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江

作品数:40 被引量:96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动脉
  • 10篇主动脉
  • 9篇手术
  • 7篇心房
  • 7篇心脏
  • 6篇心肌
  • 6篇体外循环
  • 6篇左心
  • 6篇外科
  • 6篇外循环
  • 6篇细胞
  • 6篇冠状
  • 6篇冠状动脉
  • 5篇动脉旁路
  • 5篇动脉旁路移植
  • 5篇动脉旁路移植...
  • 5篇移植术
  • 5篇旁路移植
  • 5篇旁路移植术
  • 5篇冠状动脉旁路

机构

  • 40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河北大学
  • 2篇北京大学第三...
  • 2篇北京市心肺血...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日照市人民医...

作者

  • 40篇戴江
  • 39篇来永强
  • 32篇李进华
  • 12篇刘岳
  • 10篇姜文剑
  • 10篇刘冬
  • 9篇李景伟
  • 9篇宋邦荣
  • 8篇任长伟
  • 6篇朱恩军
  • 4篇韩博
  • 4篇张晗
  • 4篇郝兴海
  • 3篇崔永超
  • 3篇孟旭
  • 3篇柳克晔
  • 3篇罗志强
  • 2篇章良
  • 2篇张晓岩
  • 2篇陶红

传媒

  • 11篇心肺血管病杂...
  • 8篇第七届北京五...
  • 6篇中华胸心血管...
  • 2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华损伤与修...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第八届北京五...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4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4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ST1通过磷酸化YAP2促心肌细胞肥大在肥厚性心肌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目的:旨在研究MST1及其下游因子YAP2与肥厚性心肌病发生的关系,为肥厚性心肌病的诊治和从分子水平找到药物治疗的靶点提供理论依据,从而降低该类疾病的病死病残率.方法:无血缘关系的HCM患者15例,正常心室肌对照组4例;...
来永强刘冬姜文剑宋邦荣李进华戴江
关键词:肥厚性心肌病基因表达发病机制
文献传递
钙化主动脉阻断灌注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钙化主动脉阻断灌注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插管主体、支管、封堵组件和限位件。支管设置在插管主体的内壁且与插管的延伸方向相同,具有与插管主体外壁导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封堵组件包括设...
郭鸿昌来永强刘岳戴江 赵士锋
冠心病患者旁脂肪组织表达Chemerin对单核细胞黏附和迁移的影响
目的 趋化因子Chemerin是新发现的脂肪细胞因子,它可以诱导单核细胞衍生的树突状细胞及巨噬细胞跨血管内皮向炎症部位迁移聚集,发挥其在免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而单核细胞黏附和跨内皮迁移在动脉粥样硬化(As)发病过程中具有...
袁仙仙陶红来永强李进华戴江张福庄龚凤英辛毅黄真茹周迎生赵怡
关键词:CHEMERIN单核细胞动脉粥样硬化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高危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总结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ABP)治疗重症冠心病患者的经验,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术中及术后放置IABP对于重症冠心病的治疗效果,为重症冠心病患者临床使用IABP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6208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合并其他心脏手术的患者资料,按置人IABP时间将103例重症并行IABP治疗患者分为IABP术前置入组(组1)38例、术中置入组(组2)31例和术后置入组(组3)34例。组1为术前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90%、心功能低下(左心室射血分数〈0.40)、心源性休克行急诊手术及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组2及组3均符合组1的置入指征并且在术中或术后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脱离体外循环困难及心功能降低。分析比较3组术后病死率、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IABP辅助时间、射血分数改善率、其他机械辅助装置使用比例、室颤及胸腔积液发生率等指标。结果3组术后死亡比例(组12.6%、组212.9%、组347.1%)、住院时间[组1(23.6±9.8)天、组2(21.5±9.7)天、组3(28.9±13.3)天]、ICU停留时间[组1(2.3±1.1)天、组2(3.5±1.5)天、组3(5.2±3.4)天]、气管插管时间[组1(29.5±23.0)h、组2(38.7±20.6)h、组3(84.1±48.0)h]、IABP维持时间[组1(77.0±43.7)h、组2(93.8±44.8)h、组3(121.5±71.7)h],EF改善率[(组1(7.5±7.2)、组2(8.5±7.5)、组3(2.0±6.7)]和正性肌力药物维持时问[组1(3.7±4.9)天、组2(6.2±4.6)天、组3(10.8±5.4)天],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冠心病患者术前置入IABP可以明显获益。患者有IABP应用指征时,�
张晗来永强李进华戴江宋邦荣刘冬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主动脉内气囊泵手术期间
室间隔厚度对应用不同品牌主动脉机械瓣术后主动脉瓣跨瓣压差的影响
目的探讨室间隔厚度对应用不同品牌主动脉机械瓣术后主动脉瓣跨瓣压差的影响。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技术将273例接受主动脉瓣置换患者根据使用主动脉瓣品牌及术后跨瓣压差的大小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组。比较术前测量的左室收缩...
来永强宋邦荣崔永超李进华戴江孟旭
关键词:室间隔厚度主动脉瓣机械瓣
文献传递
自体心包片与异体心包片抗钙化能力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使用戊二醛预处理的自体心包片和Balmedic牛心包片制备皮下包埋的动物模型,旨在阐明两种心包片在体内抗钙化能力的区别.方法:将戊二醛预处理后的自体心包片和Balmedic牛心包片分为两组,实验组(体内包埋组)...
来永强崔永超姜文剑李进华李景伟戴江刘冬
关键词:心脏瓣膜疾病自体心包片
