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文

作品数:5 被引量:58H指数:3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预后
  • 1篇动脉瘤
  • 1篇休克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介入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预后评估
  • 1篇乳酸
  • 1篇上矢状
  • 1篇上矢状窦
  • 1篇神经功能
  • 1篇矢状
  • 1篇矢状窦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治疗
  • 1篇术后
  • 1篇术后并发
  • 1篇术后并发症
  • 1篇栓塞

机构

  • 5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作者

  • 5篇郭文
  • 3篇刘波
  • 3篇于湘友
  • 3篇马龙
  • 2篇周庆九
  • 2篇吐尔洪·吐尔...
  • 2篇刘海波
  • 2篇柳琛
  • 2篇李晓鹏
  • 2篇王增亮
  • 1篇秦虎
  • 1篇买买提力
  • 1篇付强
  • 1篇麦麦提力·米...
  • 1篇朱国华
  • 1篇吉文玉
  • 1篇卡合尔曼
  • 1篇谢志毅

传媒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中华重症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去骨瓣减压术后并发症的分析被引量:20
2013年
去骨瓣减压术(decompressivecraniectomy,DC)是救治不能控制的顽固性颅内压增高患者的急救措施。虽然DC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但由于术后巨大的颅骨缺损导致颅内病理生理发生了变化,由此产生了诸多并发症,一些并发症的出现甚至会出现致死性的结局。因此,积极有效地处理术后并发症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64例行外伤去骨瓣减压术的患者,分析DC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时问、发生机制,探讨不同时期并发症的有效处理方法。
刘海波周庆九朱国华麦麦提力·米吉提王增亮郭文刘波更·党木仁加甫柳琛
关键词: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并发症颅内压增高颅骨缺损顽固性
神经重症患者四肢灌注指数与乳酸的相关性研究
2023年
目的观察神经重症患者四肢灌注指数(PI)与血乳酸的相关性,并评价PI对患者微循环灌注代谢障碍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20年7月1日至8月20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成人患者进行研究。在室内温度控制在25℃的条件下,所有患者取平卧位,测量入NICU 24 h内及入NICU 24~48 h时的血压、心率、双侧食指与双侧拇趾的PI及动脉血乳酸。比较不同时间段四肢PI的差异,及其与乳酸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四肢PI对患者微循环灌注代谢障碍的预测价值。结果共入选神经重症患者44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61.2±16.5)岁。入NICU 24 h内左食指与右食指PI〔2.57(1.44,4.79)比2.70(1.25,5.33)〕、左拇趾与右拇趾PI〔2.09(0.85,4.76)比1.88(0.74,4.32)〕以及入NICU 24~48 h左食指与右食指PI〔3.17(1.49,5.07)比3.14(1.33,5.36)〕、左拇趾与右拇趾PI〔2.07(0.75,5.20)比2.07(0.68,4.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同侧上下肢PI比较,除入NICU 24~48 h测量的左食指与左拇趾P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时间段拇趾PI均低于食指PI(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两个时间段患者四肢PI均与动脉血乳酸呈显著负相关(入NICU 24 h内左食指、右食指、左拇趾、右拇趾r值分别为-0.549、-0.482、-0.392、-0.343,入NICU 24~48 h左食指、右食指、左拇趾、右拇趾r值分别为-0.331、-0.292、-0.402、-0.442,均P<0.05)。以乳酸≥2 mmol/L作为微循环灌注代谢障碍的诊断标准(共27次,占30.7%),比较四肢PI预测微循环灌注代谢障碍的效力。ROC曲线分析显示,左食指、右食指、左拇趾、右拇趾预测微循环灌注代谢障碍的曲线下面积(AUC)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0.729(0.609~0.850)、0.767(0.662~0.871)、0.722(0.609~0.835)、0.718(0.593~0.842),两两比较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右食指PI�
郭文马龙吐尔洪·吐尔逊李晓鹏刘波谢志毅于湘友
关键词:灌注指数乳酸休克血流动力学
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 探讨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显微手术治疗中央回区矢状窦旁脑膜瘤36例.对36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手术入路、显微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Simpson Ⅰ级切除4例,Ⅱ级切除15例,Ⅳ级切除17例,无手术死亡.术后出现脑水肿及梗死2例,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3个月行颅骨修补术,均恢复工作和生活;术后5例肢体肌力有所改善;10例术后肢体活动障碍新发或加重,其中7例1~8周逐渐恢复,3例一侧肢体不全瘫痪.17例(Ⅳ级切除)术后1个月内行放射治疗.术后随访25例,随访时间3个月~3年.3例SimpsonⅣ级切除的患者术后1~3年复发,均再次手术.结论 充分的术前评估、术中避免脑皮质的损伤、中央沟静脉及引流静脉的保护和上矢状窦的合理处理均可保证和提高手术疗效.术中不应过分追求肿瘤全切除而损伤功能区脑组织、引流静脉及上矢状窦.
郭文周庆九刘波买买提力卡合尔曼付强吉文玉秦虎刘海波柳琛
关键词:上矢状窦中央沟静脉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
创伤性脑损伤预后评估的争议与进展被引量:2
2020年
创伤性脑损伤(TBI)是世界卫生领域严重的全球性问题。因其居高不下的致死、致残率,导致患者遭受到包括身体、精神、情感和认知功能障碍等在内的多重损害,并给个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评估患者的预后对于评价患者的长期损害和病情恢复、预测患者和家属的医疗需求、比较多个医学中心的治疗结果、评估常规治疗和新方法的有效性及临床治疗效果都显得十分必要。TBI因致伤因子、损伤机制、临床表现的差异性、个体异质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使其预后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TBI评估领域涉及包括整体预后、意识恢复、生理功能、认知水平、精神状态、生活质量等在内的多个方面。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任何单一的指标不足以显示临床工作中的治疗效果,并使全面、多维的评估充满挑战。所以,在TBI预后转归评估方面采取整体的多层面标准化的多维预后评估极具挑战性。在TBI预后预测方面,将早期的损伤严重程度、受伤的机制、病理解剖的特征与TBI的多种预后因素、预测因子结合起来,建立出良好的动态的预后预测模型则显得尤为重要。这二者均是TBI预后评估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对目前TBI预后评估领域较为常用的转归评估工具和预测工具进行了例举,并分别介绍了这些方法的运用价值。同时对当前TBI预后评估领域的发展及不足进行了讨论,进而对未来此领域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郭文马龙于湘友
关键词:创伤性脑损伤预后评估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对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6
2019年
目的探讨脑动脉瘤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84例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应用开颅夹闭术治疗,研究组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定两组患者术后预后情况,并比较复发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神经功能。结果研究组手术成功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均<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6.2%vs64.3%,P<0.01),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预后(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死亡0例、2例,植物生存1例、3例,重度残疾1例、4例,轻度残疾5例、12例,恢复良好35例、21例)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Baethel指数评分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均<0.01);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脑动脉瘤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可以提高恢复良好率,降低并发症率,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郭文吐尔洪·吐尔逊王增亮马龙李晓鹏于湘友
关键词:脑动脉瘤开颅夹闭术神经功能预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