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胜光

作品数:63 被引量:216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关节
  • 19篇关节炎
  • 13篇风湿
  • 11篇红斑
  • 10篇系统性红斑
  • 10篇系统性红斑狼...
  • 10篇狼疮
  • 10篇类风湿
  • 10篇红斑狼疮
  • 9篇类风湿关节炎
  • 9篇风湿关节炎
  • 7篇脊柱
  • 6篇性关节炎
  • 6篇发病
  • 6篇风湿性
  • 5篇疑难病
  • 5篇文献复习
  • 5篇疗效
  • 4篇性疾病
  • 4篇例析

机构

  • 62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北京大学第三...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加州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省立医院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南昌大学
  • 1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香港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东莞东华医院
  • 1篇荆州市第一人...
  • 1篇解放军466...

作者

  • 62篇李胜光
  • 42篇黄烽
  • 26篇张江林
  • 19篇刘湘源
  • 10篇邓小虎
  • 6篇梁东风
  • 5篇朱剑
  • 5篇郭军华
  • 3篇施桂英
  • 3篇杨春花
  • 2篇丛贤滋
  • 2篇李晓峰
  • 2篇邓心新
  • 2篇赵伟
  • 2篇李红
  • 2篇丁玉珍
  • 2篇徐明
  • 2篇闵伟琪
  • 1篇张苗
  • 1篇袁国华

