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彩霞

作品数:16 被引量:154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国家林业局引进国际先进林业科学技术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4篇氮沉降
  • 4篇微生物
  • 3篇杉木
  • 3篇土壤
  • 3篇固氮
  • 2篇湿地
  • 2篇土壤微生物
  • 2篇群落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拮抗
  • 2篇拮抗作用
  • 2篇香石竹
  • 2篇模拟氮沉降
  • 2篇固氮细菌
  • 1篇地景
  • 1篇多样性
  • 1篇幼林
  • 1篇愈伤
  • 1篇愈伤组织

机构

  • 16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北京碧水源科...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湖南省林业科...

作者

  • 16篇刘彩霞
  • 8篇焦如珍
  • 6篇董玉红
  • 3篇孙启武
  • 3篇刘少文
  • 2篇周新华
  • 2篇王正超
  • 2篇孙振元
  • 2篇李银凤
  • 2篇文剑平
  • 2篇李峰卿
  • 1篇刘军
  • 1篇韩蕾
  • 1篇吕全
  • 1篇王军辉
  • 1篇麻文俊
  • 1篇王智

传媒

  • 4篇林业科学
  • 3篇林业科学研究
  • 2篇湿地科学与管...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昆虫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生物技术进展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杉木林土壤微生物区系对短期模拟氮沉降的响应被引量:14
2015年
通过模拟氮沉降试验(设置2种氮形态5种施氮水平(N0、N1、N2、N3、N4分别代表0、20、40、60、80 kg·hm-2·a-1,共10个处理)研究杉木林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结果表明:沉降第1年,高氮处理对微生物数量的影响较显著,氮处理时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波动较大;沉降1年后,各处理的变化规律稳定,波动较小。12月份各处理间微生物数量和细菌数量变化幅度较小、氮处理对其影响不显著,故不宜在12月采集土样。氮沉降量影响微生物总量,总体而言低氮处理促进微生物生长,最高氮处理抑制微生物生长,NH4+-N2或N3和NO3--N3处理微生物总量最多。不同微生物类群对氮沉降形态和沉降量的响应不同,土壤细菌的变化规律和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规律一致,低氮处理时,硝态氮处理对细菌数量生长的影响大于铵态氮处理,2种形态氮的N2或N3处理细菌数量最大。铵态氮比硝态氮更易影响真菌的生长,且NH4+-N1和NO3--N3处理真菌数量最多。不同氮沉降形态对放线菌数量影响显著,沉降1年后高氮沉降量对放线菌生长略有促进作用。
刘彩霞焦如珍董玉红孙启武李峰卿周新华
关键词:杉木氮沉降铵态氮硝态氮
模拟氮沉降对杉木林土壤氮循环相关微生物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土壤微生物数量是衡量土壤氮素循环生化功能变化的重要指标。通过野外模拟试验,探讨短期氮沉降中不同氮素形态的沉降量对土壤中可培养固氮菌、硝酸细菌、亚硝酸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的影响,以及初期的变化趋势对森林氮素调控和环境管理的重要意义,为深入研究氮沉降对杉木林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5月,在杉木幼龄林内建立30个1 m ×1 m的样方,进行5种氮沉降量[N0(对照)、N1(20 kg· hm -2a -1)、N2(40 kg·hm -2a -1)、N3(60 kg·hm -2a -1)、N4(80 kg·hm -2a -1)]和2种氮形态(I铵态氮、II硝态氮)的模拟沉降试验。分别于2013年6,8,10月从0~10 cm和10~20 cm 土层取样测定微生物数量。固氮菌数量测定采用稀释平板计数法,硝酸和亚硝酸细菌数量采用 MPN-Griess 比色法,反硝化细菌(厌氧)采用酚二磺比色法。【结果】各处理的0~10 cm土层中固氮菌数量均高于10~20 cm 土层;随着氮沉降量增加,可培养固氮菌数量先升高后降低。低于60 kg·hm -2 a -1铵态氮处理有利于固氮菌生长。0~10 cm 土层亚硝酸细菌数量,随铵态氮沉降量增加,先升高再降低最后趋于平缓,在 N1或 N2处理达到最大值;施硝态氮时,菌落数量先降低再升高最终趋于平稳。在6月,虽然铵态氮和硝态氮的氮沉降量相同,但0~10 cm 土层中的亚硝酸细菌数量差异极显著,10~20 cm土层差异显著。8月和10月的硝酸细菌数量变化趋势相同,均为随氮沉降量增加先上升再下降再上升,且在相同氮素沉降量的铵态氮和硝态氮处理间未出现显著差异。反硝化细菌的时间变化与其他菌落不同,施铵态氮时二土层的变化趋势相反,施加硝态氮时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变化较平缓,NO3--N的 N4处理有轻微抑制作用。【结论】0~10 cm土层的固氮菌数量�
刘彩霞焦如珍董玉红孙启武周新华李峰卿
关键词:氮沉降固氮菌反硝化细菌
林木病原菌广谱拮抗菌株的筛选及功能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以尖孢镰刀菌、腐皮镰孢菌、胶孢炭疽菌、拟盘多毛孢菌等林木常见病原菌为指示菌,用平板对峙法和菌丝球干重法,从土壤固氮细菌群中筛选广谱拮抗菌株,并调查了各菌株的溶磷及解钾能力。结果表明:对4种病原菌拮抗能力较强的菌株有24株,其中11株能溶解无机磷,7株能溶解有机磷,4株有解钾功能。通过拮抗能力复筛得到最优菌株为菌株2024和7014。菌种鉴定结果表明2024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亚种(Bacillus subtilis subsp.subtilis),7014菌株为成团泛菌(Pantoea vagans)。
