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晶磊 作品数:12 被引量:38 H指数:4 供职机构: 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立体定位放疗联合脑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高血运性脑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立体定位放射治疗(SRT)联合脑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高血运性脑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经全脑血管造影诊断为高血运性脑恶性肿瘤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SRT组和联合组。采用RTOG 9508疗效评价标准评价两组患者的术后效果;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患者神经功能;采用KPS评分标准评价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术后联合组的客观缓解率高于S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联合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S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联合组患者KPS评分明显高于S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RT联合脑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可以提高术后早期疗效,降低NIHSS评分,提高生活质量。 何景良 刘晶磊 刘建裕应用CT薄层扫描数据电脑构建3D模型指导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探讨应用CT薄层扫描数据电脑构建3D模型指导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自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6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30例。A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法,B组患者应用CT薄层扫描数据电脑构建3D模型指导进行TIPS治疗。验证B组患者中模拟穿刺点与实际穿刺点的一致性。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术中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者中,模拟穿刺点与实际穿刺点完全一致30例,不一致0例,一致性为100%(30/30)。B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3.33%(28/30),高于A组的53.33%(1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射线暴露剂量、穿刺针数、总透视时长均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4/30),低于A组的60.00%(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CT薄层扫描数据电脑构建3D模型指导TIPS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并消化道出血临床应用效果良好,模拟穿刺点准确安全,能够有效提高术中穿刺成功率,减少手术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降低患者额外穿刺风险及经济负担,简化TIPS操作步骤,减轻患者额外有创痛苦。 张凯 刘晶磊 刘燚隆 安召伟 李晓龙 孟玉关键词:CT薄层扫描 3D模型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肝硬化门脉高压 消化道出血 腔内支架成形治疗肠腔转流术后人工血管闭塞一例 2017年 患者男,37岁。1994年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行脾切除、食道周围断流术,2014年再次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因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李亮 崔进国 梁志会 徐树彬 刘晶磊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门静脉海绵样变性 上消化道出血 转流 肠腔 布-加综合征合并上腔静脉阻塞诊治分析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合并上腔静脉阻塞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本组3例布-加综合征术前均经腹部彩超及磁共振静脉成像检查确诊,上腔静脉阻塞经上腔静脉造影证实。3例下腔静脉均狭窄闭塞行球囊扩张成形术;例1上腔静脉入右房口处狭窄采用球囊单纯扩张,例2、3因无明显上腔静脉阻塞症状且上腔静脉完全闭塞导丝无法通过而未行介入处理。结果 3例介入手术后下腔静脉压力分别由术前的23.33、25.88和17.55 mmHg降至9.60、9.60和7.20 mmHg。例1上腔静脉压力由术前16.58 mmHg降至术后6.98 mmHg。3例术后皆恢复顺利,出院。随访症状完全消失、肝肾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对布-加综合征患者术前应充分了解上腔静脉通畅情况,避免漏诊上腔静脉阻塞。对上腔静脉阻塞症状较轻或无症状者可不予处理,症状较重者应根据病因进行治疗。 徐树彬 李亮 崔进国 梁志会 范玉红 刘晶磊 李佳关键词:布-加综合征 上腔静脉综合征 导管插入术 双向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股浅动脉长段硬化性闭塞疾病16例分析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探讨经双向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ubintimal arterial flossing with antegrade retrograde intervention,SAFARI)治疗股浅动脉长段硬化性闭塞疾病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5月—2013年8月收治的经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失败的股浅动脉长段硬化性闭塞疾病16例,经SAFARI开通,采用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联合内支架(stent)置入.结果 全组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10(3 ~18)个月,一期通畅率为93.75%(15/16),二期通畅率为100%.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25±0.15增加至术后的0.89±0.19(P <0.05).