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伟红

作品数:22 被引量:114H指数:8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污染
  • 9篇地下水
  • 7篇渗滤
  • 7篇渗滤液
  • 7篇垃圾
  • 7篇垃圾渗滤
  • 7篇垃圾渗滤液
  • 5篇地下水污染
  • 5篇水污染
  • 4篇信息系统
  • 4篇氧化还原带
  • 4篇污染羽
  • 4篇还原带
  • 4篇荷载
  • 3篇地下环境
  • 3篇污染源
  • 2篇地下水污染风...
  • 2篇地下水污染风...
  • 2篇油污染
  • 2篇预警

机构

  • 22篇吉林大学
  • 4篇北京市水文地...
  • 3篇北京市地质矿...
  • 1篇东北电力学院
  • 1篇沈阳地质矿产...

作者

  • 22篇张伟红
  • 15篇赵勇胜
  • 8篇董军
  • 4篇洪梅
  • 3篇周睿
  • 3篇姜媛
  • 3篇杨庆
  • 3篇韩融
  • 2篇陈忠荣
  • 2篇郭晓东
  • 2篇刘莹莹
  • 2篇王冰
  • 2篇林健
  • 2篇焦立娜
  • 2篇屈智慧
  • 1篇张国才
  • 1篇张西臣
  • 1篇朱志国
  • 1篇赵晓波
  • 1篇陈震

