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金森

作品数:42 被引量:294H指数:11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14篇生物学
  • 13篇农业科学
  • 12篇医药卫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克隆
  • 9篇单克隆
  • 9篇单克隆抗体
  • 9篇抗体
  • 6篇活性
  • 5篇蛋白
  • 5篇植物
  • 5篇甜菊
  • 5篇中药
  • 5篇抗原
  • 4篇药用
  • 4篇药用植物
  • 4篇芍药
  • 4篇芍药苷
  • 4篇人工抗原
  • 4篇活性成分
  • 3篇生物活性
  • 3篇离子
  • 3篇免疫
  • 3篇聚合酶

机构

  • 42篇厦门大学
  • 3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泉州师范学院

作者

  • 42篇徐金森
  • 8篇陈睦传
  • 6篇沈明山
  • 4篇熊玲媛
  • 4篇郑天凌
  • 4篇连玉武
  • 4篇邵幼岩
  • 4篇林纪昀
  • 4篇陈亮
  • 4篇蔡碧双
  • 3篇赵卿
  • 3篇陈惠鹏
  • 3篇方宏清
  • 2篇丁亮
  • 2篇许方美
  • 2篇舒世珍
  • 2篇洪付祥
  • 2篇胡忠
  • 2篇吴伟立
  • 1篇周涵韬