刘彩霞焦如珍焦如珍
关键词:林木拮抗作用溶磷解钾
香石竹ACC氧化酶基因RNAi载体构建及其遗传转化研究
乙烯是植物五大类内源激素之一,是促进植物衰老的主要物质,因此在植物抗衰老研究,特别是在延长鲜切花采后贮藏期和货架期方面日益成为研究热点。传统的保鲜方法多采用乙烯抑制剂或乙烯拮抗剂等化学物质,不仅造成环境污染,且成本较高,...
刘彩霞
关键词:ACC氧化酶RNA干扰
文献传递
光臀八齿小蠹共生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功能基因注释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揭示光臀八齿小蠹Ips nitidus共生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功能特征。【方法】对来自中国西北部青海省麦秀自然保护区的光臀八齿小蠹进行肠道和其他组织共生真菌和细菌宏基因组学和相关性网络分析,比较光臀八齿小蠹肠道和其他组织共生真菌及细菌群落组成,分析微生物群落间的相互关系,并采用非冗余蛋白序列比对方法注释共生微生物功能基因。【结果】共发现光臀八齿小蠹肠道和其他组织共生微生物3520种,真菌和细菌的物种数最高,分别占全部物种数的23.21%和69.01%,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9.69%和13.79%。其他组织中共生真菌白粉菌目(Erysiphales)相对丰度和物种多样性较肠道中的高,而其他组织中酵母目(Saccharomycetales)相对丰度和物种多样性较肠道中的低;其他组织中长喙壳类真菌(ophiostomatoid fungi)多样性(6属16种)较在肠道中的(5属13种)高,在其他组织和肠道中的平均相对丰度分别为0.016%和0.013%。其他组织中肠杆菌目(Enterobacterales)相对丰度和物种多样性高于肠道中的。肠杆菌属Enterobacter、白粉菌属Erysiphe、丛枝菌根属Rhizophagus和沃尔巴克氏菌属Wolbachia均为肠道和其他组织的核心菌属。真菌和细菌的某些群落在肠道和其他组织间表现出相反的相互关系,表明光臀八齿小蠹共生菌间可能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分别鉴定到共生真菌和细菌功能基因7010和6483个,细菌中异源性物质生物降解和代谢相关功能基因数量远高于真菌的;mRNA监测通路、丙酸代谢和泛素介导的蛋白质水解等11条通路在肠道中较在其他组织中具有更多的差异基因;对于柠檬烯降解和甾醇合成相关功能基因的注释结果表明,细菌对柠檬烯较真菌具有明显的降解能力,而真菌在甾醇生物合成中较细菌发挥更重要的促进作用;74个长喙壳类真菌功能基因主要参与到氧化磷酸化、代谢通路和氨基酸代�
刘彩霞李刚梁玲瑜韩富忠王正王慧敏吕全
关键词:共生菌功能基因相互作用
杉木林土壤中固氮功能细菌的生长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研究固氮功能菌株的生长特性,探索适地适菌原则。[方法]本研究以103株固氮功能细菌为研究对象,以p H值及培养温度为考量指标,分别研究了8个温度梯度、10个p H值梯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检测,含有nif H基因的菌株有103株;菌株的最适生长条件为温度28℃、p H=7,各菌株的温度适宜生长区为20、28、37℃,大量菌株生长的适宜p H值为4、5、7、8;在低温、碱性土中的适用菌株为6003,在高温、碱性土中的适用菌株有09ul27、1010、2024、2029、7002、lk2-1c(2)和zk3-1,在酸性及碱性土中均适宜生长的菌株为1012和2025。根据菌群不同生长特性,对所有菌株进行非层次聚类,使用SSI算法得出最优分类为9类,其中,第5类和第7类全部属于伯克霍尔德属,第2类基本为芽孢杆菌属,其它类别中各菌属没有出现明显的聚类现象,且生长条件分类与菌种的初步鉴定分类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固氮功能菌株的适宜生长环境较一致,最适宜的生长条件为温度28℃、p H=7。筛选出适合在特殊环境生长的固氮功能细菌10株,各菌株初步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巨大芽胞杆菌、Chitinophaga pinensis、Burkholderia xenovorans、Burkholderia phymatum、Burkholderia bannensis。通过生长条件聚类分析及所有菌株的16S r DNA鉴定比对得出,菌株的生长特性与其生物学特征不完全相关。
刘彩霞赵京京焦如珍
关键词:固氮细菌温度PH值
应用PLFA方法分析氮沉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变化的敏感指标。本研究选择磷脂脂肪酸法( PLFA)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可以更准确地了解短期氮沉降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从而预测氮沉降后土壤性质及植物生长的变化趋势,为氮饱和条件下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微生物参数和指标,对氮沉降的即时调控和实时治理具有指导意义。【方法】2013年5月,在江西省分宜县山下林场约1 hm2的杉木幼龄林中建立30个1 m ×1 m 的样方,在30个样方中进行5种氮沉降量[N0(对照)、N1(20 kg·hm -2a -1)、N2(40 kg·hm -2a -1)、N3(60 kg·hm -2a -1)、N4(80 kg·hm -2a -1)]和2种氮形态(NH4+-N,I和 NO3--N,II)的模拟沉降试验,沉降1年后用土钻进行土壤样品采集。磷脂脂肪酸提取方法为氢氧化钾-甲醇溶液甲酯化法,以十九烷酸为内标,采用 Agilent 6850N 测定,用Sherlock MIS4.5系统分析PLFA图谱,脂肪酸含量换算成每克干土中的含量( nmol)后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检测到PLFAs 72种,其中特征脂肪酸36种。