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清清

作品数:14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纤维化
  • 7篇慢性
  • 7篇肝纤维化
  • 6篇肝炎
  • 4篇乙型
  • 4篇慢性肝
  • 4篇肝脏
  • 3篇乙型肝炎
  • 3篇肝病
  • 3篇肝硬化
  • 2篇细胞
  • 2篇慢性肝病
  • 2篇慢性肝脏疾病
  • 2篇慢性乙型
  • 2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基因
  • 2篇肝脏疾病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炎
  • 1篇胆汁

机构

  • 14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作者

  • 14篇张清清
  • 14篇陆伦根
  • 7篇徐铭益
  • 6篇李郑红
  • 5篇张启迪
  • 4篇曲颖
  • 3篇王兴鹏
  • 2篇张丽军
  • 1篇罗声政
  • 1篇刘建伟
  • 1篇宗蕾
  • 1篇王燕
  • 1篇董育玮
  • 1篇贾小芳
  • 1篇王美玲
  • 1篇贾晓芳

传媒

  • 6篇肝脏
  • 2篇胃肠病学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内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14
2014年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进展中肝内纤维生成与降解失衡,致使过多的胶原在肝内沉积,常伴炎症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在我国,乙型肝炎(HBV)和丙型肝炎(HCV)是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重要致病因素,有效地诊断和治疗是阻止病情进展并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手段。现就 HBV 及 HCV 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诊断与治疗简述如下。
张清清陆伦根
关键词:肝炎肝纤维化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肝硬化慢性肝病
预测微阵列分析法评估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硬化组织发生癌变的基因谱变化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的显著微阵列分析法(SAM)和预测微阵列分析法(PAM)了解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生肝癌的基因表达谱的改变情况,以筛选肝硬化癌变的风险基因。方法采用人Affymetrix基因芯片技术,检测1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癌变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硬化组织的基因表达谱。采用SAM和PAM软件筛选肝脏硬化组织和癌组织中表达差异明显的显著性基因和风险基因。实时定量PCR验证11个风险基因的mRNA在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两组数据间比较采用f检验,三组以上数据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芯片软件筛选出两组间差异2倍以上且P<0.0l的差异基因共497个。SAM分析得出162个显著性基因,其中18个显著性基因呈上调表达,144个显著性基因呈下调表达,平均显著性差异值的差异倍数是-1.46~1.28。PAM分析能有效分类两组的最少风险基因数为22个(阈值=5.5),交叉验证样本被分类的准确性达80%以上。22个基因的信号值在肝癌组和肝硬化组比较,在肝癌组4个风险基因表达上调,18个风险基因表达下调,组间差异倍数在2.038~7.897(P值均〈0.01)。实时定量PCR验证11个风险基因,肝癌组的mRNA(1.21±0.45)和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1.11±0.16)较肝硬化组(1.26±0.44)显著下调护=0.002),而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上调(1.66±0.09与1.37±0.04,P=0.004)。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生肝癌会产生数百个基因表达的变化,PAM筛选出的3个风险预测基因叉头样转录因子P1、丝氨酸肽酶抑制因子Kazal型1和钾离子通道相关基因J16有望用于诊断和预测该病。
刘建伟张清清李郑红张启迪曲颖陆伦根徐铭益
关键词:肝炎乙型基因微阵列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脂异常及处理被引量:2
2013年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之一,它在成人和儿童的发病率都在升高,至2020年,它将成为肝移植最常见的原因之一。NAFLD在肝组织学特征上可分为单纯性肝脂肪变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和其相关肝硬化。NASH的特征是存在肝脏炎症和肝细胞损伤,高达15%~20%患者可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NAFI.D患者可伴发一系列代谢综合征,如肥胖,2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表现,所以现也认为NAFLD为代谢综合征的组分之一。
张清清陆伦根
关键词:脂肪肝患者血脂异常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FLD慢性肝脏疾病
肝性脑病的预后评估及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3年
肝性脑病(HE)是严重的肝功能失调或者障碍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失调的综合征,以神经精神症状,如性格改变、行为异常等为突出表现,通常预后不良。建立一个预后评估系统是困难的,这要求我们能对神经系统和肝脏功能进行精确的评估[1]。临床上,肝性脑病可分为A型(急性肝衰竭相关HE)、B型(门体分流相关的HE,不伴有基础肝病)和c型(肝硬化门脉高压或者门体分流相关的HE),
张清清陆伦根
关键词:预后评估系统肝性脑病肝硬化门脉高压神经精神症状门体分流肝功能失调
胆汁淤积性瘙痒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被引量:3
