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靖凡

作品数:22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电子电信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会议论文
  • 4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9篇脊柱
  • 12篇脊柱侧
  • 8篇畸形
  • 7篇诱发电位
  • 7篇脊柱侧凸
  • 7篇脊柱侧弯
  • 7篇脊柱畸形
  • 7篇侧凸
  • 7篇侧弯
  • 6篇特发性脊柱
  • 6篇特发性脊柱侧...
  • 5篇诱发电位监测
  • 5篇矫形
  • 4篇手术
  • 4篇脊髓
  • 4篇LENKE
  • 3篇失衡
  • 3篇术后
  • 3篇椎体
  • 3篇疗效

机构

  • 2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22篇黄紫房
  • 22篇杨靖凡
  • 22篇杨军林
  • 19篇李佛保
  • 12篇王其飞
  • 11篇邓耀龙
  • 6篇陈裕光
  • 6篇范恒伟
  • 5篇隋文渊
  • 4篇谢红波
  • 3篇魏明
  • 3篇舒海华
  • 3篇王丽琴
  • 2篇刘宽智
  • 2篇谢超凡
  • 1篇刘卫锋
  • 1篇江智毅
  • 1篇陈敏英
  • 1篇岳智慧
  • 1篇李梅娜

传媒

  • 5篇第25届全国...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第25届全国...
  • 1篇第七届《中华...

年份

  • 5篇2016
  • 8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脊柱侧弯术后双肩失衡的代偿时机及因素研究
目的评估单胸弯(LenkeⅠ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正两年随访的肩部平衡变化.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2年5月期间在我院脊柱侧弯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LenkeⅠ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72例,其中男14例,女58...
杨军林王其飞黄紫房杨靖凡隋文渊曹雷范恒伟李佛保
关键词:脊柱侧弯失衡
重度脊柱侧弯术前头颅环重力牵引疗效评估
目的 评估重度脊柱侧弯术前采用头颅环重力牵引的疗效.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脊柱侧弯中心2010 年3 月至2012 年3 月采用头颅环重力牵引的重度脊柱侧弯患者20 例,按年龄分为两组:成人组和青少年组.成人组共11...
杨军林黄紫房杨靖凡李佛保
脊柱侧弯矫形术后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危险因素的评估
目的:我们设计本回顾性研究拟探究术前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夹角及术前胃长度在评估脊柱侧弯矫形术后发生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风险中的意义。
杨军林曹雷黄紫房杨靖凡李佛保
关键词:脊柱侧弯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BMI
脊柱畸形截骨与非截骨术中多种诱发电位监测模式的选择策略
目的:分析多种诱发电位联合监测在脊柱畸形术中的应用,探讨脊柱畸形术中有效的诱发电位监测模式选择.材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脊柱侧弯中心2008.5~2012.2收治的188例脊柱畸形患者.
杨军林黄紫房邓耀龙陈裕光杨靖凡舒海华刘伟锋魏明刘宽智李佛保
特发性脊柱侧弯单纯后路矫形术后躯干失衡的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特发性脊柱侧凸行单纯后路矫形术后产生躯干失衡的可能原因,为其临床预防提供依据. 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1年8月期间在我院脊柱侧弯中心接受手术治疗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96例,男17例,女79...
杨军林黄紫房李佛保杨靖凡容剑明谢红波王丽琴王其飞
关键词: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
特发性脊柱侧凸远端融合节段选择对远期腰椎活动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研究目的:探究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并植骨融合术后,不同远端融合椎(Lowestinstrumentedvertebra,LIV)的选择对患者腰椎活动度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Qua...
杨军林范恒伟黄紫房隋文渊王其飞曹雷杨靖凡李佛保
关键词:特发性脊柱侧凸脊柱融合腰椎活动度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多模式诱发电位监测在重度脊柱畸形矫形术中的作用
目的:分析107例重度脊柱畸形截骨术中的诱发电位应用情况,评估多模式诱发电位监测在不同类型重度脊柱畸形矫形术中的作用。
杨军林黄紫房邓耀龙杨靖凡陈裕光李佛保舒海华刘伟锋魏明刘宽智
关键词:神经并发症
凸侧旋棒与凹侧旋棒矫正Lenke I型AIS至少2年随访效果评估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评估Lenke I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采用后路凸侧旋棒矫形与凹侧旋棒矫形至少2年的随访效果。[方法]收集本中心2008年7月~2011年7月间收治的Lenke I型AIS患者66例,平均年龄14.9岁,术前主弯均〈70°。按术中矫形技术分为凸侧旋棒组(32例)和凹侧旋棒组(34例),所有患者均具有完整术前、术后及术后2年的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以及术前、术后CT平扫。研究分析两组病例的主弯Cobb角及其矫正率、T_(5~12)后凸角、顶椎偏移距离(apical vertebral translation,AVT)、C_7偏离骶骨中央垂线距离(coronal C_7 to centre sacral vertical line,C_7-CSVL)和C_7偏离骶骨后上角距离(the sagital C_7 to centre sacral vertical line,C_7-SSVL),置钉密度及置钉破壁率,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皆成功获得手术矫正,术中及术后2年随访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凸侧旋棒组和凹侧旋棒组的术前主弯Cobb角分别从平均(53.2±10.7)°和(51.2±10.8)°(P=0.455)矫正至术后平均(8.0±7.3)°和(12.9±7.0)°(P=0.008),平均矫正率为(86.2±12.7)%和(75.3±13.0)%(P=0.001);T_(5~12)后凸分别从术前平均(18.4±12.6)°和(23.2±19.3)°(P=0.248),矫正至术后平均(20.2±10.9)°和(21.8±8.9)°(P=0.533);术后冠状面和矢状面皆获得良好平衡。所有病例的凸侧和凹侧总椎弓根螺钉破壁率分别为1.2%和3.9%(P=0.162);凸侧旋棒组和凹侧旋棒组的总椎弓根钉破壁率分别为1.3%和3.2%(P=0.01)。[结论]青少年脊柱侧凸采用凸侧旋棒技术矫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较凹侧旋棒矫形具有更好的侧凸矫形效果和置钉安全性;结合胸椎小关节松解、体内折弯和增加凹侧预弯棒角度有助于矢状面后凸的维持或矫正,且至少2年随访的矫形效果维持良好。
黄紫房杨靖凡杨军林王其飞范恒伟李佛保
关键词:脊柱侧凸矫形
无前柱支撑PVCR在重度胸椎侧后凸畸形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后路无前柱支撑全椎体截骨(PVCR)治疗重度僵硬胸椎侧后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回顾性了我院脊柱侧弯中心2012年7月至2014年3月采用后路无前柱支撑PVCR矫正的重度僵硬性胸椎侧后凸患者49例,其中男...
杨军林隋文渊黄紫房杨靖凡邓耀龙陈裕光李佛保
关键词:脊柱畸形
LenkeⅠ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椎体去旋转与剃刀背的关联性研究
目的:评估LenkeⅠ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椎体去旋转矫正效果与术后肋骨突起的相关性。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1年1月于我院脊柱侧弯中心行手术矫正的LenkeⅠ型AIS患者29例,男5例,女24例,平均年龄15....
杨军林王其飞李佛保黄紫房杨靖凡谢红波王丽琴容剑明邓耀龙
关键词:特发性脊柱侧凸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