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镇秋

作品数:167 被引量:691H指数:16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2篇期刊文章
  • 29篇专利
  • 2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5篇医药卫生
  • 6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冶金工程

主题

  • 93篇股骨
  • 89篇坏死
  • 88篇骨头
  • 87篇股骨头
  • 85篇头坏死
  • 85篇骨头坏死
  • 84篇股骨头坏死
  • 33篇关节
  • 20篇中医
  • 19篇髋关节
  • 15篇塌陷
  • 15篇激素性
  • 14篇手术
  • 13篇激素性股骨头...
  • 12篇疗效
  • 11篇骨折
  • 10篇植骨
  • 10篇细胞
  • 8篇骨细胞
  • 7篇代谢

机构

  • 159篇广州中医药大...
  • 63篇广州中医药大...
  • 13篇广州军区广州...
  • 5篇顺德中西医结...
  • 3篇阿尔伯塔大学
  • 2篇河南省洛阳正...
  • 1篇广东省第二中...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 1篇广州市中医医...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香港理工大学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佛山市中医院
  • 1篇广西中医药大...
  • 1篇广州军区总医...
  • 1篇日照市中医医...

作者

  • 166篇陈镇秋
  • 114篇何伟
  • 74篇张庆文
  • 71篇魏秋实
  • 41篇方斌
  • 27篇王海彬
  • 22篇庞智晖
  • 17篇周驰
  • 16篇杨鹏
  • 15篇卢锦东
  • 15篇陈雷雷
  • 10篇洪郭驹
  • 9篇陈鹏
  • 8篇周广全
  • 5篇唐立明
  • 5篇李可大
  • 5篇李子祺
  • 5篇杨帆
  • 5篇李献成
  • 5篇曾意荣

传媒

  • 18篇中国组织工程...
  • 17篇中华关节外科...
  • 11篇广东医学
  • 6篇中医正骨
  • 6篇新中医
  • 4篇中国骨与关节...
  • 4篇中华中医药杂...
  • 4篇中国骨与关节...
  • 4篇第二十四届中...
  • 3篇中华骨科杂志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国骨质疏松...
  • 2篇实用骨科杂志
  • 2篇保健与生活
  • 2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医教育
  • 2篇中国中医药现...
  • 2篇中华损伤与修...

