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创琳

作品数:487 被引量:12,831H指数:7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62篇期刊文章
  • 53篇专利
  • 49篇会议论文
  • 1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8篇经济管理
  • 8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9篇建筑科学
  • 18篇水利工程
  • 18篇历史地理
  • 17篇天文地球
  • 10篇社会学
  • 8篇自动化与计算...
  • 8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矿业工程
  • 2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86篇城市
  • 80篇城市群
  • 76篇生态
  • 41篇城市化
  • 40篇城镇化
  • 37篇中国城
  • 36篇生态环境
  • 27篇干旱
  • 26篇干旱区
  • 23篇水资源
  • 20篇中国城市群
  • 19篇经济带
  • 17篇地理
  • 17篇河西走廊
  • 15篇可持续发展
  • 13篇京津
  • 13篇京津冀
  • 11篇地理学
  • 11篇理学
  • 9篇人文

机构

  • 414篇中国科学院
  • 61篇中国科学院大...
  • 30篇北京大学
  • 25篇中国科学院地...
  • 23篇西北师范大学
  • 2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7篇新疆大学
  • 16篇首都师范大学
  • 10篇中山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新...
  • 7篇广州地理研究...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5篇合肥工业大学
  • 4篇华东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社会科学...
  • 3篇清华大学
  • 3篇云南师范大学
  • 3篇浙江大学
  • 2篇东南大学
  • 2篇广西大学

作者

  • 477篇方创琳
  • 35篇王振波
  • 32篇鲍超
  • 25篇李广东
  • 21篇马海涛
  • 20篇毛汉英
  • 18篇黄金川
  • 16篇张蔷
  • 15篇刘海猛
  • 15篇王少剑
  • 14篇蔺雪芹
  • 13篇任宇飞
  • 12篇刘海燕
  • 12篇李铭
  • 11篇罗奎
  • 10篇宋吉涛
  • 10篇班茂盛
  • 10篇张晓瑞
  • 9篇王洋
  • 9篇乔标

传媒

  • 51篇地理学报
  • 34篇地理研究
  • 24篇地理科学进展
  • 22篇干旱区地理
  • 2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1篇生态学报
  • 19篇经济地理
  • 13篇地理科学
  • 10篇资源科学
  • 8篇中国科学院院...
  • 8篇2011年中...
  • 7篇中国人口·资...
  • 7篇中国沙漠
  • 6篇地理学与国土...
  • 6篇人文地理
  • 5篇长江流域资源...
  • 5篇中国国情国力
  • 4篇西北师范大学...
  • 4篇中国科学:地...
  • 3篇干旱区资源与...

