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玖征

作品数:23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图像
  • 7篇机器人
  • 5篇髓内
  • 5篇骨折
  • 4篇视觉伺服
  • 4篇视觉伺服控制
  • 4篇手术
  • 4篇手术机
  • 4篇手术机器人
  • 4篇伺服
  • 4篇伺服控制
  • 4篇复位
  • 3篇远程
  • 3篇远程工作站
  • 3篇掌骨
  • 3篇髓内钉
  • 3篇图像采集
  • 3篇图像采集设备
  • 3篇机器人系统
  • 3篇工作站

机构

  • 18篇清华大学
  • 7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香港大学
  • 1篇山东威高骨科...
  • 1篇北京威高亚华...

作者

  • 23篇邓玖征
  • 16篇潘勇卫
  • 15篇赵喆
  • 10篇郑钢铁
  • 9篇陈煜
  • 8篇朱剑津
  • 4篇何大炜
  • 3篇田光磊
  • 3篇袁野
  • 3篇张友乐
  • 2篇李翔
  • 2篇陈山林
  • 1篇孙燕琨
  • 1篇朱瑾
  • 1篇白荣杰
  • 1篇马炜
  • 1篇田文
  • 1篇刘波
  • 1篇杨勇
  • 1篇钱占华

传媒

  • 4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解剖学报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运动医学...
  • 1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华损伤与修...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1
  • 6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8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计算机导航辅助舟骨骨折微创内固定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 通过标本研究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进行舟骨骨折微创内固定手术的可行性. 方法 采用基于ISO-C^3D影像的术中即时导航技术,结合自主研发的舟骨三维定位与导向框架,对2具成人上肢标本进行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舟骨经皮内固定手术.对手术标本进行大体和影像学评价,对导航手术的可行性进行评判. 结果 本研究采用的术中即时三维影像系统结合舟骨经皮内固定框架导航手术系统,可在标本的腕关节上顺利进行舟骨经皮微创内固定手术.2具标本均一次完成舟骨导针的置入,内固定物位置位于舟骨安全区内. 结论 本研究所采用的导航手术系统应用于舟骨经皮微创内固定手术的可行性,该导航系统的精确度和稳定性可满足舟骨经皮固定手术的要求.
刘波陈山林刘畅荣艳波王志新朱瑾邓玖征田光磊
关键词:舟骨骨折内固定术计算机导航
滑膜切除对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及功能恢复的影响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时行滑膜切除术对术后失血量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14年11月至2017年12月间因患原发性膝骨关节炎在我院行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62例,其中32例术中进行滑膜切除(实验组),30例术中不进行滑膜切除(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第3天血色素较术前降低值、术后隐性出血量、术后输血率以及术后4周、12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输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5%vs. 1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术后第3天血色素较术前血色素降低值、隐性失血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4周及术后12个月VAS评分、KSS评分(包括临床评分、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术后4周及术后12个月VAS评分及KSS评分(包括临床评分、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治疗骨性关节炎时,与保留滑膜相比,滑膜切除在缓解术后疼痛及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未带来明显获益,且增加了隐性失血量及术后输血率。
付立功邓玖征蔡谞陈连旭
关键词:膝关节全膝关节置换滑膜切除
