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士英

作品数:36 被引量:73H指数:5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哲学宗教
  • 5篇文化科学
  • 4篇经济管理
  • 4篇政治法律
  • 2篇社会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6篇主义
  • 5篇合法
  • 4篇意识形态
  • 4篇哲学
  • 4篇马克思主义
  • 4篇解蔽
  • 3篇知识论
  • 3篇人文
  • 3篇社会
  • 3篇文化
  • 3篇合法性
  • 3篇法性
  • 2篇道德
  • 2篇德行
  • 2篇信用
  • 2篇知识
  • 2篇人文本位
  • 2篇融通
  • 2篇内在性
  • 2篇追寻

机构

  • 34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西北大学

作者

  • 35篇肖士英
  • 1篇同燕

传媒

  • 14篇陕西师范大学...
  • 5篇学术界
  • 3篇宁夏社会科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社会...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求索
  • 1篇学术月刊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南开学报(哲...
  • 1篇自然辩证法研...
  • 1篇社会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第七届全国经...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基本向度的当代诠释被引量:4
2011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解放发展实践的感性认识,与关于该实践的理性认识,构成了具有内在关联性的"双重解释":前一重解释孕生、支撑后一重解释,后一重解释批判地塑造、提升前一重解释,共同为大众解放发展实践提供支援系统。这双重解释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完整内涵是由"大众塑造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塑造"这样的双维取向前后衔接、循环互动所构成的整体。
肖士英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现实观完整规定性及其意义解析被引量:2
2022年
现实观基于实在观。马克思判定实在即历史递进性存续。马克思现实观以历史递进性存续要求对历史样态强制规约为取向;把现实理解为满足历史递进性存续要求的历史样态;把现实的实现机理理解为客观强制与自觉强制的实践性统一;把历史是否满足历史递进性存续的要求,判定为区分正现实、负现实的尺度。现实观的特征是:具有纵、横融通的结构;以历史递进性存续为其历史与逻辑起点;可验证;具有实践性、整体性和追求人递进性解放属性;以历史内在尺度为其生成的根据;以历史递进性存续要求对历史样态强制规约为其理论框架;以现实概念为其哲学总体性范畴。现实观的意义是:优化实践观、彰显消解现代性困境的出路、孕育科学的社会危机理论等。
肖士英
关键词:现实观递进性
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基于马克思文本中三重视角的人民性证成
2023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了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作为坚持人民至上的理论根源有其深层内涵和哲学前提。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面向就是概念分析与前提论证,使论题得到充分的证实与鲜活的阐发。从马克思文本的诠释角度看,在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观视角,始于实践与人的外延视角,系于马克思主义本质特性的间性视角显现人民性这一本质属性,使得人民性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在马克思的文本中通过多样性的描述得到“同一性”的呈现。同时,在差异性视角的内在构境中存在着演绎、归纳与辩证的三个逻辑特征。在不同视角面所呈现的人民性与其中子论题内含逻辑性状的融贯中,人民性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将得到内涵的丰富和前提的证成,从而进一步夯实其真理性。
闫扬肖士英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民性多样性
基于当代创新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解析被引量:1
2021年