2014年
瘙痒被定义为一种可以引发搔抓欲望的不愉快的皮肤黏膜感觉.这种感觉无论在性质、持续性及定位上均不同于触觉和痛觉。瘙痒是各种皮肤疾病的主要症状,但亦可出现在其他疾病中.如胆汁淤积综合征、尿毒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干燥综合征等。瘙痒出现于70%~80%的胆汁淤积患者,常为中度.瘙痒的存在本身无预后价值,并不反映疾病内在的严重程度.但10%的患者可很严重并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引发自杀倾向和行为。
张清清陆伦根
关键词:胆汁淤积瘙痒溶血磷脂酸药物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肝组织基因表达谱和功能分类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分析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相关的基因表达谱。方法采用AffymetrixU133A基因芯片技术对139份不同纤维化Scheuer分期的肝组织,进行mRNA基因表达谱检测分析,并应用GeneSpring10软件系统行统计分析。结果 139份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样本按S0-S4分期分为5组:(S0:48;S1:23;S2:37;S3:17;S4:14)。差异基因聚类分析显示肝纤维化分期不同,组间的基因表达也存在差异,提示基因表达谱与组织纤维化分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S1-S4组分别与S0组比较,差异基因共有1451个(p≤5×10-6)。S4组与S0组比较,差异倍数大于2倍的上调差异基因共174个,下调差异基因共45个。在上调的174个基因中,从基因功能分类看,结构分子活性(包括细胞外基质,膜或胶原成分)相关基因改变最多为58个,占26.7%;其次是信号传导活性相关基因26个,占12.0%;第三是细胞黏附分子活性相关基因24个,占11.1%;以上3大类共占基因总数的49.8%。结论随着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进展,肝组织中大量结构分子,信号转导分子和细胞黏附分子活性相关的基因呈现活跃的表达上调,因而转录和翻译后产生出大量相应具有促纤维化形成活性的蛋白质和酶类。这些活性高度改变的基因是许多炎性反应、免疫反应和细胞增殖/凋亡信号通路的关键酶类和中间产物,诱发或加剧了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徐铭益张启迪李郑红张清清王兴鹏陆伦根
关键词:基因芯片基因表达谱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肠肝循环与慢性肝脏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5年
近年来肠道菌群失调与慢性肝脏疾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肠道菌群微生态失调,如革兰阴性细菌过度生长可导致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而内毒素通过肠肝循环在肝脏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就肠肝循环与慢性肝脏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张清清陆伦根
关键词:肠肝循环肝病脂多糖类
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炎症分期与血清多肽分子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背景:准确诊断肝组织炎症程度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肝活检具有较多缺陷,因此迫切需寻求非创伤性、准确可靠的血清诊断标记物。目的:应用血清多肽组学法筛选CHB患者肝脏炎症分期的多肽诊断标记物。方法:建立146例前瞻性队列,包括126例CHB患者和20名对照者。采用Scheuer病理学标准进行肝脏炎症分期;液相色谱法串联质谱法(LC-MS/MS)分离和筛选血清差异多肽峰;多反应监测(MRM)法分析血清差异多肽分子m/z 520.3离子对与炎症程度、病毒载量的关系。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评估差异多肽诊断炎症分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LC-MS/MS法筛选出9个差异表达多肽峰。差异多肽分子m/z 520.3为二羟丙酮激酶(DAK)片段,其4个离子对(520.3/176.1、520.3/353.7、520.3/459.8和520.3/503.3)的SPAR值随着肝脏炎症程度加重而逐渐减少,但与病毒载量(HBeAg阳性和HBV-DNA)无关。多肽离子对520.3/176.1、520.3/503.3区分G2~G4期与G0~G1期的AUROC值分别为0.840、0.856;区分G3~G4期与G0~G2期的AUROC值分别为0.886、0.888。结论:血清DAK的多肽分子m/z 520.3能有效诊断CHB的肝脏炎症程度。
徐铭益贾小芳张启迪李郑红张清清王兴鹏张丽军陆伦根
关键词:乙型肝炎慢性肝脏炎症
miRNA诊断慢性肝病及肝纤维化价值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5年
肝纤维化是指因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下,产生以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作为中心环节,细胞外基质大量产生和沉积,从而逐渐形成纤维组织,进一步继发破坏正常肝组织为主要特征的病理改变。肝纤维化的过程是可逆的,这是慢性肝病的共同特征。寻找与肝纤维化相关的基因,了解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分子遗传学机制,进而为肝纤维化的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张清清陆伦根
关键词:MIRNA肝纤维化病毒性肝炎
肝纤维化过程中TET3通过上调的HIF1a-AS1表达抑制星状细胞活化
目的 探讨TET3对肝纤维化过程中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极其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 首先,将肝星状细胞(HSC)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10mmol/L CC14刺激培养48h的处理组.通过qRT-PCR和Wester...
张清清徐铭益张启迪李郑红曲颖陆伦根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