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金涛

作品数:32 被引量:76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篇房颤
  • 8篇心房
  • 8篇心房颤动
  • 7篇心肌
  • 7篇消融
  • 5篇导管
  • 5篇导管消融
  • 5篇阵发
  • 5篇阵发性
  • 5篇房室
  • 4篇起搏
  • 3篇电生理
  • 3篇动脉
  • 3篇心肌梗死
  • 3篇心脏
  • 3篇型心
  • 3篇有效不应期
  • 3篇术后
  • 3篇旁道
  • 3篇静脉

机构

  • 30篇河南省人民医...
  • 8篇河南大学
  • 3篇郑州大学
  • 3篇河南省胸科医...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四川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第15...
  • 1篇河南医学高等...

作者

  • 32篇吴金涛
  • 20篇王山岭
  • 18篇杨海涛
  • 13篇范宪伟
  • 12篇严丽洁
  • 9篇刘静静
  • 8篇张雷明
  • 7篇胡娟
  • 5篇楚英杰
  • 4篇钱鹏
  • 3篇段红艳
  • 3篇杨朝宽
  • 3篇胡光玲
  • 3篇杜松
  • 3篇王顺保
  • 3篇王婷
  • 2篇赵士超
  • 2篇黄彦生
  • 2篇徐金义
  • 2篇吴蕊