年份

  • 6篇2024
  • 5篇2023
  • 10篇2022
  • 7篇2021
  • 16篇2020
  • 17篇2019
  • 14篇2018
  • 18篇2017
  • 11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12篇2013
  • 13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1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3D重建技术探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膝关节形态差异
2024年
目的本研究通过3D重建技术探讨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膝关节参数的差异,为DDH患者行髋膝手术提供数据参考。方法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前瞻性招募127例DDH患者,其中单侧DDH组98例,双侧DDH组29例(58膝),对照组(健康体检者)110例。单侧DDH组男28例,女70例;平均年龄(35.40±11.62)岁。双侧DDH组男7例,女22例;平均年龄(36.17±12.58)岁。对照组男32例,女78例;平均年龄(35.82±11.49)岁。收集三组患者CT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基于三维重建模型下测量膝关节相关参数,股骨内侧髁宽度(width of medial femoral condyle,WMFC)、股骨外侧髁宽度(width of lateral femoral condyle,WLFC)股骨内侧髁高度(height of medial femoral condyle,HMFC)、股骨外侧髁高度(height of lateral femoral condyle,HLFC)、胫骨内侧平台宽度(width of medial tibial platform,WMTP)、胫骨外侧平台宽度(width of lateral tibial platform,WLTP)、股骨前关节边缘距离(femoral anterior joint edge distance,FAJED)、股骨后关节边缘距离(femoral posterior joint edge distance,FPJED)、胫骨前关节边缘距离(tibial anterior joint edge distance,TAJED)、胫骨后关节边缘距离(tibial posterior joint edge distance,TPJED)、胫股角(femorotibial angle,FTA)、股骨远端外侧角(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LDF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胫骨近端后侧角(posterior proximal tibial angle,PPTA)、股骨远端后侧角(posterior distal femoral angle,PDFA)。对比三组膝关节正视位图、侧视位图及角度相关参数。结果对照组WLFC、WLTP、LDFA显著大于单侧DDH组、双侧DDH组(P<0.05),单侧DDH组WLFC、WLTP、LDFA显著大于双侧DDH组(P<0.05)。对照组HMFC显著小于单侧DDH组、双侧DDH组(P<0.05),双侧DDH组HMFC大于单侧DDH组(P<0.05)。对照组WMTP显著小于单侧DDH组(P<0.05),单侧DDH组WMTP显著大于双侧DDH组(P<0.05),双侧DDH组WMT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林天烨江禹来何晓铭何敏聪李子祺陈镇秋张庆文何伟魏秋实
关键词: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膝关节外翻影像
经外侧髋臼成形术治疗儿童发育性髋脱位的初步报告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儿童发育性髋脱位的术式:经外侧髋臼成形术。方法回顾2011年4月~2012年11月采用经外侧髋臼成形术治疗发育性髋脱位患者10例11髋,比较手术前后影像学变化,评价手术效果。结果对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一周髋正蛙位片进行分析,髋臼角术前平均为34.45°(31°~42°),术后14.27°(9°~18°);CE角术前平均为-85.18°(-174°^-48°),术后52.54°(38°~70°),Shenton线不连续10例11髋,术后均恢复连续;术前Severin分级Ⅰ~Ⅱ级:0髋,术后Ⅰ~Ⅱ级达10髋。结论经外侧髋臼成形术兼具salter髂骨截骨术和pemberton髋臼成形术的特点,优点突出,安全易操作,可用于治疗儿童中重度发育性髋脱位。
方斌田天照周驰陈镇秋何伟
关键词:发育性髋脱位
股骨头前外侧骨质状态在股骨头坏死塌陷进展中的作用(英文)被引量:17
2019年
背景:机械应力在股骨头坏死塌陷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因此,负重区骨结构的状态可能是塌陷的危险因素。目的:研究股骨头坏死前外侧部分负重区的骨保留与塌陷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未经系统治疗的87例102髋经MRI诊断为ARCOⅡ期的股骨头坏死患者。通过双髋正位和蛙式侧位X射线片观察股骨头塌陷与负重区骨量保留情况。按照坏死病变部位与股骨头前外侧部的关系,将坏死分为3种类型:1型:坏死区位于后内侧和中心部位;2型;坏死区占据前外侧一部分;3型:坏死区涉及整个前外侧部。对不同类型的塌陷发生率和塌陷时间进行评估。结果与结论:(1)所有患者经历3-58个月的随访;(2)在所有塌陷的60髋中,46髋(76.7%)由双髋正位X射线片证实塌陷,57髋(95.0%)由蛙式侧位X射片证实有塌陷,有显著差异(P<0.01);(3)102髋ARCOⅡ期股骨头坏死,3型塌陷率明显高于2型(P <0.001),且发生塌陷的时间明显较短。6髋1型股骨头坏死在随访期均未发生塌陷;(4)结果提示,股骨头坏死前外侧部的骨保留与潜在的塌陷进展有关。
魏秋实方斌陈镇秋何敏聪陈哓俊杨帆张庆文何伟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骨结构负重区塌陷
切开复位治疗GardenⅢ、Ⅳ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
目的为GardenⅢ、Ⅳ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寻求保留自身股骨头的理想治疗方法。方法2004年1月—2007年12月,对27例GardenⅢ、Ⅳ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27例中的19例结合带血管骨瓣植入治...
陈镇秋何伟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
文献传递
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板治疗髋假体置换术中术后并发股骨干骨折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探讨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板治疗髋假体置换术后或术中并发股骨干骨折的疗效。方法 自1998年 1月至 2 0 0 1年 10月我院利用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板治疗 2 4例髋假体置换术后或术中并发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随访 2~ 2 4个月。结果 无一例发生并发症 ,骨折生长良好 ,无移位 ,内固定无松脱现象。对假体稳定性无直接影响。结论 形状记忆合金环抱式接骨板治疗此类型骨折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创伤少、缩短了手术时间 ;对一些用传统骨科手术内固定难以处理病例 ,选择此种内固定极为简便有效。
杨升平胡锐明陈镇秋
关键词:内固定手术股骨干骨折形状记忆合金并发症
