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丽俐

作品数:9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佛山市医学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皮肤
  • 2篇荨麻
  • 2篇荨麻疹
  • 1篇蛋白
  • 1篇导管
  • 1篇导管癌
  • 1篇对称性
  • 1篇胸腹
  • 1篇胸腹部
  • 1篇血常规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幽门螺杆...
  • 1篇血清幽门螺杆...
  • 1篇幽门螺
  • 1篇幽门螺杆菌
  • 1篇幽门螺杆菌抗...
  • 1篇真皮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手足

机构

  • 4篇广州医学院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广州市第一人...

作者

  • 9篇汪丽俐
  • 4篇杨文林
  • 3篇朱晓浚
  • 2篇曹钰芹
  • 2篇张淑娟
  • 1篇罗益金
  • 1篇陈明春
  • 1篇贾淑青
  • 1篇钟胜华
  • 1篇李贵芹

传媒

  • 3篇中国皮肤性病...
  • 2篇皮肤性病诊疗...
  • 1篇岭南皮肤性病...
  • 1篇中国医学文摘...
  • 1篇中国医药
  • 1篇实用皮肤病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慢性荨麻疹259例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的检测与评价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检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HP-Ig G)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并探讨这二者与慢性荨麻疹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免疫印迹法和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HP-Ig G和TPO抗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59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中,共检出Hp-Ig G阳性者112例(43.24%),1 562例对照组中Hp-Ig G阳性者707例(45.26%),25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检测TPO抗体阳性者29例(11.28%),对照组TPO抗体阳者172例(11.01%),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本研究未能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升高与慢性荨麻疹的发病存在关系。
汪丽俐杨文林曹钰芹贾淑青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幽门螺杆菌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
Ⅱ型麻风反应1例被引量:1
2009年
汪丽俐罗益金朱晓浚陈明春
关键词:麻风病麻风反应
人表皮黑素细胞体外培养的条件探讨及鉴定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体外培养人包皮组织来源的黑素细胞并对其进行生物学鉴定。方法:包皮取自小儿,采用分离酶和胰蛋白酶两步消化法获得表皮细胞悬液,采用商品化培养基M254及其配套的黑素细胞生长添加因子(HMGS)培养出纯化的黑素细胞,用多巴染色及抗S-100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的方法对培养出的黑素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培养出的黑素细胞体积大,胞浆丰富,有2-5个树突,呈克隆样生长,Do-pa染色及S-100抗体染色阳性。结论:该种方法培养出的黑素细胞纯度高,增殖快,能有效避免成纤维细胞的污染。
汪丽俐朱晓浚
关键词:黑素细胞细胞培养技术
急性荨麻疹95例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测及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无临床感染症状和体征的急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均升高与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无临床感染症状和体征的急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血常规、血清降钙素原(PC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其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均升高的患者分为一组(组1),不升高的患者分为另一组(组2),对两组患者的PCT和hs-CRP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PCT和hs-CRP检测结果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荨麻疹患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易受到药物、个体水平及机体应激因素的影响,是否选用抗生素治疗应根据临床症状及血清其他细菌感染指标进行综合判断,血常规检测仅能作为参考。
汪丽俐杨文林曹钰芹张淑娟
关键词:血常规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
结缔组织痣1例
2013年
1临床资料患儿女,5岁。腰骶部皮疹3年余。患儿约2岁时腰背部开始出现苍白色丘疹,后皮疹渐增多,沿肢体长轴方向呈片状分布,质坚,无明显自觉症状,未予诊治。患儿父母非近亲结婚,足月顺产,家族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检:一般情况可,生长发育、智力均正常,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汪丽俐杨文林
关键词:结缔组织痣患儿父母足月顺产
男性乳腺导管癌皮肤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
2016年
患者男,82岁。右侧胸部和背部出现红斑、丘疹伴局部水肿和发硬8个月。皮肤科情况:右侧胸部和背部及右上肢皮肤水肿和发硬,胸部见大片红斑,且红斑上有红色丘疹和结节,部分皮损表面破损,有少许结痂,但无明显渗液,右侧腋窝可触及数个肿大淋巴结。右侧胸部皮损组织病理示:成团状的肿瘤细胞侵犯真皮和表皮层,累及皮肤附属器,免疫组化检查示ER(3+)、CK(3+)、HMB45(-)、S-100(-),为来源于乳腺的浸润性导管癌。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皮肤转移。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汪丽俐吉苏云张淑娟李贵芹钟胜华
关键词:乳腺癌皮肤转移文献复习
常用免疫抑制剂在皮肤科中的应用
2010年
免疫抑制剂(immunosuppressive agent)是一种能抑制机体免疫功能的生物或非生物制剂,主要用于器官移植后抗排斥反应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随着医药行业发展,免疫抑制剂的家族不断扩大,治疗效果也取得很大进展。迄今为止,免疫抑制剂的研究已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它不断从低选择性向高选择性发展,从高毒性向低毒性发展。免疫抑制剂在皮肤科主要用于各种结缔组织病和变态反应性疾病及皮肤肿瘤等的治疗。
汪丽俐朱晓浚
关键词:免疫抑制剂皮肤科
成人手足口病1例被引量:2
2012年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以手、足和口腔发生水疱为特征、多发于儿童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主要与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有关,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有较强的传染性。本文报道1例由儿童传染所致手足口病的成人病例。
汪丽俐
关键词:成人手足口病
皮肤痘疮样斑状萎缩1例
2013年
1临床资料 患者女,42岁。躯干及面部萎缩斑疹4年。4年前,无明显诱因者的胸腹部陆续出现数个孤立性直径约1.0com的圆形卵形凹陷状皮色萎缩斑,不对称性分布,萎缩斑周围皮肤正常上,无不适,未予重视。
汪丽俐杨文林
关键词:周围皮肤胸腹部对称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