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梨平

作品数:71 被引量:298H指数:9
供职机构:湖南省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科委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5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3篇病毒
  • 16篇儿童
  • 14篇细胞
  • 14篇巨细胞
  • 10篇基因
  • 9篇人巨细胞病毒
  • 8篇病毒感染
  • 7篇免疫
  • 6篇婴幼
  • 6篇婴幼儿
  • 6篇荧光
  • 6篇巨细胞病毒
  • 5篇突变
  • 5篇综合征
  • 5篇流行病
  • 5篇表型
  • 4篇血小板
  • 4篇手足
  • 4篇手足口
  • 4篇手足口病

机构

  • 71篇湖南省儿童医...
  • 9篇湖南师范大学
  • 2篇湖南省计划生...
  • 2篇湖南中医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南华大学
  • 1篇湖南省畜牧兽...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中南大学
  • 1篇长沙血液中心

作者

  • 71篇李梨平
  • 23篇祝兴元
  • 13篇叶志纯
  • 13篇覃亚斌
  • 9篇易思思
  • 8篇刘兰香
  • 8篇赖源
  • 8篇朱纯华
  • 7篇刘云花
  • 7篇邹爱军
  • 6篇黎赛
  • 6篇赵蕊
  • 6篇李小曼
  • 6篇孙开胜
  • 5篇刘娜
  • 5篇贺新玉
  • 5篇范丽明
  • 5篇黄超洋
  • 5篇李正秋
  • 4篇周峥珍