传媒

  • 4篇临床心血管病...
  • 3篇医药论坛杂志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2篇中国心血管病...
  • 2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临床心电学杂...
  • 1篇中原医刊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实用诊断与治...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6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老年快频率依赖性室房逆传性旁道的射频消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老年快频率依赖性室房逆传性旁道的电生理特性及射频消融技巧。方法 19例患者均有阵发性心动过速病史,发作时心电图显示为窄QRS波心动过速,按常规方法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并在心室早搏刺激下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19例均可诱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开始出现经旁道室房逆传的刺激频率(160~200次/min)。选择稳定出现经旁道室房逆传的固定周长在心室早搏刺激下进行标测、消融,均获成功。结论快频率依赖性室房逆传性旁道可见于老年患者,其标测消融可在心室早搏刺激下进行。
王山岭杨海涛王顺保吴金涛
关键词:房室旁道室房传导快频率依赖性老年
盐酸普罗帕酮终止心梗后持续性室速的特征及其机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普罗帕酮终止心梗后持续性室速的特征及其机制。方法 32例陈旧性心梗后持续性室速患者在基线治疗基础上室速时应用普罗帕酮70mg在20min内静脉推注,根据能否终止室速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观察心率、血压、心电图QRS时程的变化及室速的终止方式。结果有效组普罗帕酮应用前后QRS间期明显增宽(P<0.01);心室率明显减低(P<0.01),无效组普罗帕酮应用前后QRS间期及心室率变化不明显(P>0.05)。27室速终止患者中25例患者为室速突然中止占92.6%(25/27),2例患者逐渐终止占7.4%(2/27);应用普罗帕酮后无论是有效组还是无效组,血压较应用前都有所下降(P<0.05)。结论普罗帕酮作可以有效地终止心梗后持续性室速,其有效的特征是QRS间期明显增宽,心室率明显减低,识别普罗帕酮是否有效的特征对于避免过量用药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杨海涛严丽洁王丽霞王山岭钱鹏吴金涛
关键词:普罗帕酮室性心动过速心肌梗死
迷走神经刺激对犬肺静脉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背景和目的]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在总人群中发病率达0.4﹪,且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房颤可出现各种严重并发症,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危险性比窦性心律患者多5倍。左室功能障碍的...
吴金涛
关键词:迷走神经肺静脉有效不应期离散度
文献传递
心房颤动合并中重度功能性二尖瓣反流:导管消融或药物治疗临床疗效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比较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合并中、重度功能性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患者经导管消融或常规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评估导管消融治疗对该类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住院治疗的AF合并中、重度功能性MR的患者151例,根据其住院期间治疗方案分为导管消融组与药物治疗组。为避免两组基线差异对结果的影响,采用倾向性匹配方法,校正年龄、CHA_(2)DS_(2)-VASc评分、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后,最终纳入43对共86例患者。观察指标为随访期间心力衰竭(心衰)相关住院及复合事件[心衰相关住院、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发生率。结果:随访期间,导管消融组心衰相关住院年发生率4.9%,卒中/TIA年发生率0%,复合事件年发生率4.9%;药物治疗组心衰相关住院年发生率15.3%,卒中/TIA年发生率1.4%,复合事件年发生率16.7%。随访21.5±8.8(3~36)个月,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导管消融组心衰相关住院发生率(log-rank检验,P=0.043)及复合事件发生率(log-rank检验,P=0.026)均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导管消融治疗(HR=0.27;95%CI:0.09~0.84;P=0.024)及基线存在心衰(HR=3.84;95%CI:1.07~13.74;P=0.038)是随访期间复合事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AF合并中、重度功能性MR患者行导管消融治疗较常规药物治疗能显著降低临床事件发生率。
赵丹清张付涛刘晓洁吴金涛吴金涛张雷明胡娟范宪伟杨海涛严丽洁刘静静王山岭
关键词:心房颤动功能性二尖瓣反流导管消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心房颤动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新发心房颤动(NOAF)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458例AMI患者,按照是否发生NOAF分为NOAF组48例和窦性心律(SR)组41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超声心动图指标、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治疗药物之间是否存在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AMI患者发生NOAF的相关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NLR预测AMI患者发生NOAF的价值。结果与SR组相比,NOAF组的患者年龄更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高血压患者更多,中性粒细胞计数、NLR和左心房内径较高,淋巴细胞计数和左心室射血分数较低,右冠状动脉闭塞者较多(均为P<0.05);而在性别、吸烟、饮酒、体质指数、急性心力衰竭、糖尿病、血脂异常、住院时间、其他冠状动脉闭塞和治疗方法上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中性粒细胞升高、淋巴细胞降低、NLR升高和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是AMI患者发生NOAF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NLR预测AMI患者发生NOAF的曲线下面积为0.717(95%CI:0.673~0.758,P<0.001),灵敏度68.8%,特异度67.8%。结论本研究提示在AMI患者中,NLR水平与NOAF独立相关,高水平的NLR对预测AMI患者发生NOAF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张智文王山岭刘静静吴金涛王婷赵丹清范宪伟杨海涛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炎症反应急性心肌梗死
青年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血脂水平及冠脉病变程度关系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究青年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血脂水平及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就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青年冠心病的关系做初步探讨。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经冠脉造影证实的青年冠心病患者48例为观察组,分别将青年冠心病患者的胆红素的各成份与血脂进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与冠脉病变积分为作Spearma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结果显示青年冠心病患者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均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305和0.315,均与低密度脂蛋白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0.235和-0.264,直接胆红素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0.203,以上P均<0.05;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冠脉病变积分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0.288,P<0.05。结论青年冠心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血脂之间存在相关性,其中总胆红素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呈显著正相关,与低密度脂蛋白呈显著负相关;青年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冠脉病变积分之间存在负相关性。
杨海涛王山岭钱鹏吴金涛严丽洁范宪伟
关键词:血清胆红素青年冠心病血脂冠脉病变程度
尼可地尔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0例,对患者进行超声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检查,并予以尼可地尔治疗,观察治疗后患者的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期末容积指数,心房收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的变化以及心肌缺血的情况。结果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心肌缺血时间明显比治疗前心肌缺血时间减少,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期末容积指数以及心房收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较未治疗之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尼可地尔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较好且方法简单可靠,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严丽洁杨海涛段红艳吴金涛钱鹏范宪伟王山岭
关键词:心电图心肌缺血稳定型心绞痛
右室不同部位起搏对二尖瓣功能的影响
2011年
目的比较右室心尖部(RVA)起搏与右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起搏对二尖瓣功能的影响,探讨间隔部起搏的临床益处。方法选取因Ⅲ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起搏器患者72例,随机分成RVA组40例和RVOT组32例,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以及二尖瓣功能变化。结果术后6个月,RVA组LVEF较术前明显降低,而RVOT组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两组LVDd与术前相比均无明显变化。RVA组新发反流及反流加重比率较RVOT组明显增加。结论与RVA起搏相比,RVOT起搏对二尖瓣功能及左室功能影响较小,是安全有效的起搏部位。
吴金涛王山岭杨海涛
关键词:右室心尖部起搏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
心房颤动合并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导管消融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AF)患者合并中、重度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的危险因素以及AF导管消融对FMR的影响。方法:从2018年1月—2019年12月到我院心律失常科就诊的首次行AF导管消融的患者中,连续入选合并中、重度FMR的患者88例,无或轻度FMR患者277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AF合并中、重度FMR的危险因素。依据AF合并中、重度FMR患者术后是否发生AF复发分为维持窦律组与AF复发组,比较两组术前、术后随访心脏彩超结果。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7;95%CI:1.03~1.10;P<0.001)、持续性AF(OR=4.92,95%CI:2.72~8.93,P<0.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OR=0.95,95%CI:0.92~0.99,P=0.009)和左房直径(LAD)(OR=1.15,95%CI:1.09~1.22,P<0.001)是AF合并中、重度FMR的独立危险因素。对AF合并中、重度FMR组患者进行随访(23.3±6.7)个月,与术前相比,维持窦律患者LAD明显减小[(44.1±5.1)mm∶(41.6±5.6)mm,P=0.002],FMR程度明显改善(P=0.001)。而AF复发患者FMR较术前无明显改善(P=0.058),LAD亦未见明显降低(P>0.05)。结论:年龄、持续性AF、LVEF及LAD是AF合并中、重度FMR的独立危险因素,AF合并中、重度FMR患者经导管消融维持窦性心律能显著改善FMR程度。
赵丹清张付涛刘晓洁吴金涛吴金涛张雷明胡娟范宪伟杨海涛严丽洁刘静静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对阵发性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
2023年
目的 探讨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CRBBB)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 连续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住院行房颤导管消融的阵发性房颤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行静息12导心电图以评价CRBBB存在情况,CRBBB定义为心电图QRS波持续时间≥120 ms,Ⅰ、V6导联S波时限>R波时限,V1和(或)V2导联QRS波群呈RsR′,R′>R。房颤复发被定义为导管消融术后3月以上,未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条件下出现持续30 s以上的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结果 共入选486例患者,其中5.8%(28/486)的患者存在CRBBB。平均随访22.5±9.8月(4~48),86例(17.7%)患者出现房颤复发。CRBBB患者的复发率高于无CRBBB患者(35.7%对16.6%,P=0.02)。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CRBBB患者无房颤生存率显著低于无CRBBB患者(log-rank检验,P=0.00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RBBB(HR=2.296;95%CI 1.172~4.499,P=0.015)、心力衰竭(HR=3.589,95%CI 1.537~8.377,P=0.003)是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存在CRBBB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有较高的房颤复发率。
张付涛刘晓洁李慕嶂吴金涛张雷明胡光玲
关键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复发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