开放创面的负压治疗与传统换药治疗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总结评价负压创面治疗(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NPWT)与传统换药对开放创面治疗的疗效。方法检索1993年1月至2013年12月,Cochrane database、Pub 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且配合手工检索相关领域的杂志,英文检索关键词:"negative pressure dressing","negative pressure therapy","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subatmospheric pressure dressing","subatmospheric pressure therapy","suction dressing","topical negative pressure","VAC","vacuum assisted closure"and"vacuum therapy","vacuum sealing","foam suction dressing","topical negative pressure"and"suction therapy"。中文检索关键词:"VSD","VAC","负压封闭引流"。纳入应用NPWT与传统换药治疗开放创面的随机对照研究,并应用Rvaman5.1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筛选初检文献12214篇,依照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8个研究(845例)。7个研究以慢性创面愈合时间为观察指标,结果P:0.008。P<0.05,提示NPWT组愈合时间短于传统换药组;5个研究以急性创面经治疗后可以关闭创面时间为观察指标,结果P=0.00001。P<0.05,提示急性创面经治疗后NPWT组可早于传统换药组关闭创面;6个研究以创面大小的改变率为观察指标,结果 P=0.04。P<0.05,提示NPWT组创面缩小快于传统换药组。结论 NPWT治疗较传统换药在治疗开放创面存在优势,可缩短急慢性创面闭合时间及加快缩小创面。
殷耀斌邓玖征马炜田光磊
关键词:负压伤口疗法META分析
骨折复位手术机器人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骨折复位手术机器人系统及方法,其中,系统包括:手术图像采集设备,用于采集手术实时的透视图像;远程控制工作站,远程控制工作站包括图形界面,用于接收透视图像,并通过图形界面显示透视图像,以生成或接收医生的骨折...
郑钢铁祝世杰陈煜潘勇卫赵喆邓玖征朱剑津
文献传递
一种多任务手术机器人的视觉伺服控制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多任务手术机器人的视觉伺服控制方法,属于手术机器人技术领域。该方法将手术机器人前端和手术部位之间的相对坐标关系作为控制依据,从图像采集设备采集的图像中提取该控制特征,实时更新相对坐标信息,根据相对坐标信息...
祝世杰陈煜张必聪陈一彤靳琪奥孙嘉玮邓博元姜力元郑钢铁潘勇卫赵喆邓玖征
文献传递
利用无再植条件的离断拇指骨骼肌腱移植一期再造拇指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利用软组织挫伤严重、无再植条件的离断拇指骨骼肌腱组织进行急诊再造拇指的可行性。方法将挫伤严重、无再植条件的离断拇指的皮肤和甲床剥除后,将骨骼、关节和肌腱组织原位回植,然后采用同侧游离■甲皮瓣移植再造拇指。结果 5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所有患者皮瓣均完全成活。随访4~18个月(平均10个月),再造拇指外观与健侧相似,两点辨别试验9.2~12.0 mm(平均10.1 mm)。保留的关节均有部分功能,5例患者掌指关节活动度为20°~90°(平均69.6°),2例患者指间关节活动度分别为15°和20°。所有患者均无感染和骨吸收发生。4例骨折顺利愈合,1例延迟愈合。结论软组织挫伤严重、无再植条件的离断拇指,如果骨骼肌腱保留完整,可用于拇指再造,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杨凯邓玖征潘勇卫赵喆宋飞何大炜
关键词:拇指再造自体骨移植
基于CT三维重建的成人第5掌骨的形态学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通过对成人第5掌骨CT三维重建数据进行测量,探讨人类第5掌骨形态学特点及临床意义,为临床手术和器械设计提供依据。方法对医学影像工作站内留存的114例第5掌骨CT扫描进行三维重建,基于三维模型测量第5掌骨长度、掌骨头半径、掌骨弓半径和1/2掌骨弓圆心角、掌骨头偏心距和偏心比及髓腔狭部内径。结果成人掌骨长度(51.55±3.01)mm,掌骨头半径(6.59±0.49)mm,掌骨弓半径(99.58±26.83)mm,1/2掌骨弓圆心角(15.90±3.36)°,掌骨头偏心距平均(0.49±0.26)mm,掌骨头偏心比平均(7.4±3.9)%,髓腔峡部内径平均(2.28±0.77)mm。结论男性掌骨长度、掌骨头半径、掌骨头偏心距及髓腔峡部内径大于女性,其余指标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左右手之间差异也无显著性。
邓玖征赵喆朱剑津程晓光马毅民潘勇卫
关键词:第5掌骨解剖形态学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术三维重建
逆行肌肉松解法治疗轻中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逆行肌肉松解法治疗Tsuge分型为轻、中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3月—2018年9月,采用逆行肌肉松解法治疗11例轻、中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患者。男6例,女5例;年龄16~29岁,平均24岁。按照Tsuge分型,轻型6例、中型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9个月~25年,中位时间为17年。首先松解前臂中段1/3处深层肌肉内的瘢痕条索;未达充分松解标准者,进一步松解近端1/3肌肉内瘢痕及屈肌起点处紧张的腱性结构;若仍未达松解标准则行屈肌起点滑移术。术后从手、腕关节活动度,灵活性,握力,感觉,主观功能评分[上肢功能障碍评估表(Quick-DASH)及患者腕和手评估表(PRWHE)]和患者满意度6个方面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8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106个月,中位时间为13个月。术后所有患者手、腕关节活动度均明显改善,获优3例、良3例、中2例,优良率75%。患者灵活性评价均获满分12分,接近正常手的灵活性。末次随访时患侧握力为健侧的37.6%~95.5%,平均77.6%。7例患者手术前后感觉正常,末次随访时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单独支配区两点辨别觉均为4~5 mm;1例前臂机器挤压伤患者术后手指感觉仍麻木,正中神经及尺神经单独支配区两点辨别觉分别为8 mm和7 mm。主观功能评分Quick-DASH评分为0~15.9分,平均4.5分;PRWHE评分为0~23.0分,平均6.6分。所有患者均表示对治疗过程及效果满意。结论采用针对性的逆行肌肉松解法治疗轻、中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韩嵘灿李成利郭新峰袁野邓玖征潘勇卫