文献传递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左心室功能低下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分析左心室功能低下(EF<40%)冠心病患者,接受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PCAB)的疗效,改进左心室功能低下冠心病患者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以来我院手术组对37例左心室功能低下的冠心病患者,行OPCAB后手术前后疗效的对比。结果:2例患者死亡,1例死于术后肺部感染,1例死于术后低心排出量综合征(低心排),病死率5%。21例患者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器(IABP),其中7例在术前放置,14例在术中或术后放置。35例患者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EF值)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径均较术前下降(P<0.05)。结论:对于左心室功能低下的冠心病患者,OPCAB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及时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以及合理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对于降低患者病死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具有重要意义。
王军惠来永强李进华戴江宋邦荣张晗柳克晔
关键词:主动脉球囊反搏左心室功能低下
内皮素-1水平与单纯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术后新发房颤的相关性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内皮素-1水平与单纯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术后新发房颤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结构性心脏病外科中心单纯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1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新发房颤分为术后房颤组(n=28)和无术后房颤组(n=91)。2组患者均于全身麻醉成功后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铺巾,作胸部正中切口并劈开胸骨。切开心包并悬吊,肝素化后升主动脉、右心房二阶梯引流管插管建立体外循环,转机、降温,阻断循环,切开主动脉,探查主动脉瓣病变情况,剪除病变主动脉瓣,选择合适大小的人工主动脉瓣(机械瓣或生物瓣)进行置换,全周间断缝合。关闭主动脉切口。复温、排气,开放循环。并行稳定后停止体外循环,拔出动静脉管路。常规止血关胸,结束手术。统计患者术前各项资料中最可能影响术后房颤发生的因素[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内皮素-1水平、基础疾病、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指标]、术中资料(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及术后资料[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行开胸止血术例数、使用何种类型人工瓣膜(机械瓣或生物瓣)]。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χ^(2)检验;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内皮素-1预测术后新发房颤的截断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与术后新发房颤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1)术后房颤组患者的年龄为(53.0±12.1)岁,高于无术后房颤组[(47.1±13.6)岁],术前内皮素-1水平为0.43±0.19,高于无术后房颤组(0.27±0.14),NYHA分级≥3级患者比例为14.3%(4/28),高于无术后房颤组[4.4%(4/91)],左心房直径为(40.6±4.8)mm,大于无术后房颤组[(36.7±5.2)mm],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比例为39.3%(11/28),低于无术后房颤组[60.4%(55/91)],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戴江王生伟李进华刘岳朱恩军来永强
关键词:主动脉瓣内皮素-1
LOOP技术在纠治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LOOP手术对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治疗效果,以了解此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收治的15例实施LOOP手术治疗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胸切口,建立体外循环,充分暴露二尖瓣,行腱索重建,恢复...
来永强李进华李景伟戴江刘冬宋邦荣
关键词:二尖瓣关闭不全手术治疗远期疗效
文献传递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患者P-选择素与血小板减少症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通过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置入前后血浆P-选择素的变化规律,探讨P-选择素与IABP相关血小板减少症发生与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安贞医院首次放置IABP辅助治疗患者40例。分别于其放置IABP前,放置IABP后12 h、24 h、48 h和72 h,抽取肘正中静脉血样,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测定血浆P-选择素的浓度。分析IABP放置72 h内血浆P-选择素浓度的变化趋势。根据围手术期期间IABP放置时段的不同,将样本分为3组,分别为术前放置组、术中放置组及术后放置组,分析不同时点放置IABP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结果:对40例患者进行的临床试验研究显示,IABP放置前后血浆P-选择素浓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浆中P-选择素的浓度在IABP放置后即开始升高,并于放置后48 h达到峰值,其后开始逐步下降。术前放置IABP、术中放置IABP和术后放置IABP,组间血浆P-选择素的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ABP置入后血浆P-选择素浓度表达升高,血小板活化程度增强,血小板破坏消耗增多,导致血小板计数减少。
刘冬来永强章良李进华戴江姜文剑
关键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P-选择素血小板减少血小板活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