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亮亮

作品数:11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刚毛藻
  • 3篇生物量
  • 3篇物量
  • 3篇光强
  • 2篇水泵
  • 2篇土臭素
  • 2篇潜水泵
  • 2篇自来水
  • 2篇玻璃容器
  • 1篇滇池
  • 1篇沿岸带
  • 1篇演替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伊乐藻
  • 1篇营养化
  • 1篇藻类
  • 1篇藻类水华
  • 1篇栅藻
  • 1篇生理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湘南学院
  • 1篇云南省环境科...

作者

  • 11篇李根保
  • 11篇郭亮亮
  • 5篇周维成
  • 5篇李露
  • 4篇代亮亮
  • 2篇高翔
  • 1篇周起超
  • 1篇李敦海
  • 1篇董静
  • 1篇杨凯
  • 1篇吴中奎

传媒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对铵态氮的响应被引量:3
2017年
为探讨铵态氮在藻类种群演替中的作用,采用纯培养和共培养的方法,研究了铵态氮对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生长、生理和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纯培养条件下,5.0~20 mg·L^(-1)的铵态氮浓度适宜于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的生长,但铜绿微囊藻比四尾栅藻对铵态氮的响应更敏感;铵态氮浓度达到50 mg·L^(-1)时,铜绿微囊藻的光合活性在第2天时由0.35降低至0.07,四尾栅藻的光合活性则在第4天时由0.63降低至0.47;随着培养时间和铵态氮浓度的增加,四尾栅藻色素体的损伤情况加剧;铵态氮浓度≥10 mg·L^(-1)时,四尾栅藻易形成两细胞形态的结构,铵态氮浓度低于10 mg·L^(-1)时,四尾栅藻易形成四细胞形态的结构;在共培养条件下,适宜四尾栅藻和铜绿微囊藻生长的铵态氮浓度范围分别是0.5~2.0和5.0~20 mg·L^(-1);铜绿微囊藻是喜高铵(5.0~20 mg·L^(-1))的藻类,控制铵态氮浓度在一个较低水平(≤2.0 mg·L^(-1))可以作为防治微囊藻水华发生的策略。
代亮亮郭亮亮李露周维成李根保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四尾栅藻铵态氮生态学特性演替
一种刚毛藻快速培养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涉公开了一种刚毛藻快速培养方法,步骤是:A、向玻璃容器中加入自来水,使自来水自下而上的循环流动;B、挑取刚毛藻将其附着在挂膜填料上,让刚毛藻分散的附着;C、将附着有刚毛藻的挂膜填料放入玻璃容器中,挂膜填料漂浮在玻璃...
李根保李露郭亮亮
文献传递
富营养化湖泊刚毛藻建群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3
2017年
为研究富营养化湖泊刚毛藻建群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在草海沿岸带水深为5,25,45,65,85cm处分别放置大理石板作为刚毛藻建群的人工基质,监测人工基质上刚毛藻群落的生物量、藻丝长度以及附着硅藻的密度和组成.结果发现,2周后,水下25cm处的刚毛藻群落的生物量最大,为9.0mg/cm2.4周后,水下5cm处刚毛藻群落的生物量为14.0mg/cm^2,是25cm处刚毛藻群落生物量的1.62倍.整个实验期间,水下65,85cm处刚毛藻群落的生物量一直较少,生物量分别为2.86,1.39mg/cm^2.相对其它深度,5cm处刚毛藻藻丝长度最长,最高值为11.8cm.在第6周,水下5cm处刚毛藻群落中附着硅藻的密度最大,为7.8×10~6cell/cm^2.分析结果显示,NH_4^+-N浓度、水下光照强度和SRP浓度是显著影响刚毛藻群落特征(刚毛藻群落生物量、刚毛藻藻丝长度和附着硅藻密度)的因子,而NH_4^+-N浓度和pH值是影响硅藻群落组成的显著性环境因子.
郭亮亮李露李露李敦海李根保
关键词:富营养化水深
不同浓度藻类水华对两种沉水植物的影响被引量:13
2016年
为了研究藻类水华对沉水植被恢复的影响,通过模拟不同浓度的藻类水华,开展了篦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和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在不同浓度藻类水华下(0,6.25×10~8,2.5×10~9,10^(10)cell/L)的生长和生理试验.结果表明,低浓度(6.25×10~8cell/L)处理组中伊乐藻的干重显著低于对照组,而藻浓度达到10^(10)cell/L时,篦齿眼子菜的干重才显著低于对照组.与其它处理组相比,在藻浓度为10^(10)cell/L的情况下,篦齿眼子菜的株高最矮,而伊乐藻的株高最高.叶绿素荧光特性表明藻浓度为10^(10)cell/L的情况下,篦齿眼子菜的光合活性从0.77降低至0.50,而伊乐藻的光合活性无显著性变化,在0.72~0.79之间波动.沉水植物的抗氧化酶活性在藻类水华胁迫环境下先增加后降低.这表明,藻类水华对水生植物的生长影响有差异性;水体中过高的藻浓度会影响植物的抗性生理.沉水植物能忍耐短期低浓度的藻类水华胁迫,但是长期高浓度的藻类水华会严重影响沉水植物的生长,进而影响水生植被的恢复.
代亮亮郭亮亮吴中奎周维成李根保
关键词:藻类水华沉水植物
柔细束丝藻土臭素合成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2015年
