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煜

作品数:5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多环芳烃
  • 3篇水稻
  • 1篇稻根
  • 1篇有机氯
  • 1篇有机氯农药
  • 1篇有机物
  • 1篇玉米
  • 1篇植株
  • 1篇生物富集
  • 1篇生物富集系数
  • 1篇生物有效
  • 1篇生物有效性
  • 1篇水稻根
  • 1篇水稻根系
  • 1篇水稻土
  • 1篇水稻植株
  • 1篇水稻籽粒
  • 1篇土壤
  • 1篇器官
  • 1篇籽粒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
  • 1篇国家地质实验...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天津市环境保...

作者

  • 5篇刘煜
  • 4篇陶澍
  • 3篇焦杏春
  • 2篇卢晓霞
  • 1篇罗松光
  • 1篇吴水平
  • 1篇曹军
  • 1篇沈伟然
  • 1篇介崇禹
  • 1篇刘文新
  • 1篇兰天
  • 1篇摆亚军
  • 1篇丁力军
  • 1篇王戎
  • 1篇王文涛
  • 1篇彭辉
  • 1篇王雁
  • 1篇李尧
  • 1篇武振艳
  • 1篇叶传永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岩矿测试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7
  • 1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多环芳烃在水稻植株中的分布被引量:13
2005年
采集了天津东丽区幼穗期、蜡熟期和枯熟期的水稻植株样品,研究了多环芳烃在其不同器官中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根中PAH15含量在幼穗期之后不断增加,至枯熟期达到土壤浓度的3倍.茎叶中PAH15含量则从幼穗期到枯熟期呈现逐渐下降的一般趋势,且穗梗含量高于稻茎,第一叶含量高于下叶.水稻籽实成熟期间生物量迅速增加,其增速高于PAH15累积,这样的稀释作用造成表观浓度的下降.水稻地上部分各器官PAH15含量与脂含量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焦杏春介崇禹丁力军吴水平摆亚军兰天李尧刘煜刘文新陶澍
关键词:多环芳烃水稻生物有效性器官
提取土壤中23种有机氯农药:微波法与索氏法对比被引量:13
2007年
蒙冰君刘煜王文涛卢晓霞陶澍
关键词:有机氯农药污灌土壤微波法微波辅助提取
多环芳烃在水稻籽粒中的分布及其与环境介质含量的关系被引量:2
2010年
介绍了江西南昌某郊区采集的成熟期(2008年9月)和收割期(2008年10月)的水稻籽粒中多环芳烃(PAHs)的富集情况,并与同时期的环境介质(土壤、空气气相以及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及分布情况作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水稻籽粒中16种多环芳烃(∑PAHs)总量平均为(74.8±13.6)ng/g,水稻土壤中∑PAHs含量平均为(203.7±14.3)ng/g,空气气相样品中∑PAHs含量平均为68.25 ng/m3,以3环和4环多环芳烃为优势化合物;颗粒物样品中∑PAHs含量平均为42.28 ng/m3,以4环、5环和6环多环芳烃为优势化合物。各介质多环芳烃含量在国内同类地区中均位于中等偏下水平。将多环芳烃在水稻籽粒和各个介质之间的生物富集系数与化合物的辛醇分配系数KOC、KOA作对数变换后比较,发现水稻籽粒中多环芳烃的分布与水稻土和空气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没有太大关系;而与空气气相中的多环芳烃关系较明显,证实了前人得到的气相化合物对植物体内化合物的分配起着主要贡献的研究结论。
焦杏春叶传永武振艳罗松光刘煜
关键词:多环芳烃水稻籽粒生物富集系数环境介质
水稻根系中多环芳烃的动态变化被引量:9
2007年
水稻根系的多环芳烃浓度随着水稻的生长不断变化,呈现出初期逐渐升高,到成熟期趋于稳定的一般趋势.幼穗期、乳熟期、蜡熟期、完熟期和枯熟期水稻根系的多环芳烃总含量(PAH15)平均分别为464、969、592、1075ng·g-1和1059ng·g-1,并主要由3环化合物组成.根系的脂含量、比表面和生物量等指标对根系多环芳烃的变化起到了一定影响.其中,脂含量和比表面的影响比生物量的影响更为显著.随着水稻的成熟,水稻土多环芳烃含量逐渐降低,而5、6环化合物的比例逐渐增加.水稻根系和水稻土中的多环芳烃含量之间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焦杏春陶澍卢晓霞刘煜沈伟然
关键词:多环芳烃水稻根系水稻土
可溶性有机物对玉米根部菲与芴吸着与吸收过程的影响被引量:7
2009年
在水培玉米幼苗的暴露实验中,控制溶液中可溶性有机物(DOM)的浓度水平(0、0.5、1、2、5、10mg·L-1),观察其对水培溶液中多环芳烃(芴与菲)生物有效性的影响。通过控制洗脱条件,将根部多环芳烃分为弱吸着(氯化钙提取)、强吸着(甲醇提取)与吸收(索氏提取)3种不同的形态。结果表明,短期暴露(4d)后,培养液中多环芳烃浓度迅速下降至起始浓度的10%左右,玉米幼苗对菲的吸收强于对芴的吸收,而吸着量相似,大部分以强吸着态存在于根表。低浓度可溶性有机物(小于2mg·L-1)的加入有助于芴与菲在根表的吸着,浓度继续增大时,对吸着过程则产生抑制作用;吸收量随可溶性有机物浓度的升高而增大,逐渐趋于稳定。吸着与吸收总量在DOM浓度约为1mg·L-1时达到最大值,之后随DOM浓度增加而下降。
王戎何杞双王雁曹军陶澍彭辉刘煜蒙冰君
关键词:可溶性有机物玉米吸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