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栓塞
  • 4篇肿瘤
  • 3篇动脉
  • 3篇植入
  • 3篇栓塞术
  • 3篇细胞
  • 3篇恶性
  • 3篇超选择
  • 2篇动脉瘤
  • 2篇动脉栓塞
  • 2篇毒性
  • 2篇血管
  • 2篇溶栓
  • 2篇数字减影
  • 2篇栓塞术治疗
  • 2篇栓塞治疗
  • 2篇子宫
  • 2篇子宫动脉
  • 2篇疗法
  • 2篇结节

机构

  • 17篇苏州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苏州市相城人...
  • 1篇苏州市中西医...
  • 1篇克孜勒苏柯尔...

作者

  • 17篇李明明
  • 13篇倪才方
  • 9篇李智
  • 4篇金泳海
  • 3篇刘一之
  • 3篇邹建伟
  • 3篇樊宝瑞
  • 3篇胡波
  • 3篇沈健
  • 3篇陈珑
  • 2篇朱晓黎
  • 2篇杨超
  • 1篇王振堂
  • 1篇李波
  • 1篇郝红军
  • 1篇张帅
  • 1篇孙玲芳
  • 1篇杜鹏
  • 1篇王运良

传媒

  • 5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中华介入放射...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肝脏
  • 1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2009年全...
  • 1篇第十届中国介...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5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溶栓治疗在急性缺血性脑梗塞治疗中的应用
急性脑梗塞(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血管内膜损伤、管腔狭窄,以及局部血栓形成,导致动脉血管完全闭塞,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从而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由于大多数脑梗死...
李明明倪才方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梗塞药物治疗
文献传递
抗病毒治疗对接受TACE的慢性乙型肝炎相关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意义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接受TACE且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的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同时患有慢性乙型肝炎的120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将其分成单纯TACE和TACE联合抗病毒治疗两组,比较两组术后肝功能、肝癌病灶进展和生存期。结果单纯TACE组(66例)TACE后1~2个月ALT和AST的异常数分别为38和52例,联合抗病毒组(54例)TACE后1~2个月ALT和AST的异常数分别为14和22例。对两组术后ALT和AST的异常数值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单纯TACE组有完整资料的39例肿瘤进展时间(TTP)为22.487±3.899周;联合抗病毒组29例TTP为22.483±3.965周。两组行生存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7>0.05);单纯TACE组(41例)平均存活时间12.19±1.09个月,术后6个月生存的34例,生存率82.9%;术后12个月生存的21例,51.2%;TACE联合抗病毒组(29例)平均存活时间15.06±1.62个月,术后6个月生存的26例,生存率89.7%,术后12个月生存的23例,生存率79.3%。术后12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以延缓TACE后肝癌患者的肝衰竭进程,可提高术后1年生存率,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朱逸明朱晓黎赵建新刘一之李明明孙玲芳
关键词:肝细胞癌化疗栓塞术抗病毒治疗
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对肿瘤细咆毒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阐明甲基丙烯酸甲酯(methyl methacrylate,MMA)单体对A549肺癌细胞有无细胞毒性、毒性分级及其表现形式,以探讨PVP治疗椎体肿瘤的机制。方法:1.体外增殖的A549肺癌细胞,以1×104/孔的...
李明明倪才方
关键词:肺癌细胞毒性试验细胞增殖
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孤立肾巨大错构瘤1例
2023年
1临床资料患者女,42岁,于2020年8月26日入院,入院时无明显症状。患者有结节性硬化症病史,20年前检查发现双侧肾错构瘤,因右侧较大行右侧部分肿瘤切除术,10年前又因左肾错构瘤破裂大出血行左肾全切术,2013年前右肾肿瘤破裂出血多次,均予保守治疗后改善,2013年6月18日右肾肿瘤再次破裂出血,保守治疗无效后急诊行右肾动脉栓塞术,术后至今患者未再次出血。
姜小庆李明明李智赵东旭胡波倪才方
关键词:肾错构瘤结节性硬化症动脉栓塞
同步法Hook-wire多针定位在多发肺结节胸腔镜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探讨运用Hook-wire多针同步穿刺同侧肺多发结节进行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前定位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0年6月使用同步法Hook-wire多针穿刺进行胸腔镜术前定位的52例同侧肺多发性结节患者资料。记录定位成功率、定位时间、CT扫描次数及手术完整切除率,评估定位方法的可行性;记录气胸、肺内出血等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评估定位方法安全性。结果 52例患者共定位105枚结节,定位成功率100%,平均定位用时(9.98±1.02) min,CT扫描次数(3.17±0.38)次。VATS术中验证无定位针脱钩发生,病灶完整切除率100%。定位后气胸发生率30.8%(16/52例),均为无症状少量气胸,肺内出血发生率9.5%(10/105枚),均为无症状肺内少量出血。结论同步法Hook-wire多针定位同侧肺多发结节,避免了穿刺过程中气胸对结节精准定位的干扰,定位成功率高,安全可行。
李明明李智沈健毛国才张帅倪才方
关键词:HOOK-WIRE术前定位胸腔镜手术
经皮支架置入术与胆道引流术治疗肝门部恶性胆道梗阻的比较研究
2022年