传媒

  • 16篇实用预防医学
  • 10篇医学临床研究
  • 3篇中国优生与遗...
  • 3篇中国医师杂志
  • 3篇中国感染控制...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 2篇湘南学院学报...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湖南中医药导...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当代医师
  • 1篇现代医学
  • 1篇临床小儿外科...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3篇2021
  • 3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7篇2012
  • 6篇2011
  • 6篇2010
  • 9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1篇1999
  • 2篇1998
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转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心肌梗死区血管新生的影响(英文)被引量:3
2008年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基因载体,有利于外源基因保持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如能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入间充质干细胞内移植到心肌梗死区,可望获得基因和细胞治疗相互协同促进的作用。目的:观察转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大鼠心肌梗死区血管新生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体内表达。设计、时间及地点:实验于2004/2007年在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科研究所,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的随机对照实验。材料:实验动物为雄性清洁级Wistar近交系大鼠。以冠脉结扎法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方法:以密度梯度离心与贴壁培养法获得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汇合率为80%~90%时以脂转法转染pcDNA3A-hVEGF165质粒。心肌梗死模型大鼠随机分4组进行干预:联合组于心肌梗死区移植转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组移植间充质干细胞、基因组注射脂质体一pcDNA31—VEGF165DNA复合物,对照组注射等容积培养液。主要观察指标:移植4周后,各组大鼠心肌梗死区毛细血管密度,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结果:大鼠心肌梗死区毛细血管密度以联合组和基因组最高,高于细胞组(P=0.001,0.029),细胞组高于对照组(P=0.028)。RT-PCR显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体内的表达从高到低依次为联合组、基因组、细胞组和对照组。结论:①作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载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利于其的稳定表达。②转染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有利于大鼠心肌梗死区的血管新生,其疗效优于单独应用基因或细胞治疗。
周文武高纪平李梨平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治疗血管新生缺血性心脏病
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器官损害与基因型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了解婴幼儿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时,母婴血清抗体不同表型与其肝损伤和致畸的关系,并检测其糖膜蛋白B基因型。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某院收治的337例血清HCMVIgG抗体阳性,尿液HCMVDNA定量>500copies/mL的HCMV感染患儿,同时检测其母亲血清HCMVIgG抗体。采用酶联免疫捕获法检测血清HCMV抗体;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CMVDNA;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进行HCMV病毒分离;巢式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技术进行HCMV临床分离株糖膜蛋白B基因型检测。结果在337例HCMV感染患儿中,124例血清抗体表型为HCMVIgM(+)IgG(+),其母亲血清抗体表型HCMVIgG(-)组患儿肝功能异常与致畸率分别为86.42%和40.74%,显著高于母亲IgG(+)组的65.12%和34.88%(均P<0.01);213例患儿血清抗体表型为HCMVIgM(-)IgG(+),其母亲血清抗体表型HCMVIgG(+)与IgG(-)两组比较,患儿肝功能异常率(53.85%vs66.89%)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致畸率母亲IgG(-)组(28.38%)显著高于IgG(+)组(23.08%)(P<0.05)。HCMVIgG(+),尿液HCMVDNA≥104copies/mL患儿的尿标本中病毒分离阳性率为50.00%(31/62)。随机抽取8株HCMV临床分离株(来源患儿中7例有肝脑损害),检测糖膜蛋白B基因,均为gB1型,与标准株AD169株、TOWNE株的DNA序列相似性分别达94.8%和97.0%。8株HCMV的DNA序列同源性达98.5%;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9.4%。结论母亲为HCMVIgG阳性的患儿肝功能异常和致畸率比母亲为HCMVIgG阴性的患儿低。HCMVDNA≥104copies/mL婴幼儿可预示症状性HCMV感染。gB1型可能是导致婴幼儿肝脑损害的主要基因型。
李梨平覃亚斌祝兴元朱纯华周峥珍范丽明李小曼
关键词:人巨细胞病毒婴幼儿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母婴传播与母乳喂养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母婴传播中的母乳喂养与婴儿HCMV感染的关系,进而指导感染人巨细胞病毒母乳对婴儿的合理喂养。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分别检测113对临床疑诊HCMV感染患儿及其母亲HCMV-DNA含量,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患儿血HCMV-PP65抗原。结果母乳HCMV-DNA与配对患儿血HCMV-PP65抗原两者之间有关联(χ2=6.48,0.010.05)。结论母乳HCMV感染是婴儿获得HCMV感染的重要途径,但是二者关联性不强,故对已感染HCMV的患儿建议母乳喂养,对母亲HCMV阳性,而婴儿HCMV阴性的可将乳汁处理后喂养,更加安全。
赖源朱纯华覃亚斌叶志纯李梨平
关键词:母乳HCMVPP65抗原
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儿(1,3)-β-D葡聚糖检测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及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对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儿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5例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患儿作为研究组,同时以同期28例单纯肺炎患儿及26例非感染患儿作为对照。收集所有患儿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进行(1,3)-β-D葡聚糖试验(G试验),并与其血浆G试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BALF G试验检测值为(279.0±121.3)pg/mL,血浆G试验检测值为(98.5±32.6)pg/mL,均显著高于单纯肺炎组和非感染组(P<0.05),对照组的BALF G试验检测值显著高于血浆G试验检测值(P<0.05)。BALF标本G试验诊断IPFI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明显高于血浆G试验。结论 BALF G试验较血浆G试验在诊断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方面具有更早、更准确、更高的临床价值。
赖源朱纯华刘娜叶志纯李梨平
关键词:肺疾病真菌性葡聚糖类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病毒载量检测在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评估全血及尿液巨细胞病毒(CMV)载量检测在婴幼儿巨细胞病毒感染及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在血清学检测CMV—IgM或者CMV—IgG滴度t〉40阳性患儿中筛选PP65抗原阳性CMV活动性感染婴幼儿50例,用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一个疗程前后检测全血及尿液CMV荧光定量及治疗后PP65抗原。结果治疗前全血CMV荧光定量阳性率98%,治疗后14%,PP65抗原阳性率6%,治疗前后全血荧光定量与PP65抗原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尿液CMV荧光定量阳性率98%,治疗后90%,治疗前后尿液荧光定量与CMV感染临床特性不一致(尸〈0.05,sp=0.11,PVP=0.55,Youden指数=0.09)。结论全血CMV荧光定量与PP65抗原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作为CMV活动性感染的指标;单独尿CMV荧光定量检测对区分CMV活动性和潜伏性感染及动态监测CMV治疗意义不大。
祝兴元覃亚斌马菊郑素萍李正秋李梨平
关键词:病毒载量
PCR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
1998年
PCR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湖南省儿童医院(410007)李梨平湖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410007)王伟华本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直接检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BVDNA,以探讨PCR技术在HBV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以及HBVD...
李梨平王伟华
关键词:乙型肝炎血清HBVDNA聚合酶链反应
肾母细胞瘤中cyclinD1和P16蛋白的表达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cyclinD1和P16蛋白在肾母细胞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36例肾母细胞瘤和8例正常肾脏组织中cyclinD1和P16蛋白的表达。结果:(1)肾母细胞瘤中cyclinD1及P16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5.56%(20/36)、61.11%(22/36);肾母细胞瘤组cyclinD1蛋白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组织P16蛋白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肾母细胞瘤的组织分型、临床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对cyclinD1和P16蛋白表达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3)cyclinD1蛋白与P16蛋白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1)cyclinD1蛋白的高表达与肾母细胞瘤的发生密切相关。(2)cyclinD1和P16蛋白的浆型表达与该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周峥珍谢桂先范丽明陈卫坚李梨平覃亚斌
关键词:肾母细胞瘤CYCLIND1蛋白P16蛋白免疫组织化学
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表面抗体含量水平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通过对儿童体内乙肝二对半的定量检测,了解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及各年龄阶段乙肝表面抗体的含量水平,探讨儿童加强乙肝免疫最适年龄.[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1年7月5 487名体检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6个月至14岁,分成14组,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对乙肝二对半作定量分析.[结果]儿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占1%,3-4岁儿童抗-HBs≤10 mIU/mL的人数占30.9%,2-8岁儿童抗-HBs≤100 mIU/mL的人数达到57.04%.[结论]常规监测2-8岁儿童乙肝表面抗体水平,及时加强免疫,是儿童成年后预防乙肝感染的重要途径.
祝兴元郑素平刘兰香刘云花李正秋李梨平
湖南地区儿童非典型呼吸道病原感染抗体检测分析
目的 了解我省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儿童常见非典型呼吸道病原的感染和流行情况,为临床诊断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 采集某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诊断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1726例住院患儿的血清标本,用间接...
李梨平
几种结核菌感染检测方法在儿童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比较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结核菌素试验(PPD)、结核抗体、结核杆菌DNA荧光定量检测(TB-DNA)等方法在儿童结核性脑膜炎(TBM)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本院收治并明确诊断的TBM及非TBM病例共8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在几种方法中,TBM组用T-SPOT.TB法检测阳性率约为90.7%,而非TBM组则未检测出阳性结果,其他方法误诊率均较高。【结论】几种结核感染诊断方法中,采用T-SPOT.TB法检测具有明显的优势,在TBM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易思思罗如平孙开胜李梨平
关键词:结核脑膜结核菌素试验分枝杆菌儿童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