土臭素(Geosmin)是一种具有土霉异味的次级代谢产物,对水体具有严重的影响.为探讨柔细束丝藻(Aphanizomenon gracile)土臭素的合成机制以及环境因子对其土臭素产量的影响,利用高效热不对称交错PCR(High-effi ciency thermal asymmetric interlaced PCR,hi TAIL-PCR)技术对柔细束丝藻藻株WH-1的土臭素合成酶基因进行克隆,并对该基因在不同温度和光强下的表达情况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成功克隆柔细束丝藻藻株WH-1的土臭素合成酶基因(geo),geo全长2 262 bp,编码753个氨基酸.低温(15℃)、强光(35μmol m-2 s-1)以及不间断光照处理均有利于geo的表达.这表明hi TAIL-PCR技术作为一种高效、低廉的染色体步移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同时为异味物质的监测及防治提供部分理论基础.
周维成李根保高翔代亮亮郭亮亮王素钦
滇池沿岸带刚毛藻种群结构及分布特征被引量:9
2013年
刚毛藻的存在给生态修复和湖泊管理带来许多问题。沿滇池湖岸线每隔约5km设置1个采样点,共设置25个样点,每季度进行1次采样,调查了滇池沿岸带刚毛藻种群结构和分布特征。在种类组成上,在滇池共鉴定到4种刚毛藻,分别是寡枝刚毛藻(Cladophora oligoclona)、脆弱刚毛藻(Cladophora fracta)、疏枝刚毛藻(Cladopho-ra insignis)和绉刚毛藻(Cladophora crispata)。在空间分布上,滇池西岸常年以寡枝刚毛藻(C.oligoclona)为优势种;东岸在秋、冬季节以脆弱刚毛藻(C.fracta)和绉刚毛藻(C.crispata)为优势种;但过渡到春、夏季,优势种演替为寡枝刚毛藻(C.oligoclona)。研究结果为下一步研究刚毛藻在生态系统恢复中如何影响沉水植被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
杨凯董静郭亮亮李根保
关键词:滇池刚毛藻种群结构
刚毛藻3种培养方式比较
2018年
刚毛藻野外生长旺盛,但是室内培养生长效果不好.为促进刚毛藻生态学、水环境治理特性研究及开发利用,以寡枝刚毛藻(Cladophora oligoclona)为对象,分析3种培养方式(静置、通气、水体流动+通气)对刚毛藻生物量、形态和光合活性变化的影响,以建立和评估刚毛藻室内培养的方法.结果显示,水体流动+通气培养方式能有效促进刚毛藻生物量的积累;刚毛藻在3种培养方式下培养,形态变化不同,在水体流动+通气培养方式下单个细胞的长度变长、直径变短,从而表现出主枝细胞长度、分枝细胞长度、株高、分枝总长显著高于静置和通气培养方式培养的刚毛藻(P〈0.05);刚毛藻在水体流动+通气培养方式下显示出更高的光合活性.综上表明,水体流动+通气培养方式更适合刚毛藻的室内培养,该方法可为刚毛藻室内进一步的大量培养提供技术参考.
李露宋学宁代亮亮郭亮亮郭亮亮
关键词:生物量光合活性
漂浮态刚毛藻对伊乐藻生长和生理的影响
郭亮亮李敦海李根保
光照强度和磷浓度对寡枝刚毛藻生长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在利用沉水植被对湖泊进行生态修复过程中,当营养盐有所降低,水体透明度增加有利于沉水植物生长时,丝状绿藻——刚毛藻会大量生长,从而影响生态修复效果.为了研究光照强度和磷浓度对寡枝刚毛藻(Cladophora oligoclona)生长的影响,本实验用含有不同磷浓度(0.005,0.02,0.1,0.6mg/L)的BBM培养基,在不同光照强度[10,30,50μmol/(m2·s)]下培养寡枝刚毛藻16d.结果发现,在光照强度为10μmol/(m2·s),初始P浓度0.1mg/L以上时,刚毛藻鲜重增加(约0.05g),其余处理条件下,刚毛藻鲜重均减少,其中光强为50μmol/(m2·s),初始磷浓度为0.005mg/L时,刚毛藻鲜重减少量最大(约0.49g).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值的变化表现为光强越大,Fv/Fm的值越低.在光强为10μmol/(m2·s)时,Fv/Fm值在0.75左右.光强为50μmol/(m2·s)时,Fv/Fm值仅为0.3.在相同光强下,不同磷浓度对Fv/Fm值变化无显著影响.相对于磷浓度对刚毛藻生长的影响,光强对刚毛藻的生长影响更大,且高光强不利于刚毛藻的生长.
郭亮亮周维成周起超李根保
关键词:光照强度磷浓度
温度与光强对柔细束丝藻3种异味物质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2013年3月从武汉喷泉公园人工湖发生水华并散发浓烈异味的水体中分离到1株柔细束丝藻(Aphanizomenon gracile),编号为WH-1,通过探究温度和光强对其生长及异味物质产量的影响,为水体异味物质的防治与消除提供理论依据。经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鉴定其产3种异味物质,分别是β-环柠檬醛(β-Cyclocitral)、土臭素(Geosmin)和β-紫罗兰酮(β-Ionone);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不同温度(15、25、35℃)、光强[15、25、35μmol/(m^2·s)]对该藻株生长及3种异味物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WH-1的最适生长条件和最大Geosmin产量均出现在低温(15℃)、高光强[35μmol/(m^2·s)]的条件下,但溶解态Geosmin的产量并未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不利的生长条件[25-35℃,15-25μmol/(m^2·s)]有利于异味物质β-Cyclocitral和β-Ionone在藻细胞内积累。培养过程中,溶解态β-Cyclocitral和β-Ionone一直维持较低水平(检测线附近波动),表明该类异味物质主要存储在细胞内部,在藻类生长过程中仅少量释放出来。3种异味物质所占比例变化说明,与光强相比,温度对异味物质产量的影响更大。
周维成王素钦高翔郭亮亮代亮亮李根保
关键词:温度光强土臭素Β-紫罗兰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