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俊丹

作品数:35 被引量:108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术后
  • 8篇小儿
  • 8篇麻醉
  • 7篇手术
  • 6篇细胞
  • 5篇舒芬太尼
  • 5篇芬太尼
  • 5篇超声
  • 4篇再灌注
  • 4篇再灌注损伤
  • 4篇镇痛
  • 4篇神经阻滞
  • 4篇灌注
  • 4篇灌注损伤
  • 4篇超声引导
  • 3篇心肌
  • 3篇缺血
  • 3篇缺血再灌注
  • 3篇阻滞麻醉
  • 3篇鼾症

机构

  • 31篇福建省立医院
  • 7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福建省急救中...
  • 1篇建瓯市中西医...

作者

  • 35篇蒋俊丹
  • 18篇陈晓影
  • 16篇郑晓春
  • 11篇陈彦青
  • 6篇郑艇
  • 6篇黄风怡
  • 5篇龚灿生
  • 4篇吴晓丹
  • 2篇郑澍
  • 2篇姚玉笙
  • 2篇于荣国
  • 2篇郑晓春
  • 2篇廖燕凌
  • 2篇陈晓辉
  • 2篇庄捷
  • 2篇李传醋
  • 2篇魏晓霞
  • 1篇邹聪华
  • 1篇郑春英
  • 1篇陈江湖

传媒

  • 7篇福建医药杂志
  • 3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中华麻醉学杂...
  • 3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中外医学研究
  • 2篇创伤与急诊电...
  • 2篇第十一次长江...
  • 1篇海峡药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麻醉与监护论...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北方药学
  • 1篇世界睡眠医学...

