、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和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实验组患者的BMI、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riceps skinfold thickness,TSF)值、血白蛋白(albumin,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PA和TF值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存在营养风险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前给予肠外营养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
周路琦孙超程艳芬王艳新李玲代俊利
关键词:胃肠道恶性肿瘤体重指数白蛋白前白蛋白
放化同步治疗宫颈癌术后脉管癌栓阳性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放化同步治疗宫颈癌术后脉管癌栓阳性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宫颈癌术后脉管癌栓阳性患者共118例。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放化同步治疗组57例,给予术后辅助同步放化疗,同步化疗方案为DDP周疗,于盆腔外照射治疗期间给予,术后病理提示手术切缘阳性、淋巴结阳性和/或宫旁组织阳性的患者予追加192Ir后装腔内放疗;单纯放疗组61例,放疗方案与放化同步组相同。随访、评估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3年总生存率、1年、2年及3年盆腔复发率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结果宫颈癌根治术后脉管癌栓阳性的患者,术后放化同步治疗较单纯放疗降低了1年盆腔复发率(放化同步治疗8.77%,单纯放疗22.95%,P<0.05)及2年盆腔复发率(放化同步治疗12.28%,单纯放疗27.87%,P<0.05),3年盆腔复发率放化同步治疗组与单纯放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3年无病生存率、3年总生存率相似。放化同步组的早期不良反应较单纯放疗组增加,主要体现在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均在可耐受范围内,经积极对症支持处理未影响后续治疗。晚期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无差别。结论放化同步治疗降低了宫颈癌根治术后脉管癌栓阳性患者近期局部复发率,3年的无进展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未见明显改善。放化同步治疗的早期不良反应稍有增加。
代俊利李杰张海峰许新征薛润国
关键词:宫颈癌术后疗效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