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馈足

作品数:68 被引量:164H指数:8
供职机构:合肥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科研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20篇专利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环境科学与工...
  • 13篇文化科学
  • 12篇建筑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23篇污泥
  • 17篇颗粒污泥
  • 14篇好氧
  • 12篇好氧颗粒
  • 12篇好氧颗粒污泥
  • 11篇教学
  • 8篇水处理
  • 8篇给水
  • 8篇反应器
  • 8篇废水
  • 6篇教学方法
  • 6篇教学改革
  • 6篇除氟
  • 5篇厌氧
  • 5篇颗粒化
  • 4篇弹性模量
  • 4篇厌氧氨氧化
  • 4篇吸附剂
  • 4篇铝土矿
  • 4篇教育

机构

  • 66篇合肥工业大学
  • 4篇中国科学技术...
  • 3篇东华工程科技...
  • 2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安徽水利水电...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安徽广播电视...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68篇苏馈足
  • 24篇袁守军
  • 24篇胡真虎
  • 13篇徐得潜
  • 10篇冯景伟
  • 9篇陈慧
  • 6篇王伟
  • 5篇王畅
  • 5篇方晖
  • 5篇张易培
  • 5篇王伟
  • 4篇陈清
  • 4篇俞汉青
  • 4篇程长征
  • 4篇张帅
  • 4篇范文莹
  • 4篇韩胜
  • 4篇陈丁丁
  • 4篇邓绣坤
  • 3篇钟华勇

传媒

  • 5篇工业用水与废...
  • 3篇应用与环境生...
  • 3篇合肥工业大学...
  • 3篇实验科学与技...
  • 3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工业水处理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宿州学院学报
  • 2篇供水技术
  • 1篇环境工程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给水排水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节能
  • 1篇化工进展
  • 1篇安徽建筑
  • 1篇地下水
  • 1篇实验技术与管...

