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峰
-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川北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科技厅-昆明医学院应用基础研究联合专项资金项目云南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载脂蛋白C-Ⅲ在溃疡性结肠炎及其他肠病中的表达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评估载脂蛋白C-Ⅲ(Apolipoprotein,ApoC-Ⅲ)在溃疡性结肠炎(UC)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收集病理科2003~2011年存档的肠组织标本,UC组38例,克罗恩病(CD)组29例,肠结核组31例,肠淋巴瘤组32例,感染性肠炎组32例,白塞病组28例,正常体检组10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结肠黏膜的ApoC-Ⅲ表达情况,并用图像分析技术计数切片的阳性细胞数,取光学显微镜下的平均阳性细胞数作为计数标准。结果 UC患者肠粘膜组织中ApoC-Ⅲ的表达(44.44±10.71)显著高于肠结核组(20.76±4.77)、克罗恩病组(18.80±3.60)、肠淋巴瘤组(18.83±3.79)、白塞病组(19.02±3.04)、感染性肠炎组(20.56±3.35)和正常组(30.17±6.27,均P<0.05);正常组(30.17±6.27)又高于肠结核组(20.76±4.77)、克罗恩病组(18.80±3.60)、肠淋巴瘤组(18.83±3.79)、白塞病组(19.02±3.04)和感染性肠炎组(20.56±3.35,均P<0.05);但其它5组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 ApoC-Ⅲ在UC患者肠粘膜组织的表达较肠结核组、克罗恩病组、肠淋巴瘤组、白塞病组、感染性肠炎组和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强,提示ApoC-Ⅲ与UC关系密切,可能与UC的发生发展过程相关,并在U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关键作用。
- 童明霞周晓晴陈福敏陈杰周丽峰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免疫组织化学
- 干扰和过表达热休克转录因子2对肠上皮细胞炎症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通过脂质体法干扰和过表达肠上皮细胞的热休克转录因子2(heat shock factor 2,HSF2),探讨其对肠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和涉及的信号通路,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及诊治靶点提供线索。方法选取结肠肿瘤上皮细胞Caco-2作为研究材料,采用脂质体法分别转染HSF2siRNA和pCMV-HSF2-FLAG重组质粒,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生理特性的变化;并用脂多糖(LPS)刺激转染组及对照组细胞,Griess Reagent System测定各组细胞的NO浓度;RT-PCR检测细胞炎性酶iNOS、COX-2,炎症因子TNF-α、IL-8mRNA转录水平;ELISA检测细胞培养基中TNF-α、IL-8含量;Western Blot检测COX-2、IκB、NF-κB p65蛋白水平,以及ERK1/2、JNK和p38磷酸化水平。结果 MTT法检测结果显示,脂质体法转染入siRNA或重组质粒对细胞活性无显著影响;干扰HSF2后,LPS刺激Caco-2产生iNOS、COX-2、TNF-α及IL-8,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表达上调(P<0.05),这一过程中信号通路IκB表达降低,而NF-κB p65表达升高,MAPK中ERK1/2磷酸化水平降低,而JNK和p38则呈增强趋势。转染入重组质粒过表达HSF2后,结果则相反。结论 HSF2通过增强ERK1/2蛋白磷酸化水平,抑制JNK、P38及NF-κB表达,能有效抑制LPS引起Caco-2细胞的炎性酶及炎性因子的表达,在炎症反应中起保护性作用,对研究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提供线索,可能成为其治疗新的靶点。
- 周丽峰牛俊坤缪应雷童明霞
- 关键词:CACO-2细胞炎症因子
- 内镜下胃造瘘空肠置管或支架置入治疗自发性食管破裂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观察内镜下胃造瘘空肠置管或支架置入治疗自发性食管破裂的效果。方法 21例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其中食管纵隔瘘5例、食管胸腔瘘16例,食管纵隔瘘采用禁食、抗感染及经皮内镜下胃造瘘空肠置管肠内营养治疗,食管胸腔瘘行胸腔闭式引流、抗感染及胃镜下全覆膜可回收支架置入,观察患者并发症、住院时间及转归情况。结果 20例患者恢复良好,未见明显并发症。5例食管纵隔瘘患者恢复良好,住院时间9~22 d。16例食管胸腔瘘患者中1例因严重肺部感染死于呼吸衰竭,余15例恢复良好,住院时间18~27 d。结论内镜下胃造瘘空肠置管或支架置入治疗自发性食管破裂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 杜宗汉周丽峰李世清罗晖陈龙周晓晴
- 关键词:自发性食管破裂支架置入胃造瘘空肠置管术
- 干扰和过表达热休克转录因子2对肠上皮细胞炎症的影响
- 目的:通过脂质体法干扰和过表达肠上皮细胞HSF2,探讨其对肠上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和涉及的信号通路,为探讨UC发病机制及诊治靶点提供线索。 方法:选取结肠肿瘤上皮细胞Caco-2作为研究材料,脂质体法分别转染HSF2si...
- 周丽峰
- 关键词:RNA干扰过表达CACO-2细胞炎症因子
- 文献传递
- pCMV-HSF2-FLAG重组质粒的构建及其在Caco-2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构建人HSF2 pCMV-Myc真核表达载体,研究其在人结肠上皮肿瘤细胞Caco-2内的表达和定位.方法:以HSF2 Human cDNA ORF clone为模板,PCR法扩增出全长HSF2编码系列,用EcoRⅠ和KpnⅠ对HSF2 PCR纯化产物双酶切后,采用基因重组技术将其插入至pCMV-Myc载体中.DNA测序正确后,脂质体法将重组质粒转染到Caco-2细胞内,提取细胞总RNA逆转录为cDNA后进行普通PCR检测HSF2 mRNA转录水平,提取细胞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HSF2蛋白质水平及融合蛋白表达.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SF2及融合蛋白在Caco-2内的表达和定位.结果:将人全长HSF2编码序列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MV-Myc中,酶切鉴定片段为1557bp,重组质粒测序正确.转染重组质粒后,PCR显示HSF2在mRNA水平较未转染组和空载组升高;Western blot检测到融合蛋白正确表达,分子量约为70kDa.与未转染组和空载组相比,重组质粒组HSF2蛋白质水平明显升高.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HSF2和融合蛋白定位一致,主要分布于Caco-2细胞质中,少量聚集在细胞核膜.结论:成功构建了人全长HSF2编码序列的pCMV-HSF2-FLAG真核表达载体,并在Caco-2细胞中成功表达,为进一步研究HS F2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缪应雷牛俊坤周丽峰童明霞
- 关键词:基因重组真核表达CACO-2
- 抗生素治疗克罗恩病的合理选择与应用被引量:3
- 2013年
- 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大量的研究表明肠道细菌参与CD的始动和持续.抗生素通过改变肠道菌群发挥作用,单独或联合其他药物使用,是治疗CD的合理策略.虽然已有研究证实抗生素对活动期CD、静止期CD、预防术后复发、肛周瘘管等都有疗效,但抗生素目前仍只被推荐用于有感染并发症的CD患者.抗生素用于治疗CD仍需大样本、多中心循证医学证据.目前被大家广泛应用于CD治疗的抗生素有甲硝唑、喹诺酮药物和利福昔明等,尽管疗效得到大家的认可,但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且目前药物的不良反应,使得合理规范的使用抗生素治疗CD仍是临床一大难题.
- 黄奇周丽峰缪应雷
- 关键词:抗生素克罗恩病肠道菌群甲硝唑环丙沙星利福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