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芙蓉

作品数:12 被引量:242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典型草原
  • 8篇草原
  • 5篇土壤
  • 5篇黄土高原
  • 3篇有机碳
  • 3篇碳密度
  • 3篇土壤有机
  • 3篇土壤有机碳
  • 3篇黄土区
  • 3篇放牧
  • 3篇封育
  • 2篇有机碳密度
  • 2篇生物量
  • 2篇土壤理化
  • 2篇土壤理化性
  • 2篇土壤理化性质
  • 2篇理化性质
  • 2篇草地
  • 1篇地上生物量
  • 1篇地下生物量

机构

  • 11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西北农林科技...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国家林业局中...

作者

  • 12篇陈芙蓉
  • 10篇程积民
  • 5篇李媛
  • 4篇于鲁宁
  • 3篇魏琳
  • 3篇刘伟
  • 2篇赵新宇
  • 2篇杨晓梅
  • 2篇刘伟
  • 2篇刘伟
  • 1篇吴协保
  • 1篇马正锐
  • 1篇但新球
  • 1篇刘世好
  • 1篇陈奥
  • 1篇苏纪帅
  • 1篇吴艳芹
  • 1篇高阳
  • 1篇朱仁斌
  • 1篇程杰

传媒

  • 3篇生态学报
  • 2篇草地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草业科学
  • 1篇湿地科学
  • 1篇甘肃草原生态...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干扰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30
2012年
以黄土高原典型草原为对象,研究了封育+施肥、封育+火烧、封育和放牧4种干扰类型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典型草原不同干扰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都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且干扰类型不同其减少程度不同;不同干扰类型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不同。封育+施肥地在0~50cm各土层有机碳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干扰类型,变化范围为24.08~34.99g.kg-1;其次为封育+火烧地,变化范围为19.59~32.05g.kg-1;在0~40cm各土层,放牧地有机碳含量均最低,为19.07~25.37g.kg-1。不同干扰类型对有机碳密度的影响与对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基本相似。不同干扰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0~20cm土壤表层;在0~50cm土层,4种干扰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大小依次为:封育+施肥>封育+火烧>封育>放牧,分别为14.51,13.86,12.27和11.85kg.m-2。综上所述,人为干扰对典型草原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具有明显影响;放牧导致土壤碳密度显著下降,而施肥和封育可以提高土壤碳密度。
陈芙蓉程积民刘伟刘伟李媛陈奥
关键词: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
封育和放牧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生物量的影响被引量:26
2011年
采用收割法和土柱法研究封育和放牧两种方式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放牧区相比,封育显著提高了草原植被的盖度和高度,增加了生物量(地上和地下)。2)封育区与放牧区草地地下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均呈典型的倒金字塔型或T字形的锯齿状分布。地下生物量都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符合指数函数减小规律。3)地下各层生物量变化幅度很大,其中0~10 cm土层与20~30、30~40、40~50 cm土层差异达到极显著(P〈0.01),与放牧区相比,封育区在0~50 cm各层的地下生物量都高于放牧区。4)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的值偏大,与当地干旱的气候有关。由于水分条件的不同,封育区地下生物量/地上生物量的值大于放牧区。
陈芙蓉程积民于鲁宁李媛吴艳芹
关键词:封育放牧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草地植被碳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45
2012年
草地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植被类型之一,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了全球碳源/汇及碳循环过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对其产生重大影响。以黄土高原草地植被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家退耕还林草与封山禁牧工程的实施,对封禁前后的天然草地和退化草地,采用样带多点调查与多年定位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黄土高原不同类型草地植物活体、凋落物和根系碳密度分布格局与地带性规律,系统研究了黄土高原不同草地类型退化草地和封禁草地生物量与碳密度沿海拔及降水梯度的时空变异特征,阐述了影响草地碳密度分布的主要驱动因子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4种草地类型3种处理的草地生物量和碳密度自西北向东南均与降雨量呈指数增长趋势,并随海拔降低而显著降低,且二者呈显著的线性回归关系;各草地类型地上/地下生物量与碳密度分布规律均为荒漠草原<丘陵典型草原<梁塬典型草原<草甸草原;封禁11a草地活体植物、凋落物和根系碳密度总量:荒漠草原为7.066 t/hm2,丘陵典型草原为8.080 t/hm2,梁塬典型草原为15.319 t/hm2,草甸草原为20.982 t/hm2,分别是退化草地的14.8、8.33、6.5倍和15.88倍。充分表明,封禁不仅能使草地植被恢复和生物量提高,而且也是草地生产力和碳密度增加的一条重要途径。由此可见,气候干旱和草地退化是影响草地生物量和碳密度的关键因素,系统研究黄土高原封禁草地生物量增长与碳密度变化过程,将会对未来全球气候变化分析作出重要贡献。
程积民程杰杨晓梅刘伟陈芙蓉
关键词:黄土高原天然草地碳密度气候
浅海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技术初探被引量:5
