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树彬 作品数:42 被引量:102 H指数:5 供职机构: 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水利工程 机械工程 更多>>
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系统在股动脉穿刺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评价Perclose Pro Glide血管缝合器系统在经股动脉穿刺治疗主动脉疾病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40例主动脉疾病患者全部接受经右股动脉穿刺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于股动脉穿刺处交叉预埋两套Perclose Pro Glide血管缝合器系统并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术后交叉缝合穿刺点,统计缝合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40例患者均成功缝合股动脉穿刺点,术后止血成功率为1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3/40),其中股动脉狭窄1例,局部血肿2例。无动静脉瘘及假性动脉瘤发生。结论行经股动脉穿刺腔内修复术时,使用两套Perclose Pro Glide血管缝合器系统交叉缝合股动脉穿刺点安全、有效,且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曹莉明 徐树彬 何景良 梁志会 刘晶磊 刘建裕 刘青 崔进国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动脉瘤 血管 PERCLOSE 股动脉穿刺 静脉系统疑难病例的介入治疗研究 目的研究、探讨静脉系统狭窄闭塞复杂病例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①腋-锁及颈内静脉血栓形成,而上腔静脉通畅:主张在上腔静脉植入滤器,然后经股静脉入路,在导丝导引下,通过滤器将溶栓导管置入腋-锁及颈内静脉内溶栓。对经上腔静脉不能... 崔进国 梁志会 徐树彬文献传递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研究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0例临床抗凝治疗无效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全部患者均接受经静脉插管接触性溶栓联合机械性碎栓治疗,其中4例在接受经静脉途径溶栓后又接受了经动脉溶栓。术后继续抗凝治疗6个月,随访12~29个月,平均21个月。结果8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缓解或部分缓解,其中6例头痛消失,2例存在轻度头痛。1例症状无明显改善,1例病程较长的患者残留语言功能障碍。所有患者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均恢复正常,未再发生血栓形成和新的神经功能症状。所有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未发生与操作相关的颅内或全身出血并发症。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徐树彬 梁志会 崔进国 田惠琴 李亮 陈峰关键词:静脉窦 血栓形成 血管 介入治疗 未成熟心肌再氧合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09年 体外循环中的心肌保护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未成熟心肌在结构、代谢和功能上有其特殊性,对于未成熟心肌体外循环中的再氧合损伤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就未成熟心肌再氧合损伤的问题结合国内外文献,通过再氧合损伤的细胞生物学研究和大量的动物模型试验研究和医学临床研究,认识到再氧合损伤是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肺功能紊乱的根源。 徐树彬关键词:未成熟心肌 体外循环 不同栓塞剂应用于子宫肌瘤介入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3 2007年 梁志会 崔进国 徐树彬 田惠琴 陈峰关键词:子宫肌瘤 子宫动脉栓塞 栓塞剂 介入治疗后皮质盲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3 2009年 徐树彬 梁志会 崔进国 陈峰关键词:动脉瘤 锁骨下动脉 支架植入 皮质 经肝静脉与肝外门静脉建立分流道:可行性与安全性研究 目的:研究经肝静脉与门外门静脉建立分流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2008-2010年所行的TIPSS术,对其中经肝静脉(或肝段腔静脉)与门外门静脉建立分流的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2012-2015... 梁志会 崔进国 徐树彬 李亮关键词: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穿刺点 左锁骨下动脉瘤腔内隔绝治疗后皮质盲1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随着介入技术治疗血管疾病的发展,血管造影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正在逐步增多,与其相关的并发症也日益得到重视。本文介绍近期有1例患者病例分析,在进行左锁骨下动脉瘤覆膜支架介入治疗。术后出现罕见的并发症皮质盲(cortical ... 徐树彬 崔进国 梁志会关键词:介入治疗 腔内隔绝术 并发症 皮质盲 文献传递 腔内支架成形治疗肠腔转流术后人工血管闭塞一例 2017年 患者男,37岁。1994年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行脾切除、食道周围断流术,2014年再次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因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李亮 崔进国 梁志会 徐树彬 刘晶磊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上消化道出血 转流 肠腔 960例不同类型布加氏综合征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 布加氏综合征是以肝静脉和,或肝段下腔静脉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组综合征,70年代国外开始应用经皮血管腔内成型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下腔静脉膜性阻塞型BCS... 崔进国 陈峰 梁志会 徐树彬 李亮关键词:布加氏综合征 介入治疗 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