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管清亮

作品数:16 被引量:54H指数:5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神华集团科技创新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电气工程理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化学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理学

主题

  • 9篇气化
  • 5篇数值模拟
  • 5篇气化炉
  • 5篇值模拟
  • 3篇加氢气化
  • 2篇旋流器
  • 2篇水冷壁
  • 2篇水煤浆
  • 2篇喷嘴
  • 2篇气化剂
  • 2篇气力输送
  • 2篇气流床
  • 2篇汽水
  • 2篇热重
  • 2篇热重分析
  • 2篇下集箱
  • 2篇煤粉
  • 2篇煤浆
  • 2篇煤气
  • 2篇煤气化

机构

  • 16篇清华大学
  • 2篇清华大学山西...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华北电力设计...
  • 1篇神华神东电力...

作者

  • 16篇管清亮
  • 13篇张建胜
  • 7篇毕大鹏
  • 4篇玄伟伟
  • 4篇刘臻
  • 2篇王巍
  • 1篇吴玉新
  • 1篇孙保民
  • 1篇刘志强
  • 1篇岳光溪
  • 1篇杨定华
  • 1篇赵勇
  • 1篇赵勇纲
  • 1篇张瑞卿

传媒

  • 2篇化工学报
  • 2篇清华大学学报...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煤炭技术
  • 1篇燃料化学学报
  • 1篇煤炭工程
  • 1篇煤炭学报
  • 1篇中国粉体技术
  • 1篇动力工程学报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1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冷壁气化炉内熔渣流动特性模型被引量:10
2015年
通过将3D气化炉模型、熔渣一维流动传热模型和颗粒壁面捕捉模型耦合,对工业水煤浆水冷壁气化炉内的熔渣流动特性进行模型研究。重点分析了颗粒壁面行为对气化炉结渣的影响以及氧煤比变化对于渣层厚度的影响,并简要分析了水冷壁气化炉和耐火砖气化炉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大粒径颗粒易于被壁面捕捉,利于穹顶和直筒段渣层的形成,但不利于碳转化率的提高;小粒径颗粒具有高碳转化率,是下游细灰的主要来源,容易加剧下游受热面和灰黑水系统的负担;水冷壁气化炉内形成的固态渣层是气化炉热阻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够起到'以渣抗渣'的作用。
毕大鹏赵勇管清亮玄伟伟张建胜
关键词:熔渣气化颗粒流热阻
带吹灰的辐射废锅显热回收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带吹灰的辐射废锅显热回收装置,包括:壳体和辐射废锅;辐射废锅包括:水冷壁、水冷屏组、冷却水分配总管、汽水分配总管和吹灰件,水冷壁设在辐射废锅内且水冷壁限定出气渣通道;水冷屏组包括多个水冷屏,多个水冷屏设在气渣...
管清亮李位位张建胜袁苹
文献传递
用于多射流撞击式喷嘴的湍流模型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为获得多射流撞击式喷嘴数值模拟研究中常用湍流模型的适用性和准确性,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常用湍流模型计算的速度场,并与自行搭建的冷态测试实验台上测量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A模型过高地估计了交叉撞击流和主射流流动的湍流耗散,使得多射流交叉撞击形成的主射流更为平缓且更快衰减为平推流。RNG k-ε模型和标准k-ω模型计算的多射流经过交叉撞击后形成较强的主射流,RNG k-ε模型过度预测了主射流的衰减,而标准k-ω模型对主射流衰减的预测不足。标准k-ε模型、Realizable k-ε模型、SST k-ω模型和RSM模型均能较好地预测轴向速度分布情况,考虑到计算量和计算稳定性,推荐采用标准k-ε模型和Realizable k-ε模型用于多射流撞击式喷嘴湍流流动的数值计算。
管清亮刘臻张建胜李文华
关键词:数值模拟湍流模型
干煤粉气化炉煤粉输送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探讨被引量:5
2017年
煤粉加压密相输送系统是干煤粉气流床煤气化装置的关键单元技术之一。目前,干煤粉气化装置的煤粉输送系统普遍存在着煤粉下料不畅、设备故障、煤粉流量波动大等问题,严重制约煤气化装置的长期稳定运行。文章在总结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煤粉加压密相输送系统稳定运行的问题原因。分析表明: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对煤粉性质不达标、关键设备选型不合理及工艺参数和控制方案有待优化。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建议结合近年来高压浓相煤粉气力输送领域的研究成果,利用准工业规模的实验平台模拟工业煤粉加压密相输送系统,获得管道各部分压降分布,摸索合理的操作窗口和控制规律,改善干煤粉煤气化装置煤粉输送系统的稳定性。
