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臻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神华集团科技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气化
  • 2篇值模拟
  • 1篇射流
  • 1篇湍流
  • 1篇湍流模型
  • 1篇气相
  • 1篇气相反应
  • 1篇热重
  • 1篇热重分析
  • 1篇稳定性
  • 1篇煤粉
  • 1篇煤焦
  • 1篇煤气
  • 1篇煤气化
  • 1篇加氢气化
  • 1篇耗散

机构

  • 4篇清华大学

作者

  • 4篇张建胜
  • 4篇管清亮
  • 4篇刘臻

传媒

  • 1篇煤炭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煤炭工程
  • 1篇煤炭学报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用于多射流撞击式喷嘴的湍流模型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为获得多射流撞击式喷嘴数值模拟研究中常用湍流模型的适用性和准确性,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常用湍流模型计算的速度场,并与自行搭建的冷态测试实验台上测量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A模型过高地估计了交叉撞击流和主射流流动的湍流耗散,使得多射流交叉撞击形成的主射流更为平缓且更快衰减为平推流。RNG k-ε模型和标准k-ω模型计算的多射流经过交叉撞击后形成较强的主射流,RNG k-ε模型过度预测了主射流的衰减,而标准k-ω模型对主射流衰减的预测不足。标准k-ε模型、Realizable k-ε模型、SST k-ω模型和RSM模型均能较好地预测轴向速度分布情况,考虑到计算量和计算稳定性,推荐采用标准k-ε模型和Realizable k-ε模型用于多射流撞击式喷嘴湍流流动的数值计算。
管清亮刘臻张建胜李文华
关键词:数值模拟湍流模型
干煤粉气化炉煤粉输送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探讨被引量:5
2017年
煤粉加压密相输送系统是干煤粉气流床煤气化装置的关键单元技术之一。目前,干煤粉气化装置的煤粉输送系统普遍存在着煤粉下料不畅、设备故障、煤粉流量波动大等问题,严重制约煤气化装置的长期稳定运行。文章在总结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煤粉加压密相输送系统稳定运行的问题原因。分析表明:出现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对煤粉性质不达标、关键设备选型不合理及工艺参数和控制方案有待优化。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了探讨,建议结合近年来高压浓相煤粉气力输送领域的研究成果,利用准工业规模的实验平台模拟工业煤粉加压密相输送系统,获得管道各部分压降分布,摸索合理的操作窗口和控制规律,改善干煤粉煤气化装置煤粉输送系统的稳定性。
刘臻刘臻张建胜管清亮
关键词:煤粉稳定性
煤焦加氢气化反应特性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采用热重-气相色谱对府谷烟煤在Ar/H_2/CO_2气氛下进行连续的热解和气化反应。结果表明:与CO_2气化反应相比,H_2气氛下煤焦中活性位的反应具有重要贡献,使煤焦的加氢气化反应呈现初始活性位的快速加氢气化和随后焦炭的缓慢加氢气化2个过程;煤焦中参与加氢气化反应的活性位会在Ar气氛和高温下失去活性,当失去活性位的煤焦置于H_2气氛时呈现缓慢的焦炭加氢气化过程。
管清亮刘臻张建胜李文华
关键词:煤焦加氢气化热重分析
煤气化数值模拟中湍流气相反应模型的比较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为获得煤气化炉数值模拟研究中常用湍流气相反应模型的适用性和准确性,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比较了3种湍流气相反应模型计算的温度场、浓度场和碳转化率分布,并与实验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湍流气相反应模型对气化炉火焰区温度场和浓度场计算影响较大,但是对气化炉后部影响较小;EDM模型对合成气组分的浓度分布预测误差较大;基于单混合分数的PDF模型对喷嘴出口附近的温度场和浓度场的预测结果不合理,但是对气化炉出口参数的预测较为准确;EDC模型预测结果良好,但是会高估火焰温度,进一步考虑基元反应和详细化学反应机理可以改善EDC模型对火焰温度的预测。
刘臻管清亮张建胜刘兵李文华
关键词:煤气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