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伟

作品数:9 被引量:20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黄土高原
  • 6篇草地
  • 5篇土壤
  • 4篇有机碳
  • 4篇土壤有机
  • 3篇天然草地
  • 3篇土壤有机碳
  • 3篇群落
  • 3篇群落特征
  • 3篇群落学
  • 3篇群落学特征
  • 3篇黄土高原地区
  • 3篇草地类型
  • 2篇典型草原
  • 2篇有机碳密度
  • 2篇碳密度
  • 2篇封育
  • 2篇草原
  • 1篇多样性
  • 1篇影响因素

机构

  • 9篇西北农林科技...
  • 9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9篇程积民
  • 9篇刘伟
  • 6篇高阳
  • 3篇刘伟
  • 3篇陈芙蓉
  • 2篇李媛
  • 1篇赵新宇
  • 1篇马正锐
  • 1篇魏琳
  • 1篇魏婉玲
  • 1篇陈奥
  • 1篇梁万鹏
  • 1篇李金芬
  • 1篇程杰

传媒

  • 3篇草地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草业科学
  • 1篇甘肃草原生态...

年份

  • 3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不同干扰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30
2012年
以黄土高原典型草原为对象,研究了封育+施肥、封育+火烧、封育和放牧4种干扰类型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典型草原不同干扰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都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且干扰类型不同其减少程度不同;不同干扰类型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不同。封育+施肥地在0~50cm各土层有机碳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3个干扰类型,变化范围为24.08~34.99g.kg-1;其次为封育+火烧地,变化范围为19.59~32.05g.kg-1;在0~40cm各土层,放牧地有机碳含量均最低,为19.07~25.37g.kg-1。不同干扰类型对有机碳密度的影响与对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基本相似。不同干扰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0~20cm土壤表层;在0~50cm土层,4种干扰类型土壤有机碳密度大小依次为:封育+施肥>封育+火烧>封育>放牧,分别为14.51,13.86,12.27和11.85kg.m-2。综上所述,人为干扰对典型草原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具有明显影响;放牧导致土壤碳密度显著下降,而施肥和封育可以提高土壤碳密度。
陈芙蓉程积民刘伟刘伟李媛陈奥
关键词: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
黄土高原云雾山草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分布特征被引量:36
2010年
2007年11月28日-12月1日对云雾山4类天然草地,以及不同生长年限的人工紫花苜蓿(Medicago stativa L.)草地、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灌木、农田进行土壤有机碳、全氮分布分析,以期为该地区的草地生态系统的合理利用和减排温室气体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的排序为:天然草地(人工草地(灌木(农田。对0-40 cm土壤每1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测定发现:除9年生人工苜蓿草地在20-30 cm土层的有机碳含量相对10-20 cm无降低外,其他均表现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依次降低。有机碳、全氮含量天然草地10-20,20-30,30-40 cm,以及5年、7年、9年人工草地土层之间差异水平基本达到显著水平。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其全氮含量呈极显著线性相关(P〈0.01)。人工草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随种植年限增长而增加,全氮含量增加程度大于有机碳。因此,云雾山天然草地有机碳、全氮含量最高,人工草地随着生长年限的延长也是碳氮积累的过程,农田含量最低,天然草地在碳氮储存方面发挥着更积极的作用。土壤有机碳、全氮在土壤表层(0-10 cm)含量最高,在云雾山地区通过退耕还草,加强植被恢复管理,有利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李金芬程积民刘伟古晓林
关键词:草地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全氮
黄土高原地区不同类型天然草地群落学特征
根据气候-植被特征,选取森林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3种不同草地类型的封育和放牧草地进行群落特征研究,旨在分析黄土高原天然草地的群落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荒漠草原的盖度、平均高度、个体数和物种敷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类草地(P≤...
高阳程积民刘伟
关键词:草地类型群落特征多样性黄土高原地区
黄土高原草地土壤有机碳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81
2012年
以黄土高原水平方向的4种主要草地类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草地类型土壤有机碳(SOC)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与20~40、40~60、60~80、80~100 cm有机碳含量差异显著。4种草地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布规律:0~40 cm为高山草甸草原>典型草原>森林草原>荒漠草原,40~100 cm为高山草甸草原>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4种草地类型中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的是高寒草甸,其空间变异最大,最小的是荒漠草原,其变异最小。黄土高原上高寒草甸草原、森林草原、典型草原土壤有机碳均集中分布在浅表层0~40 cm,分别占0~100 cm的71%、50%、46%,而荒漠草原各层分布较均匀;黄土高原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海拔高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0~4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全氮有极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达0.984 3;与年均温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几种草地类型100 cm深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年降水量无明显相关。
