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庆文

作品数:205 被引量:906H指数:18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7篇期刊文章
  • 48篇会议论文
  • 26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4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冶金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1篇股骨
  • 107篇骨头
  • 106篇股骨头
  • 101篇坏死
  • 95篇头坏死
  • 95篇骨头坏死
  • 94篇股骨头坏死
  • 64篇关节
  • 33篇手术
  • 28篇髋关节
  • 21篇塌陷
  • 21篇中医
  • 20篇疗效
  • 18篇关节置换
  • 15篇术后
  • 15篇中药
  • 15篇非创伤性
  • 14篇植骨
  • 14篇非创伤性股骨...
  • 12篇围塌陷期

机构

  • 197篇广州中医药大...
  • 61篇广州中医药大...
  • 7篇佛山市中医院
  • 6篇重庆市中医骨...
  • 5篇广州军区广州...
  • 3篇福建中医药大...
  • 2篇阿尔伯塔大学
  • 2篇广东省中医院
  • 2篇河南省洛阳正...
  • 2篇广西中医药大...
  • 2篇西澳大学
  • 1篇广东省第二中...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河南省中医院
  • 1篇江西省中医院
  • 1篇莱芜市人民医...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深圳市中医院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作者

  • 202篇张庆文
  • 138篇何伟
  • 85篇方斌
  • 74篇陈镇秋
  • 51篇王海彬
  • 48篇魏秋实
  • 32篇陈雷雷
  • 28篇樊粤光
  • 28篇庞智晖
  • 23篇杨俊兴
  • 22篇袁浩
  • 22篇陈达
  • 22篇杨鹏
  • 20篇李勇
  • 19篇张德兴
  • 18篇唐立明
  • 18篇刘少军
  • 17篇曾意荣
  • 16篇周驰
  • 14篇卢锦东

传媒

  • 18篇中医正骨
  • 13篇中华关节外科...
  • 9篇中国组织工程...
  • 9篇全国第二届中...
  • 8篇广东医学
  • 7篇新中医
  • 6篇中国中医骨伤...
  • 5篇中国矫形外科...
  • 5篇中国修复重建...
  • 5篇中国骨与关节...
  • 5篇中国骨与关节...
  • 5篇第二十四届中...
  • 3篇中华骨科杂志
  • 3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2篇骨与关节损伤...
  • 2篇中医研究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中国骨伤

