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志华

作品数:5 被引量:9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玉米
  • 2篇亚洲玉米螟
  • 2篇玉米螟
  • 2篇植物
  • 2篇寄主
  • 2篇寄主植物
  • 1篇叶甲
  • 1篇萤叶甲
  • 1篇幼虫
  • 1篇玉米螟幼虫
  • 1篇玉米田
  • 1篇玉米蚜
  • 1篇植物种
  • 1篇植物种类
  • 1篇生物测定
  • 1篇双斑长跗萤叶...
  • 1篇瓢虫
  • 1篇取食
  • 1篇取食选择性
  • 1篇群落

机构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5篇王振营
  • 5篇袁志华
  • 5篇何康来
  • 4篇白树雄
  • 2篇张聪
  • 2篇郭井菲
  • 1篇闫占峰
  • 1篇王文强

传媒

  • 3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植物保护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龟纹瓢虫对玉米蚜的捕食作用研究被引量:9
2012年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不同龄期龟纹瓢虫幼虫及雌雄成虫对玉米蚜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龟纹瓢虫对玉米蚜的捕食作用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受其自身密度及猎物密度制约,相互间存在干扰。模拟后的各干扰反应方程经χ2检验,其理论值与观察值差异不显著。说明龟纹瓢虫对玉米蚜具有很好的捕食控制作用,应注意保护玉米田间龟纹瓢虫。
闫占峰袁志华王振营何康来白树雄
关键词:龟纹瓢虫玉米蚜捕食
亚洲玉米螟的寄主植物种类被引量:17
2015年
为探明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的寄主植物种类,对13科38种植物进行了田间笼罩接虫试验和室内生物测定,并通过组建实验种群生命表分析了不同寄主植物对亚洲玉米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寄主植物有8科20种,酸模叶蓼是最适宜寄主植物,其次为玉米、谷子、薏苡等;在酸模叶蓼、玉米等11种植物上还发现了第2代幼虫。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在室内饲养条件下,亚洲玉米螟能在9科25种寄主植物上完成生活史,其中以向日葵为寄主植物的亚洲玉米螟种群增长最快,其次为玉米。研究表明,亚洲玉米螟的寄主植物共有9科27种,较适宜寄主植物有酸模叶蓼、玉米、谷子、苍耳和葎草,其中在玉米上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最佳。
袁志华王文强王振营何康来白树雄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寄主植物生物测定
双斑长跗萤叶甲在玉米田的种群消长规律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明确双斑长跗萤叶甲Monolepta hieroglyphica(Motschulsky)的发生规律,为双斑长跗萤叶甲的预测预报和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对山西省忻州市和晋中市玉米田的双斑长跗萤叶甲的种群消长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在山西省忻州市的玉米田,越冬卵在5月下旬开始孵化,幼虫以玉米根系为食,6月中旬为幼虫的发生高峰期,部分老熟幼虫开始化蛹,6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出土,为害玉米叶片,8月初成虫种群数量达到最高峰,8月中旬以后随着玉米花丝大部分萎蔫,叶片开始衰老,玉米田间的成虫种群数量也急剧下降。10月中旬玉米田成虫基本消失,但是在杂草上还能发现少量的成虫。在山西省晋中市,玉米的生育期比忻州市晚10 d左右,双斑长跗萤叶甲的发生期也相对晚一些,但是种群数量的发生发展趋势基本是一样的。双斑长跗萤叶甲成虫在靠近杂草的玉米田边比在玉米田中部的发生更重,而在成虫的发生高峰期,田边和田中间的种群密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双斑长跗萤叶甲在山西省1年发生1代,在山西省忻州市的发生期比晋中市的要早10 d左右,这与两地玉米田的不同的土壤性质、灌溉方式、玉米生育期等因素有关。
张聪袁志华王振营何康来白树雄
关键词:双斑长跗萤叶甲种群动态种群密度
亚洲玉米螟幼虫对不同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性被引量:28
2013年
为深入了解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不同龄期幼虫的取食特性,采用叶碟法对6个科的24种植物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选择性试验中,酸模叶蓼上幼虫百分率最高,为29.81%;菜豆上次之,为27.36%。3龄幼虫选择性试验中,菜豆上幼虫百分率最高,为28.66%;酸模叶蓼上次之,为26.21%;该虫较喜食的其它几种植物上幼虫百分率由多到少依次是葎草、向日葵和苘麻,而玉米叶片上的幼虫取食百分率最低,初孵幼虫为0,3龄幼虫为4.28%。5龄幼虫在上述6种植物茎秆或果实上取食停留的时间没有显著差异。试验说明,亚洲玉米螟幼虫保持了对原始寄主的取食特性。
袁志华郭井菲王振营何康来白树雄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幼虫龄期寄主取食选择性
转cry1Ie基因抗虫玉米对田间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20
2014年
为评价转cry1Ie基因(IE09S034转化体)抗虫玉米对田间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采用直接观察、地面陷阱、吸虫器和空中水盆诱捕4种方法,连续2年调查了转cry1Ie基因抗虫玉米田和非转基因对照玉米田在自然条件下的节肢动物物种数和个体数,比较分析了节肢动物群落各特征参数。结果显示,2012年依次采用此4种方法调查转cry1Ie基因抗虫玉米与非转基因对照玉米田间的节肢动物群落物种数、Simpson优势集中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29.1、0.7、2.6、0.5,12.6、0.6、2.2、0.6,13.7、0.9、3.1、0.9和6.7、0.4、1.3、0.5,各参数之间均无显著差异。2013年调查结果与2012年一致,也显示2种玉米田的节肢动物群落各特征参数之间均无显著差异。表明转cry1Ie抗虫玉米对田间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无显著影响。
郭井菲张聪袁志华何康来王振营
关键词:转基因抗虫玉米节肢动物群落多样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