股骨头坏死人工髋关节置换股骨柄假体的疲劳寿命分析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了解人工关节置换股骨柄假体疲劳断裂的力学特性。方法基于股骨头坏死患者CT资料建立坏死股骨头三维模型和三维人工髋关节置换模型,采用疲劳断裂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在生理循环载荷作用下的人工髋关节模型的疲劳寿命。结果疲劳寿命分析发现,假体颈、假体柄中下部附近区域的应力集中,疲劳寿命值小,安全系数低,发生疲劳断裂可能性大。结论生理载荷下的模拟结果与相关的临床结果相吻合,为股骨头坏死人工髋关节置换的设计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全髋关节置换的生物力学研究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的方法。
庞智晖樊粤光何伟周广全陈镇秋陈鹏魏秋实
关键词:关节置换
芳香化酶和雌激素相关受体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4
2015年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中可能存在芳香化酶和雌激素受体相互作用的雌激素信号途径,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活性。目的:观察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分化过程中芳香化酶和雌激素相关受体的表达。方法: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为单纯培养组和成骨诱导组,分别用低糖DMEM完全培养基和成骨诱导分化完全培养基培养,MTT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茜素红染色观察成骨矿化能力,q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芳香化酶、雌激素受体α、雌激素受体β和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m RNA和蛋白表达,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和裂解液中雌二醇水平。结果与结论:培养72 h,成骨诱导组增殖能力最强;培养21 d,成骨诱导组茜素红染色显示大量钙沉积;q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成骨诱导组能促进芳香化酶和雌激素受体αm RNA和蛋白表达,抑制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m RNA和蛋白表达,成骨诱导组雌激素受体βm RNA和蛋白表达与单纯培养组无差异;ELISA结果显示成骨诱导组上清液中雌二醇水平高于裂解液及单纯培养组上清液中雌二醇水平。结果表明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成骨诱导分化后能表达芳香化酶、雌激素受体α、雌激素受体β和雌激素受体相关受体α,亦能自身合成和分泌雌激素,由此产生的雌激素可能是通过相关受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发挥作用。
魏秋实陈镇秋何伟邓伟民王海彬黄世金郭承
关键词:干细胞骨髓干细胞芳香化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分化雌激素相关受体骨代谢疾病
长期注射激素对兔股骨头骨组织中TGF-β1、MMP-2、BGP及RunX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兔模型骨组织中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健康普通级新西兰家兔20只按完全随机原则分成两大组(试验组10只,对照组10只),试验组注射甲基泼尼松龙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兔模型。两组兔行X线片、MRI检查,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股骨头标本骨组织中TGF-β1、MMP-2、BGP表达水平,采用qPCR检测股骨头标本骨组织中RunX2的表达水平。结果:试验组兔X线片检查、MRI检查以及病理检查均示股骨头坏死,对照组兔X线片检查、MRI检查以及病理检查均无股骨头坏死征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试验组兔股骨头骨组织中TGF-β1、MMP-2、BGP的表达结果较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qPCR检测试验组兔股骨头骨组织中RunX2信号的表达结果较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机制可能与股骨头骨组织中的TGF-β1、MMP-2、RunX2、BGP表达水平过低相关。
吴微陈镇秋何伟谭鹏魏秋实
关键词:激素性股骨头坏死TGF-Β1MMP-2BGPRUNX2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股骨头坏死的防治思路被引量:8
2020年
由于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和病毒的影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有并发股骨头坏死的可能。本文基于中医治未病理论,从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个方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股骨头坏死的防治思路进行了阐述,提出应重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可能出现的血瘀表现,对风险人群进行筛查和随访,及时对患者并发股骨头坏死的可能性及股骨头坏死的程度进行评估,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以避免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或发展。
魏秋实何伟张庆文李子祺洪志楠陈雷雷陈镇秋郑越生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冠状病毒感染上工治未病学术探讨
腰腹与髋周肌群差异训练对股骨头坏死保髋的影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究腰椎-骨盆-髋复合体中的腰腹肌群和髋周肌群差异训练对股骨头坏死非手术保髋患者残存肢体功能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保髋治疗的患者,纳入首次发现经过X射线及MRI证实的60例中青年国际骨循环研究协会(ARCO)分期Ⅱ~Ⅲ期、日本厚生省骨坏死调查委员会(JIC)分型C1型以内小范围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将60名患者分为髋周肌群训练组(髋周组)、腰腹肌群训练组(腰腹组)与联合训练组3组,每组20例。3组患者均常规康复治疗手段且持续服用药物复方生脉成骨胶囊,比较3组患者训练前后及3组组间患侧Harris髋关节功能量表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简明健康测试量表评分(SF-12评分)、髋外展等速肌力力矩峰值的差异,以对比患侧肌力、关节活动度、肌肉控制情况变化程度。结果数据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或秩和检验等进行分析。结果3组患者患侧Harris髋关节功能量表评分(髋周组:t=-8.735,腰腹组:Z=-3.920,联合训练组:Z=-3.924)、VAS评分(髋周组:t=7.511,腰腹组:Z=-3.260,联合训练组:Z=-3.951)、SF-12量表评分(髋周组:t=-9.784,腰腹组:t=-12.585,联合训练组:Z=-3.924)、髋外展等速肌力力矩峰值(髋周组:t=-10.849,腰腹组:t=-10.473,联合训练组:Z=-3.920)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髋周组与联合训练组治疗后SF-12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975,Z=-2.897,P<0.05),其余结局指标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腰腹肌群与髋周肌群在短期差异化训练均能优化股骨头坏死非手术保髋患者的关节残存功能,但其作用不一。
陈海诚陈腾宇陈国铭张鹏吴文慧袁颖嘉高静贾云晓陈镇秋周驰
关键词:腹肌腰肌髋关节股骨头坏死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