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宏超

作品数:48 被引量:202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7篇动脉
  • 11篇冠状
  • 11篇冠状动脉
  • 10篇心病
  • 10篇冠心病
  • 9篇动脉粥样硬化
  • 7篇心肌
  • 7篇血管
  • 6篇心房
  • 6篇心房颤动
  • 6篇心肌梗死
  • 6篇梗死
  • 6篇房颤
  • 5篇血清
  • 5篇反应蛋白
  • 4篇蛋白
  • 4篇心脏
  • 4篇预后
  • 4篇他汀
  • 4篇同型半胱氨酸

机构

  • 42篇上海市徐汇区...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上海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46篇郑宏超
  • 15篇缪培智
  • 13篇丁跃有
  • 11篇顾水明
  • 8篇曹佳齐
  • 7篇崔克俭
  • 6篇徐敏
  • 4篇曹维锷
  • 4篇鲍晓梅
  • 4篇赵莉芳
  • 3篇任建英
  • 3篇王伟
  • 3篇张亚臣
  • 2篇李宁
  • 2篇朱建民
  • 2篇潘澄
  • 2篇杨坚
  • 2篇陈齐虹
  • 2篇周志文
  • 2篇曹阳

传媒

  • 5篇国际心血管病...
  • 3篇中国心血管杂...
  • 3篇世界临床药物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山东医药
  • 2篇内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康复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浙江临床医学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上海医学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应用生理...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6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100A14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S100A14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入选行冠脉造影检查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240例(糖尿病合并冠脉病变组)和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单纯糖尿病组),应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S100A14水平,以冠脉病变血管支数评估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结果:糖尿病合并冠脉病变组血清S100A14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1 566.76±443.10)pg/mL对(959.53±140.02)pg/mL,P<0.001]。240例糖尿病合并冠脉病变患者中,单支病变80例,2支病变80例,3支病变80例。随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多,血清S100A14水平也逐渐升高(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S100A14水平是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血清S100A14>1 046.81 pg/mL时,可以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的发生(敏感度为83.2%,特异性为85.0%)。结论:血清S100A14水平升高与2型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的发生有关。
刘婧龚冬火刘洪娟郭君君陈桂芳郑宏超
关键词: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阿托伐他汀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20 g/L L-蛋氨酸灌胃法建立Apo E基因敲除小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模型,按实验分组,给予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1个月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小鼠主动脉根部病理学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主动脉血管平滑肌SM-α-actin的表达,TUNEL法检测小鼠主动脉斑块中的细胞凋亡指数,NBT及光泽精化学发光法检测血管局部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光泽精化学发光法检测主动脉血管NADPH氧化酶(NADPH oxidase,Nox)活性,Western印迹法检测Nox4蛋白表达。结果:Apo E-/-小鼠蛋氨酸喂养3个月后,血浆Hcy水平升高,AS斑块形成。阿托伐他汀治疗1个月后,呈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小鼠血浆Hcy水平,延缓AS病变的进程,减少斑块内凋亡细胞数量,降低了血管壁局部ROS水平,Nox活性及Nox4蛋白表达(均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后,HHcy Apo E-/-小鼠AS病变进程延缓,其作用机制与其下调Nox4来源的ROS水平、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有关。
鲍晓梅郑宏超
关键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动脉粥样硬化阿托伐他汀活性氧NADPH氧化酶
奥美拉唑对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效应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评价奥美拉唑对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效应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30),试验组接受奥美拉唑静注一日40 mg,对照组接受法莫替丁静注一日40 mg。两组患者均连续接受阿司匹林一日100 mg和氯吡格雷一日75 mg治疗,同时常规应用他汀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断剂。两组均于给药后第2和7 d检测血小板聚集率(PAGT),并分别计算两组患者PAGT下降值。结果试验组患者PAGT下降值为0.2257,对照组为0.25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显著性(P<0.001)。结论奥美拉唑可减弱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聚集效应。
徐敏郑宏超缪培智顾水明
关键词:奥美拉唑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效应
同型半胱氨酸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SMCs)增殖、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大鼠胸主动脉中膜,采用组织块贴壁法传代培养SMCs。取传3~6代SMCs接种于96孔板,分别加入0、50、100、200μmol/L Hcy孵育24 h,检测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细胞内活性氧(ROS)生成、NADPH氧化酶活性。结果显示,Hcy呈剂量依赖性诱导SMCs增殖和迁移及ROS产生,激活NADPH氧化酶(P均<0.05),确定200μmol/L为最佳浓度。将培养细胞随机分为五组,对照组不处理;Hcy组加入200μmol/L的Hcy;NAC+Hcy组、DPI+Hcy组、SB203580+Hcy组先分别加入1 mmol/L的NAC、10μmom/L的DPI、10μmol/L的SB203580预孵育0.5 h,再分别加入200μmol/L的Hcy;各组均孵育24 h,检测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ROS生成、NADPH氧化酶活性。结果 NAC+Hcy组、DPI+Hcy组、SB203580+Hcy组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ROS生成、NADPH氧化酶活性均低于Hcy组(P<0.05或<0.01)。结论 Hcy能诱导大鼠血管SMCs增殖和迁移,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38MAPK、NADPH氧化酶有关。
鲍晓梅郑宏超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细胞增殖细胞迁移同型半胱氨酸
冠心病患者血清TGF-β_1与IGF-1的相关性被引量:5
2014年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HD),是指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血管发生狭窄或阻塞造成动脉腔狭窄,进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CHD的病因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近年的研究证实,许多细胞因子对CHD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其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可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参与细胞纤维化和免疫调节等各种生物过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于体外可促进心肌细胞分化和肥厚,保护缺血心肌细胞等。
黄波胡珺郑宏超