刘伟刘伟程积民高阳程杰
关键词:黄土高原草地土壤有机碳影响因素
黄土高原地区不同类型天然草地群落学特征被引量:10
2011年
根据气候-植被特征,选取森林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3种不同草地类型的封育和放牧草地进行群落特征研究,旨在分析黄土高原天然草地的群落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荒漠草原的盖度、平均高度、个体数和物种数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类草地(P≤0.05),森林草原的样方内个体数和平均高度显著高于典型草原,而后者则在盖度和物种数上优于前者;群落生物量表现为典型草原>森林草原>荒漠草原,且各草地类型之间差异显著(P≤0.05);荒漠草原的多样性明显低于其他两个草地类型,典型草原和森林草原的物种多样性表现相类似。通过利用方式间的比较发现,封育措施对荒漠草原的植物群落结构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对于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封育措施增加了其盖度和平均高度,但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
高阳程积民刘伟
关键词:草地类型群落特征封育
黄土高原中部草地土壤有机碳密度特征及碳储量被引量:37
2011年
对黄土高原水平方向的4种主要草地类型(森林草原、典型草原、高寒草甸草原、荒漠草原),分析其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及其碳储量,以期揭示黄土高原中部不同草地类型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初步估算黄土高原中部天然草地土壤有机碳储量。结果表明:各草地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碳密度均随深度增加而减少,但类型不同其减少程度不同。高寒草甸草原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幅度最大,荒漠草原减幅最小;4种类型草地的土壤有机碳密度排序为:高寒草甸草原>典型草原>森林草原>荒漠草原,对于整个土层而言,草地类型间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异程度不同,典型草原变异系数最大,高寒草甸草原最小;在水平方向上,黄土高原中部有机碳密度分布很不均匀。黄土高原中部天然草地总面积2.02×107hm2,其1 m深度土壤碳储量为1.06 Pg C。
刘伟程积民陈芙蓉高阳
关键词:黄土高原草地土壤有机碳密度碳储量
黄土高原地区不同类型天然草地群落学特征
根据气候-植被特征,选取森林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3种不同草地类型的封育和放牧草地进行群落特征研究,旨在分析黄土高原天然草地的群落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荒漠草原的盖度、平均高度、个体数和物种数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类草地(P≤...
高阳程积民刘伟
关键词:草地类型群落特征封育措施
文献传递
渭北旱塬区不同立地条件对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与通径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为了提高渭北旱塬区土地利用效率和紫花苜蓿高产栽培,对渭北旱塬区阴坡(东坡)和阳坡(西坡)紫花苜蓿生长状况进行了测定研究,并选取3个紫花苜蓿的性状进行简单相关、偏相关和通径系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坡向不同坡位上,坡下部紫花苜蓿的产量和生理性状的生长状况都优于坡上部;在同一坡位不同坡向上,阴坡紫花苜蓿的生长状况优于阳坡,其中阴坡下部的生长状况最好,阳坡上部的生长状况最差。坡向对紫花苜蓿产量的影响大于坡位的影响。株高、分枝数和单茎重的简单相关系数均为极显著,但通径系数和决策系数差别较大。株高和分枝数对产量起主要直接作用,而单茎重对生物量的直接作用不甚明显,主要是通过株高和分枝数对生物量起间接作用。
魏婉玲程积民高阳刘伟
关键词:渭北旱塬紫花苜蓿不同立地条件通径分析
不同干扰对黄土区典型草原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13
2012年
以黄土区云雾山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分析4种干扰方式(封育、封育+施肥、封育+火烧和放牧)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0-50cm土层,封育、封育+施肥、封育+火烧地的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放牧地的土壤容重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其中,在0-20cm土层,放牧显著高于其他3种干扰方式,封育+施肥显著低于其他3种干扰方式;(2)在0-50cm土层,4种干扰方式的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依次为封育+火烧>封育+施肥>封育>放牧;(3)在0-50cm土层,4种干扰方式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钾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火烧地的全磷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其他3种干扰方式的全磷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0-30cm土层,4种干扰方式土壤养分(有机质、全氮、全磷和速效钾)含量为封育+施肥>封育+火烧>封育>放牧,且放牧会导致0-10cm所有养分含量显著降低(P<0.01)。(4)4种干扰方式,有机质与全氮、全磷和速效钾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1)。
陈芙蓉程积民刘伟刘伟李媛马正锐
关键词:典型草原土壤理化性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