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玥

作品数:22 被引量:380H指数:10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9篇农业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11篇氮素
  • 11篇杂交
  • 10篇氮素利用
  • 7篇氮肥
  • 7篇杂交稻
  • 7篇水稻
  • 5篇氮肥运筹
  • 4篇秧龄
  • 4篇土壤
  • 4篇机插
  • 4篇干物质
  • 3篇氮效率
  • 3篇杂交水稻
  • 3篇水氮管理
  • 3篇籼稻
  • 3篇秸秆
  • 3篇机插稻
  • 3篇根系
  • 3篇根系生长
  • 3篇干物质积累

机构

  • 22篇四川农业大学
  • 5篇中国气象局成...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22篇李玥
  • 17篇马均
  • 16篇孙永健
  • 13篇徐徽
  • 13篇严奉君
  • 8篇蒋明金
  • 8篇代邹
  • 8篇李应洪
  • 6篇赵建红
  • 6篇孙园园
  • 6篇杨志远
  • 5篇吕腾飞
  • 3篇谢华英
  • 3篇李娜
  • 2篇赵珂
  • 2篇周潇
  • 2篇周伟
  • 2篇李静
  • 2篇张绍文
  • 2篇王海月

传媒

  • 4篇杂交水稻
  • 3篇中国水稻科学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浙江大学学报...
  • 2篇作物学报
  • 2篇2014年全...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海外英语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4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乡村旅游景区标识语中译英翻译错误探析被引量:2
2021年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旅游业快速发展,更多的外国游客选择到中国旅游,乡村旅游景点特有的田园乡土特色也吸引着大批游客来参观,但是乡村旅游景区的标识语英译却错漏百出。该文运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分析了旅游文本的三大特点,并对实际调查收集的错误进行分析和归类。对于标识语的翻译错误,该文针对译员、景区建设团队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提高旅游文本翻译质量,进而更好地践行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
王瑞君陈靖怡李玥王译乐吴静
关键词:标识语翻译旅游景区
灌溉方式与秸秆覆盖优化施氮模式对秸秆腐熟特征及水稻氮素利用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以杂交籼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灌溉方式[淹水灌溉(CK)、干湿交替灌溉、旱作]下氮肥运筹与秸秆覆盖优化管理模式(麦秆覆盖优化施氮模式、油菜秆覆盖优化施氮模式以及无秸秆覆盖优化施氮模式)对水稻根系生长、各时期氮素积累以及产量的影响,探讨各灌溉方式下秸秆腐熟及氮素释放规律,明确秸秆腐熟与氮素释放规律对水稻生长的影响及其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淹水灌溉和干湿交替灌溉均较旱作有效地协调各时期水稻地上部、地下部生长,促进各时期氮素吸收利用,提高稻谷产量;而水分生产效率则以旱作为最优,干湿交替灌溉次之,但差异不显著。麦秆、油菜秆的腐熟与氮素释放效率最高峰均出现在移栽后30 d,但腐熟量与氮素释放量受灌溉方式与秸秆种类的影响;油菜秆腐熟量显著高于麦秆,旱作明显高于干湿交替与淹水灌溉;氮素释放量则以麦秆为最优。秸秆覆盖优化管理模式也对水稻各生长指标具有显著影响;淹水及干湿交替灌溉下,麦秆覆盖氮肥运筹优化管理模式有效协调水稻植株各时期的生长,促进氮素吸收利用,最终实现产量的增加;油菜秆覆盖氮肥运筹优化管理模式则在整个生育期均对水稻生长表现轻微抑制效应;而旱作模式下麦秆、油菜秆优化施氮模式覆盖均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油菜秆覆盖优势明显,可作为生产中水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参考。秸秆腐熟量及氮素释放量与水稻根干重、氮素吸收利用以及产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移栽后30 d秸秆腐熟量与稻谷产量、氮素吸收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27*~?0.29*),而齐穗期、成熟期氮素释放量与产量及氮素吸收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31*~0.59**);同时,秸秆的腐熟量与氮素释放对水稻根冠比影响较大,其中以齐穗期最为显著(r=?0.27*~0.42**)。协调水稻�
严奉君孙永健马均徐徽李玥代邹杨志远蒋明金孙园园
关键词:水稻秸秆腐熟氮素利用