年份

  • 1篇2024
  • 8篇2023
  • 3篇2022
  • 7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8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 3篇2003
  • 1篇2002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AC对生物膜性能及煤气化废水处理效能影响研究
2023年
以弹性立体填料为载体、连续流进水方式运行两组生物膜反应器。通过不断提高进水负荷、降低C/N的方式驯化生物膜,探究投加20 mg/L聚合氯化铝(PAC)对生物膜性能及低C/N煤气化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对污染物去除效能监测发现,未投加PAC的R1组和投加PAC的R2组两组生物膜耐冲击负荷能力良好,有机物去除效果稳定;后期稳定运行时R2组和R1组TN去除率分别达84%、79.4%以上,脱氮性能良好,且PAC的投加使除磷率达98%以上。由数据分析可知,20 mg/L PAC的投加有利于提高生物膜生物量、促进胞外聚合物(EPS)中蛋白、多糖的分泌;SEM及菌群分析发现PAC的投加改变了微生物种群结构、驯化了脱氮除磷优势菌种。通过合适的驯化培养,可以实现PAC耦合生物膜法对低C/N工业煤气化废水较好的处理效果,具有实际应用潜力。
王力杨谈龙方王伟袁守军袁守军苏馈足
关键词:生物膜低碳氮比煤气化废水脱氮除磷PAC
好氧颗粒污泥强化解体实验与机理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在120 r/min的搅拌及pH=1的强酸条件下,进行好氧颗粒污泥的强化解体实验,研究颗粒污泥的总数、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变化情况。在15 h实验时间内,搅拌强化解体的颗粒平均粒径从1 230μm降至320μm,颗粒总数从30个/mL增至193个/mL。强酸强化解体结果类似,但解体时间为110 h。搅拌比强酸对颗粒解体的强化作用更明显。粒径分布结果显示,小颗粒所占比例明显增加。颗粒解体过程中粒径分布均符合对数正态分布,但颗粒粒径的期望值Xc随解体时间明显减小。根据颗粒的解体机理,即4种解体类型:破碎、破裂、剥落和研磨,结合实验结果,将解体过程分为对数期、平缓期、二次对数期和稳定期。
苏馈足方晖王畅金旺红沈俊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搅拌强酸
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教学改革和实践被引量:13
2014年
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做好本科教学工作、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和必由之路。合肥工业大学结合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以及实际教学情况,围绕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申请、指导和监督、结题等教学环节,探讨了申请动员、实验内容及方案设计、科研带动作用、数据成果化等教学内容及方法;利用教师科研平台支持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其结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献查阅、实验方案设计和实施的能力,充分锻炼自身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王伟胡真虎苏馈足袁守军潘尚磊王顺张静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实验本科教学工程
用于去除水中3,4-二氯苯胺的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去除水中3,4-二氯苯胺的装置,其特征是进水筒、石英玻璃管和铝管设置为套筒,套筒中的铝管的内侧壁与石英玻璃管的外侧壁相贴,进水筒位于套筒中心,以形成在进水筒外壁与石英玻璃管内壁之间的空隙作为介质阻挡放...
冯景伟袁守军苏馈足胡真虎徐得潜钟华勇
文献传递
净水厂聚合氯化铝铁污泥对污水中磷的吸附作用被引量:10
2013年
采用控制变量法,逐一研究初始pH值、污泥投加量、初始磷浓度等条件下的聚合氯化铝铁(PAFC)污泥的磷吸附过程。结果表明,在pH值为4.5~9.0时,污泥对磷的吸附过程稳定,磷的去除率和单位质量污泥对磷的吸附量随pH值的下降而升高。磷的去除率随污泥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随污水的初始磷浓度增大而减小。单位质量污泥磷吸附量随污泥投加量的增加而减小.随污水的初始磷浓度增大而增大。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可以很好地描述污泥磷吸附过程。通过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方程发现。PAFC污泥具有较强的磷吸附能力.最大理论磷吸附量为6.049mg/g。
方晖张易培陈丁丁苏家祥苏馈足
关键词:净水厂污泥
以黏土为载体的好氧颗粒污泥培养及其对番茄废水的处理被引量:7
2019年
针对新疆番茄酱加工废水排放量大、有机物浓度高等问题,采用好氧颗粒污泥技术处理.为了解黏土对于污泥好氧颗粒化进程的影响,在SBR反应器中接种絮体污泥并投加黏土,以人工合成番茄酱加工废水为基质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并采用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CLSM)、死活细菌染色以及高通量测序等技术表征活性污泥的颗粒化过程.结果显示,在反应器中投加黏土运行20 d时获得平均粒径0.54 mm左右的好氧颗粒污泥.颗粒污泥成熟后,污泥沉降性能较好,COD、NH_4^+-N、PO_4^(3-)-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0%、85%、40%以上.扫描电镜下,颗粒污泥轮廓清晰,结构密实. CLSM显示,α-多糖、β-多糖和蛋白质作为胞外聚合物(EPS)的组成部分在颗粒中分布广泛,贯穿整个颗粒截面.添加黏土培养的颗粒污泥死活细菌染色显示其死细菌数量积累程度更高,活细菌多位于外层并包裹着死细菌.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黏土投加后微生物多样性提高,Shannon指数由4.50增至4.79,动胶菌属和产黄菌属的相对丰度分别为37.87%和8.79%.本研究表明投加黏土可促进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维持体系稳定运行及有机物降解效果主要源于微生物群落的共同作用.
冯殿宝王维红王燕杉苏馈足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黏土高通量测序技术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创新模式探索与实践被引量:7
2008年
提出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创新模式。该实习模式是在传统的单一认知型生产实习基础上,加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的生产型综合设计性实验,采用工地企业站、课堂站、校内实习基地站三站式实习。利用实例介绍了此实习模式的实施方法,并提出保障其顺利实施对教师、设备、实习内容等相关方面的要求。
苏馈足陈慧
关键词:综合设计性实验
给水系统调蓄构筑物多目标优化设计研究
2021年
针对调蓄构筑物的工作特性,综合考虑峰谷分时电价和二级泵站优化调度,以系统年费用、供水可靠性及水质、环境影响为目标,以泵站供水能力、调蓄构筑物蓄水量与水位等为约束条件,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制定不同的调蓄构筑物方案,并采用动态规划方法求解。结合实例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该模型可以合理确定城市给水系统调蓄构筑物规模,优化管网运行。
徐得潜刘黎黎苏馈足
关键词:多目标优化动态规划
处理番茄酱加工废水的活性污泥颗粒化过程被引量:9
2018年
为解决新疆番茄酱加工废水排放量大、处理效果参差不齐的情况,在SBR(序批式反应器)中接种絮体污泥,以人工合成番茄酱加工废水为基质成功培养出粒径为0.50~1.61 mm的好氧颗粒污泥,并采用扫描电镜、三维荧光光谱(3D EEM)、激光共聚焦(CLSM)、死活细菌染色以及高通量测序等技术表征活性污泥的颗粒化过程.结果表明,颗粒污泥沉降性能良好,COD_(Cr)、NH_4^+-N、PO_4^(3-)-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85%、45%.扫描电镜下,椭球状的颗粒污泥轮廓清晰,结构密实.蛋白质在颗粒化过程中逐渐增加,α-多糖、β-多糖和蛋白质贯穿整个颗粒截面,在颗粒中分布广泛,构成了颗粒的骨架.颗粒内部的孔隙为溶解氧和营养物质传递提供了条件,因此活细菌则更多地靠近颗粒边缘及内部的孔隙周围,并包裹着死细菌.颗粒化过程中,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均匀性逐渐上升,物种多样性也不断变化,Chao1指数先由515.26降至444.30后又增至526.72,Shannon-Wiener指数由2.81增至5.45.优势降解菌拟杆菌和变形菌相对丰度不断发生变化,拟杆菌由8.85%增至45.95%,而变形菌由78.17%逐渐减至36.66%.研究显示,不同的细菌种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有机物的降解以及反应体系的稳定起到重要的作用.
陈启伟苏馈足陈丁丁疏童王维红
关键词:好氧颗粒污泥胞外聚合物高通量测序
好氧颗粒污泥及反应器的数学模型研究
苏馈足
关键词:废水处理生物处理反应器数学模型好氧颗粒污泥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