年份

  • 1篇2024
  • 13篇2023
  • 11篇2022
  • 12篇2021
  • 25篇2020
  • 20篇2019
  • 12篇2018
  • 29篇2017
  • 26篇2016
  • 30篇2015
  • 24篇2014
  • 20篇2013
  • 18篇2012
  • 30篇2011
  • 16篇2010
  • 10篇2009
  • 20篇2008
  • 15篇2007
  • 18篇2006
  • 12篇2005
4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科学发展观与区域规划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发展观,是区域规划的理论基石与灵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编制区域规划的最高准则。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区域规划是仅次于法律的第二法则,其核心是实现“五个统筹”。科学发展观赋予区域规...
方创琳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区域规划
文献传递
武汉城市群交通地理格局评价与时空演进特征被引量:7
2013年
从公路网络密度、干线影响度、区位优势度3方面构建了交通优势度的综合集成指标体系,采用GIS技术及数理模型定量分析了武汉城市群地区交通地理格局的历史嬗变、时空差异及与城市兴衰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性.研究表明:(1)武汉地区的历史盛衰与交通地理格局的变化密切相关.近代得天独厚的交通地理优势,孕育了武汉地区的繁荣与兴盛;现代交通技术的发展,中国交通格局趋于均质化,致使武汉历史上作为贸易与交通的“中点”与“终点”枢纽地位不再.(2)区域综合交通优势度呈现“圈层状”形态并大致表现为由中心向外围衰减的空间格局,武汉市及其周边地区交通优势度最高,并沿长江黄金水道、武九产业带向东南方向延伸.(3)1980年~2010年城市群交通优势度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呈扩大态势,两极分化趋势不断加强.(4)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具有显著的耦合关系,少数几个交通优势突出的区县集中了城市群绝大多数的人口产业要素.
鲁莎莎关兴良方创琳武红
关键词:武汉城市群
干旱区社区经济发展的推拉效应及对策
1994年
社区经济发展态势决定社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战略。本文以甘肃省定西县城关乡为例,通过对城关乡社区经济发展推拉效应的分析,针对发展现状特征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干旱地区社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
方创琳吴玉鸣
关键词:社区经济
1991年以来长三角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评价及其空间演化模式被引量:88
2011年
以长江三角洲经济区1991、2001、2008年的Landsat TM影像解译数据为基础,以长三角90个县(市、市区)为基本研究单元,构建空间数据转换模型、ESV模型、EEH模型,借助ArcGIS 9.3平台对海量的栅格和矢量数据进行空间分析,依据ESV指数和EEH指数揭示长三角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系统的相关关系和演变特征,并进行功能分区和模式提炼。研究表明:①1991年以来长三角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大幅转换,城镇面积增长最大,来源主要是水田、旱地、草地、园地和其他用地;②ESV模型研究发现,1991-2001时段长三角生态系统呈现恶化趋势,2001-2008时段恶化幅度有所减缓,同时证明水域、水田变为城镇和旱地的开发行为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极大的伤害;③1991年来GDP空间格局为中、南部高北部低,其中1991-2001时段中部增长率明显高于北部,2001-2008时段中部增长率明显高于南北;④依据EEH指数将长三角分为12类区域,EEH空间特征为生态冲突区居中心区位,生态协调区居边缘区位,并且按EEH由低到高呈现出明显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1991-2001时段长三角生态—经济关系已经出现了集中型初步恶化趋势,2001-2008时段则由集中型初步恶化趋势向分散型恶化与协调并存状态;⑤通过空间数据转换模型将长三角分为5种生态经济演变类型分区:初始恶化区、初始协调区、持续恶化区、协调降低区、协调升级区;⑥总结出长三角EEH的空间演变模式:梯度模式与核心边缘模式共存,其中一级梯度模式为北中南三大横向梯度带,二级梯度模式为长三角南北两翼的东中西三大纵向梯度带;核心边缘模式概括为7大组团:即苏锡常沪组团、南京组团、绍甬组团、苏北组团、泰州组团、杭州组团、南通组团。不同的模式对应着不同的生态经济系统演变方式,反映出长三角快速城市化地区内部存在着较大程度的生态经济关系�
王振波方创琳王婧
关键词:LUCC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一种用于城市及城市群水体水流死角的生态控导结构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城市及城市群水体水流死角的生态控导结构,包括至少两级平行设置在水流死角的来水侧上的控导堰,所述控导堰沿水流方向逐渐靠近岸线错位设置,所述控导堰为整体呈楔形的石笼网结构,所述控导堰内部设有沿水流方向内径逐...
方创琳樊蓓莉
文献传递
论生态教育被引量:15
1993年
生态教育是人类本着维持地球生态持久文明、保护地球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长远宿愿,采取多种教育手段,培养人们的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生态自觉和生态能力的教育。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世界人口的急剧膨胀,人类再也难以吞噬生态失调的苦果。特别是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空前放大了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力量,同时也空前放大了人类破坏生态和毁灭自身的力量。结果是。
方创琳
关键词:生态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生态环境问题生态意识生态道德生态文化教育
放大国家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品牌效应被引量:2
2021年
以国家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是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国际分工的全新地域单元,是世界经济重心转移的重要承载地。突出国家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区位优势与地域文化特色,加强其品牌建设,有助于提升国家中心城市与城市群发展的综合竞争力、国际影响力。
方创琳陈丹
关键词: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分工区位优势城市群
一种城市群居住空间建成时间识别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城市群居住空间建成时间识别方法,包括:通过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收集Landsat5/7/8数据,并计算NDVI、MNDWI和SWIR三个指数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地图数据和爬虫分析获取城市...
方创琳杨智奇张兵张晓玲高春东滕跃陈睿
文献传递
中国城市脆弱性的综合测度与空间分异特征被引量:146
2015年
城市脆弱性是指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抵抗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内外部自然要素和人为要素干扰的应对能力。当这种抗干扰的应对能力低于某一临界阈值时,城市即进入脆弱状态。城市脆弱性是城市资源脆弱性、生态环境脆弱性、经济脆弱性和社会脆弱性的综合体现。城市脆弱性的评价与调控研究对提升中国城镇化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系统分析方法和综合指数评价法,从资源、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4个方面确定10项分指数、选取36个具体指标,构建了中国城市脆弱性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并确定测度标准值,对中国地级以上城市脆弱性及其空间分异做了总体评价。研究表明,中国城市脆弱性呈现明显的"级差化"分异特征,总体处于中度脆弱状态。按照这种差异,将中国城市脆弱程度划分为低度脆弱、较低脆弱、中度脆弱、较高脆弱和高度脆弱5个级别。城市脆弱性呈现显著的"梯度化"和"集群化"空间分异,东部地区城市脆弱性明显低于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地区脆弱性低于其它地区。城市脆弱性与城市规模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规模越大的城市脆弱性相对越小。资源型城市脆弱性明显高于综合性城市,职能综合性强的城市脆弱性相对较低。城市经济增长的快慢不能反映城市脆弱性的高低,经济高速增长并不意味着城市脆弱性就低。如何科学测度城市综合脆弱性,如何应对和降低城市脆弱性,是本研究试图回答的问题。该研究为丰富城市脆弱性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为解决快速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城市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破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及系列社会问题等提供科学依据。
方创琳王岩方嘉雯
关键词:空间分异可持续发展
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哈萨克斯坦国际合作示范区跨境互联互通战略通道建设重点被引量:5
2016年
中国-哈萨克斯坦(以下简称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北通道的战略节点。依托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加快跨境铁路、公路、航空、油气管道等互联互通战略通道的建设,对增强中亚与东北亚两大区域之间的经贸交往、强化我国东进西出和全方位开放的新型地缘格局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介绍了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跨境互联互通战略通道的建设现状,分析了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与哈国之间尚未建立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现有各种运输方式结构不合理且衔接不够紧密、直接腹地各城镇节点连接较薄弱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分别提出了跨境铁路、公路、航空、油气管道等互联互通战略通道的方案构想与建设重点:(1)以克-塔-阿铁路建设为依托,优先打通巴克图口岸东至太平洋、西至大西洋的国际铁路大通道。(2)着力推动哈国第二双西高速公路建设,重点打造塔城地区"一环两横三纵"的对外综合通道格局。(3)实施塔城空中走廊建设工程,积极推动哈国乌尔加尔机场和阿亚古兹机场建设。(4)积极谋划并推动俄罗斯中部秋明油田经哈萨克斯坦东部和中国克拉玛依,至中国中东部地区的中俄西线原油输送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建设,提高我国能源供应保障程度。最后,论文提出了跨境铁路、公路、航空、油气管道等互联互通战略通道建设的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
鲍超方创琳
共4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