不同秧龄下机插方式与密度对杂交稻根系生长及氮素利用特征的影响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机插秧是当前我国水稻种植发展的主要方向,探索不同秧龄下机插方式与密度对杂交稻根系生长及氮素利用特征的影响,对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加快水稻机械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集成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超级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在25 d和40 d秧龄下,通过"钵苗机插+高密度"、"钵苗机插+中密度"、"钵苗机插+低密度"、"毯苗机插+高密度"、"毯苗机插+中密度"、"毯苗机插+低密度"6种机插方式与密度配合的处理,研究其对氮素利用特征、根系生长特性的影响,并探讨根系生长与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关系。【结果】各生育时期氮素吸收与各阶段氮素积累量,齐穗至成熟期氮素吸收速率、茎和叶的氮素转运量、穗部氮素增加量、氮素偏生产力、拔节后根系干质量以及产量,25 d秧龄均较40 d秧龄优势明显。在相同秧龄下,与毯苗机插相比,钵苗机插可促进杂交稻各生育时期根系生长,提高氮素积累及吸收速率,增加结实期各器官氮素的转运量,从而提高稻谷产量;尤其在秧龄25 d、钵苗机插株距为15.5 cm时,较其他处理优势明显,为本研究最优处理。毯苗机插在25 d秧龄与株距为12 cm时,也能够获得较高产量;密度降低,提高了根冠比及茎叶转运率,但降低了各时期的氮素积累量、吸收速率以及结实期茎叶的转运量,产量较低。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秧龄机插方式与密度配合下,主要生育时期根干质量与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0.47**~0.83**),齐穗和成熟期根冠比与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均极显著负相关(r=-0.52**和-0.79**)。【结论】机插杂交稻25 d秧龄根系生长及氮素利用特性均优于40 d秧龄,且钵苗较毯苗机插能优化水稻个体与群体关系,但其机插密度不宜过高或过低,行距与株距以33 cm×15.5 cm为宜,可促进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同
李应洪孙永健李玥吕腾飞蒋明金严奉君马均
关键词:秧龄根系
水氮管理模式对杂交籼稻冈优527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5
2014年
【目的】研究水氮管理模式对杂交籼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为水稻水肥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杂交籼稻冈优527为材料,通过淹灌(W1)、控制性交替灌溉(W2)和旱种(W3)3种灌水处理及4种氮肥运筹处理(基肥﹕分蘖肥﹕穗肥分别为7﹕3﹕0、5﹕3﹕2(穗肥于倒4叶龄期施入)、3﹕3﹕4(穗肥于倒4、2叶龄期分2次等量施入)、2﹕2﹕6(穗肥于倒4、2叶龄期分2次等量施入),分别记为N1、N2、N3、N4),并设置不施氮处理,记为N0,分析水氮管理模式对杂交籼稻群体质量和产量形成的影响,并探讨水氮互作下群体质量指标与产量间的关系。【结果】水与氮对水稻主要生育时期干物质累积、叶面积指数(LAI)、抽穗期粒叶比、剑叶净光合速率、群体透光率及产量均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互作效应分解分析表明,适当的氮肥后移处理、W2处理对产量均表现为正效应,且氮肥运筹效应大小表现为:N3>N2>N1,氮肥后移比例过大至N4处理水平、W3处理均会加重灌水处理的负效应;而水氮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W2处理相对于其他灌水处理能促进氮肥肥效,达到以水促肥的目的,且W2模式下氮肥后移量可占总施氮量的40%,与基肥﹕分蘖肥﹕穗肥(倒4、2叶龄期分2次等量施入)为3﹕3﹕4氮肥运筹模式(N3处理)相配套,其水氮交互正效应不同程度的高于其他处理,能及时对群体分蘖数进行调控,提高成穗率,保证抽穗期水稻适宜的LAI及粒叶比,适当降低了上3叶叶倾角,提高了高效叶面积率及保持了群体透光率,有利于提高结实期群体光合产物的积累,并在保证一定数量有效穗及结实率的前提下,显著提高穗粒数及千粒重,最终促进了产量的增加,为本试验条件下最佳的水氮耦合运筹方式。而其他各水氮处理出现交互优势减弱,甚至出现负效应,均不利于产量的提高;尤其W3处理和氮肥运筹的互作效应对产量的影响均为
孙永健马均孙园园徐徽严奉君代邹蒋明金李玥
关键词:杂交水稻灌水方式氮肥运筹
三个玉米WRKY转录因子基因的表达模式分析
高抗性是玉米品种选育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提高玉米品种的抗病性是现今玉米研究的一个热点。与传统抗病品种选育方法相比,通过转基因手段来提高玉米品种的抗性具有周期短、能够定向改造等优点。转录因子是一种能够调节...
李玥
关键词:玉米WRKY转录因子原核表达荧光定量
文献传递
不同施氮水平下缓释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7
2017年
【目的】在高施氮水平和常规施氮水平下,研究缓释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为机插稻的氮肥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中迟熟杂交籼稻川谷优7329为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设置不同的施氮水平及5种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尿素)配施处理,并设置不施氮处理,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和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并探讨氮素利用和产量与生理响应之间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施氮水平、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特征及产量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机插稻拔节、抽穗及结实期对氮素的吸收利用以及结实期茎鞘的氮素转运量与干物质量、氮素积累量、氮肥表观利用率、每穗实粒数及最终产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r=0.38*~0.69**)。