结论 SAFARI是治疗股浅动脉长段硬化性闭塞所致慢性严重肢体缺血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徐树彬 梁志会 李亮 刘晶磊 李佳 崔进国 赵红恩 谢永伟关键词:血管成形术 闭塞性动脉硬化 股浅动脉 双把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预埋缝合股动脉穿刺点在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评价双把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预埋缝合股动脉穿刺点应用于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我院2013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主动脉疾病35例采用双把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预埋缝合股动脉穿刺点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观察其技术、止血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5例均成功实施双把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预埋缝合股动脉穿刺点,技术及止血成功率均为100%,使用的支架输送器外径分别为20 Fr 6例,22 Fr 12例,24 Fr 17例。术后12-36 h出现血肿2例,术后1个月出现股动脉狭窄1例,均给予相应治疗后好转。结论主动脉疾病行腔内修复术时,使用双把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预埋缝合股动脉穿刺点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及止血效果确切等优势。 徐树彬 曹莉明 刘晶磊 李佳 李亮 刘青 何景良 梁志会关键词:血管缝合器 主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股动脉穿刺体表与骨性标志相互关系评价对减少局部血管并发症的意义 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通过血管造影评价腹股沟皮肤皱褶、腹股沟韧带及股骨头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股动脉穿刺理想体表位置,以减少局部血管并发症。方法对219例经皮右股动脉穿刺介入诊疗患者术后行右侧髂动脉造影,以股动脉长轴为参照,取腹股沟皮肤皱褶、股骨头中点平面及腹股沟韧带与股动脉交点分别作为参照点A、B、C,测量三点之间的距离,并统计分析三者之间关系。结果本组腹股沟皮肤皱褶与股骨头中点及腹股沟韧带的距离分别为(22.99±5.40)mm、(43.64±8.64)mm,股骨头中点距离腹股沟韧带的距离为(21.24±9.22)mm。临床可于腹股沟皮肤皱褶上方约22 mm作为股动脉体表穿刺标志。结论结合腹股沟皮肤皱褶及腹股沟韧带之间关系可确定股动脉穿刺的体表定位,且更加安全、可靠。 曹莉明 何景良 梁志会 徐树彬 李亮 刘晶磊 张小军 崔进国关键词:股动脉 穿刺术 股骨头 血管成形术 射频消融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联合支架植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恶性胆道梗阻的患者34例,对其中19例行射频消融联合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射频组),15例行单纯胆道金属支架植入引流术(引流组)。记录术前、术后5天和7天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及术后胆瘘、胆道穿孔、胰腺炎及胆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于术后3、6、12个月进行电话随访,记录支架通畅率、生存率及生存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胆瘘、胆道穿孔、胆道出血、胰腺炎发生。两组术前、术后5天和7天TBIL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0例出现胆管炎(射频组6例,引流组4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个月支架通畅率及术后3、6、12个月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射频组术后6个月支架通畅率高于引流组(P<0.05)。射频组生存时间长于引流组(P<0.05)。结论射频消融联合支架植入术可提高术后6个月支架通畅率并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可作为治疗胆道恶性梗阻的重要方法之一。 刘晶磊 邸琨 徐树彬 崔进国关键词:胆道梗阻 导管消融 上腔静脉及其主要属支静脉狭窄或闭塞介入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及其主要属支静脉狭窄或闭塞的介入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搜集2000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期间因上腔静脉及其主要属支狭窄或闭塞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15~72岁,平均(58±4)岁。17例患者给予单纯球囊扩张,43例给予球囊扩张加支架置入术。治疗前后测量梗阻流入侧血管内压力,结果的比较用配对t检验。结果60例患者血管成形后,梗阻流入侧测得静脉压力在狭窄开通前为(24.8±2.3)mmHg(1mmHg=0.133kPa),开通后为(7.1±1.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2,P〈0.01);临床症状完全缓解27例,部分缓解28例,无效5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出现再狭窄10例,经再次介入后再通6例,4例转外科手术。结论对上腔静脉及其属支静脉狭窄或闭塞行介入治疗可以迅速解除梗阻,恢复血流通畅,降低梗阻远端静脉的压力,缓解临床症状。 梁志会 徐树彬 崔进国 李亮 李佳 刘晶磊 范玉红关键词:介入治疗 上腔静脉 Perclose ProGlide血管缝合器系统在股动脉穿刺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评价Perclose Pro Glide血管缝合器系统在经股动脉穿刺治疗主动脉疾病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40例主动脉疾病患者全部接受经右股动脉穿刺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于股动脉穿刺处交叉预埋两套Perclose Pro Glide血管缝合器系统并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术后交叉缝合穿刺点,统计缝合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40例患者均成功缝合股动脉穿刺点,术后止血成功率为1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3/40),其中股动脉狭窄1例,局部血肿2例。无动静脉瘘及假性动脉瘤发生。结论行经股动脉穿刺腔内修复术时,使用两套Perclose Pro Glide血管缝合器系统交叉缝合股动脉穿刺点安全、有效,且创伤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曹莉明 徐树彬 何景良 梁志会 刘晶磊 刘建裕 刘青 崔进国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动脉瘤 血管 PERCLOSE 股动脉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