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其乐

作品数:28 被引量:116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5篇天文地球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3篇小麦
  • 9篇冬小麦
  • 7篇遥感
  • 6篇气象
  • 5篇遥感监测
  • 5篇植被
  • 4篇麦穗
  • 4篇净第一性生产...
  • 3篇日照时数
  • 3篇熟期
  • 3篇穗发芽
  • 3篇农田
  • 3篇小麦成熟期
  • 3篇小麦穗
  • 3篇小麦穗发芽
  • 3篇连阴雨
  • 3篇发芽
  • 3篇成熟期
  • 2篇冬小麦种植
  • 2篇冬小麦种植面...

机构

  • 28篇河南省气象科...
  • 15篇中国气象局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河南省气象局

作者

  • 28篇郭其乐
  • 16篇邹春辉
  • 13篇李军玲
  • 11篇陈怀亮
  • 8篇刘忠阳
  • 7篇郭鹏
  • 4篇李树岩
  • 4篇薛龙琴
  • 3篇田宏伟
  • 3篇余卫东
  • 3篇彭记永
  • 3篇李颖
  • 3篇薛昌颖
  • 2篇赵学斌
  • 2篇郭鹏
  • 1篇徐爱东
  • 1篇田万顺
  • 1篇翁永辉
  • 1篇付祥建
  • 1篇张胜军

传媒

  • 2篇气象与环境科...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草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河南气象
  • 1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遥感信息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科技信息
  • 1篇2008年全...
  • 1篇2011年全...