与常规氮肥运筹相比,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全缓释氮肥施用处理的机插稻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总量、光合势、叶面积指数、氮肥表观利用率及穗部氮素增加量均显著提高,进而促进增产。【结论】据产量及氮素利用效率表现,机插稻产量在180 kg/hm2施氮水平下较高,且在缓释氮肥与常规氮肥配施比例为7∶3一次性施用时产量最高,较其他氮肥运筹产量高0.84%~26.59%,氮肥表观利用率高0.28%~47.02%,为最优氮肥运筹模式。但不同施氮水平下,随着缓释氮肥配施比例的降低,群体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及物质积累等指标也降低,且在施氮处理为全常规氮肥时最低,均不利于机插稻氮肥利用效率及最终产量的提高。
王海月李玥孙永健李应洪蒋明金王春雨赵建红孙园园徐徽严奉君马均
关键词:缓释氮肥机插稻氮素利用
灌溉方式和氮肥运筹对免耕厢沟栽培杂交稻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7
2016年
【目的】免耕厢沟是四川重点推广的水稻栽培模式。研究该模式下不同灌溉方式和氮肥运筹对水稻干物质累积、转运和氮素利用效率等的影响,可为免耕厢沟水稻栽培水肥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杂交中稻F优498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传统水层灌溉(W_1)和干湿交替灌溉(W_2)两种灌溉方式,副区为氮肥运筹模式,在总施氮量为150 kg/hm^2条件下,设置基肥∶蘖肥∶穗肥分别为6∶2∶2(N_1)、4∶2∶4(N_2)、2∶2∶6(N_3)等3种氮肥运筹模式,以不施氮(N_0)为对照,研究免耕厢沟模式下,杂交稻在齐穗期、成熟期各处理下干物质氮素积累、茎鞘的干物质转运、产量及其构成因子以及氮素利用效率。【结果】灌溉方式和氮肥运筹对水稻主要生育期干物质量和氮吸收、转运及产量具显著影响及互作效应。干湿交替灌溉能扩"库"增"源",保证足够的穗数,提高干物质积累量;淹水灌溉无效分蘖较多,群体质量变差,对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产量造成不利影响。适宜的前氮后移能为水稻整个生育期提供比较平衡的氮素供应,促进氮素的吸收、提高氮素积累、协调氮素分配;N2模式下氮素表观利用率达69%以上,氮肥的农学利用效率、表观利用率比N_1(6∶2∶2)和N_3(2∶2∶6)分别高4.50%~36.85%、8.09%~28.54%,增产7.47%~15.76%。合理的水氮管理显著提高各生育期的氮素积累量,促进齐穗后叶和茎鞘氮素向穗的运转量。【结论】干湿交替灌溉(W_2)和氮肥运筹4∶2∶4(N_2)为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水氮运筹模式,其充分发挥了水氮耦合优势,促进齐穗后"源"(茎鞘、叶)氮素向"库"(穗)的运转,有利于高产群体构建,有效提高氮素利用率,提高水稻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增产效果显著。
赵建红李玥孙永健李应洪孙加威代邹谢华英徐徽马均
关键词:氮肥运筹灌溉方式
秧龄、水肥管理模式和穴插苗数对杂交中籼稻不同层级茎蘖干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以杂交中籼稻F优498为材料,采用3因素裂区设计,研究不同秧龄、水肥管理模式和穴插苗数对水稻不同层级茎蘖干物质生产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抽穗期穗部干物质积累量外,抽穗期和成熟期各器官及整株的干物质积累量以及抽穗至成熟期穗部和整株的干物质增加量均与产量极显著正相关;各处理1次分蘖对产量的贡献均最高,除35 d秧龄下穴插2苗处理主茎的产量高于2次分蘖外,其它处理均是2次分蘖的产量高于主茎;分别与35 d秧龄处理和穴插2苗处理比较,65 d秧龄处理和穴插单苗处理抽穗期和成熟期主茎、1次分蘖和全株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降低,2次分蘖的干物质积累量则显著提高;65 d秧龄处理各级茎蘖的茎鞘物质转运率和贡献率均显著低于35 d秧龄处理,2次分蘖的茎鞘物质转运率和贡献率显著低于主茎和1次分蘖;适龄移栽有利于高产,而在长秧龄条件下,应在拔节之前移栽,穴插单苗,同时采用干湿交替灌溉对其有效调控。
吕腾飞周伟李应洪张绍文李玥马均
关键词:杂交中籼稻秧龄水肥管理干物质生产
缓控释氮肥及配施对机插稻氮素利用特征、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为探明不同缓控释氮肥及其与常规尿素配施对提高机插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以及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及其生理基础。本研究以中熟常规早籼稻中嘉早17和迟熟杂交中籼稻川谷优7329为材料,在施氮量150 kg/hm2条件下,设计...
李玥
关键词:机插稻作物产量生理特征氮素利用率土壤理化性质
文献传递
秸秆覆盖与氮肥运筹对杂交稻氮素利用、产量及米质的影响
【研究背景】针对我国稻-麦、稻-油两熟制地区作物秸秆产量的快速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导致小麦、油菜作物秸秆被大量弃置、焚烧,以及水稻季氮肥高投入低利用现象的日益凸显,研究水稻生产中秸秆覆盖与氮肥配合施用,对实现秸秆还田与优...
严奉君孙永健马均徐徽李玥杨志远代邹蒋明金吕腾飞朱懿李应洪
关键词:秸秆覆盖还田氮素利用米质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