分析特征脂肪酸种类和含量可知:各处理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均以原核微生物为主,不同氮处理样地中以磷脂脂肪酸总量表征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范围20~44 nmol·g -1。沉降铵态氮时,土壤中 PLFA总量、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脂肪酸含量均高于对照样地,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原生动物的脂肪酸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均为随着氮沉降量的增加先升高再降低最后再升高,NH4+-N N4处理土壤微生物 PLFAs的数量最多,NH4+-N N2处理土壤微生物 PLFAs的丰度值和多样性值最高;沉降硝态氮时,土壤中 PLFA 总量、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PLFAs量随着硝态氮浓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 NO3--N N2处理达到最大值。细菌和放线菌的标记脂肪酸�
刘彩霞焦如珍董玉红孙启武刘少文
关键词:氮沉降磷脂脂肪酸土壤微生物微生物多样性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研究进展被引量:42
2017年
近些年,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已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同时,土壤污染修复技术也飞速发展,尤其是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为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了更为高效、绿色的手段。本文对生物修复特点、发展历程、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期望能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的研究提供参考。近些年来,生物修复领域引进了系统生物学、宏基因组学、转基因技术等方法,用整体的、系统的眼光看待生物修复过程,以此解决生物修复技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效果不稳定等问题,这对其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在植物修复方面,研究集中在利用转基因植物修复污染、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强化植物修复和发展农作物类超积累植物等方面。微生物修复的研究重点在于微生物的筛选改造以及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生物修复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首先,现阶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验室和小规模样地阶段,大规模环境修复的案例还很少,有些修复手段虽然在实验室取得较好效果,可一旦应用于工程实际,因外部环境变的复杂且不可控,就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其次,单纯的生物手段很难修复重度重金属污染土壤,因为生物修复的基础是生命的新陈代谢活动,每种生物对重金属都有一定的耐受范围,超出范围,生物修复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最后,生物修复效果的不稳定问题也是其难以大规模应用的重要原因。对于以上问题的解决可以从以下5方面入手:1)培养、选育超积累植物,筛选更加适合的微生物作为生物材料进行环境修复植物和微生物的筛选和培育是生物修复技术的基础,生命宝库巨大且神秘,需要研究人员的不懈探索;2)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生物材料进行改造,如转基因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细胞杂交技术和生物诱变技术等因为自然的植物和微生物在
刘少文焦如珍董玉红刘彩霞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生物修复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
利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优化香石竹叶片再生体系中6-BA和NAA的浓度组合被引量:13
2008年
以香石竹叶片为外植体,利用二次回归正交设计对其再生体系建立中的关键因素6.BA和NAA的浓度及其组合进行定量优化。结果表明,增殖培养基中6.BA浓度为1.21mg/L、NAA浓度为0.35mg/L时,不定芽增殖数量可达3.65;6.BA浓度为1.20~1.79mg/L,NAA浓度为0.15~0.63mg/L时,不定芽增殖系数大于2,可靠性为95%。
刘彩霞孙振元刘军李银凤
关键词:香石竹增殖系数
一种楸树木质部原生质体分离和转化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楸树木质部原生质体分离和转化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选择温室内生长健康的楸树植株,将茎段去皮后,浸泡于酶解液中避光静置;S2、酶解结束后,将茎段转移到MMG溶液中,轻轻摇晃,以释放酶解完的原生质体细...
王军辉樊二勤王智麻文俊卢楠付鹏跃曲冠证刘彩霞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