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康复
  • 3篇卒中
  • 3篇脑卒中
  • 3篇康复治疗
  • 2篇动功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病
  • 2篇早期介入
  • 2篇早期康复
  • 2篇早期康复治疗
  • 2篇肢体
  • 2篇肢体运动
  • 2篇肢体运动功能
  • 2篇日常生活活动
  • 2篇日常生活活动...
  • 2篇生活活动能力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2篇脑血管病
  • 2篇介入

机构

  • 8篇北京市大兴区...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福利会国...
  • 1篇深圳市妇幼保...
  • 1篇上海市浦东新...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李占军
  • 3篇赵留庄
  • 1篇徐涛
  • 1篇张志国
  • 1篇郑峥
  • 1篇许泓
  • 1篇董立平
  • 1篇赵梦瑜
  • 1篇刘立斌
  • 1篇刘雅娟

传媒

  • 1篇生殖医学杂志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中医学报
  • 1篇系统医学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诊治流程及物理康复技术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及实践被引量:1
2024年
盆底肌训练、生物反馈、电刺激、磁刺激、射频、激光等物理康复技术现已证实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的临床治疗中有一定疗效,且在相关类型FPFD诊治指南中获得一定推荐或不同强度证据支持。物理康复技术相关参数在同一种FPFD的治疗中虽不具有一致性,但均在一定参数范围内。本综述旨在探究物理康复技术的相关循证依据,对重点类型FPFD推荐相应物理参数的物理治疗,从而对不同类型物理治疗技术在FPFD的治疗提供借鉴和依据。
郑峥李占军张桂萍吕婷婷徐涛许泓
关键词: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物理参数
纠正异常呼吸模式训练对降低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究纠正异常呼吸模式训练对降低脑卒中上肢痉挛患者的有效性及实用性,同时为降低上肢肌张力提出更好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诊治的60例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应用纠正异常呼吸训练模式训练综合常规康复锻炼,而对照组仅用常规康复锻炼。两组每周治疗5d,2次/d,40min/次,持续4周。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Fugl-Meyer评分及上肢功能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张力、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并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Fugl-Meyer评分量表、改良Ashworth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1)。结论 纠正异常呼吸模式训练可抑制脑卒中患者上肢肌张力,继而增强患侧上肢活动能力,且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李占军董继革杨娜李秋影
关键词:脑卒中上肢痉挛
脑血管病康复治疗早期介入的相关研究
2012年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运动功能(FMA)的影响。方法将6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依据康复介入时间分成实验组(患病7天内即进行康复训练)36例和对照组(患病15~30天内进行康复训练)29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对每例患者入组时、病程3个月时分别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测试ADL能力、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结果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赵留庄李占军
关键词:早期康复治疗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肢体运动功能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双侧肢体康复治疗的相关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患病7天内即进行康复训练)方法中,健患侧同时进行康复训练和仅对患侧进行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运动功能(FMA)的影响。实验组均给予双侧肢体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患侧肢体康复训练,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患者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对每例患者入组时、病程1个月时分别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测试ADL能力、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通过两组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的变化均数比较,治疗组1个月ADL能力和FMA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得出早期康复治疗方法中,双侧肢体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李占军
关键词: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
脑血管病康复治疗早期介入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运动功能(FMA)的影响。方法将6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依据康复介入时间分成实验组(患病7天内即进行康复训练)36例和对照组(患病15—30天内进行康复训练)29例...
赵留庄李占军
温阳益髓方对膝骨关节炎模型大鼠膝关节软骨、骨代谢及NOX2/ROS/NF-κB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温阳益髓方对膝骨关节炎模型大鼠膝关节软骨、骨代谢及NOX2/ROS/NF-κ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4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低剂量温阳益髓方(低剂量)组、高剂量温阳益髓方(高剂量)组。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均采用膝关节腔注射0.05 mL(20 mg/mL)碘乙酸钠,建立膝骨关节炎模型。建模成功后,低、高剂量组分别以6、24 mg/kg温阳益髓方汤剂灌胃,正常组、模型组以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采用H-E染色、光镜观察各组膝关节软骨组织的形态结构;ELISA法检测血清骨代谢相关指标水平;二氢乙锭荧光探针检测膝关节软骨组织活性氧(ROS)水平;免疫印迹检测膝关节软骨组织NADPH氧化酶2(NOX2)、核因子-κB(NF-κB)水平。结果:模型组膝关节软骨组织边缘的软骨基质减少、软骨囊结构不清、软骨细胞减少,且出现钙化灶。与模型组比较,低、高剂量组上述结构变化明显改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Mankin评分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低、高剂量组Mankin评分显著降低,且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骨钙素(OCN)、Ⅰ型胶原C末端肽(CTX-Ⅰ)水平显著降低,软骨寡聚基质蛋白(COMP)水平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低、高剂量组血清OCN、CTX-Ⅰ水平显著升高,且高剂量组高于低剂量组,COMP水平显著降低,且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ROS水平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低、高剂量组ROS水平显著降低,且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NOX2、NF-κB水平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低、高剂量组NOX2、NF-κB水平显著降低,且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结论:温阳益髓方可改善膝骨关节炎模型大鼠膝关节软骨、骨代谢,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膝关节软骨组织NOX2/ROS/NF-κB水平有关。
李占军张志国宋巍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软骨骨代谢核因子-ΚB
首发脑卒中患者延续护理方案的建立与效果评价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模式在首发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8月于该院接受治疗后出院的首发脑卒中患者120例,将其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肌力等级、日常生活能力及再入院率的差异。结果实施改进延续护理模式后,脑卒中患者运动能力显著改善,Barthel指数由(28.4±7.5)提高至(62.3±9.1),患者再入院率由21.7%降低至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2.268,χ~2=4.183)。结论延续护理模可显著提高首发脑卒中患者的运动能力与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患者的再入院率。
庞贺春李昆卢淑霞董立平李占军刘雅娟
关键词:延续护理
一种柔性肩肘关节康复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肩肘关节康复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及方法,涉及康复机器人控制技术领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上肢关节驱动器、上肢关节姿态传感器、气压传感器、气动单元和控制单元,上肢关节姿态传感器用于采集用户的上肢关节的姿态参数;...
李影杨大鹏刘晨东赵梦瑜赵留庄刘立斌李占军李勃杨跃司莲莲梁曼孙大海
疏血通脉汤联合傍针刺对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肢体痉挛、血液流变学及活动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3
2020年
目的:探讨疏血通脉汤联合傍针刺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 after stroke,SHSAS)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上肢肢体痉挛程度、血液流变学以及上肢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110例痰瘀阻络型SHSA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联合傍针刺法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疏血通脉汤。两组患者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记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肢体痉挛程度(Ashworth)、上肢活动能力(FMA)、肩手综合征量表(shoulder hand syndrome scale,SHSS)、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simulation scoring,VAS)、中医证候评分,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血小板聚集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比较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有效率为96.36%,对照组有效率为83.64%,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与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Ashworth评分低于对照组、上肢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SHSS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脉汤联合傍针刺治疗SHSAS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缓解疼痛程度和上肢痉挛,提高上肢活动能力。
张旖李占军张文龙
关键词: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傍针刺痰瘀阻络证血液流变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