刘臻刘臻张建胜管清亮
关键词:煤粉稳定性
水煤浆雾化喷嘴和具有水煤浆雾化喷嘴的气化炉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煤浆雾化喷嘴和具有所述水煤浆喷嘴的气化炉。所述水煤浆雾化喷嘴包括:燃料气管;第一气化剂管;水煤浆管,水煤浆管套设在第一气化剂管的外面,水煤浆管与第一气化剂管之间形成水煤浆通道,水煤浆通道的下端口为水...
毕大鹏管清亮张建胜
文献传递
旋流在气流床气化炉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在气流床气化炉内高温高压的环境下,气固混合是影响气化炉效率的重要因素,而旋流在强化气固混合方面已在燃烧中得到广泛使用,文中综述了旋流在气流床气化炉中的应用。首先介绍了旋流的数学描述,包括旋流的概念,旋流N-S方程的表示方法以及其解析解,旋流的解析解均是在一定假设前提下得到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次,介绍了旋流的特性和生成方式,主要通过切向入口、旋流叶片和机械旋转引入旋流;然后介绍了旋流在气化炉中的应用,包括喷嘴旋流和炉膛旋流2种,并结合具体结构展示了旋流的作用,主要有增强混合和便于排渣;最后对旋流在气化炉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毕大鹏管清亮玄伟伟张建胜
关键词:旋流气流床气化炉煤气化喷嘴炉膛
煤焦加氢气化反应特性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热重-气相色谱对府谷烟煤在Ar/H_2/CO_2气氛下进行连续的热解和气化反应。结果表明:与CO_2气化反应相比,H_2气氛下煤焦中活性位的反应具有重要贡献,使煤焦的加氢气化反应呈现初始活性位的快速加氢气化和随后焦炭的缓慢加氢气化2个过程;煤焦中参与加氢气化反应的活性位会在Ar气氛和高温下失去活性,当失去活性位的煤焦置于H_2气氛时呈现缓慢的焦炭加氢气化过程。
管清亮刘臻张建胜李文华
关键词:煤焦加氢气化热重分析
氢气压力对煤加氢反应影响的热重-气相色谱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采用加压热重分析仪和气相色谱仪联用的方法研究了府谷烟煤和海拉尔褐煤加氢反应过程中的失重规律和主要气体产物析出规律,升温速率15℃/min,压力0.1~5.0 MPa,反应终温1 000℃。实验结果表明,煤粉加氢反应主要分为初始干燥脱气、热分解及挥发分加氢,半焦加氢气化和焦炭加氢气化四个阶段。氢气压力的提高促进了挥发分自由基的加氢反应,抑制了含氧官能团脱除形成碳氧化物。在热分解及挥发分加氢阶段,府谷烟煤失重速率随氢气压力的升高而减小,氢气压力对海拉尔褐煤失重速率的影响不大。在半焦加氢气化阶段,CH4生成速率随氢气压力的升高而增大,当氢气压力较高时(3~5 M Pa),海拉尔褐煤CH4生成速率随氢气压力的升高不再增大。海拉尔褐煤Odaf较高,其半焦中含氧官能团提供的活性位较多。府谷烟煤H/C原子比较高,能提供更多的内部氢。府谷烟煤和海拉尔褐煤焦炭加氢反应动力学参数分别为k0=2.38×10^7(min^-1·MPa^-1),E=231 k J/mol,n=1和k0=2.64×10^3(min^-1·MPa^-0.736),E=127 kJ/mol,n=0.736。
管清亮毕大鹏玄伟伟张建胜
关键词:加氢热解加氢气化热重分析
气流床煤加氢气化反应器的数值模拟及流场特性分析
2015年
该文通过对Rockwell公司开发的6t/d的气流床煤加氢气化反应器的3维数值模拟,模拟了加氢气化反应器内的流场和反应过程。模拟采用了Johnson和Tran的加氢热解动力学模型,并且考虑了焦油的加氢裂解反应。数值模拟预测结果和6t/d加氢气化反应器的实验结果符合得较好。模拟结果表明:加氢气化反应器内的流场可以分为交叉撞击区、射流-回流区和管流区3个区域。一次脱挥发分反应在煤粉和炽热氢气快速混合后的很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甲烷主要在交叉撞击区和射流-回流区生成,加氢气化反应器下部大部分区域为管流区。在交叉撞击区及射流-回流区,颗粒粒径越小则颗粒升温及失去质量越早;在管流区,颗粒粒径对颗粒的质量变化及温度历程影响不大。
管清亮毕大鹏吴玉新张建胜
关键词:气化方法数值模拟气流床
基于双组分PDF模型的GSP气化炉数值模拟被引量:11
2014年
GSP气化炉是国内最近引进的西门子公司开发的粉煤气化技术,由于对其炉膛内气固反应流动特性认识不足,运行中出现耐火砖烧穿、合成气含灰过高等问题。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采用双组分PDF模型耦合湍流-化学反应、随机轨道法耦合湍流-颗粒运动,针对GSP气化炉内多相反应流场建立三维数值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及文献计算结果一致,表明该模型可用于GSP气化炉的模拟计算。研究发现,炉膛内流场主要分为旋转射流区、内回流区、外回流区和管流区。高温区位于发生氧化反应的旋转射流区和内回流区上部,而外回流区和管流区主要发生还原反应,温度较为均匀;炉膛高度1/3位置处为高温火焰直接冲刷处,在运行时需重点考虑该位置的热防护。
毕大鹏管清亮玄伟伟张建胜岳光溪
关键词:数值模拟气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