关键词: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转化生长因子-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G)与CHD类型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拟诊为冠心病的138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稳定性心绞痛35例(SAP组),不稳定心绞痛33例(UAP组),急性心肌梗死32例(AMI组),冠脉造影正常者38例(NC组)],测定患者血浆HCY,FG水平。结果CHD各组患者血浆HCY水平与Nc组相比非常显著增高(P〈0.01),AMI、UAP、SAP3组HCY水平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和UAP组患者血浆FG水平与NC组比较显著增高(P〈0.05),而SAP组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组血浆HCY、FG水平与N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各组两两比较中单支病变与双支病变组HCY、F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这两组与三支病变间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CHD患者HCY、FG水平与冠心病的病变程度和病变支数呈正相关。
陈齐虹顾水明郑宏超缪培智赵莉芳丁越有
关键词:冠心病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serum 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间于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心内科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318例。使用酶免疫试剂盒,测定血清RBP4水平。结果12个月随访结束后,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认共发生27例ISR(ISR组)。基线数据比较发现,ISR组RBP4水平高于非ISR组(t=7.59,P<0.01),植入支架平均直径低于非ISR组(t=-5.03,P<0.01)。两组间性别、年龄、吸烟比例、高脂血症患病率、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率、病变血管数、植入支架数、支架平均长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RBP4对PCI术后ISR预测的最佳临界点为31.23 mg/L。当RBP4为31.23 mg/L时,其预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ISR的AUC曲线下面积为0.86,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77.3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血清RBP4水平升高[HR:2.12,95%CI(1.45-2.85)]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危险因素,而较大直径的支架[HR:0.88,95%CI(0.79-0.94)]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保护因素。结论血清RBP4水平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ISR的独立危险因素。
曹佳齐丁跃有郑宏超
关键词:视黄醇结合蛋白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再狭窄
比索洛尔对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结构重构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对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结构重构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关系。方法将85例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分为比索洛尔组(48例)和地高辛组(37例),随访观察(9.8±1.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CRP和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心房结构变化。结果比索洛尔组治疗后左心房内径(41.8±4.2)mmvs(39.7±5.3)mm,CRP 3.9 mg/Lvs3.5 mg/L,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地高辛组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41.8±4.6)mmvs(42.3±5.2)mm,CRP 3.8 mg/Lvs3.5 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索洛尔组的左心房内径和CRP下降幅度与地高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左心房内径变化与CRP变化呈显著正相关(r=0.218,P=0.045)。结论比索洛尔可改善持续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心房结构重构,并减轻炎性反应。
顾水明郑宏超崔克俭潘澄丁跃有王伟任建英
关键词:心房颤动比索洛尔C反应蛋白质地高辛
非瓣膜性房颤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高凝状态研究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观察持续性非瓣膜性房颤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凝血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患者143例,其中持续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89例,窦性心律患者54例,根据有无房颤和动脉粥样硬化分为房颤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房颤不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窦性心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和窦性心律不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组。所有患者记录一般临床资料,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I)水平,由专人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判断动脉粥样硬化。结果房颤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组PT、APTT明显低于房颤不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和窦性心律组;房颤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组FG、DDI水平明显高于房颤不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和窦性心律组。分别以DDI和FG为自变量,多个临床因素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房颤、左室射血分数和左房内径是DDI的预测因素,房颤、动脉粥样硬化和左房内径是FG的预测因素。结论非瓣膜性房颤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明显处于高凝状态,应加强抗凝治疗。
丁跃有郑宏超崔克俭缪培智赵莉芳任建英顾水明
关键词:心房颤动动脉粥样硬化栓塞和血栓形成D-二聚体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在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18例,按照甲状腺功能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157例)和亚临床甲减组(61例)。所有患者均检测血清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甲状腺功能,同时测量收缩压和舒张压,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上述危险因素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结果亚临床甲减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1. 2±0. 3) mm比(1. 1±0. 3) mm,P=0. 001]和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57. 4%比38. 9%,P=0. 015)明显高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此外,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促甲状腺激素、年龄、空腹血糖、舒张压的升高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厚;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和促甲状腺激素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具有独立相关性。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促甲状腺激素升高是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加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徐敏茅臻贞缪培智郑宏超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动脉粥样硬化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