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儿童
  • 1篇胆汁
  • 1篇胆汁淤积
  • 1篇胆汁淤积症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肝内胆...
  • 1篇性疾病
  • 1篇药物
  • 1篇饮食
  • 1篇饮食治疗
  • 1篇用药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哮喘
  • 1篇食物
  • 1篇食物不耐受
  • 1篇气管
  • 1篇住院
  • 1篇住院儿童
  • 1篇住院患儿
  • 1篇细菌

机构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潘家华
  • 7篇张慧芳
  • 3篇周浩泉
  • 3篇张雪
  • 1篇吕勇
  • 1篇李倩
  • 1篇王亮
  • 1篇刘威
  • 1篇樊婷婷
  • 1篇周玲
  • 1篇倪陈

传媒

  • 3篇安徽医学
  • 2篇安徽医药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华实用儿科...

年份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分析被引量:34
2012年
目的研究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1年9月132例慢性咳嗽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结果咳嗽变异性哮喘是慢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56例次),其次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44例次)、感染/感染后咳嗽(22例次)、变应性咳嗽(8例次)、胃食管反流性咳嗽(5例次),3例次为其他病因。感染/感染后咳嗽在婴儿组(<1岁)、幼儿组(1岁~)、学龄前儿童组(3岁~)、学龄期儿童组(6~14岁)间的病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38,P=0.001),其中<1岁的婴儿组感染/感染后咳嗽的比例高于其他3个年龄组(P<0.05)。感染/感染后咳嗽是婴儿组(<1岁)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咳嗽变异性哮喘和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是幼儿组(1岁~)、学龄前儿童组(3岁~)、学龄期儿童组(6~14岁)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变应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以及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患儿有较高比例的个人过敏史、不良外界环境接触史以及家族过敏/哮喘史。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感染/感染后咳嗽是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不同年龄组患儿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不同。具有个人过敏史、不良外界环境接触史以及家族过敏/哮喘史的慢性咳嗽患儿更易患变应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以及上气道咳嗽综合征。
张慧芳潘家华李倩周浩泉倪陈
关键词:慢性咳嗽病因儿童
儿童结核病279例的临床特点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 探讨儿童结核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儿章结核病的认识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79例儿童结核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 1.儿章结核病279例中城市128例,农村或乡镇151例,确诊前误诊172例,误治时间 2周~1年.2.临床表现:发热209例,其中伴呼吸道症状192例;盗汗、乏力172例;纳差、消瘦、发育迟缓163例;头痛、呕吐67例;抽搐21例;性格变化23例;意识障碍19例.3.病程中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率达64.16%[(147+32)/279例];X线片异常率75.63% (211/279例),胸腹CT检查异常率94.03%[(183+6)/(195+6)例],头颅CT检查阳性率65.05% (67/103例),头颅MRI检查阳性率94.87% (74/78例);病原学检查阳性率11.86% (23/194例).4.临床类型中原发性肺结核(Ⅰ型)181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Ⅱ型)46例,继发性肺结核(Ⅲ型)14例,结核性胸膜炎(Ⅳ型)18例,其他肺外结核(Ⅴ型)136例;154例肺外结核中0~<1岁9例、1~<3岁66例、3~<7岁52例、7~14岁27例,包括91例结核性脑膜炎、33例淋巴结结核.5.个体化治疗258例,依从性较好者251例,治愈229例,死亡14例,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2例.结论 儿童结核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临床分类以原发性肺结核为主,易并发肺外结核病,诊断时需要综合分析,早期诊断、治疗有利于结核病患儿的良好预后.
张雪潘家华周浩泉陈付哲张慧芳
关键词:结核病肺外结核儿童
抗菌药物在儿童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合理应用被引量:7
2013年
