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军
- 作品数:59 被引量:213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械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军队科研计划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建筑科学电子电信理学更多>>
- PCI-1710数采卡在自动测试系统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05年
- 基于 PCI-1710 数采卡的自动测试系统由信号调理、数据采集、工控机、测试软件等组成,含采集通道、数采卡驱动、采集软件流程等。其输入为单端方式,并将模拟输入 0~28V 调理为 0~6V。数采卡驱动程序为动态连接库。测试系统数据采集流程包括:设备及通道初始化、输入及关闭设备。
- 李永军李田马立元
- 关键词:驱动程序动态连接库
- 运用改进的量子遗传算法进行结构损伤识别被引量:8
- 2013年
- 利用振动得到的模态参数进行结构的损伤识别,是当前结构损伤识别领域中采用较为普遍的方法之一。文中引入量子遗传算法处理模态参数,为了让量子遗传算法更适用于复杂结构的损伤识别,还提出了改进的动态策略调整量子门旋转角,并应用于某框架结构的损伤识别。在识别过程中,以结构损伤前后柔度矩阵差的1范数为基础建立改进的量子遗传算法的目标函数,进行结构的损伤识别。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有效地判断框架结构的损伤发生、损伤位置以及损伤程度,并且具有一定的抗噪能力。
- 张瑞刚郭利王天辉李永军
- 关键词:振动与波量子遗传算法损伤识别
- 基于数据库技术的某装备自动测试系统
- 针对某装备的自动测试系统,采用数据库技术进行系统的软件设计.本文介绍了系统的设计要求、硬件结构组成、软件设计及编写.
- 李永军马立元
- 关键词:自动测试系统武器装备数据库技术软件设计
- 文献传递
- 基于模态柔度曲率差的弯管结构损伤识别被引量:8
- 2013年
- 为对弯管结构进行无损检测,结合有限元模拟和实验模态分析方法,对具有不同位置和程度的损伤弯管结构进行研究,计算和分析其模态柔度曲率差,探讨模态分析方法在弯管结构损伤检测中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弯管结构的模态柔度具有方向性,弯管所在平面x,y方向柔度求解的模态柔度曲率差不能对弯管进行损伤识别;垂直弯管所在平面z方向柔度不仅可以对弯管进行单处、多处的损伤定位,而且可以对同一位置的损伤程度进行定量分析。
- 郭利张瑞刚李永军王天辉
- 关键词:弯管损伤识别
- 基于PC104的电缆网测试方法
- 2004年
- 基于PC104模块的嵌入式电缆网测试仪,以PC104模块为核心中央处理器和PCM-5335为主控计算机,用Win98作为操作系统,VC++6.0作为编程语言。用数据库技术完成电缆网测试流程的控制和测试结果的保存和判断。系统由主控模块、设备驱动、测试控制、数据库管理以及辅助功能模块组成。
- 韩东李永军
- 关键词:PC104测试控制系统数据库技术
- 基于多信号流模型的雷达BIT监测点优化与诊断策略被引量:3
- 2010年
- 针对如何用最少的BIT状态监测点实现对雷达运行状态的有效检测问题,提出基于多信号流模型的优化策略。介绍多信号流模型的定义和表示,分析了运用该模型对雷达模块(电路)的建模、相关矩阵简化、监测点的选取及诊断策略设计方法,以某型雷达2 km波门形成电路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减小监测系统的复杂性,避免诊断推理过程的盲目性,提高故障诊断效率,并得到成功应用。
- 胡文华尚朝轩李永军
- 关键词:雷达BIT
- 基于嵌入式计算机的某型导弹地面电缆网自动测试仪被引量:2
- 2004年
- 针对某型导弹地面电缆网内部连接复杂,现有检测设备落后的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嵌入式计算机的地面电缆网自动测试仪。介绍了该测试仪的组成结构和测试原理。
- 刘博李洪儒李永军韩东
- 关键词:嵌入式计算机电缆网数据库
- 基于小波分析的改进软阈值去噪算法被引量:37
- 2010年
- 总结了Donoho等人提出的软阈值法和硬阈值法的缺点,并在二者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阈值去噪方法——改进软阈值去噪法。该方法很好地结合了软、硬阈值法的优点,同时又可以有效去除低频段的噪声。讨论了改进软阈值法的原理,给出了其模型;通过实验将新方法与传统的软、硬阈值法的去噪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证明,新方法的去噪效果在时域和频域上都优于传统方法,而且信噪比更高。
- 段永刚马立元李永军王天辉
- 关键词:软阈值硬阈值小波分析去噪
- 数据库在复杂流程测试系统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03年
- 为实现测试系统软件的模块化 ,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 ,将数据库技术引入测试系统 .通过此方法实现了五个不同测试对象的统一编程而不考虑其测试流程的不同 ,将检测结果由系统自动记入数据库 .结果使得程序员的工作大大减轻 。
- 李永军马立元
- 关键词:模块化数据库测试程序
- 基于模型修正的钢管焊接结构焊缝损伤识别被引量:2
- 2012年
- 提出一种基于模型修正的钢管焊接结构焊缝损伤识别方法。利用从发射台骨架试验模型获取的模态参数,选择识别结果中精度较好的模态频率作为模型修正的基准频率。通过对待修正参数的灵敏度分析,运用ANSYS和MATLAB软件对有限元模型进行了修正。以实测模态和计算模态之间的误差建立一个带约束边界非线性最小二乘目标函数,将损伤识别问题转化为优化问题,并采用信赖域方法求解该优化问题。以有限元模型焊接结点单元组弹性模量的降低模拟焊缝损伤,并假定了两种损伤工况,通过对发射台骨架模型的数值仿真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损伤识别方法识别效果较为理想,为解决这种复杂焊接结构焊缝损伤识别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 李世龙马立元李永军王天辉
- 关键词:模型修正信赖域损伤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