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智育
- 作品数:4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电子束CT技术诊断冠状动脉瘘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瘘的电子束CT(EBCT)征象。方法对经EBCT检查并手术证实的10例冠状动脉瘘行回顾性分析。本组男7例,女3例,年龄2岁至55岁,中位年龄为48岁。EBCT检查均采用单层增强扫描。结果EBCT提示6例右侧冠状动脉扩张迂曲,其中5例与扩大的心室腔沟通,另1例近段与主肺动脉沟通;4例冠状动脉瘘源于左侧冠状动脉,其中1例左侧对角支粗大,局部囊状扩张钙化,与左室腔沟通,2例左侧圆锥支与主肺动脉连接,最后1例左侧冠状动脉主干及回旋支扩张钙化,后者经左房前间隙经后壁与右房沟通。结论EBCT提示冠状动脉及其分支扩张迂曲,与心脏或其他血管异常沟通,应首先考虑冠状动脉瘘。
- 彭谦杨有优李向民周旭辉谭智育
- 关键词:电子束CT冠状动脉瘘
- 先天性大血管转位的电子束CT诊断被引量:5
- 2000年
- 目的 探讨电子束CT(EBCT)在先天性大血管转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0例EBCT诊断的大血管转位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增强单层容积扫描。所有病例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5例行心血管造影检查,6例行用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EBCT诊断大血管转位20例,其中完全性大血管转位17例,纠正型大血管转位3例。超声心动图漏诊3例,EBCT在发现并存畸形方面优于超声心动图。结论 EBCT能清晰客观地显示先天性大血管转位的病理解剖形态,对本病有重要诊断价值。
- 李向民李菁孟悛非周旭辉彭谦谭智育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缺损CT超声心动图
- 电子束CT双期增强对肺门区肺癌可切除性的评估
- 2005年
- 目的采用电子束CT(EBCT)双期增强扫描,对肺门区肺癌进行术前前瞻性评价,探讨其指导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0例拟诊为肺门区肺癌的患者行EBCT双期增强扫描后分析肿物与气管、主支气管、及肺门、纵隔大血管的关系,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手术病理证实肺门区肺癌38例,术前根据EBCT扫描将病变分为:可切除组28例,与手术结果符合25例,符合率89.3%;不可切除组10例,与手术探查结果符合8例,符合率80%。EBCT双期扫描评价肺门区肺癌与肺门、纵隔结构关系的敏感度为92.6%(25/27),特异度为72.7%(8/11),准确度86.8%(33/38)。结论EBCT双期扫描对肺门区肺癌的术前评价是准确而可行的,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谭国胜周旭辉李向民范淼孟悛非彭谦谭智育
- 关键词:肺门区电子束CT肺癌可切除性CT双期扫描
- 电子束CT诊断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并与超声心动图及手术对照被引量:17
- 2003年
- 目的 与超声心动图及手术对照 ,探讨电子束CT(EBCT)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 (简称先心病 )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80例临床怀疑或诊断为先心病的婴幼儿行EBCT心脏单层增强扫描及电影序列扫描 ,将结果与超声心动图 (TTE)及手术结果作对照。其中 39例经手术确诊。结果全组共 16种先心病 ,发绀类 5 3例 ,非发绀类 2 7例。 39例手术证实的先心病共 10 1处畸形 ,其中EBCT诊断准确率 96 % (97/ 10 1) ,TTE诊断准确率 87% (88/ 10 1)。 80例患儿EBCT共发现畸形 2 0 6处 ,TTE发现 15 9处。EBCT与TTE诊断的准确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χ2 =6 .2 31,P <0 .0 1)。结论EBCT可以清晰客观地显示先心病病理解剖形态 ,特别对复杂畸形的节段分析有重要价值。与TTE相比 ,EBCT在反映主动脉病变、肺动脉发育情况及肺静脉异位引流等方面较TTE直观和优越。
- 李向民周旭辉杨有优孟悛非彭谦谭智育
- 关键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电子束CT诊断超声心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