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勇
- 作品数:27 被引量:450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水利工程更多>>
- 江西省水源涵养量动态变化遥感监测与分析被引量:4
- 2016年
- 稳定而又良好的水源涵养量是维持区域生态环境稳定、实现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迄今为止,国内开展水源涵养功能监测与评估主要涉及森林生态系统和不同土壤特性下的水源涵养量的计算,有关省域尺度的水源涵养量变化监测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选取江西省作为研究区,采用降水贮存量法结合遥感技术,基于研究区降水量和植被度指数数据,监测分析研究区水源涵养量在2010-2015年间的时空变化情况。结果显示,2010-2015年间,江西省水源涵养量的整体格局基本保持稳定,整体略有小幅降低。
- 曹飞肖如林付卓殷守敬杨旻蔡明勇
- 关键词:水源涵养遥感
- 喀斯特针叶林枯落物层水文效应被引量:15
- 2017年
- 以喀斯特地区黄壤针叶林和石灰土针叶林为研究对象,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方法,对其枯落物层的水文效应进行定量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枯落物总蓄积量表现为黄壤针叶林(52.14 t·hm^(-2))>石灰土针叶林(32.98 t·hm^(-2));(2)枯落物的持水量与时间呈显著对数关系,R^2>0.94,吸水速率与时间呈幂函数关系,R^2>0.91。半分解层枯落物在浸泡4 h时已经达到饱和,而未分解层需浸泡9 h。枯落物在浸水20 min内吸水速率大幅下降,在20 min—4.5 h下降幅度减缓,到9 h时吸水速率基本稳定;(3)黄壤针叶林半分解层枯落物的最大持水量最大,为86.59 t·hm^(-2),石灰土针叶林未分解层最小,为8.39 t·hm^(-2)。最大持水率的均值表现为黄壤针叶林(194.11%)>石灰土针叶林(152.68%);(4)枯落物最大拦蓄量表现为7.14—64.37 t·hm^(-2),有效拦蓄量变化范围为5.81—51.06 t·hm^(-2),黄壤针叶林各层枯落物最大拦蓄量和有效拦蓄量均大于石灰土针叶林。综合对比分析发现,黄壤针叶林枯落物层的持水性能比石灰土针叶林好,能更好地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
- 韦小茶周秋文崔兴芬蔡明勇马龙生戴丽
- 关键词:针叶林枯落物水文效应
- 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人类干扰遥感监测与评价方法被引量:20
- 2016年
- 本文利用遥感数据时空分辨率高、覆盖面积大、获取便捷的特点,构建优先区人类干扰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提取人类干扰类型的空间分布数据,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对人类干扰数据进行栅格运算,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人类干扰指数(Human Disturbance Index),定量评价了优先区内人类干扰程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动态变化,并以桂西黔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为例进行了方法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进行优先区内人类干扰状况定量评价,数据易获取、过程易操作,具有较强的业务推广价值。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人类干扰指数定量评价方法的建立,可为优先区制定合理、有效的保护措施,为优先区保护和日常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 刘慧明刘晓曼李静蔡明勇王桥裴亮申文明
- 基于高分辨率卫星数据的突发地质灾害生态环境遥感监测
- 基于多源高分辨率卫星数据,针对尼泊尔8.1级重大突发地质灾害导致的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破坏,根据地震烈度等级,在Ⅸ级、Ⅷ级烈度区内,采用面向对象自动分类与人工解译相交互方式,结合野外地面实地调查,通过灾前、灾后等多期卫星数...