传媒

  • 6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环境监测管理...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城市地质
  • 1篇吉林工程技术...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地下水污染预警信息系统的污染防治研究
下水水质现状、地下水污染趋势、含水层固有脆弱性、污染源荷载风险、地下水污染危害性五个要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地下水污染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组件开发技术,与地下水污染预警模型相结合,采用VB.NET+ArcGIS和Eng...
杨庆姜媛张伟红赵勇胜林健陈忠荣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预警信息系统
基于ArcGIS Engine的地下水资源及其地质环境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被引量:18
2006年
针对研究区内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大、数据种类与格式复杂的特点,利用国际上最先进的ArcGISEngine技术和Visual Basic.NET开发平台,建立了东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及其地质环境信息系统,将空间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联合集成,实现了空间数据分析、图文双向查询、图表自动生成、多媒体链接以及数据库管理等多种功能,能够为区域地学、水资源、环境生态等领域的研究、管理和决策提供空间信息和统计信息等综合信息服务。
张伟红赵勇胜邸志强郭晓东张文静张楠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ARCGISENGINE地下水资源
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环境物质变化对污染缓冲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通过砂柱模拟实验研究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环境中氧化还原环境和主要组成物质的变化对沉积物的pH缓冲能力和氧化还原能力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对地下环境沉积物的pH缓冲和氧化还原缓冲能力有重要影响,产甲烷带/硫酸盐还原带(MGZ/SRZ)、铁还原带(IRZ)、硝酸盐还原带(NRZ)和氧还原带(ORZ)沉积物的pH缓冲容量相对于本底值分别增加了12.4%、10.8%、19.8%和11.1%;pH缓冲和氧化还原缓冲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它们直接影响着地下环境中污染物的自然衰减作用;沉积物中的铁氧化物、有机质、SO42-和NH4+-N等的含量对pH缓冲能力和氧化还原缓冲能力均有不同的影响,整个体系的污染缓冲能力是各组分的综合作用结果.
董军赵勇胜周睿洪梅张伟红朱志国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污染含水层沉积物
渗滤液污染羽中氧化还原带的动态发展演化研究被引量:5
2008年
通过砂箱模拟实验研究了垃圾渗滤液污染羽中氧化还原带的动态发展和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污染程度的加重,各氧化还原带不断向前推移,产甲烷带/硫酸盐还原带的范围不断扩大,随后出现惰性区.在氧化还原带的整个演化过程中,各带中TOC、硫化物、NH4+-N、HCO3-、CO2和Fe2+等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升高,随离污染源距离的增加而降低;NO3-和DO等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推移而减小,随离污染源距离的增加而升高;SO42-的浓度则随时间的推移先减小而后增加,随离污染源距离的增加而降低.而且,随着污染程度的加重,沉积物中Fe3+含量降低,TOC含量升高.在氧还原带、硝酸盐还原带、铁还原带和产甲烷带/硫酸盐还原带沉积物中,Fe3+由占OXC的70.5%分别减小为56.3%、41%、28.3%和15%;TOC由占RDC的98.7%分别升高为102.0%1、07.0%、142.9%和162.1%;Fe2+主要以FeS和FeCO3沉淀形式沉积下来,分别占总Fe2+的80.6%、175.6%、377.7%和555.1%.
董军赵勇胜张伟红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污染羽氧化还原带
地下水污染预警研究
本文针对建立地下水污染预警系统的实际问题,首先研究了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及时空变化分析的方法,建立了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体系和模式。然后,提出了地下水污染预警的理论体系,确定了地下水污染预警的框架与模式,综合考虑地下水水质现...
张伟红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预警脆弱性GIS组件二次开发
文献传递
北京密怀顺地区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方法探究被引量:9
2018年
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通常由地下水污染荷载评价与固有脆弱性评价叠加得到,但叠加方法众多,且缺乏各个方法之间的对比验证.本研究选取北京密怀顺地区作为示例,利用GIS平台进行构图表征,对比了相加法、矩阵法和计算法3种地下水污染风险的叠加方法,并利用硝酸盐浓度等级与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等级的差值和Spearman等级相关因子两种指标,对以上3种叠加方法所获得的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结果进行验证,旨在探究最优的地下水污染风险方法.结果表明,从硝酸盐浓度等级与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等级差值为0的区域占比来看,矩阵法(51.12%)>相加法(32.29%)>计算法(21.71%);从Spearman等级相关因子来看,矩阵法(ρ=93.19%)>计算法(ρ=90.33%)>相加法(ρ=89.23%).故研究区内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采用矩阵法得到的结果更准确、更可行,其评价结果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北京密怀顺水源地污染风险状况,对城市规划建设和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张佳文张伟红陈震徐斌赵勇胜
关键词:污染风险脆弱性GIS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齐齐哈尔地区地下水水质评价被引量:12
2007年
阐述了人工神经网络基本原理,介绍了BP网络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模型。在传统的评价方法基础上,根据各评价因子对环境和人类影响程度不同,给水质监测指标分组,从实用角度对水质进行评价。与传统评价方法相比,该评价模型在某评价因子数值极大的情况下,也能准确反映地下水的污染情况,并且通过GIS技术利用评价结果得到地下水水质分布图,从空间反映地下水水质变化规律。
秦传玉赵勇胜张伟红郭晓东耿楠楠
关键词:BP神经网络
典型水源地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价被引量:17
2013年
地下水污染是由含水层本身的脆弱性与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负荷造成的。污染物的荷载可以控制或改变,但是含水层的敏感性是本质的、天然的特性。污染风险不仅取决于相对稳定、不宜改变的含水层天然特征,还取决于主观的污染活动。因此,从地下水天然防污性能、地下水污染源荷载以及地下水社会效益3个方面评价了典型水源地地下水受污染的风险。
杨庆陈忠荣张伟红林健赵勇胜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风险
垃圾渗滤液污染羽中的最终电子受体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通过土柱模拟实验研究了最终电子受体和TOC在垃圾渗滤液污染羽各氧化还原带中的变化规律,并建立了相应的模型.结果表明,各种还原产物出现峰值的时间和相应的最终电子受体利用最终电子的能力有一定的关系,利用电子能力强的最终电子受体其还原产物出现急剧升高的时间较早,如NO2-出现峰值的时间比Fe2+早;TOC的浓度在产甲烷带、硫酸盐还原带、铁还原带、硝酸盐还原带和氧还原带中不断增加,增加速率分别为8.27、8.56、8.85、9.06和9.11 mg/(L.h).不同种类的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速度受最终电子受体的多少和有效性的限制,其反应速度和最终电子受体利用最终电子的能力大小相一致,也就是说,利用最终电子能力越强的最终电子受体越容易被微生物利用、消耗,对污染的反应也就越灵敏.
董军赵勇胜张伟红洪梅刘莹莹韩融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污染羽
一种原位修复石油污染地下水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原位修复石油污染地下水的方法。在污染源的下游打一口以上营养物投加井,在营养物投加井的下游处打一口以上观测井,按井中受污染水的流量投加营养物。营养物投加井和监测井设置简单,使用寿命长,可长期用于污染场地的监测...
赵勇胜屈智慧周睿张伟红焦立娜王冰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