传媒

  • 14篇中华医学杂志
  • 12篇中华风湿病学...
  • 5篇军医进修学院...
  • 3篇中国新药杂志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华全科医师...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 2篇第十届全国风...
  • 2篇中华医学会全...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风湿病学杂志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解放军医学情...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临床药物治疗...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药物应用...
  • 1篇第15次全国...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8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9篇2003
  • 4篇2002
  • 4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5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褐黄病一例被引量:3
2003年
刘湘源黄烽李胜光张江林李红
关键词:病例报告褐黄病
疑难病例析评第262例弥漫性骨痛——多发性骨折——肾小管酸中毒被引量:1
2012年
患荇女,56岁,山两人,冈左髋不适6年,弥漫性脊柱痛和四肢疼痛3年,加重10个月于2010年9月收住解放军总医院。,患者自2004年8月开始无诱因出现左髋部酸困不适,行走时抬腿发沉,左腿需.用力往外画弧线的方式迈步前行,但尚小影响日常劳作,未做处理。3年后开始出现后背疼痛,
李林光李胜光张江林刘小梅
关键词:肾小管酸中毒多发性骨折骨痛左髋部
萘丁美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01年
目的 评价萘丁美酮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R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2 5例活动性RA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两组 ,其中一组患者予以口服萘丁美酮治疗 ,10 0 0mg/d ,共 6 4例 ;另一组患者予以口服双氯芬酸钠 ,75mg/d ,共 6 1例。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 12周。结果 萘丁美酮组的总有效率为 92 31% ,双氯芬酸钠组为 88 5 2 % ,两组比较 χ2 =1 114,P =0 5 73。萘丁美酮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于治疗前为 38 74mm/ 1h ,治疗后为 2 5 5 6mm/ 1h ,前后比较F =14 0 0 5 ,P <0 0 1;C反应蛋白(CRP)于治疗前为 2 0 8mg/dl,治疗后为 1 2 1mg/dl,前后比较F =6 495 ,P <0 0 5。双氯芬酸钠组红细胞沉降率治疗前为 42 74mm/ 1h ,治疗后 34 36mm/ 1h ,前后比较F =3 811,P >0 0 5 ;CRP于治疗前为 3 2 9mg/dl,治疗后为 2 31mg/dl,前后比较F =2 96 8,P >0 0 5。二种药物引起胃肠道症状的种类与频率相似。治疗后溃疡发生率 :双氯芬酸钠组为 2 70 % (1/ 37) ,而萘丁美酮组为 0。结论 萘丁美酮具有较好的抗炎和止痛作用 ,对活动性指标的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双氯芬酸钠。
李胜光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疗法萘丁美酮疗效安全性
疑难病例析评第239例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
2011年
病历摘要 患者女,46岁,主因发热、淋巴结肿大2个月余,发现肝、脾肿大1周被收住解放军总医院.患者于2007年1月9日夜间开始,无诱因出现发热,自测体温38℃.无寒战、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以及尿频、尿急等症状,未处理.第2天晨起体温恢复正常,当日晚发热再起,发热前有轻微寒战,体温最高达39.6℃.期间有右上腹疼痛,向后背放射.另有明显乏力、纳差、恶心,呕吐一次胃内容物.在当地医院行CT检查,发现腹腔多发淋巴结肿大(图1A),住院诊治.
李胜光邓小虎张江林黄烽
关键词:淋巴结肿大发热皮疹体温恢复
萘丁美酮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2002年
目的:对比萘丁美酮和双氯芬酸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5例活动性RA患者分为二组,随机口服萘丁美酮或双氯芬酸钠,疗程12周.结果:萘丁美酮组的总有效率达92.31%,和双氯芬酸钠组的88.5%相当(P=0.573).萘丁美酮对血沉和CRP具有显著性改善(P<0.05),优于双氯芬酸钠组.二种药物引起胃肠道症状的种类与频率相似.胃镜结果显示,治疗后胃黏膜积分在萘丁美酮组为0%.结论:萘丁美酮具有较好的抗炎和止痛作用,对活动性指标血沉和CRP的改善作用显著优于双氯芬酸钠.经胃镜证实的黏膜损伤在萘丁美酮组显著轻于双氯芬酸钠组.
李胜光施桂英黄烽
关键词:萘丁美酮双氯芬酸钠关节炎类风湿性疗效
没有放射痛的下腰痛患者150例骶髂关节的CT表现
收集在我院风湿科门诊就诊的下腰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骶髂关节 CT 的影像学资料,总结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入选标准:病史超过3个月,具有间断或持续下腰痛,没有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阴性。结果:150患者中男性 97例,...
李胜光
文献传递
复发性多软骨炎2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1
2002年
目的 提高对复发性多软骨炎的认识。方法 收集并分析 2 0例复发性多软骨炎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 发病年龄 35~ 86岁 ,平均 5 3 4岁 ,平均病程 1 1年。 90 %的患者均有耳软骨炎 ;80 %有呼吸系统受累 ,其中 75 %有鼻软骨炎 ,4例出现严重的气管、支气管软骨炎 ;部分患者有关节、皮肤、心脏、血管和神经系统受累 ;2 0 %合并有其他风湿性疾病或自身免疫病。结论 气管、支气管软骨受累是病情严重的信号。早期诊断 。
李胜光刘湘源黄烽
关键词:免疫抑制剂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1
2006年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的血清水平及其基因变异情况,探讨MBL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30名健康献血员为对照,以40例SLE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固相ELISA方法检测MBL的血清水平。根据MBL2*LXPA(基因库X15422)单倍体序列设计了MBL外显子1区和启动子区的引物和荧光标记的寡核苷酸杂交探针,通过L ight Cyc ler实时PCR技术检测2组标本的基因变异情况。结果(1)SLE患者的MBL血清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献血员(107.2μg/L对290.2μg/L,P<0.01)。(2)MBL基因外显子1区的突变以第54位密码子的突变为主,其突变率在SLE患者为37.1%(15/40),对照组为13.3%(5/30),两组比较χ2=3.914,P<0.05。(3)健康献血员和SLE患者在H/L位点均存在多态性,两组的L频率相当。(3)发生第54位密码子突变的SLE患者血清MBL水平显著下降,发生突变者与未发生突变者分别为141.7μg/L,49.8μg/L,两者比较P<0.01;两者的SLE活动指数(DAI)积分分别为12.87和7.44,P<0.01,且SLEDAI积分与MBL血清水平呈负相关(r=-0.48),启动子区H/L多态性与SLEDAI无关。结论发生MBL基因第54位密码子突变可能是SLE发病的易感因素;MBL的血清水平可能是SLE疾病活动性的潜在生物标记。
李胜光黄烽刘湘源邓心新徐明丛贤滋丁玉珍郭军华邓小虎赵绵松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发病机理基因突变
英利昔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随机双盲临床研究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评价英利昔单抗与甲氨蝶呤(MTX)联合使用与单独使用MTX,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49例接受过至少3个月稳定剂量MTX治疗的活动性RA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4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受试者在第0、2、6、14周分别接受3mg/kg的英利昔单抗或安慰剂静脉滴注,同时每周按固定剂量继续服MTX。并于试验的第0、2、6、14、18周随访,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以美国风湿病学会(ACR)疗效评价指标ACR20为主要疗效指标,ACR50、ACR70、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数、关节压痛指数;次要疗效指标为疼痛目视模拟测量表(VAS)评分、疲乏VAS评分、疾病总体状况的医生评价VAS评分、疾病总体状况的病人评价VAS评分、健康评价问卷(HAQ)评分。结果治疗后第2周时,英利昔单抗联合MTX组ACR20有效率为62.5%,对照组仅为8.0%(P=0.002);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数、关节肿胀指数、疼痛VAS、疲乏VAS、医生总体评价VAS、病人总体评价VAS、HAQ和血沉等较对照组也均有显著的改善(P<0.05或P<0.01)。第18周时,英利昔单抗联合MTX组ACR20有效率为79.2%,对照组只有48.0%(P=0.024)。两组之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英利昔单抗联合MTX治疗RA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MTX的疗效,能迅速改善与RA有关的各项症状、体征和实验室炎性活动指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黄烽邓小虎张江林梁东风郭军华李胜光朱剑李晓峰
关键词:甲氨蝶呤生物医学研究英利昔单抗
褐黄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索因尿黑酸氧化酶缺乏导致的褐黄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 报道一例褐黄病并对褐黄病的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本例有尿液变色 ,面部褐色斑 ,慢性进行性腰痛、活动受限和晨僵 ,广泛椎间隙狭窄和椎间盘膨出 ,故确诊为褐黄病。结论 褐黄病临床少见 。
刘湘源黄烽李胜光张江林李红
关键词:褐黄病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