关键词:前臂缺血性肌挛缩
掌骨髓内针及置入辅助装置的设计及初步临床应用
2022年
目的设计掌骨髓内针套件(包括符合中国人解剖特点的掌骨髓内针和辅助置入装置),并探索其临床试用效果。方法根据前期中国人掌骨解剖数据研究结果,设计掌骨髓内针套件,并应用于临床7例(试验组),与同一时期手工自制髓内针(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相对比。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复位前后以及骨折愈合后的头干角、掌指关节主动活动范围。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平均(4.2±1.3)个月。试验组手术时间7~27min,平均(13.86±4.02)min。对照组手术时间14~26min,平均(19.80±3.94)min,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P<0.01);试验组透视次数18~35次,平均(25.00±5.20)次,对照组透视24~35次,平均(29.80±3.12)次,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P=0.03);试验组术前颈干角(49.29±13.03)°,术后(15.71±1.11),愈合后(15.43±0.98)°,对照组术前颈干角(51.20±10.45)°,术后(15.00±1.76)°,愈合后(15.50±1.90)°,两组间术前、术后及愈合后颈干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背几乎无瘢痕,试验组掌指关节活动范围患侧(75.71±6.63)°,健侧(76.29±6.92)°,两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P=0.28)。对照组掌指关节活动范围患侧(77.60±9.07)°,健侧(78.60±7.81)°,两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P=0.13)。结论我们设计的掌骨髓内针套件有临床应用价值。髓内针能有效维持掌骨颈骨折复位,临床效果良好。辅助置入装置能安全高效置入髓内针。
邓玖征朱剑津袁野何大炜赵喆潘勇卫
关键词:掌骨髓内固定闭合复位经皮固定
俯卧位自然复位法在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俯卧位自然复位法在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期间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骨科收治的7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资料。男4例,女3例;年龄为31~87岁,平均55.6岁;左侧3例,右侧4例;骨折按Seinsheimer分型:Ⅱ型3例,Ⅲ型2例,Ⅴ型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9~44 h,平均26 h。所有患者均采用俯卧位自然复位法髓内钉固定治疗。记录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复位所需时间、总手术时间、导针置入透视次数、复位透视次数、总透视次数、复位质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疗效等。结果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7例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平均为29.4 min(21~42 min);复位时间平均为6.3 min(3~10 min),总手术时间平均为157 min(82~275 min)。透视次数:导针置入平均37次(14~96次),复位平均23次(10~49次),合计244次(121~360次)。骨折复位质量按改良Baumgaetner复位标准评定:优6例,可接受1例。7例患者术后获12~34个月(平均20.1个月)随访。1例患者术中发生交锁钉孔处钻头折断,1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患者术后发生骨折不愈合;其余患者未发生俯卧位相关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按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4例,良2例,可1例。结论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时应用俯卧位自然复位法有利于骨折复位及维持复位,术中透视方便,且进针点不受患者肥胖影响,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朱剑津潘勇卫何大炜邓玖征赵喆
关键词:髋骨折骨钉俯卧位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