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珍
- 作品数:17 被引量:69H指数:4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液透析者乙肝和丙肝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6
- 2013年
- 目的 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者(MHD)乙肝和丙肝病毒感染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抽取山西省某血液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87例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抽取其空腹静脉血使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定量检测乙肝5项和抗-HCV水平。结果 18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者中HBsAg阳性率为3.7%,HBV感染率为27.8%,HCV阳性率为9.6%,联合感染HBV和HCV阳性率为4.8%;不同婚姻状况、丙肝感染情况的MHD患者HBV-M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ti-HBc是否阳性、有无肾移植史、不同拔牙、既往手术外伤史和透析年限MHD患者HBV-M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丙肝是感染HBV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30,95%CI=1.092-7.860);Anti-HBc阳性(OR=3.496,95%CI=1.014-12.057)、有肾移植史(OR=8.064,95%CI=2.197-29.601)和拔牙(OR=8.170,95%CI=2.255-29.603)是血透患者感染HCV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者HCV感染率较高,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严格的消毒和血液筛查措施以降低其感染率。
- 陈卿石璟冯永亮黄丽萍郭珍王素萍
- 关键词:血液透析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
- 一种乙肝疫苗激动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乙肝疫苗激动剂组合物及其应用,涉及乙肝疫苗。一种乙肝疫苗激动剂组合物,由路易斯‑聚丙烯酰胺‑生物素、聚肌苷酸‑聚胞啶酸、寡脱氧核苷酸组成;其中,所述的路易斯‑聚丙烯酰胺‑生物素成分为30kd的聚丙烯酰胺含...
- 王素萍郭珍刘毅史晓红冯永亮陈卿苏通
- 文献传递
-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产婴儿对乙型肝炎疫苗无或低应答的影响因素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母亲所产婴儿对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无或低应答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HBsAg阳性母亲及其足月分娩的新生儿219对.检测母亲及新生儿HBsAg、抗-HBs、HBeAg和HBV DNA水平,并对新生儿随访12个月,观察HBV宫内传播、新生儿HBeAg状态、性别、分娩方式、喂养方式以及随访期间是否患感染性疾病对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219名婴儿中,16名对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无应答,33名对乙型肝炎疫苗免疫低应答,无或低应答率为22.37%.单因素分析发现,新生儿HBeAg阳性(x2=4.895,P=0.027)、阴道产(x2=5.210,P=0.022)、随访期婴儿患感染性疾病(x2=4.329,P=0.037)均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无或低应答有关.以母亲HBeAg状态进行分层分析,未发现所产婴儿出生时HBeAg状态与疫苗免疫应答水平存在关联.多因素分析发现,阴道产(OR=2.022,95%CI:1.045~3.914)和婴儿患感染性疾病(OR=2.324,95%CI:1.058~5.103)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无或低应答相关.结论 HBsAg阳性母亲所产婴儿经阴道分娩或随访期罹患感染性疾病时,易发生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无或低应答.
- 郭健高怡王素萍郭珍张临瑞汪波
- 关键词:婴儿宫内传播
- 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树突状细胞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
- 2012年
- 目的探讨HBsAg阳性母亲新生儿树突状细胞(DC)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7月至2012年3月在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60对。流式细胞术测定新生儿DC亚群数量,化学发光免疫试验检测母亲及新生儿出生24h内、主被动免疫前的外周血HBV血清学标志物,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两组样本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秩和检验中的Mann-Whitney检验和t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和卡方检验。结果60名新生儿中,5名为HBsAg阳性、HBVDNA阴性;60例HBsAg阳性孕妇中,HBeAg阳性21例,HBVDNA阳性29例。HBV宫内感染组新生JL#b周血髓样DC(mDC)、浆细胞样DC(pDC)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35,Z=-0.027;均P〉0.05)。母亲HBeAg阳性与新生儿HBeAg阳性密切相关(Pearson列联系数为0.928,P〈0.01)。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外周血mDC分别为0.60±0.57和0.87±0.58(z=-2.085,P〈0.05)。HBVDNA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外周血mDC、pDC与HBVDNA阴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母亲外周血HBVDNA〉1X107拷贝/mL与≤1×103拷贝/mL比较时,其新生儿外周血pDC明显下降(0.30±0.18比0.64±0.55,t=-2.996,P=0.005)。结论母亲HBeAg阳性可能使新生儿mDC数量下降,而HBVDNA〉1×107拷贝/mL时,可能会使新生儿pDC数量减少。
- 郭健高怡郭珍付振东郝海燕汪波王素萍
- 关键词:乙型肝炎E抗原树突细胞
- 山西省老年人不良生活方式相关慢性病与体质指数、腰围及腰臀比的关系被引量:14
- 2011年
- 目的了解山西省老年人健康状况及其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山西省大同、长治、运城、太原市、太谷县60岁以上老年人共2 490名,采用面对面调查形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总患病率为40.7%,患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肥胖、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上身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最高;高血压、肥胖、糖尿病、冠心病的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要远大于体重过低和正常范围的患病率。体质指数、收入、职业、腰围、腰臀比与慢性病的发病率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生活方式相关的慢性病患病率较高,老年人生活状况和慢性病患病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针对不同情况应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以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 杜丽洁郭珍李甲男王忠霞张金梅
- 关键词:老年人慢性病体质指数腰围腰臀比
- 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的影响因素研究
- 目的:探讨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发生HBV宫内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收集HBsAg阳性孕妇一般情况(年龄、文化程度)、分娩前HBIG注射史...