年份

  • 2篇2024
  • 6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4
  • 3篇2003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引导在婴儿股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行婴儿股静脉穿刺置管的效果。方法选择患儿40例,年龄3d~12个月,体质量2.1~8.9kg。随机分为两组,解剖标志定位组(A组,n=20)根据体表解剖标志定位行股静脉穿刺置管,超声引导组(U组,n=20)在超声引导下行股静脉穿刺置管。记录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成功置管17例,U组全部成功置管。与A组比较,U组穿刺时间较短(P<0.05),且首次穿刺成功率也高于A组(P<0.05)。A组2例误穿股动脉,3例穿刺部位血肿;而U组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用于婴儿股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高,穿刺时间短,可避免多次穿刺且并发症少。
苏向上蒋俊丹
关键词:超声检查股静脉婴儿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的应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上肢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组(A组)和神经刺激仪组(B组)各20例。两组患儿均在七氟醚或及笑气吸入诱导后置入喉罩下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A组采用超声辅助神经刺激仪定位;B组仅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定位成功后注入0.5%罗哌卡因≤0.5mL/kg。比较两种麻醉方法的神经定位和起效时间、镇痛维持和恢复室停留时间、术中辅助药用量及麻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神经定位、麻醉起效及恢复室停留时间[(4.3±0.7)min,(5.4±1.2)min,(24.5±6.3)min]明显短于B组[(7.5±0.8)min,(7.7±2.3)min,(31.6±7.4)min)];术中辅助用药也明显少于B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镇痛维持时间明显长于B组[(394.3±32.6)min vs(312.8±30.4)min];A组罗哌卡因和术中辅助用药量[(8.7±2.4)mL,(15.7±4.3)mg)]也明显少于B组[(11.8±2.6)mL,(20.8±6.4)mg)];术中麻醉效果A组明显优于B组,而误穿血管的发生率则比B组低(P<0.05)。结论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可明显提高麻醉效果,减少麻醉并发症,可安全用于临床。
蒋俊丹陈晓影
关键词:臂丛神经阻滞超声儿童
右美托咪定在小儿鼾症手术拔管期的应用被引量:28
2011年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在全麻小儿鼾症手术苏醒拔管期的临床效应。方法选择3~7岁、ASAⅠ-或Ⅱ级行扁桃体摘除+腺样体刮除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麻醉诱导插管后,工组予以静脉泵入0.4μg/kg右美托咪定,15min输注完;Ⅱ组静脉泵注同样容量的生理盐水。记录入室时(T0)、气管插管即刻(T1)、给药结束后5min(T2)、术毕(T3)、气管拔管即刻(T4)和气管拔管后2min(T5)时的HR、RR和SpO2,记录两组患儿手术结束至拔管的时间,拔管后躁动发生率以及需要处理的病例数。若拔管后患儿躁动评分达到4分以上,予以静脉推注舒芬太尼0.1μg/kg或丙泊酚1mg/kg。结果与Te、T1时比较,Ⅰ组,T2~T5时的BP降低、HR减慢(P〈0.05);与Ⅱ组比较,Ⅰ组T2、T4、T5时的BP降低、HR减慢(P〈0.05)。Ⅰ组拔管后躁动评分达3分以上者4例(13.3%),Ⅱ组15例(50%);发生躁动需要处理的患者Ⅰ组3例(10%),Ⅱ组8例(26.7%),Ⅰ组拔管后躁动发生率及发生躁动需要处理的病例少于Ⅱ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预防鼾症手术患儿的术后躁动,提高患儿拔管期的苏醒质量,有利于保障患儿拔管期安全。
陈晓影蒋俊丹陈彦青邹聪华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小儿鼾症躁动
咪达唑仑、异丙酚复合琥珀胆碱用于小儿气管异物麻醉37例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观察咪达唑仑、异丙酚复合琥珀胆碱静脉全麻行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效果。方法  37例气管异物患儿 ,入室后肌注阿托品或东莨菪碱 0 .0 1m g/ kg、咪达唑仑 0 .2 mg/ kg,静注哌替啶 1mg/ kg、异丙酚 1~ 1.5mg/ kg、琥珀胆碱 1~ 1.5 mg/ kg。待肌松作用完善后置入 STORT小儿支气管镜 ,经其侧孔行高频通气 (HFJV) ,频率 6 0次 /分。术中根据需要追加琥珀胆碱或少量异丙酚 ,持续监测 Sp O2 、RR及 ECG。结果 全组 3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高频通气效果好 ,无屏气、呛咳、紫绀 ,Sp O2 维持在 94 %~ 98%。术后清醒快 ,无麻醉及手术并发症。结论 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应用咪达唑仑、异丙酚复合琥珀胆碱静脉全麻可减少麻醉并发症 。
蒋俊丹陈彦青陈晓影
关键词:气管异物麻醉咪达唑仑异丙酚琥珀胆碱小儿
远程缺血预适应对肝门阻断后心肌细胞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
本文对远程缺血预适应对肝门阻断后心肌细胞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进行了研究。文章以止血带法建立大鼠下肢缺血预适应(LIP)模型,研究了其对肝门阻断后心肌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保护作用。
郑晓春陈彦青吴晓丹黄风怡蒋俊丹
关键词:肝门阻断心肌细胞再灌注损伤
文献传递
后腹膜腹腔镜手术对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附50例分析)
2008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肾上腺肿物切除术中后腹膜人工气腹对患者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ASAⅠ~Ⅱ级患者,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下行腹腔镜肾上腺肿物切除,观察气腹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平均气道压(Pmean)、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呼吸末二氧化碳浓度(PETCO2)及不同时点动脉血pH值、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结果气腹前后SBP、DBP、HR均无明显变化(P>0.05),但气腹后10min已出现CVP压力增高(P<0.05),且维持较高水平直至气腹停止;Pmean、Ppeak、Pplat于气腹后10min已有明显升高(P<0.05),至气腹停止后15min恢复至气腹前水平;PETCO2、PaCO2于气腹后10min明显升高(P<0.05),与此同时,pH值明显下降(P<0.05),至气腹停止15min,PETCO2、PaCO2及pH值与气腹前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对机体的呼吸循环功能有较大的影响,术中应严密监测呼吸功能,加强有创监测,防治高碳酸血症及由此引起的循环系统并发症。
蒋俊丹陈晓影