哲学形态的区别实即其概念框架的区别。"实践性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形态,以"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为历史首要前提,以关于该前提的判定为逻辑起点,以满足该前提要求的"物质生活的生产"为解释和改造世界的终极根据,来建构组织和框定其具体内容的概念框架。当代中国追求人全面发展的创新实践,开辟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普善实践性唯物史观"作为凝聚该新时代内在精神底蕴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以人民普遍享有充分均衡普善生活为该新时代得以可能的前提,以关于该前提的判定为逻辑起点,以该前提内在要求为解释和改造世界的终极根据,来建构组织和框定其具体内容的概念框架,初创性地建构起了双重普善取向的实践方式、解放主体实践性普善在场机理、实践能动性内在矛盾、基于民族命运间性均衡协调治理的普善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论,回应了时代亟待解答的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在新时代坐标中的继承性创新。
肖士英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逻辑起点
经济信用观合理性的追寻与经济信用建设任务、措施的反思
经济信用现实危机的实质,是现实经济信用观合理性危机的表现.消除经济信用现实危机的思想前提,在于摆脱种种片面的经济信用观,建构起以人生存的完整自由为根本取向的人文本位的经济信用观.而提高经济信用水平的关键,则在于依托于合理...
肖士英
关键词:人文本位
文献传递
文化:倾斜的诺亚方舟——浪漫主义文化功能观批判及矫正
1997年
离开文化功能内在机制和外在制约因素,抽象地、独断地期待、承诺和支付文化功能的主张和态度,即浪漫主义文化功能观,尽管充盈着发达的文化资源开发意识并渲泄着畅酣的文化资源开发冲动,但从文化功能系统六个内在环节的角度加以审视,却无法摆脱被归谬的命运,故亟需在一种完善的认知框架中加以全面矫正,最终升华为一种作为其扬弃形态的、优越于它的所谓“社会辩证批判的文化动能观”
肖士英
关键词:文化功能
是单向塑造还是双向规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诠释合法形态探究
2010年
大众关于人类解放实践的感性认识与马克思主义关于该实践的理性认识,构成了关于该实践内在关联的"双重解释":前者孕生、支撑后者,后者基于向前者学习而生成,又通过教化等途径向前者渗透,批判地塑造、提升前者,从而共同为大众解放实践提供精神支援系统。这双重解释间如此相向规约关系,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完整内涵,是由"大众塑造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塑造"这样的双维取向前后衔接、循环互动所构成的整体。
肖士英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走出韦伯价值“祛魅”说幻境——现代性“价值之魅”在场可能性及其现实化前提解蔽被引量:4
2018年
韦伯"祛魅"说笼统认为科学理性具有祛魅效能,未看到其所祛之魅呈现为"魔法之魅"和"价值之魅"二态,从而未看到科学理性对"魔法之魅"的祛除尽管有效,但对"价值之魅"的祛除却是无效的。这种无效性,源自价值"祛魅"说违背充足理由律、理论诠释框架片面而狭隘、把特定条件下价值之魅被压抑误作一般价值之魅被祛除、把因果必然性看作知识唯一对象、否定超因果联系的内容构成知识的可能性等缺陷。如此缺陷既决定了价值"祛魅"说是一种伪说,也决定了该论说主张的现代性价值虚无主义、相对主义和现代性价值不可知论难以成立。知识呈现为科学理性、价值理性两种形态。不同知识间非替代性不可通约性关系、人的无限性属性、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关系内禀的价值属性等因素,决定了"价值之魅"不但不能被科学理性祛除,而且在现代性条件下也具有普遍有效在场的可能性。但该可能性转化为普遍在场的现实所需前提条件则是复杂的,该前提条件生成过程也是漫长的,从而现代性"价值之魅"的现实在场,将是一个既不可遏止又颇为艰难的过程。
肖士英
关键词:祛魅知识论
德行负担最小化: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诉求
人们向来普遍认为,一个社会,人践履的德行责任愈深广,社会调适资源配置中德行资源所占比重愈大,从而德行愈密集、发达,该社会进步和文明的程度就愈高。因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要求人们深化这种传统认识。
肖士英
马克思历史决定论“决定”语义解析被引量:1
2017年
准确理解马克思历史决定论语境中"决定"的涵义,是化解关于该决定论真理性评判的分歧、彰显其真理性本然状况的语义前提。文献史考察显示,"决定"即前件对后件的约束限定。马克思历史决定论语境中"决定"的涵义,呈现为与"决定"概念由历史形成的涵义相一致的不同形式。这使得马克思历史决定论既区别于经济决定论,也区别于各种唯意志决定论,呈现为一种一元多质多层多向度的有机综合决定论。马克思历史决定论如此本质的彰显,既使得学界关于它的种种误解和歪曲得以有效消解,也使得其内在融贯性得以澄明。
肖士英
关键词:马克思历史决定论涵义互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