年份

  • 2篇2022
  • 10篇2021
  • 16篇2020
  • 19篇2019
  • 20篇2018
  • 16篇2017
  • 11篇2016
  • 11篇2015
  • 5篇2014
  • 7篇2013
  • 17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15篇2008
  • 2篇2007
  • 8篇2006
  • 15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2
2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股骨头坏死修复反应区的骨髓水肿及其病理改变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修复反应区骨髓水肿的病理基础和临床意义。方法随机取20个因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的股骨头标本,取修复反应区制作成病理切片。根据MRI脂抑像表现分为骨髓水肿组和非水肿组。将两组病理切片的显微镜下结构随机取5个视野,对于所见坏死和崩解骨组织、脂肪组织、造血组织、肉芽组织、纤维组织,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显示骨髓水肿组肉芽组织明显较常见(2=13.107,P<0.05),而无水肿组脂肪组织(2=17.755,P<0.05)和造血组织(2=2.838,P<0.05)较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坏死骨小梁(2=0.457,P>0.05)、崩解组织(2=0.037,P>0.05)、纤维组织(2=0.428,P>0.05)在两组分布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头坏死修复反应区的骨髓水肿是一种炎性反应表现,其产生机制可能与股骨头内微骨折有关,对于临床治疗的相关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何伟李勇张庆文王海彬庞智晖曾平袁浩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骨髓水肿
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后脱位原因和处理
应用后外侧切口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早期后脱位是较严重的并发症.主要的原因有软组织不平衡,假体位置的安放,术后体位的护理等原因.本文就我院5年来22例THA术后脱位的原因及处理作一分析.
何伟樊粤光王海彬张德兴刘少军曾意荣唐立明张庆文方斌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脱位并发症软组织平衡
文献传递
股骨头前外侧骨质状态在股骨头坏死塌陷进展中的作用(英文)被引量:17
2019年
背景:机械应力在股骨头坏死塌陷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因此,负重区骨结构的状态可能是塌陷的危险因素。目的:研究股骨头坏死前外侧部分负重区的骨保留与塌陷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未经系统治疗的87例102髋经MRI诊断为ARCOⅡ期的股骨头坏死患者。通过双髋正位和蛙式侧位X射线片观察股骨头塌陷与负重区骨量保留情况。按照坏死病变部位与股骨头前外侧部的关系,将坏死分为3种类型:1型:坏死区位于后内侧和中心部位;2型;坏死区占据前外侧一部分;3型:坏死区涉及整个前外侧部。对不同类型的塌陷发生率和塌陷时间进行评估。结果与结论:(1)所有患者经历3-58个月的随访;(2)在所有塌陷的60髋中,46髋(76.7%)由双髋正位X射线片证实塌陷,57髋(95.0%)由蛙式侧位X射片证实有塌陷,有显著差异(P<0.01);(3)102髋ARCOⅡ期股骨头坏死,3型塌陷率明显高于2型(P <0.001),且发生塌陷的时间明显较短。6髋1型股骨头坏死在随访期均未发生塌陷;(4)结果提示,股骨头坏死前外侧部的骨保留与潜在的塌陷进展有关。
魏秋实方斌陈镇秋何敏聪陈哓俊杨帆张庆文何伟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骨结构负重区塌陷
文献学习讲座在中医骨伤科学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7年
随着研究生临床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实施,要求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规定时间内的临床轮转,在读期间全程接受临床技能培训,使得研究生的临床技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然而,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成为了研究生培养的短板。通过参与导师的相关课题仅仅可以训练和提高科研技能,但缺乏创新意识和科研思维的培养。
魏秋实何伟张庆文陈镇秋方斌王海彬陈哓俊
关键词:中医骨伤科学研究生培养
补肾健骨法治疗肾虚型骨关节炎的病理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观察补肾健骨中药治疗肾虚型骨性关节炎后膝关节的病理变化,从而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用Wistar大鼠60只,建立骨关节炎肾虚大鼠模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芬必得治疗组、模型对照组,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分别在用药后2、4、8周各组随机处死大鼠行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对比观察。结果中药治疗组关节软骨及超微结构的破坏较其他组轻,软骨同源细胞数增多,关节软骨厚度明显增高,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健骨中药促进髓内血管生成,维持软骨细胞的正常形态,促进软骨细胞增殖,改善关节软骨代谢的作用。
赵京涛张庆文方斌杨俊兴樊粤光粱德林梓凌曾展鹏王海彬
改良减压植骨内稳定术治疗围塌陷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被引量:19
2009年