2014年
人类活动导致浅海海域富营养化加剧、海洋生境被破坏、浅海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资源日益衰退。传统的浅海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模式仅限于单一生物修复技术,本研究以浅海湿地生态修复原理为基础,综述前人研究,提出了关于浅海富营养化修复和生物资源恢复的关键设施和技术,以期为中国退化浅海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提供参考。
刘伟但新球刘世好陈芙蓉吴协保
关键词:浅海湿地生态系统富营养化生境生物资源
干旱胁迫对3种针茅种子萌发期抗旱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3
2012年
以采自宁夏回族自治区云雾山的本氏针茅、大针茅和克氏针茅种子为研究材料,用不同渗透势浓度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探讨了干旱胁迫对3种针茅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EG浓度的增加,3种针茅种子的发芽率、活力指数、幼苗的鲜重和抗旱指数均呈下降趋势。其大针茅下降趋势最为明显(p<0.05),而低浓度PEG(5%PEG)对本氏针茅的萌发及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低浓度PEG克氏针茅的发芽率以及幼苗鲜重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表明克氏针茅有一定的抗旱性。PEG对幼苗生长的抑制效应比幼根大。3种针茅种子萌发期的抗旱能力依次为:本氏针茅>克氏针茅>大针茅。
于鲁宁程积民李媛陈芙蓉魏琳
关键词:针茅种子萌发抗旱性
黄土高原中部草地土壤有机碳密度特征及碳储量被引量:37
2011年
对黄土高原水平方向的4种主要草地类型(森林草原、典型草原、高寒草甸草原、荒漠草原),分析其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及其碳储量,以期揭示黄土高原中部不同草地类型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初步估算黄土高原中部天然草地土壤有机碳储量。结果表明:各草地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碳密度均随深度增加而减少,但类型不同其减少程度不同。高寒草甸草原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幅度最大,荒漠草原减幅最小;4种类型草地的土壤有机碳密度排序为:高寒草甸草原>典型草原>森林草原>荒漠草原,对于整个土层而言,草地类型间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异程度不同,典型草原变异系数最大,高寒草甸草原最小;在水平方向上,黄土高原中部有机碳密度分布很不均匀。黄土高原中部天然草地总面积2.02×107hm2,其1 m深度土壤碳储量为1.06 Pg C。
刘伟程积民陈芙蓉高阳
关键词:黄土高原草地土壤有机碳密度碳储量
干扰对黄土区典型草原植被和土壤的影响研究
在黄土区典型草原云雾山草原自然保护区,结合野外调查、野外定位监测试验和室内土壤分析实验等方法,选取土壤类型相同,地形地貌一致,并具有相同水热条件的放牧地、封育地、火烧地和施肥地为研究对象,研究黄土区典型草原在不同干扰方式...
陈芙蓉
关键词: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有机碳
文献传递
封育和放牧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生物量的影响
采用收割法和土柱法研究封育和放牧两种方式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放牧区相比,封育显著提高了草原植被的盖度和高度,增加了生物量(地上和地下)。2)封育区与放牧区草地地下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均呈...
陈芙蓉程积民于鲁宁李媛吴艳芹
关键词:草原生态封育措施放牧方式
文献传递
不同干扰对黄土区典型草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13
2012年
以黄土区云雾山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4种干扰方式(封育、封育+施肥、封育+火烧和放牧)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0-50cm土层,封育、封育+施肥、封育+火烧地的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放牧地的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其中,在0-20cm土层,放牧显著高于其他3种干扰方式,封育+施肥显著低于其他3种干扰方式;(2)在0-50cm土层,4种干扰方式的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依次为封育+火烧>封育+施肥>封育>放牧;(3)在0-50cm土层,4种干扰方式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火烧地的全磷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其他3种干扰方式的全磷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0-30cm土层,4种干扰方式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钾)含量为封育+施肥>封育+火烧>封育>放牧,且放牧会导致0-10cm所有养分含量显著降低(P<0.01)。(4)4种干扰方式,有机质与全氮、全磷和速效钾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
陈芙蓉程积民刘伟刘伟李媛马正锐
关键词:典型草原土壤理化性质
云雾山典型草原火烧不同恢复年限土壤化学性质变化被引量:23
2013年
云雾山典型草原处于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也是草原火灾多发区,试验比较了未烧地与新烧地、火烧后3 a和火烧后11 a土壤有机碳(SOC)、全N、全P和速效K含量的变化过程。测量的土壤深度为50 cm,每10 cm一层,比较了4个样地0—10 cm、10—20 cm、20—30 cm、30—40 cm、40—50 cm土壤养分的变化。结果表明:(1)新烧地土壤剖面各层SOC、全N、全P和速效K含量都显著高于未烧地。(2)火烧后3 a样地土壤剖面各层SOC、全N、全P和速效K含量与未烧地差异不显著。(3)火烧后11 a样地土壤剖面各层全N含量都显著高于未烧地,SOC、全P和速效K含量除了0—10 cm层与未烧地差异不显著外,其它土层均显著增加。(4)4个样地的土壤剖面各层从上到下SOC、土壤全N、全P和速效K含量呈递减趋势。(5)3个火烧样地土壤表层(0—10 cm)的pH值和未烧地差异不显著。
李媛程积民魏琳陈芙蓉
关键词:典型草原土壤特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