- 杨旻肖如林李静蔡明勇
- 关键词:突发地质灾害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卫星数据
- 文献传递
- 黄河流域植被生态用水过程动态模拟被引量:5
- 2014年
- 以黄河流域为例,通过集成RS/GIS技术,利用生态水文评估工具中模块化生态水文综合管理系统(EcoHAT)对研究区植被生态用水过程进行定量模拟,模拟出该流域20世纪50年代以来像元尺度上植被生态用水量,得到研究区植被生态用水时空结构差异。结果表明:在年际变化上,20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偏多,而70年代和90年代偏少,2000年生长季植被生态用水量为263.5 mm;年内变化整体与降水变化趋势相一致,最大值集中在6—8月;从植被类型看,最小是草地,其次为灌丛,最大为林地;从水资源分区上看,最小的是兰河干流区间,伊洛河流域最大。其中,兰河干流区间、河龙干流区间、内流区、湟水流域、龙兰干流区间、龙羊峡以上及洮河流域普遍小于400 mm,汾河流域、黄河下游、泾河流域、北洛河流域、沁河流域、渭河流域、龙三干流区间、三花干流区间及伊洛河流域普遍大于400 mm。
- 王玉娟王树东杨胜天曾红娟蔡明勇宋文龙
- 关键词:黄河流域
- 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GDP数据空间化估算与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是重要的国际河流,掌握该流域GDP数据空间分布状况及其变化信息,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国际河流管理政策,维护区域稳定和发展。传统的GDP数据以行政区为统计单元,不便于国际河流相关信息的统计分析。以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实现了雅江流域GDP数据空间化估算。结果表明,印度、孟加拉国在GDP总量方面均有一定优势,不丹和藏南的总量相对较小,但是增速最快,所有区域中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均不大,说明全流域整体工业发展水平不高,而藏南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业,其它产业比重较小。
- 周秋文杨胜天蔡明勇
- 关键词:国际河流GDP空间化
- 基于多源空间信息的缺资料地区地表日均大气温度空间分布数据获取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地表大气温度是区域水循环研究与模型模拟中的关键因子,其日尺度的空间分布信息是众多生态、水文模型的重要输入。对于缺资料地区,尤其是在地形复杂地区,地表大气温度空间分布数据往往难以获得。基于多源空间信息,首先利用KLEMEN法反演得到研究区卫星过境时刻瞬时地表气温空间分布信息,然后通过建立的时间尺度转化方程实现研究区日均气温空间分布数据的获取。结果表明:研究中所提取的瞬时气温数据精度较高,RMSE为2.33℃,R2约为0.78;所建立的时间尺度转化方程可信度高,R2约为0.98,RMSE约为2℃;在不依赖于地面观测数据的条件下,研究所提取的日均气温数据总体精度R2为0.90,RMSE为4.63℃,且高温部分模拟精度高于低温部分。研究方法具有很好的可移植性,可应用于其他缺资料地区。
- 蔡明勇杨胜天曾红娟王志伟董国涛
- 关键词:大气温度
- 贵州省喀斯特阔叶林降雨截留分配特征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对贵州省喀斯特阔叶林降雨截留分配特征进行研究,为喀斯特地区水土保持和森林生态功能分析提供参考。[方法]以贵州喀斯特阔叶林的降雨分配特征为研究对象,利用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间野外实测的25场降水数据对森林林冠层、灌木层的降雨截留分配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观测期内降雨以小雨和中雨为主,降雨总量为208.25mm;树干流总量为21.83mm,占降雨总量的10.48%,变化范围为0~14.3%;林间穿透雨总量为186.89mm,占降雨总量的89.7%。灌木层截留总量为34.86mm,占降雨总量的16.74%;林冠截留的总量为22.58mm,占同期降雨的10.84%。当林外降雨量大于1.15mm时,研究区内开始产生树干流,且树干流与林外降雨量呈线性正相关关系;灌木截留量随着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大,但林冠层截留率与降雨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喀斯特阔叶林对降雨具有较强的截留和再分配作用,对区域水量平衡和水土保持具有重要影响。
- 周秋文马龙生颜红蔡明勇戴丽
- 关键词:截留阔叶林
- 生态保护红线成效评估框架与指标方法被引量:53
- 2018年
- 生态保护红线是在自然保护区、重点生态功能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诸多区域生态管理制度不断实践基础上,面对中国国土开发和生态保护的复杂关系,继承和创新提出的一种新型区域生态管控制度,已经成为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如何科学评估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服务于生态保护红线综合管理和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成为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针对已有的区域生态保护成效评估案例的不足,基于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是为保障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基本认知,围绕着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的管控目标,以生态保护红线对区域生态系统保护作用为主要出发点,提出生态保护成效评估框架和指标方法。生态保护成效评估以生态系统类型构成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内容主线,通过多维度时空尺度拓展,耦合分析生态保护红线内外、实施前后的生态状况变化,综合评估生态保护红线对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贡献和改善区域生态状况的作用。进而,可以关联分析可能引起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状况变化的管控政策、制度和其他间接驱动因素,评估政策实施成效评估。实证上选择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和广东省严格控制区为案例进行了讨论。
- 侯鹏王桥杨旻李静翟俊蔡明勇
- 关键词:自然保护地生态安全生态系统服务
- 喀斯特地区典型针叶林的降雨截留分配效应被引量:7
- 2016年
- 以贵州喀斯特地区典型针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定位观测方法对降雨分配特征进行研究。观测期内采集到36场降雨数据,林外降雨总量为300.66 mm,主要以小雨为主。10月降雨量最大,占观测数据中降雨量的57.29%,3月降雨量最小,占观测数据中降雨量的1.43%。树干流总量为31.34 mm,占降雨总量的10.42%。树干流量变化范围为0—4.7 mm,树干流率变化范围为0—34.55%。穿透雨总量为218.02 mm,占降雨总量的72.51%,穿透雨量随着降雨量的增大而逐渐增大,穿透雨率与林外降雨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林外降雨量越大,林间穿透雨率越大。灌木层截留总量为29.11 mm,占降雨总量的9.68%,灌木截留量随降雨量的增大而增大,但截留率与降雨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林冠截留总量为51.24 mm,占同期降雨的17.04%,树冠截留量随着降雨的增大而增大,林冠截留率随降雨增大而减小。
- 周秋文颜红马龙生蔡明勇戴丽
- 关键词:针叶林截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