传媒

  • 11篇厦门大学学报...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竹子研究汇刊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昆虫知识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Acta B...
  • 1篇海洋科学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实验生物学报
  • 1篇食用菌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海洋学报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台湾海峡
  • 1篇生物物理学报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6篇2002
  • 4篇2000
  • 3篇1999
  • 2篇1996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能碳离子对甜菊生长和叶绿体发育的影响被引量:9
2000年
研究了能量为100 keV,剂量为1015/cm 2 的碳离子对甜菊种子萌发率、幼苗生长发育及叶绿体结构的影响.证明被注入种子出现萌发迟缓、生长速度减慢、植株株型变矮和生物量减少等生物学性状变化;幼叶细胞的叶绿体发育分化减慢、基质类囊体形成滞后、基粒数及基粒类囊体片层减少;部分幼叶细胞叶绿体膜破损、基质片层断裂直至叶绿体解体(约占二十分之一).表明该能量剂量的碳离子注入将影响种子的生长发育,其原因之一是叶绿体发育迟缓和叶绿体的损伤.该研究为低能碳离子对甜菊诱变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罗茂春沈明山徐金森蒋先志邵寒娟陈睦传陆挺舒世珍
关键词:甜菊叶绿体诱变育种
单抗技术在植物化学及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探索
本文作者探讨了单克隆抗体技术基础及其在药用植物化学及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可行性,认为建立以单克隆抗体技术为基础的免疫分析方法将可以为药用植物及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技术支撑,有利于推动我国中医药的快速发展。
徐金森
关键词:药用植物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生物活性单克隆抗体
文献传递
黄芩苷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黄芩苷单克隆抗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涉及一种黄芩苷单克隆抗体。提供一种黄芩苷单克隆抗体(BCL-MAb)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黄芩苷单克隆抗体是一种能与黄芩苷分子发生免疫反应的特异性蛋白质。免疫抗原的合成及其鉴定;动物...
徐金森李德志
文献传递
单克隆抗体技术在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及其进展
本文简述了我国药用植物活性成分研究的现状以及单克隆抗体技术应用于药用植物研究中的技术基础,探索了加大单克隆抗体技术在药用植物以及中药研究中的应用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认为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单抗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生物活...
徐金森
关键词:药用植物中药生物活性成分单克隆抗体
文献传递
尿酸氧化酶的表达纯化及活性形式鉴定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在大肠杆菌内表达具有活性的黄曲霉尿酸氧化酶。方法:用重叠PCR从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3.1398中钓取了尿酸氧化酶(urateoxidase,UO,EC1.7.3.3)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2b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筛选到高表达的重组转化子菌株。经乳糖诱导目的蛋白表达,阴离子交换柱纯化,获得纯品。SDS PAGE分析样品纯度。用尿酸缓冲液测定酶活性,用戊二醛交联结合质谱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结果:目的蛋白为胞内可溶性表达,表达量达菌体总蛋白的35%,纯化后的样品纯度达99%,其酶比活力可达35U/mg。经质谱测定重组UO单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103。交联后相对分子质量为160×103。结论:黄曲霉尿酸氧化酶可在大肠杆菌中可溶表达,并具有活性,其活性形式为四聚体。
吴伟立李彦英苗林徐金森方宏清陈惠鹏
关键词:尿酸氧化酶重组蛋白质类大肠杆菌聚合酶链反应
RAPD分析氮离子注入甜菊种子后的幼苗基因组DNA变异被引量:33
1999年
应用RAPD 技术检测经低能氮离子注入甜菊纯系种子引起的幼苗基因组DNA 变异。筛选出OPJ系列中的15 种引物对实验及对照基因组DNA 进行了PCR 扩增,共获扩增片段103 条,分子量在0.3 - 3kb 之间,其中5 种引物OPJ- 1 ,7 ,9,11 ,12 扩增出差异片段12 条。结果表明,低能氮离子注入甜菊种子可引起体内基因组DNA 发生突变;RAPD 技术是检测基因组DNA 发生诱变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本文同时探讨了离子强度和Tag DNA 聚合酶用量对甜菊RAPD 分析结果的影响,以及氮离子注入诱变效应的可能机制。
丁亮陈睦传沈明山徐金森蒋先志陈亮舒世珍陆挺
关键词:甜菊氮离子注入RAPD
ICP-MS法对闽南常见食(药)用菌的微量元素分析测定被引量:1
2008年
建立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测定食、药用菌微量元素的方法,并对闽南地区常见的6种食、药用菌的6种微量元素锌(Zn),铜(Cu),铅(Pb),砷(As),汞(Hg)和镉(Cd)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在所测得的6种食、药用菌中,不同的微量元素含量差别较大,其中Zn含量以巴西蘑菇最高(72.35μg/g),银耳最低(26.40μg/g),Cu含量以巴西蘑菇最高(47.77μg/g),黑木耳最低(8.67μg/g),Pb、As含量则分别在0~6.43μg/g和0.13~0.85μg/g之间变动,而Hg的最高含量为4.69μg/g,Cd的最高含量为0.50μg/g,这些结果可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膳食及药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蔡碧双林纪昀邵幼岩徐金森
关键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化学交联在蛋白质结构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4年
在交联剂分子两端各有一个相同或不同的活性基团 ,它们能与蛋白质侧链上的氨基、巯基、羟基等形成共价交联。利用交联反应 ,可以测定寡聚蛋白质的亚基数量、研究蛋白质的高级结构、测量氨基酸残基间的距离及研究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
吴伟立方宏清徐金森陈惠鹏
关键词:交联亚基构象相互作用
锗、硅对水稻营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9
1999年
用0~3.0mg/L浓度GeO2对水稻种子浸种处理之后,在木村B培养液中培养,并分别以6个浓度继续添加GeO2溶液.另用不同浓度的GeO2和SiO2混合溶液培养水稻,测定其营养生长期的整株鲜重、根鲜重、地上部高、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以及叶过氧化氢酶(CAT)、叶多酚氧化酶(PPO)、根过氧化物酶(根PO)和叶(PO).实验表明,随着培养时间延长,上述生理指标值有所变化,其中前6项正常生理指标值,随着GeO2浓度提高而减少,后3项衰老指标则随着GeO2浓度提高而有增加趋势,表明3种酶活性的提高以缓解GeO2对水稻的毒害作用.各生理指标与GeO2浓度之间呈明显相关关系.同时,还发现了一定浓度的GeO2对水稻生长有抑制和毒害作用,而较高浓度的SiO2可适度缓解该抑制作用.
徐金森段鹏程王艳丽连玉武
关键词:营养生长酶活性生理指标水稻
不同 pH和盐度下海洋细菌对赤潮藻生长和产毒的影响被引量:24
2003年
研究了在可控生态条件下 ,一株分离自厦门西海域沉积物的海洋细菌S10 在不同pH和盐度条件下对赤潮原因种塔玛亚历山大藻 (Alexandriumtamarense)生长和产毒的影响 .结果表明 ,实验用藻株适宜生长 pH为 6~ 8,适宜盐度为 2 0~ 34;该藻株在不同pH及不同盐度条件下 ,藻细胞毒力差异显著 ,且随着pH升高而下降 ,随着盐度增加而加大 ,到盐度为 30时达到最高值 ,然后逐渐下降 ;菌株S10 (1.0 2× 10 10cells·ml-1)在pH 7~ 9和盐度 15~ 34下均能有效抑藻生长和产毒 ,且在 pH 7、盐度 34时其抑藻生长作用最强 ;在 pH 7时抑藻产毒效果较好 ,且其抑藻产毒作用强度不随盐度变化而异 .
苏建强郑天凌胡忠徐金森俞志明宋秀贤
关键词:海洋细菌塔玛亚历山大藻麻痹性贝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