关键词:腹腔镜肾上腺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异丙酚用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在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应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DEX)对老年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异丙酚的用量。方法选择拟行ERCP和/或取石术的老年患者66例,年龄64~81岁,ASAⅠ~Ⅱ级,按数字表随机法分为3组。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各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相同。D1、D2组右美托咪定用量分别为0.5、1.0μg/kg(稀释成20mL),对照组生理盐水20mL,均在麻醉前静脉泵注,输注时间10 min;同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BIS,术中调整异丙酚用量以维持BIS值在45~55。记录麻醉前(T_1)、右美托咪定输注结束时(T_2)、麻醉诱导结束时(T_3)、气管插管时(T_4)、乳头肌切开取石时(T_5)、术毕(T_6)、清醒拔管时(T7)的BIS值和生命体征,记录异丙酚用量,手术操作和拔管时间,记录术中应用血管活性药情况,记录术后镇静情况和术后谵妄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_1、D_2组在T_2、T_3时点BIS值降低(P〈0.05);D1组异丙酚用量减少、术后谵妄发生率低;D_2组异丙酚用量减少、苏醒时间延长,阿托品使用率增加(P〈0.05)。与D_1组比较,D_2组异丙酚用量减少,苏醒时间延长,阿托品使用率增加(P〈0.05),术后镇静评分高。结论在BIS监测下,0.5、1.0μg/kg右美托咪定预注分别减少老年患者ERCP术中异丙酚用量约20%和25%;但1.0μg/kg右美托咪定可致术中心率降低、苏醒时间延长及术后过度镇静。
蒋俊丹陈晓影
关键词:异丙酚老年人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右美托咪定对布比卡因诱发神经细胞PARP-1依赖的程序性死亡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布比卡因诱发神经细胞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ARP-1)依赖的程序性死亡的影响。方法离体培养SH-SY5Y细胞株,每孔1×10^6个密度接种于6孔板,取对数期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6):对照组(C组)、布比卡因组(B组)、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组(D1组、D10组、D100组)。C组正常培养;B组以布比卡因终浓度5 mmol/L孵育30 min;D1组、D10组和D100组分别以右美托咪定终浓度1、10和100 ng/ml孵育24 h,之后再用布比卡因终浓度5 mmol/L孵育30 min。各组培养或孵育结束时,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ARP-1和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PAR)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B组、D1组、D10组和D100组细胞存活率降低,PARP-1以及PAR表达上调(P<0.05);与B组比较,D1组、D10组和D100组细胞存活率升高,PAR及PARP-1表达下调(P<0.05);与D1组比较,D10和D100组细胞存活率升高,PAR及PARP-1表达下调(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抑制布比卡因诱发的PARP-1依赖的程序性死亡,减少神经细胞损伤。
郑艇郑春英陈品忠陈彦青蒋俊丹郑晓春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布比卡因
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对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PPGL)患者围术期资料,明确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对该类患者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在福建省立医院进行肿瘤切除手术且术后病理证实为PPGL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术前合并症、术前检查、术前准备、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术中的收缩压标准差(SBPSD)预测术后严重并发症的最佳截断值,根据该截断值将患者分为剧烈波动组和非剧烈波动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重症监护病房(ICU)入住率、ICU入住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两组术后并发症的累积发病率差异,采用Cox回归分析剧烈波动组与非剧烈波动组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比。结果研究共纳入了126例患者,其中剧烈波动组41例,非剧烈波动组85例。与非剧烈波动组相比,剧烈波动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8.5%比16.5%,χ^(2)=23.236,P<0.001)及ICU入住率(26.8%比10.6%,χ^(2)=5.463,P=0.019)较高,术后住院时间及ICU入住时间较长(P<0.05)。Kaplan-Meier曲线显示,剧烈波动组术后并发症累积发生率高于非剧烈波动组(χ^(2)=24.404,P<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表明,剧烈波动组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为非剧烈波动组的3.010倍(95%CI 1.334~6.806)。结论对于PPGL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显著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龚灿生李艳珍杨瑞芝陈梦楠邱杭玲蒋俊丹郑晓春林财珠
关键词: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并发症血流动力学
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致心肌损伤的影响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单侧后肢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致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wistar大鼠72只,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3组(n=24),假手术组(S组)仅暴露肝门;肝脏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肝脏缺血60min后恢复灌注;后艘缺血预处理组(LIP组)阻断右侧后肢动脉、静脉和肌间侧支血流10min后恢复灌注,30min后建立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于肝脏再灌注即刻、1、6h各处死8只大鼠,测定血清脑钠素(BNP)浓度和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和LIP组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降低,血清BNP浓度升高(P〈0.05或0.01)。与IR组比较,LIP组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升高(P〈0.05),心肌病理损伤程度减轻。结论单侧后肢缺血预处理可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致心肌损伤的程度。
郑晓春陈彦青吴晓丹黄风怡蒋俊丹
关键词:缺血预处理再灌注损伤心肌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