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锦祥

作品数:7 被引量:44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他汀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综合征
  • 2篇介入
  • 2篇经皮冠状动脉...
  • 2篇冠状动脉介入
  • 2篇伐他汀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蛋白尿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端脑
  • 1篇心病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机构

  • 7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7篇李锦祥
  • 3篇李月华
  • 2篇于瀛
  • 2篇刘晓红
  • 1篇李毅刚
  • 1篇黄晓红
  • 1篇邵芸
  • 1篇王飞
  • 1篇沈成兴
  • 1篇陈书艳
  • 1篇姜坚
  • 1篇费爱华
  • 1篇陈漫天
  • 1篇张亚臣
  • 1篇杨洁颖
  • 1篇张松
  • 1篇孟舒
  • 1篇徐懿

传媒

  • 2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实用诊断与治...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医药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早期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无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药物治疗时代,抑或是溶栓治疗时代,均有证据显示β受体阻滞剂可通过负性肌力和负性频率作用,降低心肌需氧量、增加冠状动脉灌注时间,具有减轻心肌缺血和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同时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减弱交感神经反应性和限制梗死范围的功能。
邵芸陈漫天张松孟舒李锦祥张亚臣沈成兴李毅刚
关键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Β受体阻滞剂远期预后负性肌力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强化他汀治疗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 探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强化他汀治疗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100例NSTE-ACS患者完全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常规他汀组PCI术前7 d给予辛伐他汀20 mg/d;强化他汀组PCI术前7 d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s/d.2组患者均接受其他常规治疗.比较2组在PCI前后心肌损伤标记物变化;观察随访1个月时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常规治疗组服药前、PCI术前及PCI术后肌酸激酶(CK-MB)分别为(18.94±24.35)、(13.57±6.42)、(15.39±10.08)μg/L;肌钙蛋白(TnI)分别为(0.82±3.09)、(0.46±1.38)、(0.82±2.52)μg/L;强化他汀组服药前、PCI术前及PCI术后CK-MB分别为(19.43±21.96)、(12.49±6.40)、(12.68±12.54)μg/L,Tnl分别为(3.18±9.53)、(0.61±2.51)、(0.72±0.47)μg/L.强化他汀组PCI术前较服药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IE-ACS患者PCI术前强化他汀治疗后CK-MB、ThI水平下降较常规他汀组更明显(P〈0.05);PCI术后常规他汀组CK-MB、TnI水平的上升与强化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随访1个月,常规他汀组心肌梗死1例(2.0%),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2例(4.0%);强化他汀组无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强化他汀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常规他汀组低,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TE-ACS患者PCI术前强化他汀治疗较常规剂量他汀治疗能够减少术后心肌损伤.
杨洁颖王飞于瀛李锦祥陈书艳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
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P-选择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缬沙坦治疗前、后血清P-选择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浓度水平的变化,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提供新的实验依据和临床思路。方法: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与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用ELISA法分别检测其血清P-选择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水平。40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8周的药物治疗,并观察对上述指标及血压的影响。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患者血清P-选择素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浓度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2)治疗8周后,高血压患者血清中P-选择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浓度均较前下降(P<0.05)。(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P-选择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443,P=0.007(双侧),呈正相关;收缩压、舒张压与血清P-选择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浓度之间均无线性相关。结论:(1)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P-选择素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浓度水平显著增高,二者呈正相关,提示可能存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2)缬沙坦可降低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P-选择素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这可能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药物抗动脉粥样硬化新的机制。
李锦祥黄晓红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P-选择素MMP-9
伴微量白蛋白尿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危险性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伴微量白蛋白尿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发病情况,以及与不伴微量蛋白尿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血压、血脂、血糖的差异性。方法:①选择2004-07/2006-05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住院的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男55例,女47例,年龄56~82岁,病程1个月~15年。均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并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根据蛋白尿情况将患者分为2组:不伴微量白蛋白尿组(78例,24h尿白蛋白排泄率<20μg/min)和伴微量白蛋白尿组(24例,24h尿白蛋白排泄率≥20μg/min,<200μg/min)。②测量患者血压,以酶法测定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以Friedewald公式计算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空腹血糖,以肌酐酶法测定血肌酐,以离子交换层析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采用散射浊度法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择期采用Judkin法,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是否患有冠心病。③组间各临床指标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各检验指标采用χ2检验,并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临床资料:伴微量白蛋白尿组患者的病程和平均收缩压明显长于或高于不伴微量白蛋白尿组(P<0.05),平均舒张压与不伴微量白蛋白尿组相近(P>0.05)。②血糖、血脂、血肌酐及合并冠心病发病率的比较:伴微量白蛋白尿组冠心病的发病率、空腹血糖、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79%(19/24),(9.31±1.74),(89.12±25.03)mmol/L,(8.92±1.63)%,高于不伴微量白蛋白尿组[36%(28/78),(8.20±2.32),(82.00±19.80)mmol/L,(8.07±1.15)%,P<0.05 ̄0.01],血脂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③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24h尿白蛋白排泄率与收缩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肌酐、冠心病呈明显正相关(OR=1.08 ̄4.41,P<0.01)。结论:①2型�
李月华姜坚刘晓红费爱华李锦祥徐懿
关键词:微量白蛋白尿糖尿病
脑利钠肽和N末端脑钠肽原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2
2008年
脑利钠肽(BNP)是一种主要由心室肌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多肽类心脏激素,它和相应的N端残基即N末端脑钠肽原(NT-proBNP)一起,当心室壁张力升高时分泌量增加。冠心病心肌缺血可导致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使心室壁张力增加,BNP和NT-proBNP释放增多。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BNP和NT-proBNP同缺血性心脏病密切相关,其水平可以反映心肌缺血程度、评价左心室收缩与舒张功能不全、预后评估及治疗指导,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作者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并加以分析、整理和总结,就BNP和NT-proBNP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冠心病领域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李锦祥李月华
关键词:脑利钠肽冠心病
阿托伐他汀对心房颤动患者血浆溶血磷脂类含量和卒中发生率的影响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观察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经阿托伐他汀干预后血浆溶血磷脂类分子含量的变化。方法:测定18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及其相似总磷脂含量,并与10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18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检测各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和1年时的血浆溶血磷脂类含量,观察卒中发生情况。结果: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及总磷脂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均<0.01)。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1年时,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溶血磷脂酸和总磷脂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溶血磷脂酸和总磷脂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1)。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组3个月卒中发病例数分别为6和3例,1年时分别为11和6例,阿托伐他汀组显著少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浆溶血磷脂类含量显著升高,提示其体内血小板处于活化状态,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存在缺血性膜损伤。阿司匹林或阿司匹林与阿托伐他汀联合应用均可显著降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相关性卒中的发生。
李锦祥于瀛李月华
关键词:心房颤动阿托伐他汀缺血性卒中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早期干预对非ST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sCD40L水平的影响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早期干预治疗对非ST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sCD 40L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非ST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常规治疗组(20例)予以常规治疗但不用降脂药物;B组(20例)为20 m g辛伐他汀治疗组;C组为40 m g辛伐他汀治疗组(20例);2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为对照组。60例非ST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治疗2周前后分别测定血清sCD 40L及血脂水平。结果:60例非ST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sCD 40L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P<0.05),B、C组治疗2周后血清sCD 40L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而以C组作用更明显。结论:非ST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sCD 40L水平增高,早期辛伐他汀治疗可降低非ST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sCD 40L水平,且呈剂量依赖性。早期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可能使非ST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获益更大。
李锦祥刘晓红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SCD40L辛伐他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