目的观察改良减压植骨内稳定术(简称内稳定术)治疗围塌陷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ONFH)的疗效,探讨塌陷的实质和内稳定理念在保髋治疗中的意义,验证围塌陷期和蛙位分型的价值。方法以内稳定理念为指导,应用内稳定术治疗SONFH,记录相关病情和疗效指标,应用改良百分法评价疗效。结果随访35例61髋,平均24.64个月,ARCO分期Ⅱb 6髋,Ⅱc 17髋,Ⅲa 10髋,Ⅲb 8髋,Ⅲc 20髋;正位分型B型7髋,C1型30髋,C2型24髋;蛙位分型B型4髋,C1型34髋,C2型23髋。围塌陷期病例的有效率为87.5%。Logistic回归和逐步cox回归显示,蛙位分型与预后和保髋疗效显著负相关,蛙位C2型保髋失败率高达40%。结论围塌陷期把塌陷前期与塌陷后早期作为一个整体思考,有利于深入认识和防治塌陷,提高保髋成功率。蛙位分型可以准确反映股骨头前外侧部坏死分布和塌陷状况,弥补了正位分型的不足,正蛙位分型相结合可以减少观察盲区,有利于判断预后和评价保髋疗效。内稳定术重建了股骨头内的生物力学稳定,促进了坏死病灶的修复,显示了良好的近期保髋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庞智晖何伟张庆文陈镇秋
关键词: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围塌陷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沙门菌感染致髋关节破坏1例被引量:1
2019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具有高感染风险,由感染导致的死亡占此类病人的4.7%。在这些感染类型中,沙门菌是罕见但存在巨大威胁的一种。本文报道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髋关节感染鼠伤寒血清型沙门菌诊治过程和结局。
唐宏宇王海彬何伟张庆文陈镇秋干飞燕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沙门菌感染关节破坏血清型鼠伤寒
D-二聚体诊断髋关节置换后慢性假体周围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被引量:12
2021年
背景:目前慢性髋关节假体周围关节感染的诊断尚缺乏有效特异性的指标,研究发现D-二聚体水平在炎症疾病中会升高,因此D-二聚体可能成为诊断慢性髋关节假体周围关节感染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目的:观察D-二聚体检测慢性髋关节假体周围关节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提高慢性髋关节假体周围关节感染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至2018年收治的髋关节翻修病例,根据诊断标准分为无菌性松动组(n=83)和慢性假体周围感染组(n=61)。术前3 d测定D-二聚体、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血沉)和白细胞总数,对比两组之间的差异,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曲线下面积分析诊断的准确性。结果与结论:(1)慢性假体周围感染组的D-二聚体、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血沉和白细胞总数均高于无菌性松动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2)D-二聚体曲线下面积为0.898,比降钙素原(0.816)、红细胞沉降率(0.773)、C-反应蛋白(0.708)和白细胞总数(0.669)都要更准确,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3)D-二聚体的最佳截断值为1470.5μg/L,诊断慢性髋关节假体周围关节感染的敏感性为83.6%,特异性为89.2%;(4)提示D-二聚体在慢性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中的诊断价值优于其他炎性指标(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血沉和白细胞总数),D-二聚体与其他炎性指标联用有利于早期诊断慢性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及评估病情。
刘永裕徐景利林天烨吴峰沈楚龙熊冰朗邹启昭赖启忠张庆文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假体D-二聚体白细胞
股骨头坏死保髋手术的疗效评估
股骨头坏死是骨科的难治病之一。目前尚没有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法,治疗方法各样,疗效不一。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较全而地评价保髋手术的疗效。一方面了解真实的结果,一方面发现问题以促使改进方法。
何伟李勇张庆文方斌王海彬庞智晖袁浩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保髋手术疗效评估
股骨头坏死关节液Ⅱ型胶原羧基端端肽检测及临床意义
2014年
目的:探讨髋关节液中Ⅱ型胶原羧基端端肽( CTX-Ⅱ)含量与股骨头坏死软骨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38例(43髋)股骨头坏死和6例(4髋、2膝)阴性对照患者,应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法测定关节液中CTX-Ⅱ含量,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股骨头坏死各组关节液中CTX-Ⅱ的含量明显高于阴性组,ⅢA组与阴性组比较( P=0.109),ⅢB组、ⅢC组分别与阴性组比较(P<0.01),三组间两两比较(P<0.05);<6月组与阴性组比较(P>0.05),6~11月组、≥12月组CTX-Ⅱ含量高于阴性组(P<0.01),<6月组CTX-Ⅱ含量低于6~11月组及≥12月组(P<0.05),而6~11月组与≥12月组比较( P>0.05);病因分组比较无差异( P>0.05);股骨头坏死髋关节液中CTX-Ⅱ含量与塌陷程度、疼痛时间、病因等因素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别为0.943、0.595( P<0.01),0.112(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关节液CTX-Ⅱ含量可作为生物标记物反映关节软骨病变程度,为临床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陈雷雷何伟张庆文陈镇秋陈达李子祺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关节液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