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桂珍

作品数:19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分子生理学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叶绿
  • 5篇分子
  • 4篇叶绿体
  • 4篇子结构
  • 4篇萌发
  • 4篇萌发过程
  • 4篇分子结构
  • 4篇超分子
  • 4篇超分子结构
  • 3篇体膜
  • 3篇莲子
  • 3篇磷脂
  • 3篇类囊体
  • 3篇类囊体膜
  • 3篇超微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质
  • 2篇叶绿体发育
  • 2篇脂肪酸组成
  • 2篇植物

机构

  • 19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9篇姜桂珍
  • 17篇匡廷云
  • 10篇许亦农
  • 9篇左宝玉
  • 7篇王则能
  • 6篇阳振乐
  • 5篇唐崇钦
  • 3篇侯海彤
  • 3篇李国清
  • 3篇张泉
  • 3篇李良璧
  • 1篇李良壁
  • 1篇林伟
  • 1篇童哲
  • 1篇杨文
  • 1篇白克智
  • 1篇冯福应
  • 1篇冯丽洁
  • 1篇陈家瑞
  • 1篇冷静

传媒

  • 10篇Acta B...
  • 4篇全国植物光合...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化学学报
  • 1篇中国科协20...

年份

  • 1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6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8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菠菜LHCII中膜脂的组成及其对复合物聚集态影响的分析
捕光色素蛋白复合物(LHC)是一类捕获光能,并把能量迅速传至反应中心引起光化学反应的复合物。在高等植物体内,光系统Ⅰ(PSI)和光系统Ⅱ(PSII)都含有各自的 LHC(LHCI,LHCII)。其中,LHCII在类囊体膜...
冷静姜桂珍许亦农李良璧匡廷云
文献传递
硫代硫酸钠和葡萄糖对Synechocystis sp.PCC 6803细胞甘油酯及其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英文)
2003年
对生长在添加有不同浓度的葡萄糖、硫代硫酸钠培养基中的蓝细菌synechocystis sp.PCC 6803中的甘油酯及其脂肪酸组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硫代硫酸钠能有效地增加膜脂中硫代异鼠李糖二酰基甘油(SQDG)和磷脂酰甘油(PG)的百分含量,培养基中同时添加葡萄糖时能抵消硫代硫酸钠的这一效应。此外,硫代硫酸钠能显著增加单半乳糖甘油二酯(MGDG)、双半乳糖甘油二酯(DGDG)中十六碳酸(C16:0)的百分含量,这一效应也能为葡萄糖消除。硫代硫酸钠不能显著地改变SQDG中C16:0的百分含量,加入葡萄糖时能降低C16:0的百分含量。这些结果说明硫代硫酸钠可能充当一种还原剂使膜脂处于一种低的不饱和状态,同时加入葡萄糖时能降低硫代硫酸钠的还原力。此外,硫代硫酸钠还可作为SQDG合成中的硫供体。
王则能侯海彤许亦农阳振乐姜桂珍匡廷云
关键词:葡萄糖甘油酯硫代硫酸钠
莲子在光下萌发过程中类囊体膜垛叠和Chl a/b值的变化被引量:4
1992年
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子在光下萌发过程中,其胚芽内叶绿体的类囊体膜垛叠和叶绿素a/b(Ch1 a/b)值的动态变化是:莲子萌发前,胚芽叶绿体类囊体膜呈现巨基粒型,Ch1 a/b值为0.9。莲子萌发2天,巨基粒类囊体膜松散成非垛叠以至解垛叠型,Ch1 a/b值为1.06。莲子萌发4天,叶绿体内新出现的基粒类囊体膜比萌发前的巨基粒类囊体膜短,约3—5倍,基粒垛数明显有所减少,Ch1 a/b值为1.42。莲子萌发6天,基粒类囊体膜垛叠变得更有序,基质类囊体膜很少,Ch1 a/b值为2.16。莲子萌发8天,基粒数目增多,但其垛内的类囊体膜数目减少,基质类囊体膜增多,Ch1 a/b值为2.77。莲子萌发10天,基粒和基质类囊体膜发育正常,只是类囊体膜的垛叠程度减低,Ch1 a/b值为2.80。
左宝玉李国清唐崇钦姜桂珍匡廷云
海洋微藻Chlorella sp.1061的脂类特征与分类探讨被引量:5
2004年