年份

  • 3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连阴雨胁迫下成熟期麦穗发芽霉变估测
2024年
为精确监测和评估小麦在成熟期受连阴雨胁迫后穗霉变发芽情况。该研究以2023年5月底黄淮西部一次大范围连阴雨天气过程为例,从气象致灾危险性和遥感变量表征小麦承灾能力两方面,综合应用气象和多源卫星遥感资料,构建模型因子。分别用Spearman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及ReliefF特征选择方法进行关键因子筛选,形成3组因子,分别应用Logistic回归等5种分类器和多元线性回归等5种回归方法构建模型,实现了对灾变的精准识别、程度分级和指数回归预测。通过对不同模型性能评估和各因子影响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选分类器在气象与遥感因子协同及各独自建模情形下,均能识别穗发芽霉变并准确预测其等级,识别的准确率(accuracy,AC)在0.649~0.811,等级预测的AC在0.432~0.622之间;在穗发芽霉变指数(ear germination and moldiness index,EGMI)预测方面,构建的PCFXGBR模型表现最佳,R^(2)为0.25,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为15.68,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为11.93。研究发现,遥感模型在灾变识别上更具优势,而气象模型在灾变程度分级上更优,结合两者的气象-遥感协同模型性能最佳。该研究成果为小麦连阴雨减损与灾后评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郭其乐郭鹏郭鹏师丽魁邹春辉檀艳静
关键词:小麦成熟期连阴雨麦穗霉变多源遥感
卫星遥感技术在秸秆焚烧监测业务中的应用被引量:16
2005年
农村秸秆焚烧常造成灰烬飞扬,烟雾迷漫,形成空气污染。常规的秸秆焚烧监测难度较大。本文介绍了河南省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开展秸秆焚烧监测业务、服务的方法,包括卫星遥感技术监测秸秆焚烧火点的基本原理,以及秸秆焚烧火点遥感监测业务服务的流程、相关业务服务系统的组成及服务方式等。
邹春辉赵学斌刘忠阳薛龙琴郭其乐
关键词:秸秆焚烧卫星遥感
小麦生长发育模型WheatSM参数优化及适用性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为分析WheatSM模型区域业务应用的适用性,采用EFAST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对WheatSM模型的小麦生长发育参数进行分析,筛选出了影响模型模拟效果的10个敏感参数,即冬小麦各发育阶段的基本发育系数(K1、K21、K22和K3)、出苗至越冬期的温度系数(P21)、越冬至拔节期的光周期系数(Q2)、抽穗后的光合产物向籽粒的转运效率(TR2)、比叶面积(SLA),以及拔节至抽穗期的穗干物质分配系数(PcEar34)和抽穗至成熟期的叶干物质分配系数(PcLeaf45)。然后,基于农业气象观测数据,利用SCE-UA全局优化算法,对敏感参数进行优化和率定。结果表明,模型对出苗期模拟具有很高的精度,RRMSE<0.5%,R2>0.9,其对抽穗期、拔节期的模拟效果尚可,对越冬期的模拟效果最差;模型模拟的干物质和LAI与观测数据的相关性较高,但相对误差较大,精度为75.0%左右。
郭其乐李颖田宏伟
关键词:冬小麦生长发育模型参数优化
黄淮平原农业干旱遥感监测与引黄灌溉需水量估算系统
陈怀亮邹春辉刘忠阳郭其乐赵海青李树岩余卫东申永辰薛龙琴张红卫
1.项目概况:该项目是2008年中国气象局风云气象卫星遥感开发与应用项目。项目针对中国农业干旱频发和水资源较为紧张的黄淮平原及对国家粮食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小麦、玉米等主要作物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科学与应用价值,对推动相关领域...
关键词:
关键词:气象资料
基于气象和遥感监测的河南省2008年春季农田生态评价
从影响农田生态系统物质、能量流动循环的气象条件出发,通过对春季河南省农田生态同气象要素与常年春季的气象要素的对比分析中,分析了外在因素对农田生态的作用;采用卫星遥感对农田生态系统植被(作物)覆盖情况、主要农作物(冬小麦)...
郭其乐邹春辉
关键词:农田生态气象条件遥感监测生态评价
文献传递
基于MODIS数据的河南省冬小麦产量遥感估算模型被引量:28
2012年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生产对中国的粮食保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时、准确、大范围对小麦产量进行监测预报,对于农学经济发展和粮食政策制定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作物产量进行遥感监测的原理是建立在其遥感特征基础之上的,通过建立作物长势指标与遥感信息的定量关系,可实现对作物产量的监测预报。文章基于2009年MODIS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利用Arcgis和ENVI提取纯小麦像元,并提取纯小麦像元对应的NDVI、NPP和LAI,获取分县NDVI、NPP和LAI均值,利用统计软件对产量数据和分县遥感参数均值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建立了河南省冬小麦产量估算模型。以往研究多采用遥感图像上某像元和地面调查点进行研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文章以县为单位,对冬小麦平均单产和县域内冬小麦种植像元遥感参数的均值进行相关研究,提高了模型模拟精度。同时文章选用多种遥感参数和多项气象因子建立估产模型,避免了针对一个参数进行估产的局限性。在最佳时相的选择上,根据冯美辰(2010)以往的研究结果,从4月以后,5月8日和4月20日植被指数和产量相关性最大,4月份之前冬小麦处于返青到拔节期,对产量来说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文章选用5月8日和4月20日进行冬小麦估产研究。结果表明,5月8日的估产模型优于4月20日,加入气象因子的遥感气象估产模型优于只采用遥感参数进行估产的遥感模型。利用2010年产量数据对模型精度进行检验,遥感气象模型预测精度在70.2%到99.7%之间,平均精度为90.7%;遥感模型预测精度在68.1%到95.5%之间,平均精度为83.9%。表明遥感气象模型模拟精度更高,其精度可以满足大面积估产要求,可以对产量预报提供科学参考。
李军玲郭其乐彭记永
关键词:叶面积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估产
基于MODIS的河南省冬小麦种植面积遥感估算最佳时相选择研究
MODIS 250 m分辨率数据具有探测周期短、覆盖面积大、资料易于获取、实时性强且费用低等特点,适合大范围、动态的农业应用.在河南省冬小麦种植面积遥感估算研究中,基于250m分辨率的MODIS数据,通过分析不同作物的物...
郭其乐陈怀亮邹春辉刘忠阳李军玲
关键词:冬小麦物候特征种植面积遥感估算
文献传递
区域尺度小麦连阴雨穗发芽霉变识别模型构建及应用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区域尺度小麦连阴雨穗发芽霉变识别模型构建及应用,旨在解决当前缺乏精确监测和快速识别小麦穗发芽霉变情况的方法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综合应用气象和多源卫星遥感数据,构建模型因子,利用ReliefF特征选择方法进行...
李军玲郭其乐薛昌颖郭鹏李梦夏李树岩彭记永余卫东邹春辉
基于作物双时相遥感特征的花生种植区提取被引量:3
2022年
基于花生生长中后期2020年8月1日和15日两个时相高分多光谱数据,构建40个作物分类遥感特征,采用ReliefF-Pearson方法优选出15个特征,构造作物可分的4种特征空间。采用最大似然分类法、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分类器,分别耦合4种特征空间,开展作物分类对比试验,进行分类精度和景观评价提出作物双时相遥感分类模型(dual-temporal remote sensing classification model for crop,C-DRSC)。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作物分类和花生识别能力,作物分类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93.25%和0.89,平均形状指数和平均斑块分维指数分别为1.33和1.13;花生识别的用户精度和制图精度分别为96.20%和96.32%,平均形状指数和平均斑块分维指数分别为1.27和1.11。利用该模型在黄淮海地区的4个花生主产县开展夏花生种植面积遥感测算,与统计面积相比,面积测算相对误差为±16.25%,决定系数为0.9778(达到0.01显著性水平),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郭其乐李军玲郭鹏
关键词:花生遥感分类
加强生态气象服务 助推中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
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向前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与人民生活水平都得到了空前提升。国际发展经验表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必将带来诸多问题,如气候变暖、生态恶化、
郭其乐陈怀亮邹春辉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