目的 比较经皮肝穿刺胆道支架置入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BD)的外引流术及内外引流术3种不同引流方式治疗Bismuth-CorletteⅠ~Ⅱ型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恶性胆道梗阻患者133例,其中胆道支架置入为A组(52例),PTBD外引流为B组(55例),PTBD内外引流为C组(26例),比较3组患者的生存期、技术引流成功与临床引流成功率、再介入率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B组的中位生存时间高于A组和C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示,不同引流方式和Bismuth-Corlette分型是影响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3组技术引流成功率均为100%,A、B组的临床引流成功率高于C组(P<0.05),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8例因胆道梗阻需再次介入,C组有3例因胆道感染调整为外引流。3组的1~2级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3~4级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C组(P<0.05),而A、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支架置入及PTBD内外引流相比,PTBD外引流对Bismuth-CorletteⅠ~Ⅱ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更好。
姜小庆李智李明明胡波徐家晨李思茵倪才方
关键词:恶性胆道梗阻胆道引流
地佐辛在肝癌射频消融中的镇痛效果研究
2018年
目的:研究地佐辛在肝癌射频消融(RFA)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我科收治的60例行RFA治疗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术前肌注哌替啶75 mg。B组术前肌注地佐辛0.1 mg/kg,术中静脉泵入地佐辛0.5 mg/kg·h。比较两组的RFA完成情况、术中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者满意度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28例、B组30例不间断完成RFA手术。术中B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3.3±1.7 vs.5.9±1.4,P<0.05),术后B组的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2.3±1.4 vs.4.6±1.3,P<0.05)。B组满意度评分(1分:非常好、2分:好、3分:一般、4分:不好)分别为8、13、7、1例,A组分别为3、10、12、5例,B组患者术后的满意度评分较好者的比例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6.7%vs.16.7%,P<0.05)。结论:采用地佐辛镇痛可以保障肝癌RFA手术的完成,其效果优于哌替啶。
王运良李智闫乐乐李明明沈健邹建伟
关键词:地佐辛哌替啶镇痛肝恶性肿瘤射频消融
电脉冲疗法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肿瘤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科、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及它们的联合使用。近20年来,电脉冲疗法因其抑瘤效率高、参数容易控制、无残余毒性等特点,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李明明
关键词:电刺激疗法电穿孔肿瘤
急诊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科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急诊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产科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4月我科急诊进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的48例难治性产科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48例患者年龄在19~35岁,...
李明明倪才方刘一之朱晓黎金泳海邹建伟陈珑
球囊扩张辅助经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被引量:22
2012年
目的研究球囊扩张辅助经导管直接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连续收治的94例急性下肢DVT患者的临床资料。A组为2008年9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病例,共50例,行单纯CDT;B组为2009年9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病例,共44例,行球囊扩张辅助CDT。以治疗前后健侧和患侧下肢周径差、静脉通畅度评分、静脉通畅率评价治疗效果。比较2组尿激酶用量及溶栓导管留置时间。以肺栓塞、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价治疗的安全性。用超声和(或)血管造影随访静脉通畅率。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和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四分位数法表示[中位数(25%位数,75%位数)],采用配对样本比较的Wileoxon符号秩检验和两个独立样本比较的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膝上20cm处健侧和患侧周径差分别为(5.37±1.97)cm和(5.41±2.22)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3,P=0.910);治疗后分别为(2.96±1.10)cm和(1.78±1.4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6,P〈0.01)。治疗前2组膝下15cm处健侧和患侧周径差分别为(4.14±1.57)cm和(4.05±1.61)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88,P=0.774);治疗后分别为(1.93±0.84)cm和(1.41±1.17)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8,P=0.012)。治疗前2组静脉通畅度评分分别为9.0(8.0,10.0)分和8.3(7.0,10.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172,P=0.1292);治疗后分别为3.5(2.0,5.0)分和0(0,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7702,P〈0.01)。治疗结束时2组平均静脉通畅率分别为55.0%(42.3%,72.4%)和100%(88.5%,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李智倪才方金泳海赵鑫董凤林樊宝瑞杨超李明明郝红军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血栓溶解疗法腔静脉滤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