- 郭珍王素萍魏俊妮冯丽萍汪波
- 关键词:乙肝病毒HBSAG阳性宫内感染
- 文献传递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Bewo细胞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建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人胎盘滋养层细胞系Bewo的细胞模型,为HBV母婴传播过程中胎盘细胞感染机制的研究提供体外细胞模型。方法:选择人胎盘滋养层细胞系Bewo进行体外培养,用高浓度HBV DNA阳性血清(5×106/拷贝.ml-1)与Bewo细胞共培养48 h后,采用选择性PCR技术检测培养细胞中HBVrcDNA和HBVcccDNA。结果:HBV DNA阳性血清与Bewo共培养48 h,Bewo细胞中HBV rcDNA和HBV cccDNA均呈现阳性结果(243 bp和373 bp)。HBVDNA阳性血清与Bewo共培养对细胞形态无明显影响。结论:HBV能够直接感染人胎盘滋养层细胞系Bewo,该细胞系可用于进行HBV母婴传播过程中胎盘细胞感染机制的研究。
- 刘明慧魏俊妮郭珍杨佳张玥张临瑞王素萍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BEWOHBVCCCDNA母婴传播
-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新生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T细胞亚群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新生儿外周血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选择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及其分娩新生儿276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孕妇和新生儿外周血HBV标志物,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母亲和新生儿外周血HBV DNA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新生儿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亚群的水平。结果 HBV宫内感染的新生儿外周血CD3+、CD4+T细胞和CD4+/CD8+低于未感染新生儿,HBV宫内感染新生儿CD8+高于未感染新生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尚未发现HBV宫内感染新生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失调。
- 汪波高怡郭珍丰淑英郭健张临瑞王婷王素萍
- 关键词:宫内感染T淋巴细胞亚群
- 体外活化TLR3对HBV宫内感染新生儿免疫状况的影响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通过体外活化Toll样受体3(TLR3),探索将Poly I:C(免疫佐剂)作为TLR3配体提高HBV宫内感染者TLR3蛋白含量,进而通过改变HBV宫内感染者DCs细胞及B细胞百分比,提供改善机体免疫状态的可能性。方法: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方法连续收集152对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流行病学资料,并采集新生儿脐血及股静脉血。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新生儿出生24 h内外周血乙肝病毒标志物及HBV DNA含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CBMCs)以进行体外培养,经HBV与Poly I:C刺激后,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新生儿CBMCs的TLR3蛋白含量及DCs细胞、B细胞的百分比。结果:HBV非宫内感染的TLR3蛋白含量在经HBV以及PolyI:C+HBV后呈现下降趋势。而HBV宫内感染组呈现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HBV非宫内感染组与宫内感染组CBMCs经PolyI:C+HBV刺激活化后,两组TLR3蛋白含量、mDC、pDC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1,P=0.91;t=0.46,P=0.64;t=0.21,P=0.23);而两组B细胞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P=0.02)。HBV宫内感染组经Poly I:C+HBV刺激后与非宫内感染组经HBV刺激后的B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2.45,P=0.02)。结论:Poly I:C作为免疫佐剂一定程度上提高HBV宫内感染者的TLR3蛋白水平,使宫内感染组的TLR3蛋白水平逐渐接近于非宫内感染组,进而改变CBMCs中DCs细胞及B细胞百分比含量,为改善HBV宫内感染新生儿的免疫状况使其接近非宫内感染者水平提供可能。
- 郝海燕郭珍高怡刘明慧郭健汪波王素萍
- 关键词:HBV宫内感染
- TLR3基因在BeWo细胞HBV感染和清除中的作用
- 目的: ①探讨HBV刺激不同TLR3表达水平的BeWo细胞后,各组BeWo细胞TLR3蛋白表达与HBV感染与复制的关系; ②探讨HBV刺激不同TLR3表达水平的BeWo细胞后,各组BeWo细胞分泌TLR3信号转导过程中相...
- 郭珍
- 关键词:乙肝病毒BEWO细胞因子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