采用生化分析方法研究了海洋微藻Chlorellasp .1 0 61色素、极性脂及其脂肪酸组成特点。结果表明 ,Chlorellasp .1 0 61色素、极性脂及其脂肪酸组成均与小球藻属的其它藻类存在着很大差异。绿藻纲中的主要化合物 ,如叶绿素b、十六碳四烯酸 [1 6∶4(n 3) ]和亚麻酸[1 8∶3(n 3) ]均未在Chlorellasp .1 0 61中检测到。从Chlorellasp .1 0 61中分离到占总极性甘油脂 8mol%的甜菜碱 1 ,2 二酰基甘油 O 4’ (N ,N ,N 三甲基 )高丝氨酸 (DGTS) ,并从半乳糖脂和DGTS等极性甘油脂中检测到大量的二十碳五烯酸 [2 0∶5 (n 3) ](EPA)。但是一般认为 ,小球藻属藻类中不含这两种化合物。根据Chlorellasp .1 0 61的这些特点 ,作者认为它不应该被归到小球藻属中。由于Chlorellasp .1 0 61在色素、极性甘油脂及其脂肪酸组成特征方面与大眼藻纲 (Eustigmatophyceae)中的拟微绿球藻 (Nannochloropsis)非常相似 ,因此 ,Chlorellasp .1 0 61可能是Nannochloropsis中的一个种。
冯福应杨文林伟姜桂珍许亦农匡廷云
关键词:化学分类
温度变化导致菠菜和南瓜子叶类囊体膜磷脂酰甘油分子组成变化的机理
温度的变化导致光合膜脂不饱和程度的改变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当温度降低时,光合膜脂的不饱和程度增强。这种现象被认为是光合膜为适应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所作出的反应,但其机理至今尚不清楚。磷脂酸甘油(PG)是光合膜中唯一的...
许亦农姜桂珍匡廷云
文献传递
CO2浓度倍增对不同代谢途径植物超微结构的效应
全球气候变化随着大气CO浓度正以每年10μl/L的增长率持续不断地升高而日趋恶化.研究各种类型植物叶绿体的结构对高CO浓度的反应,对预测下世纪中后期各类型植物对CO浓度将倍增的适应性具有积极意义.为此,我们将C植物的小麦...
左宝玉姜桂珍张泉陈家瑞
文献传递
光系统Ⅱ中磷脂极性基团和非极性基团的生理作用
运用酶学方法通过氧极谱技术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探讨了光系统Ⅱ(PSII)中磷脂酰甘油(PG)极性基团和非极性基团的作用。结果表明,PG极性基团-磷酸甘油基(phosphoglycerol)和非极性基团-第2位酰基脂肪...
阳振乐李良璧王则能姜桂珍许亦农匡廷云
文献传递
玉米类囊体膜的超分子结构及LHCP在个体发育中的变化
1989年
对玉米(Zea mays)营养生长期中的下位叶(第5叶)和生殖生长时期的中位叶(果穗叶)和上位叶(顶生叶)的成熟叶片的冰冻撕裂电镜观察,发现叶绿体类囊体膜所有撕裂面上各种功能蛋白颗粒的密度均以果穗叶中的最大,依次是顶生叶和第5叶的。以果穗叶与顶生叶相比,其类囊体膜中包含有绝大多数 LHCP 的 EFs 颗粒增加28%;包含有 PSI 反应中心与LHCP 相结合的 PFu 颗粒增加20%;包含有 PSII 反应中心与 LHCP 相结合的 EFs 颗粒增加19%。这一超分子结构的电镜观察结果与其 SDS-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板电泳解析的结果相一致。即 SDS-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板电泳解析的色素带上,同样是果穗叶类囊体膜上呈现的21kD(LHCP Ⅰ)和25 kD(LHCPⅡ)多肽的色素带相应地也比顶生叶的加宽,表明果穗叶叶绿体类囊体膜上镶嵌的叶绿素 a/b 蛋白复合体等比顶生叶的显著地增多,这有利于果穗叶光合作用中光能的吸收、传递、分配和转化。
左宝玉唐崇钦姜桂珍匡廷云
关键词:玉米类囊体膜超分子结构
光系统Ⅱ中磷脂极性基团的缺失导致其放氧活性和蛋白质二级结构的改变被引量:4
2002年
通过氧极谱技术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用酶学方法对光系统Ⅱ(psⅡ)中惟一的磷脂-磷脂酰甘油(PG)极性基团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PG极性基团的缺失导致 PSⅡ放氧活性的降低,同时影响 PSⅡ蛋白质的结构,引起蛋白质二级结构中α-螺旋(α-helix)的增加和β-股(β-strand)的减少.这说明 PG分子中的极性基团与 PSⅡ蛋白质之间存在着氢键作用,并有利于维持 PSⅡ蛋白质的适宜结构,进而影响 PSⅡ的放氧活性.
阳振乐王则能姜桂珍许亦农李良壁匡廷云
关键词:放氧活性蛋白质二级结构植物
莲萌发过程中叶绿体光合特性的研究被引量:3
1993年
对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在照光萌发后叶绿体光合膜的功能特性进行了研究。1.吸收光谱的测定表明:萌发前和萌发2—4天的莲叶绿体的吸收光谱既区别于正常发育完善的叶绿体,也区别于在间歇光下生长的发育不完善的叶绿体的光谱。在四级导数光谱图上属于叶绿素b在640nm处的吸收状态在萌发8天后消失。叶绿体的Chla/b值从萌发初期的0.7—0.9逐渐上升,到第10—12天后趋于正常水平。2.萌发前和萌发4天的莲子叶绿体的低温荧光发射光谱与正常发育完善的和发育不完善的叶绿体不同,它仅在681nm处有一发射峰。萌发第8天在730nm处有明显的荧光发射。3.萌发第4天的莲子叶片只有较高的固定荧光(Fo),到第7天开始出现微弱的可变荧光(Fv)。萌发第13天出现o-p峰,与正常发育的叶绿体相比仍缺乏S-M峰。此结果首次揭示了莲在照光萌发过程中叶绿体功能的发育经历了与其它高等植物不同的独特途径。
唐崇钦李国庆左宝玉姜桂珍匡廷云
关键词:光合作用叶绿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