儿童由于生理和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易得感染性疾病,所以抗菌药物是儿童疾病中使用最广泛、最多见的药物.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以及糖肽类等.与成人相比,儿童各生理系统尚处于发育阶段,代谢和调节功能不全,因此,在抗菌药物的应用方面具有特殊性[1].合理的应用是指在有明确的病原学检查结果或临床诊断的情况下,使用合适的抗菌药物,予以适当的剂量、给药途径以及疗程以达到抑制或杀灭致病菌为目的,同时防止不良反应的产生[2].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该如何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一直以来是全世界儿科临床工作者们高度重视和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目前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原则及滥用后的不良后果做一阐述.
张慧芳潘家华
关键词:抗菌药物合理用药
2006—2011年安徽省立医院儿科住院患儿病死率及病死原因分析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通过对该院儿科近6年住院儿童死亡病例回顾分析,研究该地区儿童死亡的主要死因、病死率及变化趋势,为儿童医疗保健、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方法收集该院儿科2006—2011年202例死亡病例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1年该院儿科住院患儿死亡共202例,男女比例为2.06∶1,病死率由2006年的1.06%降至2011年的0.49%,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死亡患儿数却没有减少。入院24 h内死亡患儿最多,106例(52.48%),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小于1岁的婴儿死亡比例最高,占全部死亡病例57.43%。主要病死原因按疾病系统分类前5位分别是新生儿疾病63例(31.19%)、肿瘤31例(15.35%)、损伤与中毒18例(8.91%)、先天性畸形16例(7.92%)、呼吸系统疾病16例(7.92%)。不同年龄段主要病死原因不同,0~28 d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儿,28 d~1岁为先天性心脏病,1~5岁为意外伤害,5~16岁为白血病。结论根据不同年龄组患儿死因特点,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同时做好围生期保健及婴幼儿疾病的防治。积极防治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恶性肿瘤,预防或避免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及基层卫生工作的投入,改善儿童的生活环境,是降低住院患儿病死率的关键。
陈付哲潘家华张慧芳刘威王亮樊婷婷张雪
关键词:住院儿童病死率病死原因
331例儿童食物不耐受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331例疑似食物过敏儿童对14种食物不耐受的分布情况,为临床上饮食指导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31例食物不耐受患儿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 331例食物不耐受患儿中皮肤症状117例,呼吸系统表现103例,消化系统表现57例,过敏性紫癜33例,其他21例。315例对1~14种不等的食物产生的特异性IgG升高,阳性率为95.17%;14种食物中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牛奶、鸡蛋、鳕鱼、大豆、蟹、西红柿、虾、牛肉、大米、小麦、猪肉、鸡肉、玉米、蘑菇。食物不耐受在0~3岁婴幼儿发生率较高,牛奶、鸡蛋在0~3岁小婴儿较多见(P<0.05),鳕鱼、蟹在>3岁儿童较多见(P<0.05);阳性率较高的前8种食物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均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190例患儿饮食调整治疗有效率89.47%。结论食物不耐受易发生于婴幼儿,不受性别影响,饮食调整是治疗食物不耐受的有效手段。
张雪潘家华周浩泉周玲吕勇张慧芳
关键词:食物不耐受儿童饮食治疗
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33与支气管哮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a dist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ADAM)基因超家族中的ADAM33在气道组织中的特异性表达能够引起气道高反应与气道重塑,从而导致肺功能下降,这表明ADAM33与哮喘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有研究发现在不同的人群中ADAM33对哮喘的发生有着不同的影响,其与哮喘发病的具体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仍需要继续的研究与探索。
张慧芳潘家华
关键词:ADAM33支气管哮喘
Citrin缺陷病所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Citrin缺陷病是由于SLC25A13基因突变,导致其编码的Citrin蛋白功能障碍,造成机体代谢紊乱,进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异常。其表型之一是Citrin缺陷所致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主要表现为患儿出生后不久的黄疸及肝功能异常,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依赖基因分析。近年来我国有学者陆续报道该疾病,但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并未引起临床医师足够的重视。现就新生儿肝内胆汁淤积症目前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做一简要综述。
张慧芳潘家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